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宝应湖的水军吗?”褚衰踉跄后退,心伤若死,他知道这种消息不可能有假。

  “完了,真的要完了……”殷浩喃喃自语,眼光急速闪动,思索着什么,却不像褚衰那般失意。

  城头乱纷纷之际,天骑营羁押着晋军俘虏渐渐走近。当一张张叫不出名字但却熟悉的面孔在眼前清晰起来,当十几名有头有面的将佐联袂出现在城下之时,扬州军上下再没有人能否认水军全军被俘的事实了。

  晋军俘虏却没办法顾及城上的想法,按照郗超的交代一个个扬着脖子嘶声大道:

  “江东的兄弟,走吧,回家找媳妇孩子去,不要在这等死。”

  “兄弟们,这一仗已经输了,输了仗不要紧,不要丢了命。”

  “这一仗打不赢的,拼了性命也打不赢,何苦枉送性命,走吧,走吧……”

  城下叫喊连天,城上嘘声一片,褚衰、殷浩无动于衷,这种情况下不管做任何举动都是徒劳。褚衰双眼无神,漫无目的地向下张望,突然他双目一凝,盯着城下喝道:“王颐之,汝便是这般报效朝廷的么?汝心中是否有忠义二字?”

  在城下指挥俘虏的王颐之闻言一怔,想了一想便越众而出,也不顾城上弓箭的威胁,一直走到护城河边沿,然后拱手向城头一揖道:“王颐之见过国丈。”

  王颐之这番作态吸引了城上城下的注意,喊声嘘声顿时小了许多,成千上万双目光不约而同地一起落到他身上。

  褚衰似乎找到了发作对象,怒视王颐之,痛心疾首地叱喝;“褚某不受无耻小人之礼,汝速速滚开,不要污了褚某双眼。”

  “无耻小人!?”

  王颐之脸色腾地一下变得通红,他被这个称呼彻底激怒了,再也不管对方颜面,冲城头含愤痛骂道:“褚衰!这个无耻小人的名号王某愧不敢当,汝还是留下来自用吧。实话告诉汝,汝口中的忠义是何王某以前不懂,现在却知道那就是汝屠害忠义之士的钢刀,汝口呼忠义将张迈和数千北伐先锋勇士害死在代陂,汝口呼忠义逼得王浃将军褪甲屯耕,汝口呼忠义专一任用陈逵这样的逃将,汝口呼忠义统带几万人马不思迎敌只顾自己逃跑。汝口中的忠义就是一个荒谬的笑话,岂能束缚天下真正的忠义之士。王某今日已经悔悟,欲和王浃、祖道重两位将军一样,效仿王龛、郗超,向石大将军这等真英雄真豪杰奉献忠义,汝和建康朝廷却是不配。”

  “叛逆!好猖狂——”城头之上,褚衰恼羞成怒,痛骂声中,张嘴喷出一口鲜血,随即身子一歪,跌倒下去,竟是被王颐之一番话气得晕死过去了。

  褚衰的晕倒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城头上慌做一团,亲兵护卫,文武将官手忙脚乱地抢上去扶持,扬州军普通士卒面面相觑,越发地不知所措。

  城下民军瞧出便宜,贾坚、司扬纷纷开口向石青请战,要乘隙率兵攻城。

  石青瞧了瞧天色,斟酌半响,最终摇摇头道:“石某说过明日攻城,今夜城外放开禁制,任扬州军自由离去。话一出口,怎能轻易更改?以前江东士人和石某接触不多,不甚了解,从此以后交道可能就多了,石某不愿留下无信之名。”

  石青说得严重,贾坚、司扬不敢再坚持,司扬点点头,贾坚附和了一句道:“经此一事,大将军重信之名必将传遍江东。”

  石青笑了笑,接着解释道:“守信重诺只是其一,关键是眼下并非攻城最佳时机,扬州军没有足够的时间思索当前困境,若即刻攻城,他们会依照习惯予以抵抗,这样两军一旦交上手,以前的努力就算白费了。与其如此,不如给他们一个晚上的时间斟酌选择,让担忧恐惧深入到军心士气之中,如此以来,明日攻城将会变得容易许多。呵呵,石某相信,今晚一定会有许多人溜出城,希图逃离危险之地的。”

