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衲还年轻-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琴小声劝:“一起走走看看,你想找什么我们也陪你好不好?”都当她是小孩子。
    伍文定说:“先走走吧,到了什么地方,你觉得需要自己去看看,就自己去看。”给其他人使眼色,欺负瞎子看不见。
    陶雅玲转移话题:“米玛,你小时候经常挨打?”
    米玛理所当然:“不听话就打啊,男孩用棍子打,女孩用手打。”
    孙琴也嘿嘿笑:“你有小孩,也这么打?”
    米玛点头:“不打不成器啊。”
    陶雅玲和孙琴一起:“噫……”声音拖老长,中间还有起伏。孙琴还拿眼神去挑伍文定:你小孩要遭殃喽。
    米玛还得意:“你们的小孩也可以给我一起教,保证个个健康得很,知书达理,嗯,汉语藏语都学得好!”
    陶雅玲瞧不起藏式教育法:“我自己都学教育的,我自己还是知道怎么教的,谢谢了。”
    孙琴也敬谢不敏:“你那往草原上扔的做法我不敢尝试。”
    米玛兴致勃勃,终于有人和她讨论宝宝的事情了:“我二哥就是从小和大石头一起长大的,姆妈都只是去看看,现在身体好得很。”
    伍文定一直笑看不语,终于插话:“大石头是谁?”
    米玛嘿嘿笑:“我家的狗,就是你第一次看见我那只藏獒的妈妈……”
    伍文定变脸色:“一口能把你二哥吃了吧?我……你……”都有点给呛住了说不出来。
    孙琴和陶雅玲简直觉得大快人心,使劲压抑自己不要笑得太欢实。
    连徐妃青都脸上带了点笑容了。
    米玛不觉得好笑:“我小时候都还骑过大石头的呢。”
    伍文定举手:“这次回去,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去看看刘林的养狗场,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藏獒,看你们有没有胆子把小孩交给藏獒带。”
    米玛嘟嘴:“有什么不可以!”
    伍文定也嘟嘴:“我疯了差不多!”
    孙琴和陶子持续笑。
    吃的端上来了,还是以鱼为主的菜肴,还有一瓶花雕酒。
    伍文定像个店小二一样热情的为所有人都倒上一小杯酒。
    陶雅玲不管他,先就举杯:“我们四个美女一起敬西湖美景一杯……”仰脖子一倒就喝了。
    伍文定都还没坐下呢,更别提阻拦一下了,只好怏怏的又去倒:“黄酒是要抿的,哪跟喝啤酒似的?”
    孙琴是抿的:“还不错,不难喝。”
    米玛是倒的,疑惑:“没什么味道,也没什么劲吧?”
    徐妃青看不见别人的动作,自己倒是小口小口的跟喝水差不多,一阵皱眉。
    陶雅玲伸手问她:“没喝过酒?”
    徐妃青想想说:“师傅很喜欢喝酒,小时候我帮他买过,我没喝过,怎么这个味?”
    陶雅玲教坏小孩子:“再喝两杯,你就觉得头有点晕乎乎的,开心不开心的事情就好像和你无关了,很神奇的哦。”
    伍文定正跟孙琴和米玛劝酒呢,没注意到,陶雅玲偷偷又要了一瓶酒,给徐妃青倒上,陶子还教小姑娘假模假样的碰杯,一口闷。
    等月亮上来的时候,小姑娘已经喝大发了,稀奇古怪的把手举高高的喝,她和陶子基本上喝完了一瓶酒,谁多谁少就不知道了。
    陶雅玲笑眯眯的坐在藤椅里端个小酒杯笑。
    伍文定和米玛孙琴一起都还没把一瓶喝完呢,三人很是惊讶这两位的表现,因为她们的酒瓶子是放桌子下的。
    不过黄酒不上头,喝了营养也不错,所以伍文定才瞄到她们喝酒也不怎么在意。
    小姑娘估计是真第一次喝酒,有状态,突然就站起来举着酒杯指着天:“月,月亮在哪边?”
