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月华连忙跟上,脸上爬满了微笑,话语声从水镜传到张易两人的耳朵里:“小家伙这话说的我爱听,不错不错。小水啊,这小家伙还是不错的,该出手就出手,别学我挥霍年华三十年,那可真是韶华逝去,秋水不复啊。”
……
这对纠缠了三十年的冤家渐行渐远,诸位浮云天宫的长老们方才缓过神来。
一直没有开口的白泥长老,眼神自始至终盯在张易身上,此时缓缓开口,犹如黄鹂清鸣:“小书生,你当真是张长弓的后人?”
白泥长老此言既出,原本被李三思秋月华影响的诸位长老顿时噤声。就连紫竹和玄水两位长老,都将目光停留在张易身上。
张易听闻白泥长老提及长弓大儒,躬身道:“在下确是张氏后人,白泥长老有此一问,莫非认识长弓先祖?”
白泥长老没有回答张易的问话,眼神放空,思绪飘飞,喃喃道:“何止认识呢?”
紫竹长老轻轻拍了一下她的肩膀,低声道:“都过去一千年了,你何必这般呢。”
秋伊水和张易一脸茫然,少女忍不住开口道:“师尊,白泥师叔这是怎么了?”
紫竹长老微微叹气。
玄水长老满脸怒气,忍不住道:“能怎么了?他们张氏一脉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你也要离这小子原点。”
秋伊水知晓这位玄水长老向来严厉,可从未表现如此癫狂过,不由更是疑惑。
张易满脸怒气,蹙眉道:“玄水长老,我敬您是人族前辈,你辱我张易无妨,侮辱长弓先祖,却是不可。请您,一定要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玄水长老同样满脸怒气,站起身来,拂袖道:“你算什么东西?”
紫竹长老伸手将她拉回原位,望向秋伊水和张易,低声道:“张易,你不要与她们计较,我与你们讲个故事便明白了。”
千年前,浮云天宫的当代圣女青莲离开无尽之海,一步踏入大周,便邂逅当世最为杰出的两位天才。
而张长弓,像是独得浮云天宫女弟子欢喜一般,白泥紫竹都不约而同爱上了她。而唯一没有爱上她的玄水,却眼睁睁看着师姐师妹沉沦其中,甚至反目成仇。
……
水镜问询结束。
秋伊水和张易难以置信的走出房门,长弓大儒当年竟然跟浮云天宫有如此纠葛,当真匪夷所思。
“你们张氏一脉呀,跟我们天宫注定扯不开关系咯。”秋伊水步入房门,对着张易微微一笑。
(未完待续。)
第五十九章古镇古寺不速客
长弓大儒和浮云天宫之间的往事,的确让张易浮想联翩。以至于第二日日上三竿,他才醒了过来,洗漱一新后迈出房门。
等候在门口的侍女躬身告之:“六公主今日同几位浮云天宫的贵客前去王宫,张公子若是没什么事,便到南都逛逛。”
张易谢过侍女,化身一名童生,往南都城内而去。昨夜他着实有些睡不着,阅读了几遍《百国赋》,就连现在都还记得十分清晰。
《百国赋》有百篇,南都篇在其中自然极为靠前。
张易拱手向一位老者打探,道:“老人家,在下初到南都,不知道黄龙溪古镇应当怎么走?”
