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部门,一片陌生脸孔,“加勒比海盗2”的约翰尼·德普显然是最大热门,但问题就在于,今年他的表演与前年几乎没有任何差别,难道约翰尼凭借着同一个角色两次胜出?“加勒比海盗”可不是“教父”。
除此之外,“波拉特”的萨莎·拜伦·科恩(Sacha Baron Cohen)、“感谢你抽烟”的艾伦·艾克哈特(Aaron Eckhart)、“长靴”的切瓦特·埃加福特(Chiwetel Ejiofor)和“笔下求生”的威尔·法瑞尔占据了剩下四个席位。
所谓的“陌生脸孔”,不是说这些演员陌生,恰恰相反,这些演员都是好莱坞排的上号的演员,而是说这些作品,仅仅只有“波拉特”值得一提,其他三部作品都是让人一头雾水,颁奖季过去了三分之一也没有听说过。
虽然说,每年的音乐喜剧部门总是会出现一些全然陌生的脸孔,但像今年这样大面积的懵逼,还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的争夺战也是如此,“追梦女郎”的碧昂斯、“波特女士”的芮妮·齐薇格、“夹缝求生”的安妮特·贝宁分别入围,演员都是耳熟能详的,但作品的普及率就显得有些寒碜了;还好,“穿普拉达的女王”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和“阳光小美女”的托妮·科莱特(Toni Clooette)也顺利赢得提名,能够拯救一下这乏味的提名名单。
相较而言,配角部门因为只有五个提名席位,反而成功地避免了尴尬处境。
“通天塔”的布拉德·皮特、“无间行者”的杰克·尼科尔森和马克·沃尔伯格、“狂暴之路”的迈克尔·法斯宾德占据了最佳男配角的四个提名席位,最后一个位置则由“追梦女郎”的艾迪·墨菲拿下。
“穿普拉达的女王”的艾米莉·布朗特(Emily Blunt)、“丑闻纪事”的凯特·布兰切特、“通天塔”的艾德丽安娜·巴拉扎(Adriana Barraza)和菊地凛子则赢得了最佳女配角的提名,“追梦女郎”的詹妮弗·哈德森将最后一个提名席位收入囊中。
除了“追梦女郎”莫名其妙的崛起之外,配角部门反而是目前为止最为合理的一份名单。
至于编剧部门,金球奖将原创剧本和改编剧本合并之后,每一年都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今年也不例外,“通天塔”、“无间行者”、“女王”、“身为人母”、“丑闻纪事”成功收获了提名。
最大的意外,不是“狂暴之路”的落选——“泰坦尼克号”和“魔戒3”当初在剧本部门也几乎没有太多机会,而是“阳光小美女”的惨遭无视,还有“硫磺岛来信”和“父辈的旗帜”的落马,这也越发让人无法理解金球奖提名名单的构成。
一片混乱。
纵览整份提名名单,似乎根本摸不清金球奖的提名脉络,完完全全一片混乱。“通天塔”和“无间行者”两部作品成功地脱颖而出,分别以七项提名和六项提名领跑,其中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三个核心部门都齐齐入围,整体声势保持领先,但在每个项目之中似乎都不是最强竞争者:
商业片看“狂暴之路”的脸色,独立作品看“阳光小美女”的脸色,艺术作品则看“女王”的脸色。两部作品明明是赢得提名最多的作品,但却都不是各个项目的得奖热门,如此局面着实尴尬。
更有甚者,“追梦女郎”以五项提名强势崛起,一举反超了“狂暴之路”、“阳光小美女”和“女王”三部作品,成为了金球奖提名阶段的最大赢家,同时还强势领跑音乐喜剧类部门,无论是“阳光小美女”,还是“穿普拉达的女王”,亦或者是“波拉特”,都落在了身后,甚至还在配角部门与“通天塔”、“无间行者”形成了正面对抗,如此声势即使用“黑马”都不足以形容,考虑到所有观众都没有看过这部作品,人们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做出回应。
浏览一遍提名名单,除了混乱还是混乱,那种东一棒槌、西一擂鼓的杂乱感无处不在,找到了第一集团的领军者,却没有看到得奖热门的迹象,甚至无法像样地做出一个总结,这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但可以确定的是,金球奖又一次让混沌影业失望了——更为准确一点,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给予了混沌影业相对应的认可,但却再一次无视了兰斯的存在。
“女王”收获了剧情类最佳影片、剧情类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四项提名,这一成绩着实不俗;“狂暴之路”则入围了剧情类最佳影片、剧情类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等四个部门的争夺,整体声势根本无法和去年的“水果硬糖”相提并论,尤其是两个演技奖项的提名,更像是安慰奖项的橄榄枝。
