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第2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否则,日后发生什么变故,岂不是置凤儿于祸水之境。作为祖家的儿女,能够一步步实现先祖恢复中原的遗愿,能够跃马挺枪打败一个又一个敌人。这样的日子很好,凤儿很满足,很骄傲,不会再奢求什么,石青哥哥,请万勿以凤儿为念,凤儿是冲阵杀敌的战士,不是负担。”

  一席话咬金断玉,掷地有声,石青听到耳中又是骄傲又是心酸。百念杂陈中,他用力搂住对方,喃喃耳语道:“凤儿,你想差了,我娶你不因为别的,只因为我爱你,你不是我的负担,你是我的袍泽,是我的帮手,以后也将是我的妻子。你放心,无论有没有这件事,我都会把中原局势牢牢控制在手,不会让任何人、包括麻督在内,坏我的大事。”

  “真的?”祖凤的语气半信半疑,身子却动了动,以一个更舒服的姿势偎在石青怀里。

  “真的!”

  石青重重地肯定,犹豫了片刻,他斟酌着说道:“远古时候,娥皇、女英共事一夫传为千古佳话,我原有意你和麻姑效仿之。然,有礼以来,名分一说已成千年习俗,我虽对此不屑,却无力改变。你我、麻姑三人成亲,一来麻姑年龄大些,二来情势如此,只怕你要受些委屈,屈身为侧……”

  古时候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但是对妻妾的等级规定的很严苛,除了正室夫人算是女主人外。其他妻妾不管称呼多么好听,不论男主多么宠幸,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性(奴)、女仆、婢子的身份。她们的子女就是所谓的庶出,在家族中低人一等,和嫡出有天壤之别。因为这个缘故,一般的大户人家都不愿意把女儿嫁给别人做小。

  “石青哥哥若是一般人,父亲、母亲必定不会愿意。可石青哥哥不是一般人,乃是世间少有的大英雄大豪杰,哪怕凤儿做了侧室,也不算辱没门楣,想来父亲、母亲不会阻止。”

  祖凤话语幽幽,很是体贴,石青还是从中听到了些微遗憾。因为她说的是“不算辱没门楣”,而不是“光耀门楣”。

  “凤儿。我以前承诺过,娶你之时,不会让你受委屈。这话不是戏言…”

  祖凤感受到石青话语的矛盾,不由得困惑地扬起头。石青肯定地点点头,继续说道:“事实上,正室、侧室这种名分虽然有些不公平,但还能让人忍受,真正不能让人忍受的是嫡出、庶出之分,同是骨肉至亲,还没出生便分出三六九等。是可忍孰不可忍。是以,天下平定之后,我定要根除这些陋习,名分可以保留,待遇却需要平等。”

  祖凤闻言,惊的忍不住插口说道:“天呢!这怎么可能?上下之别,尊卑之分,天经地义,石青哥哥怎么能改变得了?”

  “这是一种悠久的习惯而已,谈不上天经地义。”

  石青蹙眉纠正了一句,随即说道:“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我想做得是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世界。等级可以有,上下可以有,尊卑可以有。只是居高位者需得是贤良有德之士,需得是勤奋努力之士,需得是才能出众之士,而不是依靠祖荫、说出“何不食肉糜”的糊涂蛋。”

  说道这里,石青注目祖凤,认真地说道:“我的孩子日后若想承继我的大业,必定论才论德,绝不论嫡、论庶,也不论长、论幼。不管是麻姑生的,还是你生的,一视同仁。”

  “谁和你生呢——”祖凤满面羞红,娇嗔一声,一跺足转身跑了。她终究是处子之身,哪里受得了这种话题。

  石青呆了一呆,随即失声大笑。听到笑声,祖凤跑得更加快了。

  “凤儿。这段时间好生物色人选,准备接手你的部众,嫁给我以后,不许你再上阵厮杀——”石青扯着喉咙大喊,吓得祖凤如受惊的小鹿蹦蹦跳跳飞快地逃走了。

  石青畅快地大笑几声,随后搓唇唿哨,黑雪闻声而来,他一跃而上,打马向西追赶大队。

第七集 第四章 桓冲北上

  人类是自我恢复能力最强的族群。不过三个月,襄国城就从战火创伤中痊愈了大半,城头上、城门内外值哨的士兵脸色不再紧绷肃杀,带上了许多轻松;街巷里行人随意来往,没有了惶急和不安;城内墟集已经开了,虽然物品单一,数量很少,却能代表安宁平和。

  石青牵着战马,缓步徐行,一边向四周打量,一边满意地点头。襄国临时城守曹伏驹在他身边蹿来蹿去,讨好地做着笨拙的解说。

  “曹将军统带过数万人作战,说起来也是大将之才,如今手下只有八百城守军确实少了些。不过你看看……”

  石青环手一指,感概地说道:“这就是城守军少的好处,城守军若是多了,难免会出现兵痞扰民现象,襄国黎庶哪能这么快恢复过来?”

