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以为你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对‘星球大战’,还有超人或者蝙蝠侠,总是有着特殊的情感。”巴里又把话题重新拉回了漫画之上,兰斯脑海里微微一顿,他隐约捕捉到了一丝信息,但又转瞬即逝,不过兰斯也不着急,因为他知道,巴里正在一步步接近今晚的真实目的。
兰斯轻笑了一下,“当然,对于他们的故事我也都是知道的,不过,我并没有完整阅读过全套漫画——就我所知,超人和蝙蝠侠的故事现在还是在继续更新的,对吧?”兰斯那不确定的表情让巴里笑着点了点头,“不过,他们的电影故事我倒是都欣赏过,比如说,我一直十分好奇,电影到底如何表现超人飞起来这件事。”
“神奇的电影魔术!”巴里对兰斯的话语表示了应和,“不过现在威亚已经过时了……”巴里话语顿了顿,随即笑了起来,“看看我,居然在专家面前卖弄,显然,你应该比我更加清楚,超人到底是怎么飞起来的。”轻松的笑声始终在空气里回荡,“你应该知道,距离上一部‘超人’电影,已经过去二十年了吧。”兰斯眼睛微微闪了闪,顺口应了一句,巴里却没有停顿,接着说了下去,“克里斯托弗·里夫(Christopher Reeve)真的可以说是超人的完美范本,但可惜了……”
后面的话即使没有说下去,兰斯也明白。
克里斯托弗可以说是影史上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超人扮演者,这同样也是他演员生涯里最成功的角色。但可惜的是,克里斯托弗因为一次骑马意外事故而导致全身瘫痪,终结了他的演员生涯,同时也使得超人这一角色后继无人。
“天妒英才。”兰斯也表达了自己的扼腕,“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电视剧版本一直都颇受欢迎,难道不是吗?只不过演员始终没有太过亮眼的表现。”
“和克里斯托弗比起来,其他演员都有太多不足,或者说,他们都不是克里斯托弗·里夫。”巴里说话时微微抬起了眼睛,似乎在打量着兰斯,但是话语之间却没有泄露太多的情绪,相反还带上了一丝笑意,越发轻松起来,“更重要的是,电视剧影响力还是太弱了,电影终究是无法比拟的。”在这里,巴里似乎换了一口气,但仅仅只是一毫秒的瞬间,“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由你来担任导演的话,你会赋予克拉克·肯特(Clark Kent)什么样的魅力和特色呢?”
撕拉,那一层窗户纸被轻轻地捅破,巴里的真实目的终于揭开面目。只是,兰斯没有预料到,居然是漫画改编,居然是超人!
第429章 次元文化
好莱坞的电影产业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商业化体系的成熟和完善,不仅使得电影票房极限得到了进一步的上涨,先后出现了“阿凡达”突破七亿、“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突破九亿的壮举,还使得电影平均票房水平从一亿提升到了两亿,同时还让以电影为核心、为起点而诞生的周边产业得到了繁荣旺盛的发展,继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在这之中,漫画改编电影无疑占据了重中之重的地位。
以2002年“蜘蛛侠”的惊艳爆发为起点,它不仅是北美影史第一部首映周末票房破亿的作品,并且北美累积票房突破了四亿,成为影史第七部达到这一高度的作品——而在此之前的六部作品之中,有两部是“星球大战”系列作品。于是,这自然而然给了北美各大电影公司一个启示:“星球大战”被开发成为北美影史上最重要的系列电影,商业价值源源不断地得到了挖掘,那么,“蜘蛛侠”为首的漫画电影,是否也具备这样的潜力呢?