所以,这是不是意味着兰斯又一次将与金球奖无缘了?兰斯与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的恩怨似乎还是看不到和解的兆头。那……是不是意味着“狂暴之路”的奥斯卡前景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1003章 巅峰登顶
金球奖提名名单的一片狼藉,再次成为了今年颁奖季的一个缩影,即使是“狂暴之路”也深深地陷入了好莱坞这场权力游戏的泥沼之中,似乎在经历了“断背山”的功亏一篑之后,人们对“狂暴之路”的前景也开始变得保守起来,与“泰坦尼克号”、“魔戒3”不同,“狂暴之路”不仅仅是一部打破主流框架的邪典作品而已,电影折射出来的争议更是戳中了好莱坞的致命伤口:
掌握学院命脉的那群老学究们具有鲜明的特性,平均年龄六十五岁以上——乃至更老,白人占据绝对优势,把持学院权柄超过二十年,也许不是虔诚的天主教或者基督教徒但却浑身上下散发着腐朽的保守气息。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百分之九十九全部都是男性。
换而言之,“狂暴之路”这部大逆不道的作品,几乎把能够得罪的学院老学究们全部都批判了一个遍,不仅仅是惊世骇俗,也不仅仅是离经叛道,完全可以说是自寻死路。
“断背山”想要打破的只是学院守旧派对同性恋的顽固态度而已,但“狂暴之路”却想要击溃这些白人男性对好莱坞权柄的把持,这就好像封建社会时代,农民起义试图推翻帝王政权一般。没有任何理由,也不需要理由,残暴镇压是唯一解决方式。
当然,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人们还在饱满期待着:那群老学究们可以意识到,他们已经与时代脱轨了,想要真正的与时俱进,就必须敞开心胸接纳不同的可能——也许他们无法接受“断背山”这样偏离所谓宗教信仰的新生事物,但至少他们应该接受文化多元化、小众主流化、异类大众化的时代潮流,不管他们是否接受,群体差异所造成的歧视正在逐渐消亡。
尤其是经历了去年“断背山”倒在终点线的荒诞结局之后,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已经不能够继续忽视,“狂暴之路”又一次在这个伤口上撒盐,难道学院打算继续做着春秋大梦吗?
但,可惜的是,今年颁奖季的前半程依旧令人大失所望。新闻媒体、社会学家、专业影评人、普罗大众都在为“狂暴之路”振臂高呼、四处奔走,颁奖季头号种子的强大声势几乎是无人能敌;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好莱坞内部的冷处理,金球奖提名名单就能够窥见冰山一角,“狂暴之路”不仅落后于“通天塔”和“无间行者”,甚至落后于名不见经传的“追梦女郎”,简直是跌碎满地眼镜。
金球奖之所以被称为“奥斯卡风向标”,就是因为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的人脉广泛,与学院高层人士、资深人士私交甚密,他们对于学院内部、学院风向的把握往往更加准确。现在看来,金球奖的提名名单,就是颁奖季目前为止的风向了——学院内部依旧不愿意妥协,甚至比“断背山”更加厌恶,选择性地无视了“狂暴之路”。
只是,这到底是因为去年的道德绑架激怒了这些老学究们,结局反而是他们自己成为了笑话,成就了兰斯赢得首座最佳男配角小金人;还是因为“狂暴之路”刺痛了他们的伤口,耻辱感、羞愧感、愤怒感交错汹涌,让他们气急败坏地下达了封杀令?真实原因、具体情况,无人能够得知,只能从金球奖的提名名单窥见一二,然后意味深长地心照不宣。
另一方面,金球奖与兰斯的恩恩怨怨也没有人能够忽视——万一,仅仅只是万分之一的机会,学院内部对“狂暴之路”的态度是积极正面的,但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却拒绝向兰斯低头妥协,所以在提名阶段忽略了“狂暴之路”,并且把嘉奖都放在了“女王”身上作为补偿,这种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
没有人会忽略——准确来说,提名名单出炉之后,所有人第一时间都联想到了兰斯与金球奖的纠葛。连续四年,兰斯成为全美最闪耀的巨星,但连续四年,兰斯也都缺席了金球奖颁奖典礼——今年颁奖典礼虽然还没有举行,但由于“无敌浩克”的紧密拍摄,兰斯的缺席似乎也在预料之中。这对于金球奖来说,无异于是一种耻辱。
作为美国最具娱乐性、最具话题性的综合性颁奖典礼,所有人都知道,金球奖的权威性欠奉,但却是一年一度的狂欢大派对,没有人会错过,和乐融融地享受一个晚上的盛宴,同时还可以为奥斯卡进一步展开宣传,何乐而不为呢?