  “大将军说得是,说得是……”无论心中如何想,曹伏驹只请憨笑着连声称是。

  “城守军少只是暂时的,待襄国官吏、律令明确下来,一切就绪后,曹将军至少要统带三五千人马才合适。”

  石青安慰了一句,旋即口音一变,肃然说道:“不过,汝需谨记,无论多少人马都不可骚扰民生,若是出了什么差错,石某唯你是问!”

  “是是…大将军说的,末将不敢不从。”曹伏驹停下脚步,匆忙叉手应了一诺,然后赶上石青,指着前方城门紧闭的皇城说道:“大将军!到了——”

  石青点点头。“曹将军请回去巡视城防,勿须陪石某进去。”

  曹伏驹应声退去,石青牵着战马来到牛车一侧,向车上的邓恒问道:“邓将军,精神还好吗?襄国皇城里关的差不多有两万原幽州军士卒,一会和老部下们说说话?”

  “哦?这是怎么回事?”邓恒支起身子。

  “呜——呜——呜——”

  “咚——咚——咚——”

  石青还没有回答,皇城城楼上无数只号角吹响,又有不知多少面战鼓擂了起来。震人心魄的声浪忽地卷过来,把亲卫骑发出的动静全部掩盖住了。

  石青对邓恒无奈地摇摇头,伸手前指做了个进去再说的手势。

  号鼓鸣响中,皇城西门缓缓打开。孙威、王龛、郎肃等一大群将佐恭候在城门洞内迎接石青。待石青走近时,孙威手掌向后一举,城楼上的号角战鼓嘎然而止。

  “孙大哥,好久不见。”石青笑着走进城门洞。

  孙威身子一躬,叉手行礼,凛然说道:“孙威叩见大将军,五日前四万三千又五十八名将士悉数进入皇城,至今未有一名将佐踏出皇城一步。”

  “叩见大将军!”王龛、郎肃等将佐一起躬身行礼。

  “各位辛苦了,免礼!”

  石青抢上一步,伸手搀起孙威,两人把臂而行,石青连声赞叹道:“好!干得好——就该如此严格要求。领兵首要之道,即为律令严明,奖惩分明。”

  穿过城门洞,迎面便是殿前广场,此刻,殿前广场上黑压压站满了士卒,一队队、一列列,不知有多少。

  石青停下脚步,待邓恒的牛车赶上来,他挥臂向前团团一圈,兴奋地说道:“邓将军。这里有你的老部下前幽州军,有前襄国军,有前邺城禁军,有前新义军,还有些小股的郡守兵,但是三个月后,什么幽州军、襄国兵、邺城禁军、新义军都将不复存在,从这里走出去的是一支统一的新军。”

  “哦——”邓恒双目倏地睁大,忍不住身子坐直起来,望着密密麻麻的数万大军,他惊异地喃喃道:“闭门三月重塑一支新军,大将军好魄力!”

  “其实闭门整编操练只有一个月,另外有一个月的越野行军操练,还有一个月的工务操练,或者帮助民众春根秋播,或者帮助工匠建屋做工。”

  石青自信地说道:“对于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士卒来说,战术、战技并非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听从指挥,是相互融合,是团结协作。三个月的时间,三种不同的操练,石某相信,他们一定能忘记以前的身份,一定能适应新的身份。”

  邓恒嘴唇颤抖,过了一阵,哆嗦着说道:“大将军之能,冠绝天下!邓恒佩服!”

  石青一笑,邀请道:“邓将军和老部下说几句话吧。”

  “好!老夫确实想说几句。”邓恒身子一挺,扶着车辕站了起来,扬声喝道:“御者,赶车向前——”

  牛车吱吱哑哑地在队列间不停地穿行,邓恒越来越见单薄的身子随着轱辘的转动一起一伏,似乎随时都有跌倒的危险。“枪!”他冲牛车一侧的士卒喊道,一杆长枪应声递上牛车,手握长枪在车厢上用力一撑,邓恒瘦削的身子倏地一绷,笔直地挺立在牛车上。

  “某是邓恒——前石赵征东将军邓恒!”

