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空降贞观-第2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也有很多大臣心中在揣测:赵云泽的这份奏折,会不会是受了皇帝陛下的点拨写的呢想整裴寂,实际上是皇帝的意思
  也不怪大臣们会有人如此揣测。李世民与裴寂的矛盾,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
  裴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得罪了李世民的呢这还要从另一个大唐的功臣刘文静身上说起。
  刘文静在隋朝时担任晋阳令,与裴寂一样,都是最早跟随李渊的臣子。李渊起兵造反,就是裴寂、刘文静和李世民三个人共同唆使的。大唐立国后,刘文静被封为鲁国公,官职也列于宰相班中。
  然而,刘文静的地位,却仍在裴寂之下。加上李渊对裴寂又过于亲密,冷落了刘文静,便让刘文静对裴寂不满了。朝廷议事时,凡是裴寂赞成的,刘文静必然反对。这二人产生了很大的隔阂。
  有次喝醉了酒,刘文静拿着剑砍自家院子里的一棵树,边砍边喊:“裴寂,我砍死你、砍死你”这事被他一个失宠的小妾看到,那小妾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哥哥,小妾的哥哥又把这件事告诉了裴寂。
  裴寂便让那小妾的哥哥去官府举发刘文静,诬告刘文静谋反。李渊下旨,让裴寂和萧瑀审理此案。
  经过审理,萧瑀认为,刘文静只是对自己享受的待遇不满意而已,绝无谋反之心。
  李世民也出面,为刘文静向李渊求情。李世民说,当初晋阳起兵,乃是刘文静筹划的一切,等筹划好了才联络的裴寂和儿臣。要没有刘文静的筹划,就没有晋阳起兵之事了,也就没了大唐。况且,大唐立国后刘文静跟随儿臣东征西讨,立下颇多军功。但他受到的待遇却在裴寂之下,他有所怨言也正常。要说他会谋反,儿臣是不信的。
  事情到了这个程度,裴寂哪怕是保持沉默不表态,刘文静也就无事了。可裴寂怎么可能放过刘文静他又到李渊面前说,刘文静此人恃功跋扈,生性又阴险狡诈好猜忌,现在他就对您和臣有怨言,将来必然谋反
  也不知道李渊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不听自己儿子的话,反而听信了裴寂的话,结果就把刘文静下旨处死了。刘文静临刑前,拍着胸口长叹:“高鸟尽,良弓藏啊”
  说起来,刘文静也算李世民一系的人。况且,在刘文静事发后,李世民也极力为他求情,想保全他性命。可因为裴寂的谗言,刘文静最终被李渊处死。裴寂如此不给李世民面子,也如此红果果的打李世民的脸,李世民哪能不记恨裴寂
  以前,碍着李渊对裴寂的宠信,李世民不好把他与裴寂的这种矛盾表现出来。现在,李渊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低了,也是时候跟裴寂算算帐了。
  “裴司空,赵云泽参奏你的这些事情,你可有什么说的”李世民冷着脸问裴寂。他连“爱卿”都不叫了,竟只以官职称呼裴寂。这何尝不是一种表态呢。
  裴寂双手跪伏于地,呐呐道:“臣臣举荐法雅入宫,确有失察之过,但其他罪名,纯属诬告。”
  李世民道:“赵云泽也并未实告你这些罪名,朕也不相信你会谋反。然而,你结交妖僧,举荐妖僧入宫,这也是极大的罪过。朕在贞观元年就曾颁过诏令,民间不得妄立妖祠。自非卜筮正术,其余杂占,悉从禁绝。那法雅正是犯了杂占之禁。你裴寂,结交法雅,作为他的举荐人,理应同罪。”
  “陛下,臣知罪”裴寂立马认错。可随即,他却又说道:“但求陛下看在臣往日功劳上,饶恕于臣。”



第420章 裴寂罢官(下)

  裴寂虽然认了罪,却又立即以往日功劳为自己开脱。
  他不提这茬还好,一提这茬,李世民的脸色一下变得阴沉起来。
  李世民当即斥责裴寂:“功过岂能混为一谈你往日是有一些薄功,可朝廷早已以高官厚禄相酬。况且,论及你的功劳、才学,根本就不足以与你现在的地位和朝廷对你的优待相匹配。以前将你功列第一,也只不过是太上皇对你的格外恩荣。你不思感恩报效,却恃功自傲,在罪过面前,还想以往日功劳要挟于朕,这与你在武德二年议论刘文静的罪名时所说过的话,又有何分别赵云泽说你无人臣之德,此话一点都不虚”
