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贵妻-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来的路上,一些新的改变也在悄悄发生着。
  首先卡尔注意到路途上所经过的官道比他在过年那段时间过来时明显要修整好了不少; 特别是越靠近杭城和一些发达城市的官道便越加齐整。而且他这次过来路上也和其他商人的车队搭伙了; 不过不是陈家也不是林家的。然而就是这些小商人的车队; 他们的车马竟也不是自己的,而且基本上隔了小半天,或者经过一些主要的村镇时就会有提供换马的驿站。
  只是那些驿站看上去并不是宋国官方的,而且驿站门口来来往往停留的也没有官方的马车; 全都是来回做生意的。
  卡尔还是打听了一番才晓得; 那些已经建成的或者还在建设的驿站都是陈家商行的。这些驿站并不是这半年来一下建成的,而是从边关的商贸开通以后陆陆续续建设的。
  作为一个商人,卡尔甚至迅速的货运能够节省下的成本以及带来的利润,因此他也忍不住感叹了一番这样大手笔的建设背后的人该是有多大的眼界和胆量了。
  不过其实这条货运线路还只是初具雏形,陈彦一开始也并没有想将之做得这么大,这只是陈家货运一直以来在国内都有的线路罢了。
  后面还是织布厂和粉黛这两条线路也经过陈家商行的路线后; 陈彦受到了启发。他自然不会和林若青去讲生意,但林若青还是喜欢在商言商,因此每一次运货都会将来回成本计算清楚后和陈家商行那边交代清楚。毕竟若只是粉黛那边的就算了,到底还只是国内货运罢了,而织布厂出去的可都是到边关去的,且一趟就是上万匹布,这要是全让陈彦吞了,一回的货运成本就是上千两,多来几次就不知道要欠陈彦多少了。
  这是他们夫妻之间的事情,退一步说其他,陈彦从中窥见的商机则是宋国目前商贸发达,无论是从边关进来还是从国内到边关去的车马都来回不断,其中若是生意大的还好说,自家车队也就走了。可其中不少人的生意也不过那样,每回自己过去回来的,除去成本真就赚不了多少钱。
  陈家既然有目前国内最完备的货运渠道,那么如果和其他商户合作帮忙运输,那么就是双赢的事情了。
  从过年以后,陈家商行就放出消息去,小车队可以组成大车队让陈家商行这边一路送过去,商人要做的就是给运费就成了。
  不用别的公证,光是陈家商行的名号摆在这里就已经足够让人信服了,基本上不会有谁担心陈家这边会将这事儿办砸了。
  而等几个月以来陈家这边的货运走通了,一些交了钱的人还真的得了回信甚至那边回过来的银票陈家车队这边都有专门的人帮着分文不少地带回来,一时之间陈家车队的名声也就传了出去。
  不过半年下来,陈家就几乎包揽了这南地北上的所有商人的车队。这带起来的可不仅仅是一些商人的便利。
  陈家车队的休息点,有不少原本经济并不发达,村镇上大都是种地谋生,可这车队的驿站一建立起来以后,一个驿站里每日消耗的粮食酒不少,且还有驿站里的小工,帮着喂马打扫的,车夫休息时候听听小曲儿。总之是一个驿站少说也带来了几十上百人的出路,给不少地方都带去了别样的生机。
  林若青和陈彦倒是会谈起生意上的事儿,也知道陈家车队的事儿,只是对这些细节并不知道。其实就连陈彦自己也不晓得这样的连锁反应,还是卡尔过来时和林若青提起,林若青才晓得这个。
  她不由也有些惊叹,这放到现代,基本就是物流行业的雏形了。
  当晚陈彦一回家,就发觉了林若青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了。
  平时林若青也就是懒洋洋自己做自己的事儿,今天冷不丁似乎热情了不少倒是让陈彦觉得有些无所适从了。
  “怎么了?”陈彦问她。
  “就是觉得你真厉害。”林若青感叹。
  她这感叹不是假的,她是真的佩服陈彦了。人家是天生的商业头脑,不像她到底还是借助了一些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知识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陈彦从来不缺人说他厉害,也向来不喜欢别人溜须拍马,可是林若青不一样,林若青一开口,陈彦就觉得自己心里不知道舒坦成什么样了,脸上忍不住露出笑容来。
  卡尔来这一趟,还是没有将莲娜给带走。他们以前的国家在西北方,大半都在沙漠里头,气候也比杭城恶劣不少。莲娜现在在杭城住习惯了,还真是不想回去了。卡尔也干脆就和莲娜在杭城成了婚,并且和她一起住了两个月。
  当他晓得林若青这边的脂膏已经能够长期保存以后,立刻毫不犹豫地订购了一批货,并且要亲自运回到自己的国家里去。
  布料生意被人占了没关系,这边不又有了新活路了?