  嘶哑的、带着些威严带着些亢奋的声音从邓恒干瘪的口中吼出来。“幽州的儿郎们,邓某不是一个好将军,没能带领汝等挡住慕容鲜卑,没能保住幽州,使得汝等背井离乡,困居鲁口。邓某愧对汝等,愧对幽州父老。好在征北大将军来了,征北大将军愿意,征北大将军能带领我等杀回幽州!幽州儿郎,和邓某一道,安心追随征北大将军吧——”

  殿前广场静谧无声,只有邓恒苍老的声音在回响,石青静静地谛听着,无声的微笑慢慢从嘴角浮出。幽州军单兵素质比襄国降兵强多了,石青希望能把这股力量彻底收为己用,然而幽州军军心非常不稳,没有经历战败就被收编,很多人心中不服。邓恒识趣的言语对于稳定军心来说来得太及时了!

  在襄国滞留了一日,五月二十,石青再度启程,踏上回转邺城的道路。临走之时,他把王琨留了下来,担任襄国太守。

  因为有一辆牛车随行,亲卫骑不能放马急赶,回程速度不是很快,午后抵近邯郸之时,石青决定进邯郸城驻扎,就在进邯郸城的时候从南边传来了一份急报,这份急报让石青改变主意,决定连夜赶回邺城。

  急报是王朗传来的,言道诸葛攸部在宛城遭遇伏击,八九千人马折损大半,诸葛攸、毛受仅率三千余人逃到堵阳(今河南方城)。

  四月底,得知官渡浮桥被新义军夺回、张遇被堵在黄河北岸之后,荆州刺史乐弘与上官恩商量着先退回许昌,静待局势变化。然而,他们的想法很是一腔情愿,诸葛攸立意要把夺取豫州的功劳抢在手中,怎会容许他们静候风色。乐弘、上官恩合兵一处向南退却,诸葛攸在后紧追不舍。

  不久,张凡率本部马军与诸葛攸会合,有了这支机动能力强的马军,诸葛攸开始加快追击速度,不时主动出击截住对手厮杀。

  临近许昌的时候,乐弘感觉到不妥,若张遇不能归来,自己进入许昌城固守,等于自陷绝境。只要对手将南下之路一堵,静等援军前来围城,自己将插翅难飞。他把顾虑和上官恩一说,上官恩也有些担心。两人再一合计,决定干脆弃守许昌,直接回荆州。

  乐弘这个荆州刺史下辖之地只有一个郡,就是荆州北部的南阳郡。

  东汉光武帝起于南阳郡,光武中兴之二十八云台将大半籍贯南阳,东汉初,南阳被定位南都,乃是天下第一的大郡。汉末至三国时期,南阳成为各方交界征战之地,荆州治所从新野移到襄阳,南阳郡迅速衰落下去,到了石勒、石虎时期,南阳郡人丁不是南下襄阳就是被强迁至河北,这里彻底沦为荒芜人烟的边地。

  此时乐弘的刺史之职更像是个武职,主要职责不是抚育地方黎庶,而是率兵驻守新野、樊城防范大晋。樊城与大晋荆州军驻守的襄阳仅隔着一条汉江,来往极为方便,张遇联络桓温的中间人就是由乐弘充当的,乐弘知道桓温愿意接纳豫州人马,走投无路之时便想到了桓温这条出路。

  和上官恩计议了一番,乐弘请上官恩率主力人马一边抵抗追兵,一边向南退却;他自己先行一步,星夜赶往荆州向桓温求救。

  由是,上官恩率荆州军主力过许昌城而不入,把家眷财货裹带出来后缓缓向南退去。荆州军人马数量不弱于诸葛攸的前军,而且戒备森严,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诸葛攸不愿过多损伤士卒,也就没有强行攻击,只衔尾追击,等待对方露出破绽。

  五月初七,王朗后军出函谷关。诸葛攸没把上官恩这股败军放在眼里,通知王朗,请他率后军收复豫州,这股荆州军交给前军收拾。王朗同样没将对方看在眼里,张遇被堵在河北,豫州既无登高一呼响着云集的人物,也没多少留守人马,已是崩溃倾覆之局,乐弘那股败军岂能搅动风云?当下把后军分做三路,从洛阳席卷而入豫州,将所过之地尽皆纳入辖下。

  王朗、诸葛攸都不知道,就在这一天,五千荆州兵从襄阳出发,渡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