老者见年轻读书人对自己一个白丁还这般礼貌,连忙微笑答道:“你往东南而去,过了秋水桥,便可以看到黄龙溪了,这个时节,那里的游鱼最为鲜美。”
左冲大儒所著南都篇中,比起南都十景,更是着重介绍了黄龙溪古镇。
张易一直在探究《百国赋》的奥秘,而《百国赋》每一篇里,都对百国都城的某件东西或某个地方有介绍,有的着笔墨描述,有的则一笔带过。
他总觉得,这些东西,便是《百国赋》奥秘所在之地。否则以《百国赋》自身蕴含的才华,即便能够传天下,也绝不可能让左冲从进士直升大儒。
……
黄龙溪是秋水的一条支流,跟秋水千万条支流没有多大区别。之所以名传天下,据传是因为当初有一条黄龙从小溪逆流而上,飞入道一书院。
万年前,秋氏还不是伏流国主人的时候,黄龙溪古镇便是这一片人民的乐园。直到后来兵戈乍起,原来的古镇毁了大半,苟活下来的百姓在小溪对岸重建了古镇,依旧极为繁荣。
张易行走其间,整个古镇的地面都由青石铺就。木柱青瓦的吊檐民居大多是万年前的建筑风格,没有大宅和高楼,老式民居的一砖一瓦间无不流露出质朴气息。
民居的门前屋顶细部尤为精彩,木雕、砖雕、绘画等工艺技术精湛,造型生动。院落之间廊庑穿插,厅堂轩昂,体现万年前那些古老建筑的不同。
做生意的人家,厅堂内挂满了横幅字画,用琉璃镶嵌起来,精致而隽秀,与周围的建筑浑然一体。
古意盎然。
古镇最有特色的莫过于茶馆,路两旁、河堤上、竹林下,一字展开的竹台、竹椅、竹凳,还有花花绿绿的各色树木,成为古镇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喝茶对于古镇上的人来说,那是与吃饭并列的头等大事,马虎不得。他们用本地产的茉莉花,冲在盖碗里,一些茶馆有时也有上好的竹叶青、南都雪蕊这样的好茶。一碗茶两三块钱,便可以坐一天,尤其是老人们,大清早上馆子遛鸟兼喝茶,花钱不多,却是一种悠闲、雅致的享受。
张易往里边行去,竟然发现有六株数千年的灰乔木,盘根错节的树根扎入整个古镇地底,而偌大的树盖则将整个溪面都笼罩起来。
黄龙溪的鱼也是一绝,老人们常说:“七上八下九归沱”,说的是每年从小寒、大寒节气到次年七月,下游的鱼儿成群结队溯江而上到此产卵,所以黄龙溪鱼产甚丰。当地最地道的吃鱼方法是在船上,来一锅“河水煮活鱼”,看似粗鄙的吃法却能让人尽享野味之鲜美。
张易寻了一条船,特地体验了一番,顿觉名不虚传,而且因为古镇处于南都十里外,价格相对来说便宜了许多。
吃完鲜美的船鱼宴,张易微笑问道:“店家,听闻古镇有几座寺庙,不知哪一座的最为灵验?我想去试试,看我将来是否能够高中状元?”
船家看起来极为敦厚老实,嘿嘿直笑。倒是他媳妇眼疾嘴快,道:“公子,你一个读书人,怎么还相信那些光头神神叨叨的话呢?我看你一表人才,将来肯定会高中的。”
梵家,又名佛家,上古时极为兴盛。如今的梵圣遗留佛摩宗,便坐落在大秦皇朝青天古森之内,极为神秘。
其余两大皇朝,则极少能够见到佛家修行之人。尤其是大周人族杰,大多读书修行,对其他几圣遗留,看不入眼。
张易微微一笑,道:“我倒不是信他们,只是明年开春我便要参加县试,多一些诚心,总是好的。”
“公子这话说的在理。”
船娘忍不住点点头,干脆放下手中的活计,站在颇为俊俏的年轻公子面前,咧嘴道:“既然如此,那公子便去前面的古龙寺吧,来这里拜佛的人都说十分灵验。嗯,镇江寺也不错,那个潮音寺公子便不要去了,我跟死鬼去求子,至今肚皮都还没有鼓起来。”
张易谢过船家夫妇,上了岸往古龙寺而去。他听到船娘说起古龙寺的趣事,确定左冲大儒南都篇中,提及的便是这座寺庙。
古龙寺门口有一株外形酷似龙族的千年古树,外观非常奇特,传闻是那头黄龙在飞升道一书院之前,曾在这株古树上歇息。
张易没有进入寺庙,在门口观看这株龙形古树,心中升起些许明悟,隐约抓住一些《百国赋》的奥秘,却不敢确定。
他思索良久,身子都有些僵直起来,微微摇动脖子,不经意间却看到几名白袍兜帽的男子,从古寺侧门出鱼贯而入,瞬间消失在他的眼中。
天地玄门?
