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欲要再度动手之时,元清的神念传音而来,“你我之争,不过意气,何必教人看热闹,今夜子时,我们自寻一个天高海阔处,做个了断,如何?”
黄泉子本欲光明正大击败元清,但转念一想,对方说的也有一些道理,两人斗法,平白教这些人看戏,自是没有必要。
他神念回道:“你若输了,永不要出现在青玄仙山。”
元清听后,对他微笑颔首。
黄泉子见他答应,便决定不在这里分胜负了。毕竟只要元清不再出现青玄仙山,而他又占据此处,开宗立派,谁更高明,自是不问而知。
于是黄泉子道:“我们间没什么可说的,待到下个月圆夜,你我就在青玄仙山见个高下。”
说完之后,黄泉子就带着追随他的一干人走了。
唯独元清知道,他们的决战,不在月圆之夜,就在今夜子时。黄泉子如此说,仅是故布疑阵,不让人猜出他们的决战时间和地点。
元清默默叹口气,从地上捡起断剑。他这才有空端详,寻到断剑的剑鄂上有元屠二字,看来这是它的名字了。
他心道:道主让我将你炼成神剑,没想到我还没行动,便将你折损了。
元清稍稍感慨,突然察觉手中异样,原来断剑居然自己缝合了。他再看这把元屠剑,竟看不出任何一丝裂痕。
他见得其神异,对众人道:“诸位道友,我先回洞府一趟。”
众人道:“元清师兄,那黄泉子太过霸道,我们都不服他,你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我们自当尽力。”
元清微笑道:“不过是我们两人的意气之争,如何能连累诸位,大家放心,此事我应付的来。”
又有几人欲言又止,因为在他们看来,黄泉子虽然霸道,让他们看不惯,可是对方着实了得,元清恐非敌手。
元清不欲说太多,对着众人拱手作揖,随即化风而走。
太乙峰云雾缓缓垂落,掩映山间草木。
一位道人说道:“下个月圆之夜,便是元清师兄和黄泉子决战之时,我等这段时间当好生修行,争取到时候能多出分力。”
众人道:“然。”
也有人道:“刚才我看见元清师兄那把断剑,居然自动缝合,那剑又是元清师兄口中的道主信物,说不定颇有神异,能助元清师兄破敌,我们也不要太过担忧了。”
他们又讨论一会,虽说始终担忧元清,但都心里信了元清是道主认可承继法统的人,故而忧虑渐渐减少,看得云雾浓郁,寒意升起,便各自离开,归了洞府。
元清早已到了洞府中,他再次折断元屠剑,过了一会,元屠剑依旧恢复如初。
随后他贯注法力,生出剑芒,威力虽然不错,但是始终没有什么增幅。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不对劲,等他贯注元屠剑的法力收回来后,居然少了接近三成。按理说,消耗绝不应该有这么大。
可是很快他就发现,收回来的法力,竟然精纯很多,十分凝练,好似剑丝。
他再一看元屠剑,居然比过去清湛了一些。
元清见状,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因为精纯法力,他所知的办法,只有靠水磨工夫,如今元屠剑区区片刻,就省却他数年之功。但是他和黄泉子交战在即,就算他将法力尽数提纯,也没时间修回原来那么深厚的法力,如此一来,虽然功力精纯了,可对即战力,没有多大帮助。
当元清纠结时,沈炼却出现在灵山脚下。
见太乙之后,沈炼又要见如来了。
第90章 既见灵山,何必回头
对于沈炼而言,找到灵山并不难,可上山却非易事。
灵山人人可见,但却是一种独属于佛陀的法意,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俱是佛陀法意所化,虽则真实动人,可都是佛陀妙谛的呈现。
当他处在灵山脚下时,山上的佛音如流水直下,千回百转,萦绕沈炼周遭。
若是有人在沈炼身旁,就可以看到诸天神佛,一一在他头顶盘旋。
踩着祥云,俊彩飞扬的天人,提着花篮,满空撒花的天女,阵阵香气,似将沈炼带进一个无限美好的境界,忘却一切烦忧,心头喜乐安然,绝非任何言语可以形容。
他露出一丝笑容,佛陀的法,比太乙还要难破一点。
这不是说佛陀比太乙高明,而是太乙便如浩瀚宇宙,虽知不可敌,但能见其深广。而佛陀却化入微尘,一粒沙,一根草,俱是无上甚深的大法,教他眼花缭乱,稍微心动,就陷入三千婆娑世界中,沦入恒河沙数的时空里,难以走出。
灵山之巅,大雄宝殿,佛陀不再讲法,对着坐下一老僧道:“我有两宝,一曰晨钟,一曰暮鼓,你将他带到大雷音寺门口悬挂起来。”
老僧顿觉手上多了两件事物,正是晨钟暮鼓。
“谨遵佛旨。”老僧带着两件宝物出去。
余下的僧人见到此幕,不由议论纷纷,有僧问道:“世尊此举,有何深意。”
佛陀道:“我昔年曾从红尘苦海渡得一人,如今他来寻我了。”
僧人又问道:“世尊不是说佛法要用来渡众生?”
