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盒火柴,商店被抢购一空。银行发生挤兑,有的地方银行因不能及时支付,群众在愤怒之下把柜台推倒。
抢购潮
人民群众对物价上涨的敏感及其反应,使这次价格闯关遭受重大挫折,也充分表明这几年经济形势中的各种矛盾为改革带来的巨大阻力。中央重新审视和调整决策,原有计划大转弯,急刹车。
8月3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当前物价工作和稳定市场的紧急通知》,对物价闯关的改革方案作出解释。9月26日,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批准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1989年11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又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决定延长治理整顿的时间,将原定的“两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延长为“三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
八五计划,即1991-1995年是中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1990年l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1991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以1992年邓老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八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提前五年完成了到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199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600亿元,扣除物价因素,是1980年的4。3倍,提前完成了“翻两番”的任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八五”时期中国的一些主要产品的产量稳步增长。总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煤炭、水泥、棉布、电视机、粮食、棉花、肉类。居世界第二位的是钢和化学纤维。发电量居世界第三位。在整个“八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比“七五”时期的年均增长高出近4个百分点,经济波动不到5个百分点。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执行的8个五年计划中,“八五”计划是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一个五年计划。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八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8900亿元,年均增长l7。9%,比“七五”高l3。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年均增长22。9%,大大高于“七五”年均4。1%的水平。
“八五”计划期间全部建成投产的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约为845个,建成投产的限额以上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约为374个,这些项目使主要产业部门的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的装备水平、市场竞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八五”期间新建铁路干线5800公里,复线3400公里,电气化2600公里,公路新增l0。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00多公里,港口吞吐能力增加1。38亿吨,新建机场12个,铺设长途光缆干线10万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新增5895万门,发电装机总容量新增7500万千瓦,新增产电力年均增长9%。
“八五”期间第一产业产值年均增长4。1%,第二产业产值年均增长l7。3%,第三产业产值年均增长9。5%,一、二、三产业的产值结构由“六五”末期的28。4:43。1:28。5和“七五”末期的27。1:41。6:31。3转变为“八五”末期的20。3:47。7:32。0。
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财政体制,以增殖税为主体的新税制已经基本建立并正常运行。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初步分开,汇率顺利并轨,新的宏观经济调控框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地区的开发开放,成为“八五”期间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对外开放的县市超过ll00个,兴办了一大批经济开发区和l3个保税区。
“八五”期间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达l0145亿美元,比“七五”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9。5%,高于“六五”的12。8%和“七五”的l0。6%。年出口额已突破1000亿元,占世界商品贸易的比重从“七五”的1。6%增加到3%。199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十一位;国家外汇储备已达到736亿美元,比“七五”末期的111亿美元增加5。6倍。
“八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1578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分别为7。7%和4。5%,大大高于“七五”的3。7%和2。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累计达67275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l0。6%,大大高于“七五”时期3。3%的水平。1995年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接近3万亿元,比“七五”末期增加两万多亿元。
“八五“”期间,城乡新建住房面积43亿平方米,到1994年末,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20。5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7。7平方米。
“八五”期间全社会劳动者总数约增加5000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增加3740万人。贫困人口由80年代末的8500万人减少到6500万人。
“八五”期间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人口自然增长率由l990年的14。39‰降到l995年的10。55‰。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78。7%和84。8%,比1990年提高4和5个百分点。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
1996~2000年是我国执行第九个五年计划时期。“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确定为: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鹏总理代表国务院在会上作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该报告提出了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
1995年9月25日至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李鹏在会上作关于《建议》的说明。《建议》提出,“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到2000年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三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议》提出:实现奋斗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7日,江总书记在全会召集人会议上讲话,强调:“我们的高级干部,首先是省委书记、省长和部长,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一定要讲政治。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28日,江总书记在全会闭幕时讲话,强调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并且系统阐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全会决定增补张万年、迟浩田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九五”期间,中国经济环境所面临的复杂变化是前所未有的。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在当时被美国《时代》周刊比喻成“飞向太阳的鸟,但翅膀已被烤焦”。
1997年,始发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外贸出口增幅从前一年的20%猛跌至0。5%,利用外资额跌至20年来最低点;在国内,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又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
到1998年上半年,市场上已经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企业家们都在忙着大打价格战,大商场也寻找一切理由打折。就连世都百货——北京城当时富人扎堆的地方,有时商品居然也打到1折。就是这样,消费者还是不为所动。
事实上,在1997年,关于“软着陆”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已经颇有争议。这年年初,一个名叫刘慧勇的人曾上书**,建议应当注意通货紧缩。但这种观点在当时并未成为主流认识。
到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已相当明朗,并与一系列国内问题叠加,使经济受阻。2月,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时任副总理的**发言表明,决策层不仅注意到了内需不足的存在,还下决心战而胜之。
当年8月2日,**第一次明确提出“扩大内需”的构想。国务院随后增发1000亿元财政债券,重点用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时采取了降低存贷款利率、提高出口退税率等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与普通民众生活休戚相关的教育、医疗和住房三项,也从1998年开始了全面的市场化改革,和之后开始的黄金周等措施一起,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而从1999年开始的声势浩大的高校扩招,则与1998年年底呈交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紧密相关。这封由经济学者汤敏和他的夫人左小蕾共同撰写的信建议,在3年至4年内使中国高校的招生量扩大一倍。他们估算,扩大高校招生每年可增加1000亿元左右的消费需求,同时可使每年一至两百万新增的劳动力延迟进入市场,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这封信得到了高层领导的重视,并很快有了回应。次年,有关部门拟定计划,招生人数比前一年增加20%多,几个月后又增至47%。
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这年年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教授米勒来到北京,与朱杌总理进行了长谈。**幽默地请米勒教授转告《时代》周刊,“我的翅膀还在”。
3。4%1997年年末,全国下岗职工人数为1200万人左右,比1996年增加300多万人。就业状况的恶化使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势开始减缓,1997年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4%,处于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8。3%
5年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8。3%,大大高于世界平均3。8%的增长速度。
85%
2000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5%,比1995年的36。2%明显提高。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初步实现。
十一五计划
(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二00六至二0一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1)“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我们以邓老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提出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们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成功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