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有一位浑身湿漉漉的大汉走上了小山顶,他是从对岸游过来的,正是叔壮。叔壮朝若山行礼道:“山爷,我按您的吩咐,在对岸高处张望。周围并无动静,上游也没人来接应。”
伯壮恨恨地骂道:“悦耕派我们渡河奇袭。果然就没打算让我们回去。”
若山笑了:“如此不是更好吗?能不能回来是我们的本事,派不派人接应就是他的选择了。天就快亮了,我们也赶紧渡河回去吧。沿着河岸向上游慢慢走,先尽量不要让人发现。等我们回去的时候。悦耕大军的第一道防线恐怕已被少务攻破。”
……
虎娃带着林枭回到了飞虹城,少务大喜过望,任命林枭为飞冲将军、担任盘瓠的副将。猪三闲也如愿以偿当了一名将军,少务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为灵宝的副将,要么也像林枭一样做盘瓠的副将。
灵宝暂时还不会上前线。只是跟随在大军后方收编、安抚被俘的将士,这猪头人倒是挺贪心的,琢磨了半天说道:“我以前没有上过战场,先跟随盘元师叔在前线磨练,一边作战一边学习兵法战事。将来灵宝师兄率大军进入郑室国交战时,我再担任师兄的副将。”
虎娃不置可否,少务则笑着点头道:“好好好,以战养战、以战练兵,本应如此。”
盘瓠为前锋将军,猪三闲、林枭为副将,随即率大军越过泯水出击。林枭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在战场上冲锋,虎娃也叮嘱他绝不可轻易暴露身份,否则会成为对方的重点猎杀对象,他负责刺探军情以及传送最重要的紧急战报。
在少务和虎娃离开飞虹城之前,还特意登门拜访了欣兰。欣兰当年曾想请虎娃到府上作做客,结果虎娃已经走了,如今终于有机会见面,没想到却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
欣兰算是原飞虹城中的第一高手了,一位拥有五境修为的国工,不可能不受重视。她在少务大军入城时,并没有做任何事情,其时满城军民皆无斗志,凭她一个人就算有心想阻止少务,亦无能为力,更何况她未必有这个念头呢。
少务主动拜访欣兰,一方面是摆出尊重与安抚高人名士的姿态,另一方面也是想搞清楚此人的态度。须知欣兰在大军来到时并未离开,仍然留在城中居住。假如少务大军渡河西进,此人若在城中出手,她本人固然讨不了好,但仍可能造成很大的破坏。
不论心里怎么盘算,面子上的功夫还要给足,少务登门拜访、表达了对这位高人的敬意,并惊叹欣兰竟如此年轻貌美,令其仰慕不已、佩服万分,然后还送上了一份贵重的礼物。
欣兰也盛赞了少务一番,大抵也是年轻有为、一代人君表率云云,并表示当年没有见到虎娃,一直引以为憾,如今终有此幸。她亦很明白地表示,自己是因为家就在飞虹城中,已听说少务进军与民无犯,所以才放心地留了下来。
欣兰自称只是一名清修之士,并不想卷入宗室之争,身为国工,平日做的也都是利民之举。如今见到了少务和虎娃,她对飞虹城民众的处境也就放心了,感谢国君没有让万民遭受兵祸之苦。
少务则向欣兰的师父、古雄川宗主古令先生表示了问候,并说自己已派使者向古雄川送去了供奉之礼。欣兰则回答,她明日便会离开飞虹城去古雄川,在宗门中清修一段时日,并将巴和彭铿氏大人的问候当面转达给古令先生。
这些听上去全是客套话,但欣兰已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且她很知趣,要主动离城回山避嫌。将来无论是巴室国胜还是相室国胜,对欣兰本人其实都没太大影响。
但在少务与虎娃告辞之前,欣兰还是忍不住开口道:“巴君仁德勇武、国祀气运加身,又有彭铿氏大人这等高士相助,想必这场战事指日可平。我也见证了飞虹城中发生的一切,就连鸿元大人,巴君亦未加罪。
我的道侣西岭,现任相室国采风大人,亦在相穷麾下听令,若有一日被巴君所虏,希望巴君亦能宽仁待之。”
少务笑道:“原来先生的道侣就是西岭大人,这个名字本君已不是第一次听到了。前不久还有人向我举荐过西岭大人呢,说他博闻强识、是个难得的人才。”
欣兰吃了一惊,追问道:“是何人向巴举荐西岭?”