众所周知,迪斯尼能够在长达三十年的岁月里,位列好莱坞顶尖行列,不是因为他们的电影作品取得了巨大成功,而是因为以动画、童话为中心展开的主题公园和周边销售长盛不衰。而漫画显然也具备着相似的属性。
此后的发展脉络令世人震惊,“蜘蛛侠”、“X战警”相继取得了辉煌之后,以“美国队长”、“雷神”、“钢铁侠”和“复仇者联盟”等作品开启的漫威宇宙,横扫千军,开创了一个全新纪元。截止到2015年为止,北美影史票房排行榜的前二十名,漫画改编电影就占据了六个席位,而其中漫威包揽了四个。
整个漫威宇宙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知名的系列作品,吸粉能力长盛不衰,完成了对漫威收购的迪斯尼更是开创了全新时代,将自己二次元文化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真正改变了电影市场的构成与发展方向;而作为漫威在漫画市场里最大对手的DC漫画,却一蹶不振,被死死压制,难以翻身。
讽刺的是,DC漫画曾经开创了漫画改编电影的先河,并且取得了难以置信的辉煌,可是最后却成为了漫威的探路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竞争对手的横扫千军,创建了一个属于漫画的辉煌时代。
这也使得DC漫画的忠实粉丝们恨铁不成钢,始终秉持着“漫画是非主流,DC才是正统”的观点,期待着DC漫画可以重新掌控市场主动权,再现辉煌。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将时针拨回上个世纪三十、四十年代,DC漫画和漫威漫画先后创建。一直以来,漫画被认为是自由年轻人——尤其是宅男才会喜欢的亚文化,根本搬不上台面,甚至于在传统观念之中,漫画都被拒绝承认是一种文学艺术。但不可否认的是,漫画的问世正在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二次元亚文化。
在1968年以前,DC漫画是销售市场的统治者,“超人”和“蝙蝠侠”是他们的王牌支柱,两个系列的平均销量高达七十万册,轻松秒杀所有漫画角色,开创了漫画英雄的全盛时代。在六十年代达到了巅峰,最夸张时,DC漫画的销量是漫威的三倍有余!
可是1968年之后,漫威漫画迎头赶上,“神奇四侠”成为了改变时代的关键因素,平均销量高达六十万册,逐渐完成了对竞争对手的反超,而“蜘蛛侠”所塑造的高中生英雄更是赢得了无数宅男的支持,平均销量突破四十万册之后,这使得漫威漫画在接下来的二十年时间里,始终保持着销量领先,占据了市场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份额,巅峰时期甚至可以达到七成!
事实上,DC漫画在八十年代几乎破产,甚至甘愿向漫威抛售旗下所有漫画角色,但由于当时的DC漫画根本卖不动,所以漫威将其当做垃圾股一律拒收。
不可否认的是,DC漫画和漫威漫画二分天下,两家公司联手统治了整个市场,但从历史来看,DC先崛起,漫威而后实现了反超。那么,为什么DC漫画的粉丝们却一直在强调着“DC才是正统”呢?这就需要将视线转移到电影市场了。
亲眼目睹了漫画二次元亚文化的强大影响力之后,时代华纳于1969年收购了巅峰时期的DC漫画,将所有漫画英雄的电影改编权掌握在了手中,致力于将漫画搬上大屏幕,结果他们成功了!
华纳兄弟将“超人”和“蝙蝠侠”搬上了大屏幕,塑造了名垂青史的经典超级英雄形象,即使在信息传播并不发达的八十年代,超人形象也风靡全球,深入人心,甚至一度成为超级英雄的代名词,真正地改变了人们对漫画超级英雄的看法。这也使得漫画角色摇身一变,成为了足以改变文化潮流的先驱者。
超人和蝙蝠侠完全统治了八十、九十年代的电影屏幕,虽然DC漫画的销量依旧难有起色,但这两个角色却在大屏幕上大放光彩,一度让扮演超级英雄成为好莱坞每位演员的梦想;相对而言,漫威的“流行化”旅程却显得十分挣扎。
漫威曾经在1944年推出了电影版的“美国队长”,但却以惨败告终,其后漫威旗下的“奇异博士”、“绿巨人”都被拍成了电视电影,1979年版的“美国队长”甚至没有获得大屏幕上映的机会,直接进入家庭录像带市场,一直到1986年,“天降神兵”的上映,这才是漫威第二部获得公映的作品,可惜票房依旧惨败。
在电影市场方面,截止到1998年“刀锋战士”上映为止,漫威仅仅只有三部作品获得了公映机会,成绩惨淡。即使是“刀锋战士”,这部作品也是以R级影片的风格,相对于低廉成本取得了不俗回报,但影响力方面却十分有限。
可以说,在超人和蝙蝠侠的带领之下,漫威漫画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整个漫画市场的销量都在下滑,但DC漫画却依靠电影改编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漫威缺少了其他力量的支持,逐渐开始走下坡路,1996年,漫威漫画申请破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十年前,漫威目睹了DC漫画的谷底;而仅仅不过十年之后,二者之间的处境却发生了颠倒,决定性的关键因素,就是电影。
这也是粉丝观点的来源,DC漫画依靠着超人和蝙蝠侠统治电影市场长达二十多年,而漫威在整整半个世纪里都没有能够走出漫画的“二次元亚文化”圈子。可以说,对于那些不看漫画的普通观众来说,超人和蝙蝠侠就是漫画的代表人物,至于漫威……“那是什么公司来着?”
