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主知道在佛教盛行的泰国大规模开挖墓葬很难得到王室批准,她决定借助国外的力量。她将陶器全部拍成照片并编印成册向国外发行,图片发表之后轰动了整个世界,因为在亚洲的其他地方从未见过这样的陶器出土,至少有十几个国家的考古学家云集班清,希望能找出这些陶器的渊源。
1968年美国著名的艺术史学家伊丽莎白把一些陶器碎片送到费城大学的考古研究中心,经测定,班清的陶器是公元前400年左右制造,几乎和两河文明的年代一样久。
这是令人难以相信的,一般认为泰国的可考历史至多有1500年。以后又多次测试班清陶片,结果都是一样。难道班清曾是世界古文明的摇篮之一?
1974年在联合国的资助下,开始对班清小镇的古墓葬进行挖掘。开挖的第一天,人们的期望值并不很高.很难想像这个人口不足5000人,世代以种稻为生的小镇会有很悠久的历史。
然而当挖到5米深时,一种考古者熟知和梦寐以求的土层出现了,这是6层界线分明的墓葬,最深的一层是公元前4000年的,最浅的一层也可追溯到公元前250年,超过了泰国的可考历史。
到1986年,班清挖出了各种文物18吨,其中有大量的青铜器和金银装饰品。有人说,班清的宝藏是永无穷尽,因为这里有成千上万个古墓葬,超过埃及的国王谷。这个不知名的文明的地域范围远远超过玛稚文明,不亚于印度河文明。
班清文化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铜制品,并且在制作技术上有不断的创新。在早期的墓葬中,出土的青铜锛和青铜手锅的含锡量只有1。3%,制作也较粗糙,严格地说只能算作红铜制品。而班清人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制作了各种精致的青铜手镯、项链、戒指和长柄勺。
除青铜器外,班清的地下还出土了为数不多的铁器,有铁脚镯、铁手镯和双金属的矛头、斧头等。晚期的青铜制品中,有用含锡量高达20%的青铜锻打成的颈圈。因为含铜量这样高很容易碎,所以制作时须锻打成多股再扭曲而成,至于班清人是如何掌握这项重要技术,现在也是不解之谜。
“去班清小镇!”
吴天缘马上决定出发,去班清寻宝,这次都是一些古代文明,特别都是青铜器,天缘古文明馆正好适合展出,就算第一炮,开门红!
一行人在北极熊帮助下,偷偷潜入班清附近,吴天缘通过一个青铜碎片锁定宝藏位置,很快就发现一个古文明遗址,连夜挖掘后,收集到两百多件青铜器,还有一些金银饰品。
就这样他在班清呆了半个月,一共收集到上千件古文明文物,最后满载而归,终于为新博物馆增加了第一批藏品!
“终于开张了!”
胡建民感叹道:“我还以为你小子不准备寻找古文明藏品?一直没有动静,今天也算开张了!”
“废话,你没看见我天天到处跑?弄点东西回来容易吗?”
吴天缘休息了几天才缓过劲,古文明数量太少,每个国家都是宝贝,在最大博物馆陈列研究,用钱根本买不到!
人类对史前文明很感兴趣,希望通过研究获得神秘力量,比如玛雅文明、亚特兰蒂斯、古巴比伦、古印度,就连中国也有很多不解之谜,用现在科技也不能解释。
原本吴天缘真没想过收集古代文明遗迹,自己弄点古玩就挺满足,最多在弄点西方艺术品,油画雕塑什么的。结果三个土地主一下子搞了十五万平米艺术中心,光博物馆就三个!
现在中国馆已经基本完善,西方馆只有两幅梵高是向日葵镇馆,至于古文明馆更是操蛋,好容易才弄了点班清青铜器,也算第一批藏品。(未完待续。)
第330章上等人的玩意
“柳叔,您的茶道水平果然提升了新层次!”