他言下之意,佛法既然是渡众生,如何渡到一人头上。
佛陀道:“渡众生是愿,渡一人是行。”
“善。”僧人们纷纷称赞佛陀。
佛陀继续开讲佛法,宏大的佛音,并不震耳,如涓涓细流,进入每一个僧人的心灵中,不偏不倚,只是展现佛法的高妙。
至于僧人所得,那就看自己的领会。
佛陀虽然有条不紊的讲解佛法,但实际上,却开着法眼注目山脚。
沈炼已经从山脚下消失了。
上灵山很难,很难不等于不能,既然非是不能,便有可能。世间有可能之事,沈炼自然做得。
若说他和道主有什么区别,那就是道主在有些方面,能化不可能为可能。
说起来很玄妙,实际上也不难理解。
在沈炼看来,那就是宇宙就像是一个成型的网游,而道主就等于参悟了游戏的源代码,可以随意更改规则。
世间之事,多是能相通的。
越近道主,沈炼愈发体会到为何道主们的行事,多是少情寡欲,唯有如此,才不会做出很大破坏。
当你一念生而日月明,一念灭而日月晦,就该当收束自己。
从这样看来,无欲反是有情的另一种体现。
沈炼对道主又有了新的理解,直到他上了灵山,更是理解深刻。
足下的泥土,掩藏着佛陀的灵机,每一分灵机,都是佛陀对众生的慈悲,绝无掺假。
佛陀是跟太乙道主斗了无数岁月,但他那份大慈大悲,亦不作假。
沈炼每走一步,便有一份慈悲加诸己身。
佛陀的慈悲,有苦海之量。
等到沈炼到灵山之巅时,便等于将等诸苦海的无量慈悲承载在身上。偏偏沈炼还不能摆脱,因为他欠佛陀一份因果。
沈炼的脚步越沉重,周遭的草木竹石就越发摇曳生姿。
他便是闭着眼,也能感受到清香,也能在心灵中勾勒摇曳生姿的草木,那种动人生机,总是没法避免。
因为这种生机,也在驱散沈炼的负重感,让他轻松些许。
佛陀要让他尝尽苦头,也要给他甜头。
若是未见太乙,先见佛陀,沈炼自当心灵有所动摇,可能在一念沉浮间,就千百世逝去,待得醒目,或是新的纪元。
但他见过太乙的无上法,心灵经受一番磨砺,并且重新开辟一段历史,身上有了一种主宰一切的气魄。
到了半山腰,沈炼手上结出一个印。
那不是真如法印,而是不动明王印。
他此印一结,便是真的不动明王都难以演化出他手中法印的不动之意。
沈炼之不动,在于他深刻把握住了灵山之动,故而相对不动。
动静之道,在沈炼身上已经演化殆尽。
沈炼完全可以凭此,创造一门道诀,深刻阐释动静之道,囊括阴阳,以至于勘破一切世间法。
因为世间万法,皆有动静,难出其中藩篱。
大雷音寺!