但兰斯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不给面子,缺席典礼,从“上帝之城”开始就是如此,这着实让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颇为难堪。
更为糟糕的是,兰斯过去这几年时间的崛起速度着实有些太快了,而且不是像杰西卡·阿尔芭那样以一个性感符号的方式一夜爆红,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升,似乎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兰斯就已经成为了全美范围最具权势的电影人,从制片人到导演,从编剧到演员,影响力全方位覆盖——换而言之,就是金球奖绝对不能忽略的重要人物,否则就是掩耳盗铃了。
这也使得兰斯的缺席成为了媒体瞩目焦点,甚至是观众热议焦点。每一次金球奖颁奖典礼,不在场的兰斯都拥有着当晚最高的存在感,这确实把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推向了一个浑身难受的尴尬位置。
今年,兰斯就在洛杉矶,“无敌浩克”的摄影棚选择了近在咫尺的伯班克。如果兰斯真的愿意出席金球奖,仅仅不过是一个晚上的事,根本不会耽误拍摄;但至今为止,混沌影业官方和柯尔·格瑞德方面都没有给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回应,似乎根本就没有把金球奖放在眼里。这下,即使是睁眼瞎都遮掩不过去了。
所以,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干脆破罐子破摔,这才造成了提名名单的诡异现象。可能性虽然不大,但却依旧存在。
第六十四届金球奖提名名单出炉之后,丝毫没有往年热热闹闹的景象,更多是窸窸窣窣的窃窃私语,似乎就连讨论声都不由自主开始放轻起来。
有的人在讨论着兰斯出席今年颁奖典礼的可能性,在提名名单的低迷气氛之中,这种可能性正在无限降低;有的人在讨论着“狂暴之路”的奥斯卡前景,今年颁奖季着实太过诡异,不像是大年,也不像是小年,走势似乎根本看不出一个脉络来;有的人在讨论着“无间行者”和“通天塔”到底是否配得上如此赞誉;有的人在讨论着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今年的尴尬位置;有的人则在讨论着“追梦女郎”又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与“硫磺岛来信”相比又如何……
2006年就在这种低调而躁动、压抑和忐忑的气氛之中,缓缓划过了指尖,2007年的第一缕朝阳毫无预警地就洒落下来,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准备好,又是一年年历翻了过去,动荡不安却又充满惊喜的2006年,终归还是落下了帷幕。
与颁奖季的暗潮涌动截然不同,在“福布斯”最新一期的好莱坞权势排行榜上,兰斯洛特·施特雷洛已经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冠军宝座,排在第二位的赫然是迪斯尼的新任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在评价之中,兰斯不仅仅是以艺人的身份受到了无数瞩目,同时还以混沌影业首席执行官的身份撬动了好莱坞的杠杆,影响力还在节节攀升之中。
更有趣地是,“福布斯”的全球权力榜之上,兰斯也排在了第三十九位,这是前五十名之中唯一一位娱乐产业从业者,在那之后最高排名是奥普拉·温弗瑞的六十四位。“狂暴之路”这部作品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争议狂潮,无疑是发人深省的,作为一部R级电影所带来的革命性震动更是余韵深远;而且兰斯个人资产的快速攀升也吸引了榜单的注意。
不管金球奖的提名名单如何,也不管奥斯卡的前景发展如何,没有人可以否认,兰斯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成为了2006年最闪耀的人物,其他所有人在他的光芒之下,都相型见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