吴天缘看着柳华生不带一丝烟火气的手法,不由感叹道:“无论是水的温度还是泡茶手法都是恰到好处,行云流水中还有一种特殊韵味,真是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茶和日本茶的最大区别,那主要就是制茶中杀青的方法不同。”柳华生闭关出来以后,气质更加宁静安详,一举一动都有禅的感觉,笑道:“杀青是制作绿茶、黄茶、黑茶、青茶以及部分红茶的初步制茶工序之一,同样它也是帮助绿茶呈现优质形状和品质的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这步做的好不好,运用的方法如何,是会严重影响茶叶泡出来的味道的。”
“它包括炒青、蒸清、泡青、辐射杀青。然而中国绿茶,使用的杀青方法多为炒青,也就是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萎凋的手法,一方面人工揉捻让茶叶水分快速蒸发,这样就阻断了发酵过程,同时茶叶中茶汁的精华也完全的保留。当然在炒青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技巧的。这样泡出的茶叶味道鲜香,苦味较少,茶叶是保存完整的。”
“而日式煎茶,多采用的杀青手法则是蒸青,发明这个制茶手法的当然也是我们中国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这种通过蒸汽来杀青绿茶的制茶工艺还要早于炒青,蒸青在制作的过程中保留了茶叶里较多的叶绿素、蛋白质和芳香等物质,干茶的颜色会比较深,因此泡出的茶叶颜色更绿,口感会苦一些,味道却很香。煎茶在制作的过程中茶叶是切断的,形状不会像中国的绿茶那样完整,在泡制煎茶的时候需要有过滤网。”
“很多人一开始喝不惯日本抹茶,抹茶也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抹茶的原料是绿茶,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末状蒸青的绿茶。这就是为什么它是粉末的原因。”
“抹茶的味道刚入口的时候是苦苦的,但是后味比较微甜,略带一丝清香。有不少人形容它有一股类似海苔的味道。”
柳华生一边说一边演示抹茶茶道各种手法和步骤,介绍道:“抹茶粉可以直接冲水饮用,也可以用来做点心,但是传统的饮法则是源自中国斗茶,这种方法后来传到日本,发展成了日本茶道。第一步要温碗,茶碗连同茶盏要先用开水烫过。”
“然后是调膏,在碗里放入一小勺抹茶,约2克,先加入少量水,把抹茶调成浆糊状。”
“再是点茶,摸均匀后加入更多的水,用茶盏按照“W“的轨迹贴着碗底刷搅,这样拌入大量的空气,搅至表面形成浓厚的泡沫。”
“这些步骤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不容易,特别是调膏和点茶,真正的茶道高手都有自己的秘方,好多不传之秘,一直在研究如何提升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上好的抹茶选自日本宇治镇,原料优质,抹茶的口味会也更浓郁,粉质细腻,口感优秀。玉露是日本茶中最高级茶品,一百棵茶树里也有可能找不出一棵来生产玉露。”
“在发芽前20天,茶农就会搭起稻草,小心保护茶树的顶端,阻挡阳光,使得茶树能长出柔软的新芽。将嫩芽采下,以高温蒸汽杀青后,急速冷却,再揉成细长的茶叶。玉露的涩味较少,反而甘甜柔和,茶汤清澄,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
“玉露冲泡的时候水温要低,有些人甚至会将水温降到40摄氏度左右冲泡,如果水温过高的话会导致茶水的味道变涩。玉露绿茶的色泽非常翠绿,用透明玻璃的茶壶冲泡还可以看到茶变化的颜色。”
吴天缘插话道:“这个和咱们的碧螺春一个喝法,都是越新鲜越好。”
“不错,现在最流行的茶道方式叫玄米茶,先将糙米在锅中炒至足香,混入番茶或煎茶中。冲泡的茶汤米香浓郁,而且一茶一米相映成辉,倒也有趣。”
“在口味上有着炒米香,掩盖了些茶叶的苦味和涩味,而且喝着喝着还能品出爆米花的味道。很容易被人接受,也方便在家中自己制作,所以在日本乃至整个亚洲它都是很流行的茶饮。”
吴天缘一撇嘴道:“这不就是唐朝盛行的吃茶?以前茶都是作为食物,一直到宋代才单独变成饮品,独立出来。”
“日本人很严谨,这点在茶道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热情相送。”
