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不眠之夜。
“战争之子的狂欢,继‘星球大战’之后,‘狂暴之路’掀起一股新兴文化狂潮!”
“历史的脚步正在靠近:一万五千名影迷齐聚特拉法加广场迎接‘狂暴之路’的首映式!”
“王者降临!二十一世纪的新任王者——兰斯洛特·施特雷洛。”
“希斯罗机场、公园巷、特拉法加广场……伦敦——巴黎、柏林、马德里、罗马,‘狂暴之路’以摧枯拉朽之势登陆欧洲大陆,全民狂欢。”
“动员五万人,牵扯三十五万人,‘狂暴之路’重现‘泰坦尼克号’盛况。”
“一呼百应,电影影响力达到全新巅峰,‘狂暴之路’轰轰烈烈书写历史。”
“好莱坞的入侵危机:英国本土电影在‘狂暴之路’的车轮之下,如何求生?”
“性别歧视的争议巅峰,‘狂暴之路’改写商业电影死板印象,开创全新道路。”
“彻夜派对,特拉法加广场迎来盛夏巅峰——‘狂暴之路’首映式创造历史。”
“从着陆的那一刻开始,欧洲大陆掀开历史新篇章——记‘狂暴之路’登陆欧洲市场。”
……
不仅仅是影迷们,还有记者们,电视台、报刊杂志、电台、网络等等,全面进入了派对模式,彻夜未眠,炙手可热的报道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周五清晨的太阳完全升起之前,网络上就已经出现了超过五百篇相关新闻报道,全部聚焦于这场轰动的首映式,让人们全方位地感受到“狂暴之路”剧组掀起的这场夏日风暴。
“格拉汉姆·诺顿秀”播出之后,更是直接证明了这一点,三百一十三万收视人数,收视份额高达百分之十六,无论是哪一组数据,这都创造了节目本身的新高,而且也是英国脱口秀节目的新高。在一般脱口秀节目收视率都低于两百万的情况下,“格拉汉姆·诺顿秀”居然不可思议地突破了三百万门槛,“狂暴之路”所引起的关注度可见一斑,甚至比北美大陆还要更加疯狂。
伴随着“狂暴之路”在英国的首映,关于电影的争论也正式搬上台面,完全引爆了英国各大节目的讨论热潮,超过四十七个节目都对相关话题展开了讨论,而在电台广播节目更是铺天盖地,一夜之间,彷佛全世界都是同一个话题。
“狂暴之路”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现象,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不管是喜爱还是厌恶,这部电影都毋庸置疑地占据了热门话题排行榜的头号宝座。万众期待之下,“狂暴之路”的票房征途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历史记录冲刺,似乎北美的疯狂声势也延续到了欧洲大陆。
第936章 战争之子
观影狂潮,前所未有的观影狂潮!
自从“泰坦尼克号”崛起之后,英国市场就被四大类型电影牢牢占据:“007”、“哈利·波特”、“魔戒”,以及动画片。目前英国首映票房影史记录的前十名之中,仅仅只有“加勒比海盗2”和“黑客帝国2”占据了两个席位,其他席位则被此四大类型电影瓜分;英国总票房的影史记录则由“泰坦尼克号”保持,一亿一千四百万美元,在这之后则是“魔戒3”、“魔戒2”、“怪物史瑞克2”、“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把持了前五名的剩下席位。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英国对奇幻电影有着先天的喜好,这也使得“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在英国市场呼风唤雨,本土血统优势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如果说“星球大战”对美国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么在英国就是“哈利·波特”。
去年“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在英国首映时,特拉法加广场的盛况至今历历在目,今年夏天“加勒比海盗2”的伦敦首映式轰轰烈烈,票房成绩也超过了“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但论首映式规模却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哈利·波特”系列的号召力是无可比拟的,影迷们对该系列作品的狂热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但意外却出现了,“狂暴之路”犹如一匹油光黑亮的黑马,苍劲有力地杀出重围,特拉法加广场的首映式轻松完爆“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难以置信的盛况引发了整个英伦三岛的轰动,彻夜难眠。
这样的声势不仅仅持续了一个通宵而已,在接下来的整个周末时间里,从伦敦开始一路北上蔓延,北端的爱丁堡也深深感受到了“狂暴之路”的影响力,随后又跨越海峡,在爱尔兰岛引爆了全民观影热情,真正地让人们感受到了电影的力量。
三天之内,“狂暴之路”在英国收获了三千六百万美元的周末票房,轻松打破了“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两年前创造的两千九百八十万首映记录,成为英国影史第一部首映票房突破三千万门槛的作品!