  卡尔信心十足,要说布料那还不算是独一份,边关也不仅仅是杭城的织布厂在扩大销路,可这脂膏目前在宋国内外可都是独一份的。
  特别是他们国家恶劣的天气里,女子男子都能用上这东西。他在杭城住的这两个月里,也和莲娜一起用了脂膏。如果莲娜的肤质变好还能说是意外,那么卡尔这也明显觉得自己的脸比以前好了,那就不可能是意外了。
  他跟着车队回去,连其他话都不用说,就让自己的同伴看看自己的脸,大家就能够知道这脂膏到底好用不好用了。卡尔觉得自己都能够预料到自己国家里那些女人们以后痴迷脂膏的模样了。
  而对于林若青来说,她也乐于卡尔将脂膏带过去售卖,国外市场她是一定要开拓的,与其自己一头扎过去可能碰到脑袋,还不如让卡尔帮着试试水。
  上半年里的杭城大概就是这些事情。
  等到这年入了冬,各地的学堂终于陆陆续续都呈报了完工。杭城知府这边也收到了下面人呈交上来的教书先生名单,就等来年开春便能正式将学生收进来上学了。
  到了这个时候,学生每年上学的学费也由官府定价发布了下去。学费半年交一次,一次一百五十文。
  这与那些书院相比,可真是一个零头罢了。就算是世代种地的穷苦百姓家里,也没有说掏不出这一百五十文的。
  一时之间百姓之间读欢欣雀跃,再听说这仅仅是杭城地界才有,外头可都是没有的,他们心里就更多了一些自豪感。而杭城和其他州府的交界处,不少人听说这个消息,能有亲戚的便想办法把孩子寄养到杭城的亲戚那边,这么便宜的书,不读还不吃亏了?
  以往官商相交都要有避讳,外面百姓私下也要说这个。可就官府建设书院的事儿,百姓们说起其中的官和商,那满嘴除了赞言就是赞言。
  知府是好的,陈林两个又可以算是一家人,也是好极了的。陈家商行一向诚实守信,林氏的织布厂和粉黛那些,也都是些美名,杭城这方水图可真是出些好人物。
  年底,别的地方都在发愁如何将自己的政绩写得好看些交上去,杭城的知府却是满心松快。他什么都不愁,他只愁能写的地方太多恐怕到时候折子上不够写啊。
  而年底一到,皇帝那边对杭城也格外关注。连带着对杭城格外关注的还有不少朝中重臣。
  杭城若是发展好,那就意味着杭城的政策要扩大范围实施,这是不少行事古板的臣子不愿意看到的。当然也有一部分臣子对杭城的观望则是希望杭城发展好的。不说其他,杭城那边这两年几乎好上加好,让不少官员都看红了眼,就想从杭城那边取取经。
  让女人出门做工似乎是不那么体面,可那也和他们没有关系不是,不少官员心里头算盘都打得精明,反正这都是底层百姓的事儿,他们的妻女又不会涉及其中。况且皇上现在对杭城期许大,今年都给了杭城多少次优待了,其他地方官心里痒的和什么似的了。
  千等万等,杭城那边的折子咋大年夜的前两天到了京城里。皇帝在书房里看了那折子,当场大笑出声,将旁边侍候的宦官吓了一大跳。
  皇帝捧着折子在屋里来回走了几圈,口中喃喃道:“好,实在是好!”