  裴寂一听李世民提起刘文静,顿时大惊失色了,浑身都颤抖了起来。当年,他就是用刘文静恃功自傲、跋扈阴险,他日必反的谗言,陷刘文静死罪的。如今,李世民拿他与刘文静相比,难道也要治他死罪
  裴寂后悔莫及了,早知今日,当年自己又何苦陷害刘文静呢。有句话说得好,别人的今天,又何尝不会是自己的明天。报应啊
  一时之间,裴寂呐呐无言,朝堂中也静的落针可闻。
  李世民沉默一会儿,叹了口气道:“依你裴寂犯下的罪过,朕就该将你交大理寺议罪,明正典刑。但朕不是你裴寂。你当年可以不念与刘文静往日情分,陷他死罪,朕却要念与你的君臣情义。你也是国之重臣,又一大把年纪了,若将你交于大理寺议罪,定会损及你一世名声。你还是自己请辞,归乡养老吧。”
  “臣,谢陛下恩典”裴寂一听说李世民不打算走法律程序治他的罪,顿时长松一口气。
  一琢磨,裴寂又道:“陛下,臣年岁大了,难耐归乡的长途劳累,请辞后能否依然住在长安”
  呵呵,还得寸进尺了,李世民气乐了:“裴寂,人要知足,方能常乐。朕准你请辞,享受致仕的待遇,保留你的食邑和荣耀,就是莫大恩典了,你就不要再有他想了。”
  “臣领旨”裴寂很无奈的应下了。
  其实裴寂的这个下场,比原先历史上好多了。原先历史上,他是被李世民削减了一半食邑,逐出朝堂的。而现在,却是让他自己请辞,还保留了他的全部食邑。
  直到此时,朝堂上的大臣们还没晃过神来。裴寂这就倒台了今个儿这出戏的剧情,有点让人目不暇接呀
  再一想,大家也释然了。李世民对裴寂的不满,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好不容易抓住了裴寂的把柄,处置起裴寂来哪里还会拖泥带水的。
  “裴爱卿,你若无他事,这便回家写请辞奏折吧。”李世民又对裴寂说道。尘埃落定,他又称呼裴寂为“爱卿”了。
  “臣告退”裴寂对着李世民再次跪拜,起身就往殿外走。他的身影,看上去颇为落寞。
  “等一下”李世民忽然又叫住裴寂。
  “陛下还有何旨意”裴寂转过身问道。
  李世民道:“太上皇昨日被妖僧法雅一气之下,身体抱恙。裴卿就不要再去打扰他老人家了。”
  这句话,等于把裴寂最后的依仗之路也堵死了。原本,裴寂还真想去找李渊为他求求情。
  “臣遵旨”裴寂应了一声,又转过身走出殿外。
  殿中,再次陷入了沉默。众大臣此时心情颇为复杂。怜悯裴寂的有之,幸灾乐祸的也有之,事不关己一脸淡然的亦有之。
  “大理寺卿、御史大夫、刑部尚书何在”李世民忽然问道。
  三位大臣出班,一起对李世民行礼:“臣在”
  “着你三人重审武德二年刘文静旧案,务求公正”李世民说道。
  “遵旨”
  大臣们一听,一下就明白了,皇帝这是要给刘文静平反啊。
  分割线
  赵云泽的这份奏折,能够整倒裴寂,全是靠了他的先知先觉。这就是穿越者的优势。而裴寂能被整倒,却也不全是因为法雅的案子,而是李世民早就有心整治他了。赵云泽的奏折,只不过点了一把火而已。
  不过,由此也能看出裴寂平时的人缘来,李世民乾纲独断,一言决了裴寂的命运,朝班之中那么多大臣,竟无一人为裴寂求情。裴寂的人缘实在不咋地。
  朝堂上发生这一切之时,赵云泽正在讲武堂与人办理官职交接手续。
  赵云泽现在担任的正式职事有三个,分别是讲武堂丞事中、特勤署署令、皇剑特战大队大队长。
  讲武堂丞事中的职事,由马周接任;特勤署署令一职,则交给了李世民的侍卫统领于天佑;皇剑特战大队因为要跟随赵云泽去石城县,大队长一职仍然由赵云泽兼领。
  赵云泽得知今日朝堂上的事情后,他的心情居然很平淡。在赵云泽看来,他只不过是送裴寂走了原先历史上的命运之路而已。
  可别的朝廷官员却不会如赵云泽这般淡然。他们已经对赵云泽生畏了。这个七品官,绝对不能小视啊以一封奏折,当庭扳倒朝廷第一高官,这别说在大唐立国至今的历史上了,就是在古往那些朝代,也没见到这种例子啊
  就拿刘文静那件案子来说,当年太上皇对裴寂那么信重,也还是派官员审理了刘文静,耗费很多时日之后才给刘文静定罪的。可裴寂倒好,从萧瑀呈上赵云泽的奏折,到裴寂被李世民“送客”出太极殿,分分钟的事儿
