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影巨匠-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

战胜“借刀杀人”仅仅只是最低消费而已,打破记录才是他们的追求,碾压兰斯的快感更是终极目标。

“那么接下来的宣传就努力一点。”乔治轻描淡写地说着,但铿锵有力的话语却铮铮作响,隐藏在那平静表面之下,也有着一股子不服输的狠厉——这是他和兰斯的第一次正面对决,虽然他不曾说过,但内心深处他比任何人都要更加高傲,输给兰斯是绝对无法接受的结果。

乔治转头看了意气阑珊的布拉德一眼,心底颇为无奈地嗤笑了一声,说出的话语里却带着一丝调侃,“先生,你担心的情况没有出现,所以,你现在这幅姿态是做给我们看的吗?”

布拉德无语地翻了一个白眼,瞥了乔治一眼,但随即发现两个人都戴着墨镜,根本没有用,只能是没好气地回了一句,“闭嘴。”周五票房表现低于预期,布拉德肩膀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今天上午才发现,詹妮弗已经寄了律师函,事情似乎没有回旋余地了,他倒不是为这段婚姻而惋惜,而是担心离婚之后社会舆论的压力,脑海里一阵胡思乱想。

“嘿,杰森。”布拉德收回了视线,却看到了迎面走过来的身影,抬起了右手打起招呼。

杰森走到了四个人所在的桌子旁边,微笑地招了招手,“早上好。”然后把手中的一叠东西放在了桌子上,“他们本来要送过来,不过我刚好路过,所以就带过来了。”大家视线都投射了过去,放在最上面的赫然是“洛杉矶时报”,这厚厚一叠也就是今天火热出炉的最新一期报纸了,换而言之,媒体综评终于问世了。

杰森看了看瑞恩,又看了看塔克,停顿了片刻,似乎在犹豫着什么,但最后还是露出了一个礼貌的笑容,“其他没事了,那我就先走了。”

布拉德坐直了身体,“坐下来一起吃点东西。”礼貌地发出了邀请。

杰森摇摇头,指了指停靠在对面的车子,“‘卢旺达饭店’下周要举办一个内部试映会,邀请名单还没有定下来,我现在正在去开会的路上。”说到这里,杰森又一次停顿了一下,视线在瑞恩和塔克身上逗留了一会,可是却没有人出声,于是杰森深呼吸地耸了耸肩,“所以,改天吧。”说完之后,杰森就摆了摆手,转身离开了。

乔治的视线在瑞恩和塔克之间来回扫了扫,他可以感受到,他们和杰森之间的气氛显得有些怪异,但瑞恩和塔克都没有开口说话。此时坐在旁边的布拉德伸手拿起了最上面的那份“洛杉矶时报”,这个动作顿时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乔治也就没有再继续追究下去,转头看向了布拉德。

布拉德翻开了娱乐版,很快就寻找到了影评,“当电影结束时,你会发现自己很难回忆起电影里的片段,甚至难以记起到底发生了什么。除此之外,你会记得自己享受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布拉德念完之后,大家的表情都显得有些怪异,这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可随后布拉德就抬起头来,“七十五分。”

分数就足以说明一切了,“洛杉矶时报”对于“十二罗汉”的娱乐性给予了肯定,这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就意味着赢得了所有。

塔克糟糕的表情总算是明朗了起来,就连瑞恩也露出了一丝微笑,不过坐在旁边的乔治还是碰了碰布拉德,“‘借刀杀人’呢?”

布拉德撇了撇嘴,低头继续往下看,“呃……施特雷洛根本不像是一名首次演戏的新人,他的表演精彩绝伦……”布拉德不由顿了顿,抬起头看了看其他三个人,大家脸色都略显凝固,“他就是人们观看这部电影的最大理由,从他的出场到他的退场。当然,克鲁斯奉献了职业生涯……”念到这里,布拉德的脸色变得铁青,把报纸收拾了起来,拒绝再继续念下去。

乔治捡起了报纸,重新打开,然后找到了目标,“克鲁斯奉献了职业生涯最佳演出,不仅仅让人忘记了他以前的所有角色,甚至让人忘记了他是汤姆·克鲁斯。不可思议!”乔治轻轻吐出了一口气,“七十分。”报出了最后的分数。