  杭城知府在信中仔细讲了这一年以来杭城的变化,特别是开放女子也能相对自由地出门做工后的结果,结果当然是好的,杭城与上一年相比,百姓的日子又好了一些。且杭城知府那边还呈上了他们对律法的增加和修减,并且附上了这一年以来这些律法在实践中的应用。说完这些,杭城知府又说了兴建官府学堂的事儿,给皇帝又是一大启发,顿时让皇帝摩拳擦掌,想要做出一番大改动来。


第95章 
  不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道理皇帝清楚。他暂时还是得按捺下心中的激越; 而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和众位大臣说了这份奏折。
  这一回朝中的意见就不再像上次一样一边倒了; 而是两方对立呈现五五开的局面。不少老臣干脆就没有发表意见; 因此反对声也就小了很多。
  皇帝也没立刻就说要全国推开杭城的政策; 只提了一嘴若是有哪个州府想要效仿,可以上折子来说。不过皇帝还留了一手,这次只松了三个口,也就是只有三个城市能申请。
  这不仅仅是将未来不好的可能性把控在了合理的范围之内,更让不少原本犹豫的地方官一下都提起精神来,二话不说就赶紧呈了折子上去,唯恐自己动作慢了就被别人给抢先了去。
  杭城这边一时风头无两; 杭城知府只恨自己走路不能飘着。
  也因此; 等正月一过; 杭城知府便更加琢磨着要办出点大事来。他是从京城出来的,看似是被贬了 ,其实也就是个回到家乡养老。再过不了几年就该退下来回归田园了,他可没什么好怕的。即便是哪里做的不好; 那也和升迁没关系; 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而皇帝在京城里想来想去,还是想到了林若青这边。如今局面大好,往后的改革似乎也是一条明路,这一切的根源还都在于林氏给他的启发,皇帝思前想后,觉得林氏不管是作为商人好还是作为一个开创者好; 都是正面典范。且现在多处试点的改革不就是希望女性也能成为像林氏一样的人吗?
  那倒不如将林氏树立成典范,说不定还能引出更多女中豪杰来。
  想到这里,皇帝就觉得自己应该有所表示,因而便拟了一道圣旨对林若青做了表彰。
  这道圣旨在二月底被送到了杭城,当着陈家所有人的面给念了出来,听得陈李氏一惊一惊的。
  她原本是晓得自己儿媳妇有能耐,却没有想到林若青这么有能耐,竟然把皇帝都惊动了。
  不仅是陈李氏惊,其实连林若青自己都惊了。等听完圣旨以后才算是琢磨透皇帝的用意,这是把她当成正面例子来扩大宣传了。
  这挺好,林若青接圣旨接得心安理得,等宣旨的人走了以后,她自己还将圣旨拿在手里反复看了好几遍。还是陈李氏过来见了连忙说:“快收起来,收起来,以后就放在家里的祠堂里头,要留给后人的。”
  家里再富贵那也比不上官方给的尊荣,更别说是皇帝亲自给的了。
  因此林若青原本想随便放在房里的东西就这么给陈李氏拿去震祠堂了。
  陈彦是个极其精明的商人,原本若是说皇帝已经说明白了自己以后政策走向的六分意思,那么等这道圣旨下来以后,无疑就挑明了九分。
  那么往下,陈彦觉得自己也能更加放开了。
  三月里,不仅仅是织布厂又扩招了一批女工,连着陈家商行也宣布另外招收各种工种的女工。之前不少小商户对此还不以为然,可听说皇帝都颁布了圣旨夸赞林氏,当下也都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跟着也就也学起了大商户们的作为来。
  这么一来,等到了今年夏天,杭城里之前不少全由男人做的工种,也逐渐有了女子的身影。虽然说现在出来做工的女子还都是些家里生计所迫不得不出门做工的,不少家里小康的还是不太愿意送自家女人出来城里做工,可是状况的确在不断不好。
  同时不少雇工的人也发现之前实在是太傻,不少活短缺人手只能高价雇工,却没想到一样的活其实女子学了也能做,能做工的人多了,那么雇工的价格也就下来了不少,节省了许多成本。
  而就算女子不出门做工,但也渐渐因为开放女性做工尝到了好处。以往大多数女子在非节庆的日子里都不太愿意出门,现在不同了,因为女子在外做工已经不算是什么稀奇的场景,更不说大白天上街了。且官府那边不仅仅是修改了律法,也增加了许多白天在街上巡查的捕快数量,让女人们走在街上也倍感安心。
  林若青从来没有觉得心里这么松快过,原来一些她以为很困难的事,在日积月累的努力下是可以完成的,这给了她无限的鼓舞与动力。
  林若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