  据此,大多数官员已经认定,赵云泽的那份奏折,定是皇帝陛下授意的。可话说回来,放着那么多高官大臣,皇帝陛下不找,偏偏找赵云泽这个小小的七品官,可见,赵云泽已经简在帝心了。
  别看皇帝陛下贬了赵云泽的官,那只不过是做给别人看的。这位赵县令,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回京的。而且,官职还会迁升。
  正因为大唐有太多想多了的聪明官员,赵云泽的地位,反而还在官员们心目中上升了不少。以至于,赵云泽离京之时,有颇多朝廷官员自发为其送行。而反观裴寂,却成了落架的凤凰,几无人搭理他了。
  谁敢搭理裴寂他老人家可是被皇帝陛下定性为“无人臣之德”的,谁要再跟他走的近,那这人岂不也成“无人臣之德”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
  妖僧法雅,最终被刑部以妖言惑众定罪,判了终生服苦役的徒刑。已经亡故十年多的刘文静,也终于在裴寂事发数日后,被平反了。李世民追复了其官职和荣誉。
  一场风波,以赵云泽的完胜告终。而赵云泽,也踏上了新的征程。
  第二卷终



第421章 赴任石城县

  初春时节,气候依然冷峭。然而,终究是过了立春的节气,时值六九,荒野中有些野草野菜,已经悄悄露芽了。河边柳树,也泛出了黄嫩的生机。“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老话说的不虚。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天气不错,阳光暖暖的。行走在野外,让人的心情也倍觉舒畅。赵云泽骑在马上,兴致上来了,随口吟出一首小诗。
  “好诗”
  与赵云泽并辔而行的房遗直,出声赞了一句。
  赵云泽莞尔一笑,抬手一指远处一座山峰,又吟道:“远看那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有朝一日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房兄,此诗如何”
  “呃也好”房遗直的脸色像憋了一泡尿似的,很违心的说道。
  “好在何处”赵云泽还不放过房遗直,又问。
  “好在大雅若俗,大巧不工。”房遗直硬着头皮说道,“此诗乍一看,俗不可耐。再仔细一琢磨”
  “还不如乍一看呢,是吧”赵云泽接过话茬说道。
  “非也非也此诗虽然文词粗俗,但却极为押韵。而且,还深含至理。”
  “哦还有至理”赵云泽来了兴趣,“不知房兄琢磨出了什么至理”
  “某以为,赵兄做此诗,是在表达胸怀壮志之情。此去石城县,赵兄定要让石城县翻天覆地,改变穷困面貌。就如同那大山倒过来一般。”
  “哈哈哈房兄啊,你就别委屈自己了。”赵云泽大笑起来,“你没学得杜构那小子的油滑功夫,却偏偏要违心拍某的马屁瞧你,脸都红了。”
  房遗直一尴尬,脸色更红了。
  “不过房兄倒是说出了某的志向。石城县那地方,穷困的很。你我兄弟此去石城,定要有一番大作为。方不辜负陛下厚望。”
  “某是给赵兄当佐官的,自当全力协助赵兄,治理好石城县。”
  房遗直说完,稍一犹豫,又问赵云泽:“不知赵兄此时可有治理石城县的腹稿文章”
  赵云泽道:“某现在也还毫无头绪。不过”说到这里,他回过头,抬手一指身后大队人马中的五辆满装物资的马车,又说道:“某到石城县做的第一件事,就着落在那五辆大车上了。即使没有别的治理方略,单靠那五辆大车的上的物资,三年任期之内,某也定能让石城县的百姓得以温饱,发家致富奔小康,也不是不可能的。”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若真能如赵兄所言,那石城县的百姓,岂不比长安、洛阳的普通百姓还要富足”房遗直满目憧憬的说道。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正是房遗直刚才背诵出的那两句话。
  “但愿你我兄弟能带领石城县百姓做到这一点。”赵云泽说道。
  “赵兄,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