“洛杉矶时报”不仅仅是西海岸影响力最大的报纸,而且他们和华纳兄弟、西洋镜影业的私交一直都不俗,即使在报道过程中保持相对客观,他们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立场——具备倾向性的立场,克里夫更是和他们私交甚笃。所以,此前“洛杉矶时报”对混沌影业的两部作品,评价普遍不高,“上帝之城”六十分,“后天”四十分。

这一次,“洛杉矶时报”给出了七十分,足见他们对“借刀杀人”的追捧了。也许,看在外人眼里,这不是一个多么出色的分数,但看在内行人眼中,意义却非比寻常。

沉默,四个人都陷入了沉默,最后反而是塔克出声说到,“但……分数还是比我们低。”的确,这是事实,“十二罗汉”的七十五分对上“借刀杀人”的七十分,依旧占有优势。随后,塔克就接着拿起了下一份报纸,“对于我们来说,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娱乐性得到肯定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这一份赫然是“华尔街日报”,在全国范围内,唯一一份销量能够与“纽约时报”相提并论的报纸,即使是“洛杉矶时报”的销量数据都远远不及,影响力更是无比深远。

首先映入眼帘的依旧是“十二罗汉”的影评,“这群人——包括了电影制片人和卡司阵容——以难以置信的友谊维系在一起,完成了这项工作。但不幸的是,他们忘记使用剧本了;他们沉浸在自我狂欢、自我取悦的乐趣之中,以至于甚至忘记了将他们抵达的地方最美好的一面记录下来。”

仅仅只有二十分的评价,彻彻底底地把遮羞布都扯掉,没有留下任何余地,字里行间的嘲讽和戏谑更是让人脸红。

紧随其后的是“借刀杀人”的评论,“具有无与伦比娱乐性的惊悚电影!施特雷洛运用了魔法般的灯光、矛盾式的节奏、碎片样的镜头,奉献了进来二十一世纪以来最精彩的类型电影大餐!”

简洁明了的评论,搭配九十分的超高分数,毫不吝啬地赞美之词表达了鲜明的观点。

不管是字面评论的鲜明差别,还是评价分数的天差地别,“华尔街日报”都以无比明确的立场竖立了旗帜。塔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许两部电影的口碑有所差异,但绝对不至于如此夸张,他忍不住又回去重新阅读了一遍,强烈怀疑自己眼花看错了,但现实的残酷再一次给伤口撒上了盐,让塔克的大脑彻底当机。

坐在对面的乔治虽然没有看到报纸,但从塔克的表情里却阅读出了不祥的信号,他第一次丢失了自己的从容优雅,猛地坐直身体,拿起了桌面上的下一份报纸,翻阅起来……而后,下一份,再下一份……可是表情却越来越僵硬,那种猛然袭来的窒息感和羞辱感彷佛在乔治的脸上狠狠地甩了一记耳光,然后再一记。

最低消费,现在似乎已经不再那么稳当了。

第407章 媒体综评

由于“十二罗汉”和“借刀杀人”选择在同一天上映,所以各大报刊杂志的评论也都选择在同一天刊登,将对峙之局的紧张氛围鲜明而直接地呈现出来,几乎所有人在阅读一部电影的影评时,就可以直接阅读到另外一部作品的评论,优劣对比一目了然。

有趣的是,首批四十三家影评,全部都评论了“借刀杀人”,但却只有三十六家评论了“十二罗汉”。如此形势,与新闻报道数量的格局恰恰相反。

得益于华纳兄弟的背后推动,除了“洛杉矶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之外,权威专业媒体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对两部电影进行了评论,但结果却不见得能够让华纳兄弟满意。

罗杰·埃伯特就职的“芝加哥太阳报”也第一时间刊登了这位全美顶尖影评人的简评。对于“十二罗汉”,他表示,“这是一部关于勇气、对话、明星号召力和智慧幽默的电影,虽然剧本十分薄弱,失去了存在感,但作为娱乐大片,某种程度来说,我还是颇为喜欢的。”在满分一百分的评分系统中,他给予了六十五分,而专属于罗杰的推荐指数之中,满分四星他给予了三星。

这也是罗杰一贯的风格,也许他不喜欢这部电影,但却认为值得推荐。因为电影诉求不同,他不会要求商业电影娱乐大众的同时还要展现智慧,他也不会要求艺术电影在挖掘思想深度的同时还能够取得票房佳绩。所以,评分也许很低,但推荐却不俗;相反,评分很高,却不认为值得推荐,这样的情况都是经常出现的。