少务不好直接说出若山的名字,因为他见若山之事尚属隐秘,便笑着答道:“就是我身边的彭铿氏大人。”
……
少务到了泯水西岸后,林枭从前线送回来一张图。这张图原先就是少务交给他的,上面标注了前方相室国各处的地势、河流、城廓、村寨以及各个关卡隘口。林枭又在上面加了点东西,就是悦耕大军各军阵的布防情况,还有后方赶来的增援军阵目前到达的位置、正在行进的方向。
这样的情报当然是越及时越好,假如时间过去得太久,少务看到情报时,前线真正的布防情况可能就已经变了。以林枭的速度和天赋,无论是侦察还是报告,无疑都是最快的。少务随即就制定了作战计划,选择了悦耕大军防线最薄弱之处为主攻方向。
但少务这个计划并没有来得及及实施,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与悦耕大军的第一场遭遇战,不是按照这个计划进行的。
……
悦耕接到了战报,山水城的军阵渡河奇袭成功,白驹城后方少务的辎重大营,夜间火光冲天、天亮后仍浓烟滚滚,远在泯水对岸就能看得见。
悦耕是大喜过望啊,他的目的只是袭扰敌后,没想到竟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若山立功不小,可惜山水城那些人已经回不来了。他已经盘算好将来怎么解释,是自己定下的妙计,之所以未派人接应,是因为前方与少务大军已接战,须集结重兵破敌。
只要悦耕这仗打胜了,将来什么事都好说。(未完待续。)
060、郑股的心思(上)
少务不在国都,大小事务由辅正、兵正、工正这三位大人处置。按照惯例,少务尚无子,便指定了他最年轻的叔叔为名义上的监国者。假如少务意外战死,便由后廪这位最小的弟弟受禅为国君。但实际上这位监国者并不掌权,大权皆在三位重臣手中。
这三位大人也有分工。辅正负责安排政务、组织城廓调运粮食物资以及安抚民众。兵正大人则负责调兵,按照少务制定好的战略,一步步把相穷大军诱入并羁绊在国都外。而工正大人伯劳则负责指挥全局,包括战事安排。
伯劳为何一定要包奇正守住半个月,因为从前方望丘、平谷、野凉三城撤退的民众和物资,需要及时转移入国都。而巴都城外的平原沃野,是巴原人烟最为密集繁华的富庶地带,又恰逢秋收季节,辅正大人早已下令各村寨抢收粮食,紧急将人口、牲畜都转移到巴都城中,兵正大人把国都的巡城军阵都派出去帮忙了。
少务制定的战略,就是当相穷打到巴都城下的时候,城外什么东西都不留给敌军。
巴都城的地势很特别,虽然巴室国占据了巴原最中央的平原地带,但局部还是有山脉分布的。这座都城周围便被彭山、丈人山、眉山环抱,就像一圈天然的防线。突破这道防线并不容易,但只要大军打进来了,相穷便能顺势推进、占据群山之间的整片平原,从容包围巴都城。
伯劳要做的便是尽量延缓相穷的进军速度,使相穷来到这里后没有办法就地取得补给。这种战术,在后世被称为坚壁清野。
比如虎娃在彭山脚下的那座田庄,所有的东西都搬回都城了,奴仆以及农户亦全部撤离。他家的仆从多,搬东西也方便,连盆盆罐罐都拿走了,田庄里的庄稼当然也收完了,只留下了实在搬不走的空房子和地里枯黄的麦秸秆。
包奇正率领的这些将士。绝大部分就出身于巴都城外的村寨,还有一部分是从已被攻占的望丘、平谷、野凉等城撤回来的。他们的亲眷家人就在后方陆续撤入都城,若守不住让相穷大军提前冲过去了,则是自己的父母妻儿遭殃。所以每个人都在殊死血战。
半个月过去了,巴都城外各村寨皆空,就连前线的伤员也分批被送了回去。包奇正知道自己的任务完成得差不多了,接下来便是能多守几天算几天,等待最后的增援和掩护。
而这时相穷终于换上了精锐主力攻打关防。而且稍微改变了一下战略,冒险动用奇兵突袭。因为关卡隘口的地势太狭窄,正面进攻一次最多只能摆开两支军阵,而两侧山高林密、无法让大军通行。相穷命令两股精锐部队,随身带着两日之干粮,轻装进入山野攀崖过壁,绕到关卡后方去偷袭,配合正面大军的强攻。
可是相穷这个计划失败了,仗已经打到了这个程度,对方在深山中居然一直有后备精锐未投入战场。巴室国亦有两支精锐军阵穿越山野轻装赶来。他们经过了长期的针对性训练,没有携带重型军械,却十分擅长于野地中攀援穿行,恰好从侧翼包抄袭击了相穷的“奇兵”。
绕道偷袭的两股部队被歼灭了,只有少数人跑到深山里又逃了回来。相穷大军正面强攻眼看要得手时,忽有两支巴室国精锐军阵从两侧杀到,掩护关卡上几乎快要溃散的守军撤出阵地休整,打了相穷一个措手不及,这一次强攻受挫。
相穷暴怒,差点没吐血啊。喝问镇国大将军悦瑄与手下众谋士——这是哪来的奇兵,怎么会从山里杀出来?