“真正日本有身份地位的人,每周都要参加茶道会,效果和西方舞会一样,是高端人群交流的场所。”
柳华生指了指空空荡荡的茶室道:“日本茶讲究“和、敬、清、寂”四字,当进入茶室之中品尝一碗茶时,无论是客是主,“请先”,“请慢用”以及种种的言词,都代表了茶道中所蕴含的“和”之意。”
“敬,则是对于长辈的尊敬,同时也代表了对于友人与同侪间的敬爱。以和而敬,从此开始便展开了茶道的真髓。”
“清,则是清净,清洁的意思,许多人认为最高级的茶道一定要使用古老器物,注重是那个时代的哪个大师所做,以及是否是那个时代的那个名人所用过,总是把古老摆在所有事物之前。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观念,其实最注重的应该是清洁,在利休百首中也咏道“水与汤可洗净茶巾与茶筅,而炳杓则可以洗净内心”。
“由清而静,也就是所谓的“静寂”,就如在不受外界干扰的寂静空间里,内心深深的加以沉淀的感觉。而寂乃是茶道中的美的最高理念,在求取“静”的同时,能观察自己知足的内心,在深沉的思索中让自己内心沉淀,此乃是禅学中所生之思想,也乃是对于人生的最佳解答。”(未完待续。)
第331章喝茶也讲缘分
“日本茶人在举行茶会时均抱有“一期一会”的心态,意思就是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
柳华生深有感触道:“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此便是一期一会。”
“这种一期一会”的观念,实质上就是佛教“无常”的体现。佛教的无常观督促人们重视一分一秒,认真对待一时一事。当茶事举行时,主客均极为珍视,彼此怀着“一生一次”的信念,体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间转瞬即逝,并由此产生共鸣。于是与会者感到彼此紧紧相连,产生一种互相依存的感觉和生命的充实感。这是茶会之外的其他场合无法体验到的一种感觉。”
吴天缘突然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为什么茶是修行的必要手段,道家和佛家都崇尚茶道的原因。一期一会?有道理!
“日本茶道讲究过程,更衣观赏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浓茶后炭薄茶退出衔接,缺一不可。”
“一般茶会的时间为四个小时,太长容易导致客人疲惫,太短又可能无法领会到茶会的真谛。茶会有淡茶会和正式茶会两种,正式茶会还分为“初座”和“后座”两部分。为了办好茶会,主人要东奔西跑的选购好茶、好水、茶花、做茶点心及茶食的材料等。”
“茶会之前还要把茶室、茶庭打扫的干干净净,客人提前到达之后,在茶庭的草棚中坐下来观赏茶庭并体会主人的用心,然后入茶室就座,这叫“初座”。主人便开始表演添炭技法,因为整个茶会中要添。”
“日本的茶道品茶是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茶室多起名为“某某庵”的雅号,有广间和小间之分。茶居室一般以“四叠半”,约为9平方米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的称为广间;小于“四叠半”的称为小间。”
“然后在茶室门外的一个水缸里用一长柄的水瓢盛水,洗手,然后将水徐徐送入口中漱口,目的是将体内外的凡尘洗净,然后把一个干净的手绢,放入前胸衣襟内,再取一把小折扇,插在身后的腰带上,稍静下心后,便进入茶室。”
“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踏等专门区域。室内设置壁龛﹑地炉和各式木窗,右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洁用具。床间挂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种和旁边的饰物,视四季而有不同,但必须和季节时令相配。”
“每次茶道举行时,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动格子门外跪迎宾客,虽然进入茶室后,强调不分尊卑,但头一位进茶室的必然是来宾中的一位首席宾客,其他客人则随后入室。来宾入室后,宾主相互鞠躬致礼,主客面对而坐,而正客须坐于主人上手。”
“这时主人即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