张易瞬间清醒过来,疑窦丛生。在长弓城甚至天凉州能够看到天地玄门他尚且可以理解,可在太安城和南都这等地方,他都看到天地玄门弟子,这让他不得不产生怀疑。
一个是大周皇都,戒备森严,雄才大略的大周天子怎能容天地玄门这等势力崛起。
另一个则是道一书院,大周人族心中高高在上的圣地。昨日张易和秋伊水便看到天地玄门弟子在西岭截杀李七夜,可今日这些人竟然丝毫不惧,依旧在南都逗留。
难不成天地玄门,竟然有跟两大顶尖势力叫板的实力?否则大周皇朝和道一书院,为何容忍其这般挑衅。
张易手中浮现一把折扇,施施然迈入古龙寺中。既然一切都是秘密,那他便要做揭开谜底之人。
(未完待续。)
第六十章寺中有井,井里有龙
张易进入古寺,知客僧与他打过招呼,告诫他不要擅闯禁地,亦不得损坏寺中物品,其他地方都可以自行观摩。
古龙寺占地数百亩,殿宇楼阁林立,古木葱茏,层峦叠嶂,五殿十六院层层递进。
这间寺庙规模颇为宏大,藏经丰富,然而寺内僧侣极少。张易行走其中,鲜少看到有僧侣,只有重要的殿院中,才有身披袈裟的僧侣在为百姓解惑。
天地玄门那几名弟子,在这偌大的寺院中,着实有些难找。
张易没有强求,在古寺中穿行,一股清幽孤寂之感涌上心头。这股气息在脑海中徘徊,他感觉身体有些飘忽起来。
他连忙运转文气,将这股气息排出体外。对佛家气息这等诡异之物,他充满了兴趣,却又有些心有余悸。
“夫子和诸位师兄说的都没错,佛家和阴阳家的确最为诡异难缠。尤其是佛家修行,靠吸收信徒的信仰来增强自身实力,仅凭气息就能够影响他人。这古龙寺在大周算是异类,很难聚集信仰,却没想到还是能影响到我。”
“古龙寺中有几处地方,佛家气息尤为深厚,不如前去瞧瞧。”张易喃喃自语,文气护佑全身,心火也化作千丝万缕,隐藏在皮膜之下,任何佛家气息都不能侵入体内。
张易神识强大,能够将方圆百丈的一切事物映在脑海之中,虽比不过修炼出玉识的贡士,此刻却已然足够。
他漫步在古龙寺宗,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古寺中佛家气息最为浓厚的地方,不是大雄宝殿。而是罗汉堂与其身前的那座斜塔。
斜塔下方,有僧侣正在为游客介绍:“舍利塔中供奉十三颗舍利子,是我古龙寺最为尊崇之地。数千年前大帝地震,宝塔摇摇欲坠,本寺僧侣冒生命危险拼死保护,最终感动了佛祖,派来四位与塔同高的罗汉在四周扶持。其中一个用力过猛,舍利塔从此便微微向西倾斜了。”
几位游客纷纷大笑,僧侣也不生气,继续讲解各种奇异之时。
张易抬头观测舍利塔,是一尊密檐式十三级四面塔,六丈余高,每级四面各嵌佛像三座。塔底护以石,底层正面龛内塑梵圣释迦牟尼座像。
寺镇牟尼青色宝,山飞舍利紫霞光。
每级翘悬铜质风四个,全塔供铜、石、玉等质料雕铸造的佛像一百四十尊,舍利子十三粒。塔刹冠以金铜宝顶,映日夺目。
张易看的清晰,塔下大门以铁索紧闭,天地玄门弟子自然不在其中。他抬脚便往塔后的罗汉堂走去,此地的佛家气息,仅次于舍利塔。
进入罗汉堂,张易当真吃惊起来。他曾在圣院听荀师兄讲过,佛家寺庙以大雄宝殿为尊,以塔林为圣。
可在这古龙寺,罗汉堂不知比供奉梵圣释迦牟尼的大雄宝殿大了不知多少倍。
这间罗汉堂为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九进九楹,占地近十亩。内有四个天井,故其平面呈“田”字形。
罗汉堂中央,屋面作穹窿状升起,宽阔的空间矗立着一尊高约六米,有二十八个头、五十六只手、一百九十六只眼的佛陀塑像。其他塑像围绕“田”字,内外四层,中以“十”字相连,使得通道回环曲折,更觉堂内气象宏深、变化莫测。
但是,塑像的安排很有规律。它以进门的孔雀明王、中央的观音菩萨,里壁的三身佛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内外协调,每层每排均有定数。
不知多少有游客说过,古龙寺的罗汉是数不清的。因罗汉堂建筑结构奇特,塑像纵横交错,道路四通八达,宛若一座迷宫。前来数罗汉的人往往又为千奇百怪的塑像所吸引,边数边看,数来数去,结果总不一样。若要数清罗汉堂共有多少塑像,必须知道它的建筑结构。
张易身处其中,对这些栩栩如生的佛家罗汉赞叹不已。修建这间罗汉堂之人,其工家修为恐怕极为厉害。
“叭!”
正当张易认真观赏罗汉堂四周的壁画时,忽然听到一声极为生涩玄奥的声音,好似龙吟。
没错,正是龙吟声。
张易猛然醒转,他曾在剑湖陪龙君一起迎战武明空等人,自然听过龙吟声。高亢玄奥,晦涩难懂,方才那道声音,正是从罗汉堂内发出。
他转头四顾,发现此刻罗汉堂内并没有僧侣,究竟是谁,能够发出龙吟之声?难不成,这古龙寺,当真有一条龙不成?
一念及此,张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