所有英国媒体集体惊呼,“重现‘泰坦尼克号’式奇迹!”
作为一个人口将将超过六千万的国度,英国的电影市场虽然发展成熟,但依旧无法和美国、日本相提并论,在漫长的电影历史上,英国上映作品票房迈过一亿美元门槛的,仅仅只有两部,“泰坦尼克号”和“魔戒3”,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够达到如此高度了。
现在,“狂暴之路”不仅超过了“魔戒3”两千六百万的首映成绩,而且还打破了“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的首映记录,并且还将记录狠狠地提升了一大截,在如此强大的声势之下,一亿票房似乎已经触手可及,比起美国的六亿记录来说,英国的影史票房记录就显得没有那么遥远了,所有迹象都在显示着,“狂暴之路”很有可能将在英国创造奇迹。
但,为什么呢?
这几乎是所有英国媒体都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狂暴之路”不能算是一部奇幻电影,虽然作品背景设置为废土世界,这也算是超脱现实的设定,但比起“魔戒”和“哈利·波特”来说,电影的奇幻元素显然不具有说服力;“狂暴之路”也不像“泰坦尼克号”那样有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作为噱头,也没有凯特·温丝莱特这样的英国演员加盟,很难成为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动力。这一切似乎都注定了“狂暴之路”在英国的票房之旅将会举步维艰,但现实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如果深入分析的话,原因大概有二:第一,“狂暴之路”上映之后深陷争议漩涡,遭遇到了英国贵族阶层的强烈排斥,但精英阶层与大众阶层的脱节却一直是英国社会的重要矛盾之一,大众阶层对于消除歧视的努力远远比北美更加用心,英国的女性权益进程始终都是热议焦点,英国不仅有女王,而且还在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的领导下度过了二十一年岁月,这比至今都没有选出一位女性总统的美国领先不少;第二,“狂暴之路”的现场视觉特效无疑开辟出了一片全新天地,一方面坚持着传统的拍摄技术,将电脑特效的影响力减低到最小,但另一方面却又开拓创新,以传统方式呈现出了极致的视效,这比“泰坦尼克号”还要更近一步,带给人们的震撼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对电影进程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当然,决定电影票房走势曲线的终究还是作品质量,“阿凡达”可以在首映票房仅仅只有一千三百万的情况下,走出了一亿五千万的英国总票房曲线;“暮光之城4:破晓(上)”在首映周末取得了两千一百万的好成绩,但最终英国总票房却只有四千八百万的糟糕水平。
不过,“狂暴之路”似乎根本不同担心这一点,伴随着首映周末的狂热,一种全新文化正在冉冉升起:一群自称为“战争之子”的影迷开始在雅虎社区活跃起来,并且在短短数周之内就犹如雪球一般壮大起来。
这群影迷最开始是因为“狂暴之路”而聚集起来的,他们狂热而执着地分析电影里的每一个细节,从人物设置到剧情走向,甚至就连基地里那些特写镜头带到的每一个角色和画面,都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之后,影迷们才越发狂热起来,他们发现,电影就像宝库一般,源源不断挖掘出来的细节,不仅完整了废土世界的整个世界观,而且还完善了废土世界背景之下的来龙去脉,这让人们不由浮想联翩,比如说,子弹农场和汽油镇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部落;再比如说,不死老乔又是如何拿下水源,占山为王;还有费罗莎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将军的……
这就好像“星球大战”为影迷建立了一个恢弘的宇宙一般,“狂暴之路”将世界末日的景象真实地呈现了出来,继而形成独特的文化。不过比起“星球大战”反派势力的强大来说,“狂暴之路”在不死老乔死亡之后,似乎缺少了一个强硬手腕的反派,这对于续集的发展和世界的框架都有所影响,但这也恰恰是影迷最为好奇的部分——如何在世界末日的恶劣环境之中苦苦求生的同时,应付反派势力的胁迫,这无疑将决定这个系列作品的最终高度。前提是,兰斯愿意拍摄续集。