而对于“借刀杀人”,他也延续了自己官方网站的态度,“精彩绝伦的电影,从角色塑造,到光线运用,再到音响特效,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都可以称得上是过去五年之内的最佳作品之一。”八十八分的评价,搭配四星的强烈推荐,将罗杰的态度清晰地表现了出来。

当然,对于“十二罗汉”的评价也不见得全部都是糟糕的,“旧金山纪事报”就给出了七十五分的不俗评价,影评人史蒂文·莱亚(Steven Rea)表示,“按照好莱坞现在的续集风潮,也许我们可以看到‘十七罗汉’。”

这一夹带着调侃的诙谐评论,显然是对电影的娱乐性给予了不俗肯定。

相对而言,史蒂文对“借刀杀人”的评论就颇为意味深长了,“作为一部惊悚犯罪电影,‘借刀杀人’的最大缺陷就是:在尝试突破的道路上,没有能够更近一步,它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超过十年前八月上映的那部‘亡命天涯’。”

史蒂文避开了正面的谈论,没有给予直接肯定,也没有给予直接否定,而是把它拿来与1993年那部传奇经典“亡命天涯”相比较,隐含的深意只有真正的电影爱好者能够领略了:也许,“借刀杀人”是十年以来最出色的惊悚犯罪电影。

七十分的评分,自然比不上“十二罗汉”,但没有人应该忘记,“旧金山纪事报”对混沌影业旗下作品的偏颇立场,尤其是参考史蒂文这篇简评的内容,“七十分”的评价反而越发显得意味深长。

到底是七十五分的“十二罗汉”更加出色,还是七十分的“借刀杀人”更加精彩,相信每一位阅读了“旧金山纪事报”的读者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另外,“名利场”的评论也十分耐人寻味,对于“借刀杀人”是如此评价的,“作为导演,兰斯洛特·施特雷洛为这部黑色电影注入了迷人的魅力,特别的镜头语言搭配特别的表演艺术,留下了特别的一笔,但他却没有能够避开好莱坞终极愚蠢电影的俗套——自以为是的完美结局,却仅仅只是另外一个自大的解读。”

五十分,“名利场”表示这不是负面评论,而是一个混杂了正面和负面的中立评论。

与此对立的是,“名利场”为“十二罗汉”送上了赞扬之词,“这不仅仅是一部双重刺激的作品,更是一部兼具复古与时尚的魔力电影,轻而易举就可以从其他作品的放映厅里偷走观众。”

毫无保留的赞扬为“十二罗汉”正名,如此评价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着实是再好不过了,搭配七十五分的评价,可以直接断言,“名利场”认为“十二罗汉”是一部远远比“借刀杀人”更加值得走进电影院的作品。

但可惜的是,秉持和“名利场”相似观点的媒体屈指可数,在三十六家评论之中,八家给出了负面评价,八家给出了中立评价,二十家给出了正面评价。负面评价之中,最低分二十分;而正面评价之中,最高分则是七十五分。

“西雅图邮报”,“撇开‘十二罗汉’是一部比隐形墨水还要更快褪色的电影不说,但这不是一部你想要欣赏剧情细节的那种电影,而是一部关于花费两个小时在科莫湖的游艇上,与朋友一起放松的电影。”七十五分。

“好莱坞报道者”,“斯蒂芬·米廖内(Stephen Mirrione)的快速剪辑和大卫·福尔摩斯(David Holmes)的流行摇滚配乐,让电影变得娱乐性十足,至于故事合理性和角色饱满度,这也就不重要了。”七十五分。

“纽约邮报”,“当你离开剧院的时候,你就会遗忘掉这部电影——如果没有,那就再等一会。这部娱乐性十足的电影,仅仅只是关于眼睛冰淇淋的享受。”五十分。

“芝加哥论坛报”,“更忙碌,更混乱,更薄弱,电影拆分成每一个部分,似乎都是有趣的,但结合在一起之后,却让人无聊得想要睡觉。”五十分。

“华盛顿邮报”,“电影试图通过演员的化学反应达到娱乐效果,但这无疑是失败的、劣质的、糟糕的,更为可怕的是,关于这项‘任务’,没有一个部分是有趣的。”四十分。

“娱乐周刊”,“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是一部懒散的、二流的、无聊的、唤醒电话铃声的——唯一不确定的就是到底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