可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真正在电影市场完成爆发,并且带动了整个电影市场翻天覆地变革的,却是漫威。
这不仅让DC漫画的粉丝们无法接受,同时也让许多美国人都百思不得其解,就连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都颇为意外。如果深究历史成因,市场、时机、决策等等都不容忽视,但简单来说,成也超人和蝙蝠侠、败也超人和蝙蝠侠。
华纳兄弟很早以前就发现了漫画改编电影的商业价值,于是从七十年代开始就坚持不懈地开发DC漫画改编电影的可能性,成功地塑造了超人和蝙蝠侠两个角色。九十年代后半期,“蝙蝠侠与罗宾”的惨败让华纳兄弟狠狠栽了一个跟头,甚至就连漫画改编电影都一时声名狼藉,这也使得华纳兄弟将漫画改编权束之高阁,再加上“哈利·波特”系列的成功,所以他们暂时放弃了任何尝试。
2002年“蜘蛛侠”的大获成功,让华纳兄弟再次将DC漫画改编权拿了出来——他们率先考虑的自然还是超人和蝙蝠侠。
可事情显然没有那么简单,由于超人太过著名,在过去三十年时间里无数次被搬上大小屏幕,紧身衣搭配红色内裤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成为了标志性的英雄配件,电影新作在没有任何新意的情况下,难以让产生审美疲劳的观众走进电影院,超人的改编变成了原地打转的死胡同,尤其是克拉克·肯特的荧幕形象无法产生化学反应,于是超人的开发连续受阻。
而交给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的蝙蝠侠系列则焕发出全新生命力,克里斯托弗为蝙蝠侠注入了黑暗元素,重新构建了系列故事和来龙去脉,围绕着正义与邪恶之间对立却又相依的哲学核心展开讨论,将漫画电影提升到了全新高度,“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更是成为了影史经典。
在这样的情况下,华纳兄弟自然而然地开始向蝙蝠侠倾斜,这也使得DC漫画的改编作品都具有一抹黑暗气质,同时着力于深入探讨英雄的个人挣扎和责任,但他们却忽略了重要的事实:不是每一部漫画都适合黑暗风格的,也不是每一个导演都是克里斯托弗·诺兰。
一个决策的失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导致了难以置信的溃败,一盘棋局变得七零八落,使得华纳兄弟不得不推翻所有设定,从头再来。
第430章 超人提案
重新启动漫画改编电影的项目之后,作为好莱坞最勇敢也是最大方的顶尖电影公司,华纳兄弟昂首阔步地将DC漫画诸多角色都推上了大屏幕,期待着能够开发出又一部“蜘蛛侠”,或者是“X战警”,但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
作为投石问路登场的“猫女”迎来了一场崩盘式的惨败,从口碑到票房都全面溃败,甚至让刚刚赢得奥斯卡影后的哈莉·贝瑞千夫所指,事业一落千丈,从此一蹶不振;而此后的时间里,“康斯坦丁”、“闪灵侠”、“守望者”、“绿灯侠”等等全部都遭遇了失败,在加上与此同时漫威改编电影“超胆侠”和“惩罚者”前后遭遇了滑坡式的失败,亏损都超过了一亿美元,这也坚定了华纳兄弟围绕超人和蝙蝠侠进行开发的决心——
可结果却又一次令人失望了,超人始终没有起色、诺兰版蝙蝠侠之外后继无人,导致华纳兄弟不得不重新考虑其他角色,但又找不到突破,只能重新回到拥有庞大群众基础的超人和蝙蝠侠身上……于是,这又一次进入了恶性循坏之中。
华纳兄弟手握DC漫画的改编版权,这是一大利好,因为他们可以放开手脚改编所有作品、所有角色,但同样是一个局限,因为一个决策失误就可能导致连环反应,甚至没有翻身的机会。
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