在此之前,兰斯就构建出了犯罪三部曲,“水果硬糖”和“狂暴之路”从某种程度来说,也呼应了犯罪三部曲的主体。所以,观众有理由相信,续集作品将会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世界观,最终成品绝对不会逊色于“星球大战”——更何况,“星球大战首部曲:新希望”的高度却是永远都无法超过的,这也是不少人诟病乔治·卢卡斯的地方,但人们却愿意坚信,从兰斯过去的信用指数来看,他绝对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越分析就越有趣,越分析就越狂热,影迷们的热情完完全全被推向了极致,他们就像战争之子一样,崇拜着兰斯、景仰着兰斯、追随着兰斯,渴望跟随着兰斯一起冲刺,在前往英灵殿的道路上一起见证这个世界的风起云涌,见证兰斯,见证历史,也见证他们自己。
更重要的是,“狂暴之路”比“星球大战”还更近一步,电影之中抛弃了性别的偏见,真正地将人性、自由、梦想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而且还放弃了孤胆英雄的固定模式,将团队合作的力量发扬光大;更不要说蒸汽朋克与金属摇滚的镜像风格和角色造型,更是让所有人都跌破了眼镜。这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确实是惊世骇俗,但恰恰是这种剑走偏锋的邪典风格,反而成为了电影的最大魅力,赢得了无数观众的追捧——人们早就已经厌倦了好莱坞的固定模式,“狂暴之路”的独树一帜成为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于是,战争之子就这样崛起了。
史无前例地,一群关注于导演的狂热影迷出现了,就好像崇拜斯坦利·库布里克一般,这群影迷心甘情愿地对兰斯顶礼膜拜、信若神明,坚定不移地相信,兰斯就是电影殿堂里的巨匠级人物,他注定将会书写一段神奇的历史,达到斯坦利·库布里克、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查理·卓别林等人都没有能够达到的高度——真正地将商业与艺术完美结合起来,彻底改变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脉络。
这个想法着实太过疯狂,在过去漫长的一个世纪时间里,电影大师数不胜数,但却从来没有人敢自信满满地声称,自己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了平衡,这是电影产业孜孜不倦追求的最高境界。但现在,战争之子们就是如此相信着,兰斯就是那个人,那个电影历史长河苦苦等待的人。
这也许很疯狂,但“狂暴之路”的票房曲线却在证明着战争之子们的决心:他们,没有在开玩笑。
第937章 夏日风暴
三千六百万,“狂暴之路”登陆英国,首战告捷,不仅轻松超过了“加勒比海盗2”三周前两千五百万的首映成绩,而且还轻松打破了“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的首映票房记录,取得开门红。
更为不可思议的是,“狂暴之路”英国首映式在整个欧洲大陆所引发的连锁效应,正在以病毒传播的方式散播开来,网络时代的优势在这一刻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烙印,这部作品的声势几乎找不到招架之力的竞争者,轻而易举地就宣布了对今年夏天的统治。
不仅仅是在北美地区,“加勒比海盗2”的海外市场也将进一步被“狂暴之路”蚕食,贵为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之一的迪斯尼,却在各个市场被混沌影业的“狂暴之路”穷追猛打,场面好不狼狈,而且不是随随便便一部作品——比如全面扑街的“超人归来”,而是取得了票房佳绩的“加勒比海盗2”,这就越发显得迪斯尼的满身疮痍。
幸运的是,“狂暴之路”的海外发行不太给力,没有能够海外和北美同步发行,这给“加勒比海盗2”席卷海外票房留下了足够时间和空间,在“狂暴之路”发力之前,快速完成票房的碾压,连续三周蝉联了海外市场票房冠军之后,“加勒比海盗2”这才迎来了“狂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