第七集 第七十五章 北方的坏消息

  褚衰抬下城头之后,民军停止了心理攻势开始回转营地,天骑营继续羁押晋军前往三江营登船渡江,石青唯独把王颐之留下来,带在身边一道用饭闲话家常。

  王颐之对这种礼遇感激涕零,行坐举止唯恐有半点不恭敬,对于石青的问话无不回答的详细周全,甚而主动拣些重要的地方人事予以一一陈说。

  两人聊得颇为投契,不知不觉天就黑透了。何三娃汇总了民军各营的消息进来禀报,言道广陵城有动静了,东西南北四面城墙皆有士卒悬绳而下,像是准备逃离广陵。

  王颐之趁机赞道:“果然不出大将军所料,大将军真乃神人也,一切尽在掌握之中。”顿了一顿,他继续凑趣道:“夜还长,此时不过刚开始,只要这个口子一开,定然一发而不可收拾,城中守军只怕一夜之间会逃走好几千呢,哈哈,如此以来,留下的扬州军明日也不可能有很大斗志了。”

  石青颌首道:“但愿如此,若真如王将军所说,可谓民军将士之福,江东士卒之福。石某实不愿在平定江东时杀戮太甚。”

  “大将军真乃佛陀心肠。”王颐之再度大赞。

  石青微微一笑,很享受这种赞誉。

  这时候何三娃再次进了帅帐,一脸古怪地说道:“禀大将军,扬州殷刺史遣人前来,说是专程拜偈大将军来的。”

  “殷浩?”

  听到殷刺史之名,石青忍俊不住笑出声来。“呵呵,石某料定今晚会有客人来访,只是没想到会是江东第一名士殷浩殷渊源!三娃子,还不快快有请客人进来。”

  王颐之闻言,心头霍然一亮,此时方才明白石青把自己带在身边的真正用意,原来他算准了今晚会有广陵城人士过来暗中投靠,留自己在身边一则可以帮忙应酬,最主要的目的却是向来人展示他对扬州人的诚意和亲近。

  想明白这些之后,王颐之内心里对石青佩服得真的是五体投地了。

  民军大败荆州军、燕军的消息让扬州军普通士卒感到惊恐害怕,担心失去性命,进而想办法逃生;殷浩不是普通人,这些消息尽管让他很震惊,却不足以让他畏惧逃避,他的大脑异常发达,不仅反应灵活,也比一般人想得更多更深,很快就从这些消息中看清天下大势——石青的崛起不可阻挡,石青的年龄足以让他有机会扫平江东,六合一统,大晋看来是走到头了。

  殷浩不仅看清了天下大势,还看清了自己的处境——广陵城军心涣散,褚衰昏晕未醒,已经不可能保全;如此以来扬州江北之地尽入民军之手,自己身为扬州刺史难辞其咎,最可怕的是为了保全褚衰,褚太后很可能会把所有罪责推到自己身上。既然如此,不如顺势而为,及早打算的好。

  方方面面的问题想透之后,接下来该做的就简单多了,只需派遣心腹出城联系,将广陵城献给石青就是了。

  “殷刺史殷殷此情,石某心领了,五更时分定然派遣精锐士卒从东门进入广陵。”

  石青语气温和地对殷浩的学生米逊致谢,无论以前的观感如何,殷浩的献城之举还是让他很高兴。“殷刺史可有什么要求?米先生毋须客套,只管照实直说,只要是石某力所能及之事,定不敢有负。”

  米逊整了整长袍,斯文地说道:“老师没有别的要求。老师说,石大将军乃是应天之人,日后必定能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他不敢逆势而为,贸然与大将军为敌,是以献上广陵城以表其心。只是老师拿过大晋朝廷十年俸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此举有理却无情,为此老师心中不安,打算事了之后,隐居山林读书教授,不再过问世事。这个…还请大将军允准。”

  又是以退为进的通俗套路!

  石青嘴角向上一扬,忍住笑意,用了摇了摇头,带着不悦的口气说道:“那怎么行?渊源先生乃天下翘楚,石某仰慕已久却一直不可得,时常为此抱憾。如今渊源先生既已明了天下大势,自当挺身而出,为天下平定出谋划策,怎可轻言隐退?此举不妥,万万不可!”

  石青说得痛心疾首,米逊听到却是眉开眼笑,连连附和道:“大将军说得是,学生也以为老师此举不妥,回转后自当再行苦谏,必劝得老师回心转意才是。”

  米逊满意地走了,王颐之有心借机表现,遂谨慎地劝告道:“大将军谨防有诈,到时不可亲身前往。”

  “多谢王将军提醒,石某不会率先进城的。不过,王将军以为扬州军当真还有设计诈降的能力吗?”