经众谋士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两支军阵只能来自彭山禁地,由受贬的将军北刀氏统辖。主要是看守禁地中的九株龙血宝树,以及历年来各派修士联手打造的药园。那个地方太偏了,几乎无路可行,更别提通行车马大军。原以为他们早就被少务调走,就算奔赴战场也携带不了重装军械,没想到此时却突然杀到。
相穷咬牙道:“这应该是对方最后一批精锐增援了。区区两支军阵也扭转不了大局……至于彭山禁地,迟早也是我的囊中之物。”
相穷说的不错,这确实是增援包奇正的最后一批军阵。但是北刀氏将军没来,只是让这两支军阵来到此处接受包奇正的统一指挥。相穷在镇国大将军的劝说下,让大军休整三日,第四天黎明集结,在望见关防炊烟升起的时候,突然发起了最后的强攻。
可是当大军攻占这片几乎已化为废墟的关防重地时,却发现巴室国军阵已经撤退了。大军虽然走了,但还留了十几个人就像每天生火做饭的样子,点起了与往常一样多的炊烟以惑敌。等相穷大军杀到的时候,这十几名军士也及时逃进了深山野林。
……
等到最后两支精锐军阵增援、击退相穷又一轮进攻后,包奇正瞅准时机连夜撤退。他手下的残兵还可以重新编成几支完整的军阵,且都是百战精锐了,包括彭山禁地赶来的两支精锐军阵大体无损,这些力量还要投入到将来的都城守卫战中。
这一场攻坚战,前后历时二十一天,伤亡逾千人。幸亏是一攻一守的阵地战,双方可以从容布置,假如是列阵野战,包奇正早就全线崩溃了。
相穷大军随即杀入平原地带,做好了最后决战的准备。但他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所过村寨不论大小全是空的,连地里的庄稼都被收完了,一个人都没碰到,很顺利地就杀到了巴原上最为雄伟的巴都城下。
伯劳很没有在平原地带列阵决战,而是把所有军阵都撤回城中坚守。看似依托高大坚固的城防,对于守方很有利,但是这种战略在通常情况下是十分被动与无奈的。因为一旦城廓被围、内外的联系切断,便无法得到更多的补给,只能被动挨打、慢慢地消耗失血。
不论城中的兵源和物资有多么充足,假如没有大军增援,迟早都有守不住的一天,而且都城被围,也就是一个国家的指挥中心陷入了瘫痪。所以伯劳的任务就是尽量地拖住相穷的大军主力,并保证都城不失,等待少务在相室国腹地获胜,都城之围将不战自解。
……
郑室国的国君郑股,最近接连接到各种战报:相穷挥军杀入巴室国腹地、少务从后方奇袭攻占了的飞虹城、相穷强攻关防即将进军巴都城下。
这天郑室国君臣又在商议国事,郑股说道:“最新的战报,相穷正在强攻巴都城外最后一道关防。算算时间,我们接到战报的时候,他们应该已经抵达巴都城下了。相室国的使者也到了,相穷自称此次发兵是为了帮助我国抵挡少务的进犯,并责问我国为何迟迟按兵不动。依诸位看,我们是否亦该进军呢?”
辅正大人冷笑道:“相穷的心思,谁还不明白吗?他答应出面调停,但调停用得着攻打对方的国都吗?分明是想借巴室国大军南调之时趁虚而入,由我们在这里牵制巴室国主力。”
兵正大人道:“巴室国已经攻占了白果城,而我们已经做好了起国战的准备,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绝佳的进军良机。巴室国都被围,前线军心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