    米玛怕怕:“左边左边一点”
    徐妃青还真往左边转一点,就大声开始吟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咦……这边三人顿时觉得好丢脸,赶紧低着头装不认得,陶雅玲却乐淘淘的鼓掌:“好啊好啊……”
    周围也是掌声一片片。
    这么一个身材清秀的长发小姑娘,靠在西湖边的栏杆上,虽然穿的是运动服,但是那拿着酒杯高歌的气质,还真的说不出的有韵味。
    叫好声一片。
    伍文定反应快,从自己包包里面把摄像机翻出来拍罪证,连陶子一起拍,孙琴和米玛也赶紧来要求入镜。
    伍文定还回头把自己也录进去,配旁白:“现在开始持续发癫了,她去拿二胡了!你看看我的表情就知道我有多惊讶了,也……”
    徐妃青是真把二胡取出来了,就靠在栏杆上,舒展柔美,委婉质朴的乐声飘起来……
    这几位乐盲不知道是什么曲子,只觉得很应景,也认真鼓掌。
    不愧是学识满地的江南之地,有人喊:“月夜……名曲啊,功力不错啊,小姑娘!”声音不大,怕影响了发挥。
    满满一地人的注意力都在这个湖边角落的小姑娘身上了。
    徐妃青状态好,声情并茂,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月白风清的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曲罢了,空灵了好一阵,鼓掌叫好声才响起。
    伍文定看徐妃青没什么表情的靠在栏杆边,掌声叫好声不停,就厚脸皮的站起来说:“谢谢各位捧场,我妹妹是来寻找伙伴的,如果各位有知道的请指教一下。”说着还在自己眼前张开手指舞了舞。
    有明白的就回答:“现在真没看见什么盲人乐师了……”
    孙琴小声给米玛笑:“伍文定这说辞像不像卖艺的?”
    米玛撇嘴:“这些人配得起嘛?”
    孙琴恼:“有意思没意思?老这么说话!”
    米玛还是撇嘴:“好吧好吧,像像像。”敷衍得不行
    伍文定都坐下了,还是有人喊了声:“绍兴有家茶楼好像有盲人师傅。”
    伍文定就循着声音过去细问了一番,知道大概位置和牌号了,谢谢了才回来。
    小姑娘还是自己站那不说话,应该是在思考关于人生或者生命起源的哲学命题。
    周围人和她一比就知道是俗人。
    结果差点一头栽进湖里,伍文定一把拉住。
    喝多了,睡着了。
    ~~~~~~~~~~~~~~~~~~~分划线~~~~~~~~~~~~~~~~~~~~~~~
    今天篇尾求,求收藏,求评价,求评论,求点击,啥都求
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人
    第二天早上醒来,陶雅玲完全不相信昨天自己喝成什么傻样,孙琴得意洋洋的把摄像机翻出来作证,陶子一会就给吸引住了:“好有气质!我怎么喝醉了?不然一定很有灵感画点什么的。”
    孙琴嘲讽:“得了吧,当时你哪喝醉了?一个劲叫好鼓掌呢。”
    陶雅玲仰脖子:“喝醉就喝醉,小青呢?”
    孙琴没趣:“她又看不见,光听个声有什么意思?”
    陶子点头:“倒也是。”
    米玛就在徐妃青房间里给小盲人讲述她昨晚的疯狂行为。徐妃青毕竟和米玛一起生活了一年多,态度还是和跟别人大不同,亲热得多,抱住米玛发愣:“我真有这个样子?”
    米玛没好气:“我还骗你不成?你伍哥还拍了录像为证呢。”
    小姑娘想想才说:“后来伍哥是不是拉了我一把?”
    米玛惊奇:“原来你还是知道发生了什么?”
    徐妃青摇头:“只记得伍哥拉我,别的都没印象。”
    米玛还是表扬:“那时的气质是很不错,我看了都动心。”
    徐妃青搂着笑:“给您看就最好了,反正我也看见不见,你帮我看。”
    米玛拍她手:“说什么傻话,我们都还这么年轻,有的是日子过,伍哥昨天晚上也帮你打听了,绍兴那边有盲人乐师,今天就过去看看,别想那么多……”
    徐妃青却没有太多的欢欣鼓舞,她又不是啥子,这么一路走来,听到问到的也知道,街头艺人是真凋零了,瞎子卖艺更是凤毛麟角,就算找到个把个,又有什么意思呢?小盲人有点迷茫了。
    伍文定张罗好早餐,挨个请太后上座,徐妃青也闷闷不乐的出来,几人也不好劝什么,就三下五除二的吃完上路,反正最后还要回杭州登机,就在酒店租车自己跑,方便。