  石青欣然听从了劝谏,只是最后古怪地笑了笑,让王颐之有些摸不着头脑。到午夜时分,他才明白石青笑得含义。子时末,三江口水军统领苏忘遣人来报,先前准备的民船太少,转运速度太慢,渡口一带已经聚集了三四千大晋逃兵,估计后面还会有更多逃兵到来,天骑营人手有限,只怕看管不过来,请石青再派一支人马前去维持秩序,谨防兵变。

  王颐之料到扬州军会逃走不少,只是没料到逃兵的规模会如此之大,这才半夜就有好几千了。就在他惊诧之时,何三娃一脸喜色地进来禀道:“大将军,好消息,北城有两股计七百余扬州军出城来投,西城有五股计一千三余人趁夜出城来投。”

  石青闻报哑然失笑,冲王颐之道:“看来不需要殷浩做内应,天明时广陵城自破。”

  石青说得一点没错,三更时分,从昏晕中苏醒过来的褚衰得知逃走了七八千扬州军士卒之后,遣人来见石青,言道愿意交出广陵城,请石青遵循诺言,让不愿归降的江东人回转对岸。

  石青欣然允诺,答应送愿意回转江东的士卒渡江。

  天明时分,没等殷浩有机会表现,广陵城四门尽皆打开,五万民军分四路进入城内,褚衰和四五千没有逃走的江东士卒上缴了衣甲武器,在天骑营的羁押下赶赴三江营渡口。城内还有一万多本地士卒,等着民军收编或遣散。

  永和八年六月初十,广陵城得以和平移交,自此,扬州江北之地尽皆归入民军下辖。

  没过多久,荆州水军顺流而下前来襄助建康防守长江沿线,带来荆州军并未战败,仍在宛城和民军对垒的确凿消息,原扬州军将士这才知道中了石青的诈计,可惜明白得太晚了,已经于事无补。因丢失江北之地而卧病的褚衰听到这个消息更加羞愧,没多久便郁郁而终。当然,这是后话暂且略过不提。

  民军拿下广陵,据有江北,从此与大晋同共江淮之险,对未来进兵江东的益处自然是不言而喻;只是石青暂时顾不得未来,他现在只能顾眼前。这次三方作战没有影响到夏收,可是对秋收铁定有很大影响,这样算来,这个冬天仍然不会好过;另外,二十万民军鏖战两月,消耗之大只怕已经到了邺城能够承受的极限;若是没有新的补给来源,接下来的战事必定难以为继。

  扬州江北之地是南下流民屯耕地,经过数十年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大晋主要的产粮地,民间积蓄深厚;而且在与民军的这场冲突中,财物损毁并不严重,对于穷蔽的中原来说,这里实在是个聚宝盆一样的所在。

  进入扬州以来,石青善待俘虏、怀柔当地士人,固然有争取民心,表演给长江对岸看的目的,还有一个不能宣之于口的原因就是他迫切需要取得扬州人的支持,为民军继续作战提供粮草辎重。是以,石青进入广陵城的最首要之事,就是一边清点府库,一边让殷浩、王浃、王颐之、郗超等人利用自己的关系人脉,邀请江北各地豪雄郡望前来广陵聚会议事,准备趁此机会大肆‘搜刮盘剥’一番。

  进入广陵后,石青对殷浩说,如殷先生这等大才,当在邺城佐理中枢,不该为地方琐碎事物费神。殷浩大喜,爽快地将扬州人事细务移交给新任扬州刺史祖道重,全身心地投入到帮石青邀请地方豪雄郡望来会的大业之中。

  在殷浩、王颐之、王浃、郗超等人殷勤邀请下,从初十开始,广陵城便开始热闹起来,远至淮南羊市、淮阴,近至高邮宝应,各地头面人物欣然应允,次第而来。

  接待来宾成了石青最忙的一件事;事实上接待来宾的礼仪很简单,也就是献一杯茶,说几句话,然后发出邀请,请对方过段时日前往邺城观看登基称帝大礼。真正忙碌的是殷浩、王颐之等人,他们充当的是中间人角色,向来宾暗示或者明示石大将军爱好钱粮,希望诸君慷慨解囊,大将军登基之贺礼。

  只不过来宾太多,就算再简单的应酬也能把石青白天的时间占得满满的,以至于有关扬州的人事和兵马部署防卫都只能在深夜进行。

  六月十三日凌晨,广陵城原征北大将军府进行了一整夜的会议终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