不知过了多久,沈炼见到了这座寺庙。加诸在其中的种种传说,难以言尽。过了庙门,便可直入大雄宝殿,得见如来。
但他目光没有跃进大雷音寺中,而是看到两件事物。
在大雷音寺的牌匾上,左右悬挂着一口钟和一面鼓。
暮鼓晨钟。
沈炼认出了宝物的来历,而且这两件事物,因一联而广为流传世间。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横批:回头是岸。
他既见到暮鼓晨钟,耳中的经声佛号也随即泛起。
随后沈炼所见所闻,仿佛都成了泡影,他往前一步,踏上大雷音寺前的石阶。可台阶没有任何质量,被他轻轻穿过,若同虚无。
“回头是岸。”
耳畔响起佛语,不带丝毫感情色彩,却仿佛在宣告沈炼唯一的出路。
沈炼低下了头,瞧着足尖穿过石阶。似乎连他的脚也开始虚化。
一切有为法,如梦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他沈炼到了此处,怕是要成梦幻泡影。
沈炼无所畏惧,抬眸对着大雷音寺深处道:“既见灵山,何必回头。”
回头是彼岸,往前走亦是彼岸。
他继续向前走去,然后暮鼓晨钟轰然大作,鼓声钟声跟着经声佛号一起流转,化作无尽汪洋,沈炼也被淹没其中了。
佛陀之法,厉害如斯。
沈炼被卷入汪洋之中,便知佛法广大,难以力敌,亦不可智取。
但他自有万法不沾的能耐,一时间这汪洋,并不能拿他如何,可是他要脱身,还需要另外计较。
他负手立在风头浪尖,闭着双目,然后看见一座门。
众妙之门!
第91章 从天而降的一掌
清水道君给沈炼讲了混元道果后,连同众妙之门的奥秘也一同让沈炼洞悉了。
众妙之门突然打开,无尽的光源从门中涌出,渐渐沈炼整个人开始涌动着光辉,他跟无垠的宇宙已经通过众妙之门结合起来。
周遭那恣意的汪洋也开始汹涌澎湃,但是沈炼身上同样涌出无尽的力量,开始制服这片佛法所化的汪洋。
沈炼靠着众妙之门,跟无垠宇宙有了最深层次的联系,几乎跟道主一般,能够掌控宇宙的本源。
那是另外一种视角,俯瞰众生。
这种境界,换做玄都之流来体会,便会被至道同化。虽然会让他们有近乎道主的能耐,但绝对会失去自我。
可沈炼却能保持自我的独立,明晰物我的区别。
人生纵使如梦如幻,他也知道自己的人生到底是什么。
暮鼓晨钟不绝,经声佛号在耳。可再也没法干扰沈炼,他一步步乘风破浪,所过之处,遍地流华。
最终大雷音寺上悬挂的暮鼓晨钟,轰然碎裂,化作蝴蝶片般,纷纷扬扬飞舞。
沈炼再度出现,手里捏住一块碎片。只见碎片随即化作光沙,从他指尖流走,消失在虚空里。
这番动静,终于惊动了大雄宝殿内的僧人,他们各自惊疑。
纷纷回首,看着大门外,一个青年道人,洒然而来。
他便是佛陀所渡之人,众僧心头疑惑,觉得这青年道人有些无礼了。
僧人们再度去看佛陀,可是佛陀消失不见了。
沈炼已经走到了大殿之外的广场,他看到了佛陀的消失,然后抬首,看到无尽的云烟尽头,佛陀在空中。
无声无息间,一只巨大的手掌从天而降。
这一掌世间没有人能够避开,沈炼亦无处躲藏。
他只能举出一掌,打出两扇门,一是众妙之门,二是玄牝之门。
这两道神秘的门户,一出现,就迎接了从天而降的掌力,然后被粉碎。没有惊天动地的爆响,更无轰轰烈烈的声势。
两道可以镇压世间一切邪魔外道的门户,在巨掌面前,如同沙土一般散去。
最后沈炼的肉掌硬憾了佛掌。
一个看不见深浅的手掌印出现在广场上,而沈炼也不在了。
也许他被佛掌摧毁,飞灰湮灭。或者他逃掉了,但这种可能性极小。
因为那是佛陀之掌,从天而落,无处可逃。
佛陀再度出现在大雄宝殿上,对众僧说道:“我以甚深般苦,遍现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道人,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
众僧当然知道,佛陀前面半段,乃是此前就讲过的涅槃经,乃是指三界六道,虚空天地,无生无死。后面的半段的意思是,来的道人本来也跟虚空一般,不生不灭,一无所有,但有了道人的外相以及名字后,便随之有了生死寂灭。
正因如此,道人才会被佛陀降服。
僧人们虽然明白大意,还是好奇这道人究竟是谁。
有僧人问道:“那这个道人究竟是谁?”
佛陀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