    一路的风光确实不错,往着宁波方向去,先就进了绍兴的安昌,古镇,水乡,陶子要的风景全有了。
    入镇不远就是传说明代建立的古商业街,至空其实有在附近来过,不过更多还是在苏杭一带,这边当年还是稍微偏了点。
    街边娴静的小河和小河上蜿蜒迤逦座座拱桥似乎几百年来都没有改变过。水道连接到镇子里的家家户户,有不少地方两座拱桥相交形成美丽的画面,陶雅玲直呼过瘾。
    孙琴的注意力还是在水面上,最后五人一起坐在乌篷船上,顺水漫游。
    伍文定给米玛这小学念得不认真的懒学生讲鲁迅先生的小时候故事,米玛恍然:“哦!就是那在桌子上刻早字的小破孩嘛!我们学校好多桌子都给挖得七疮八孔的,都是他带坏的。”
    伍文定哑然,不和这文盲沟通。
    徐妃青小声纠正米姐的错误印象,自己支着耳朵听水边石板路上是不是有那期盼的敲击声。
    伍文定转身给每个女孩照相,徐妃青也有,还厚颜无耻的拿相机给小女生当人形三脚架,还可以遥控按快门给其他四人照合影,真方便!陶雅玲都直撇嘴,当着徐妃青不希得说他。
    老船工戴着黑色的毡帽摇着浆,笑眯眯的看这些年轻游客叽喳,偶尔介绍两句,陶雅玲的速写对象很快转移到这充满特殊风味的人物身上。
    伍文定还是有爱心,小声跟老船工打听瞎子艺人的事情,老人家摇头:“多少年了,五六十年代以前有,不过基本都没有传人,到了八十年代以后陆续都死了,现在哪里还有?连走街串巷唱曲的都没有了,都在茶楼或者曲艺团去了。”
    伍文定继续打听周边的事情,老船工看来确实是地头蛇,说得头头是道,绍兴城里确实还有两家还有一两个瞎子师傅,都是老人家了,哪里还有什么年轻人?然后止不住的打量徐妃青直摇头。
    伍文定没心肺,跳回去坐米玛身边给小女生说:“还有两盲人老头,那你嫁不嫁?”
    徐妃青都要哭了,米玛转身使劲揪伍文定:“你说点人话成不成?”眼睛里却一个劲的笑。
    随便找了个路口登岸,顺着老街道走走。
    这基本都还是明清时的格局,头顶着厚实的黑瓦雨棚,脚踩着青苔隐隐的青石板路,天空微微飘点细雨,意境嫣然。
    老街的近旁岔出很多小巷,随意的拐进一条,清净异常,只有徐妃青的敲击声清脆悦耳,自从来了江浙,她就一直执意要自己敲击着走路,仿佛在期望能和别人对上暗号。
    小巷的尽头一排垂柳,却闪出一面牌坊,几人好奇的站在那里安静的打量,整个天地都默默的,不焦躁不刻意。
    老船工介绍这两天下午还可以看闻名遐迩的社戏,于是就溜达着随便找家挂了牌子的人家去吃饭。
    都不算是饭馆,就是点自家菜,陶雅玲笑伍文定对这些才最感兴趣了。
    就在小河边的吊脚楼上栏杆里摆张桌子,孙琴饶有兴致的趴在栏杆上看男主人去水里拉起纱笼抓鱼,米玛去厨房好奇的看女主人操作,立志要学点手艺,陶雅玲指挥伍文定给自己和小女生倒茶。
    主人家都很老实的样子,热情而拘谨的招呼外乡人坐下以后,就只管忙活,菜上得很快,都是四方的瓷盘,一盘小龙虾,一盘清蒸鱼,一盘炒白菜,一盘小田螺,一盆青菜汤,味道酸中带甜,很好吃。
    姑娘们都胃口大开,徐妃青都要求再来一盘小龙虾,伍文定前后要求再上了三条鱼,陶子点评很有地方特色,值得伍文定学习,孙琴鄙视她的做派,赞成她的决议。
    米玛难得的发感叹:“这里生活貌似也很不错?”
    伍文定又宣传:“我们以后自己找个山头修房子,也一部分阳台伸进水里坐这样个吊阁楼?”
    陶雅玲趁机拿筷子打掉他刚找到的一片鱼肉,夹给徐妃青:“水边满是蚊虫,咬死你,我这个血型,最招蚊子了。”
    孙琴马上赞成:“那有你这个人形灭蚊器,我们就安全了,可以搞一个。”
    米玛点头:“必须搞一个。”
    徐妃青细细品味,不说话,免得被鱼刺卡住。
    最后还很便宜,一百多块。
    出来就找了艘乌篷船去看社戏,戏台就在水边,在船上,路边都可以看。
    一贯清静的水道就骤然热闹起来,都不知道那么多人从哪里钻出来的。
    虽然水乡给人的感觉就是温婉甜蜜的,这社戏却粗犷豪放,唱腔很高,拖音很长,锣鼓也很响亮,即使离戏台远点也能听得清楚,伍文定只觉得全镇的小孩子估计都集中在这里,玩耍打闹,简直让他脑仁痛。
    五人只是瞧个新鲜,又听不明白唱的什么,就提前撤了,逛着出了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