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着静悄悄的会场,慕容恪再次忐忑不安起来,适才的怀柔激励看似没有太多作用,这样的一群将领真的能将败军全部带到代郡吗?正在他惶恐疑惧之时,场中忽然传出一个从容沉静的声音:“辅国将军。属下愿率本部五千人马留守大营,掩护主力撤走。”
慕容恪心头狂喜,急循声看去,但见说话之人乃是河间郡太守封奕。
第七集 第一百零一章 水火无情
七月二十日上午,鲁口燕军踏上转战代郡之行;慕容俊、慕容恪担心若是自承失败,退走之时容易动摇军心士气,于是拟定此次行动不称作撤退而称作转战,并决定废黜各种虚虚实实的手段,全军集结一处,保持完整建制,堂堂正正地从容行事,以免惊吓了士卒。
失去蓟城根本之地的燕军转至代郡之后将会面临辎用缺乏的困境,眼下手中每一点辎用之物都弥足珍贵、不能轻易抛弃;因此,十万燕军撤走的队列时分的臃肿庞大,当前锋部队踏上五里外的浮桥之时,后面的队伍还偎集在大寨内,等待出后营门。
对面的民军盯得很紧,燕军大营刚有一点动静,他们跟着就做出了反应。三四千余骑兵先行出营抵近燕军大寨观察了一阵,确认燕军是在撤退时,报警的号角立时吹了起来。让燕军心中发渗的凄厉号角声中,一队队一列列民军从寨中鱼贯而出,结出一道长达五里的阵线缓缓压迫过来。
无论燕军目的地是何方,退走之路都将是十分漫长的,民军显然深知这一点,是以他们并不急迫,步伐很慢很稳并且很坚决,这种缓慢而来的压力极其沉重,燕军大营里出现了一些骚乱,落后的开始推攘,催促前方士卒加快脚步;各军各营统兵将校大声呵斥,竭力维持着秩序。
“布置防御、抵抗追兵之事交给封太守了,恪先去后营帮着疏导队伍;封太守让儿郎们尽管放心,五千精骑绝不会抛弃大家,一旦前寨吃紧,慕容恪便会赶过来,率精骑出寨突袭民军。”慕容恪眼见后寨动静不小,有些放心不下,向封奕交代一声便去寨后维持秩序去了。
封奕答应下来,却没有即刻去安排防御,目视慕容恪离去的背影越来越远直到混进大军之中后,他才淡淡地吩咐左右道:“传封放、张安过来,某有要事交代。”
封放是封奕的族弟,张安是封奕家奴出生的猛将,俱是封奕最为心腹之士。
“太守(兄长)。民军马上就要靠近了,有什么事快请吩咐,寨子上一刻都离不得人。”封放、张安两人跑过来急咻咻地问。
封奕眼光一扫,左右亲卫立时会过意了,一边回避,顺便在四周布下警戒。封放、张安一愣,封奕的动作这时候显得格外敏感。
封奕没在意两人的脸色,凑上去咬着牙齿用力说道:“吾命令汝等二人,民军不攻则已,一旦攻上来,汝等不许抵抗,立刻率部归降。”
“什么?!”封放、张安猛一抬头,一脸惊恐,不敢置信地望向封奕。渤海封氏为躲避战乱出塞以来,数十年间和慕容氏的关系盘古错节,结交之深罕有人能比,这等深情厚意怎么能叛就叛呢?
“怎么!汝等敢抗命!”封奕眼中厉光一闪,恶狠狠地逼视着两个心腹。
封放、张安一怯,齐齐垂首回道:“不敢。属下(小弟)遵命就是。”
“唉——吾行此举亦是无奈啊——”
封奕听出两人心中不满之意,长叹一声后解释道:“数十年来,慕容氏收留庇护封氏,封氏对慕容氏也是尽心尽力,这其实更像一场交易,双方互不亏欠对方。人都有感情,交易久了,相互信赖,谁都不愿失去好的交易对象。吾和汝二人一般心思,并不甘心有此一举。奈何世事无常,形势紧迫,由不得我等从容选择啊——慕容氏初入塞时,那是何等的风光,以至于慕容俊开始暗中置办龙袍黄辇;相反石青当时不过一凄惶流寇,兵马不过万,钱粮无一余。双方相差如同天地之别;尽管如此,两年征战下来,慕容氏不仅没有占到一点便宜,反而是损兵折将越打越惨,如今更是把蓟城根基之地丢了;石青呢,却是越打越强,兵马部众越来越多,下辖人丁土地越来越阔;双方高下至此已经分明;在全面占优之时,慕容氏不能击败石青,以后形势逆转,更不可能击败石青了。”
封放、张安回思往事,忍不住点头颌首,认同封奕的推断。
说到这里,封奕语气一冷,断然说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乃蠢夫也。封氏满门近百口历经千辛,好不容易从塞外回转故土,怎能继续为慕容氏陪葬卖命?怎能继续在塞外飘零流浪?汝等还没受够塞外的风沙苦寒么?反正吾是受够了,宁可投入石青麾下重新结交善缘,也绝不愿意再度出塞。汝等若是不降,可以自去;吾绝不勉强!”
封放、张安脸带愧色道:“还是大人(兄长)想得周全,我等知错了,愿意依照大人(兄长)之令行事。”
封奕满意地点点头,吩咐道:“如此就好,汝二人去吧,小心照顾好麾下部众,不要随意攻击民军,另外还需小心别被民军伤到了,见势不对立刻勒令部众归降。”
三人这番话说了好一阵,在这当口,燕军后队差不多都出了大寨,奇怪的是民军没有靠近攻击,只是在燕军大营百十步外不紧不慢地整理着冲击队形。
封奕正在好奇,耳边突然响起慕容恪的问话:“怎么回事?民军好像有恃无恐?”原来他稳定了后寨撤退秩序后回转前寨了。
封奕点头同意慕容恪的看法,若非有恃无恐,石青怎可能轻易放燕军归去?
就在这时,寨内士兵突然有人指着西边的滹沱河高声惊叫:“看啊——哪是什么?”
封奕循着士卒所指看去,但见从滹沱河拐弯的河道上突然冒出来百十只木排,木排上一捆捆一垛垛堆满了干草,干草的叶茎被初生的日头一照,亮闪闪的闪烁着五彩光芒,十分的好看,显然是淋过了油脂的缘故。
百十只木排顺流直下,水流原本就疾,每只木排上还有四五名水手,不停地撑篙后抵,将木排驱使的如利箭一般,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白浪,飞快地奔向下游浮桥。
“不好!石青是想烧浮桥——”
慕容恪脸色一白,率先反应过来。因为浮桥搭建在自家大营之后,属于安全地带,而且当初没有料到会有仓惶撤退的一天,是以没有留意对水路攻击的防护,既未在两侧打下隔离桩,也未在浮桥两侧横上阻拦木。一时的疏忽偏偏就被民军觑准了,并针对此发动了致命攻击。
事实上这种攻击在正常情况下尚不足以致命,但眼下不是正常情况;十万燕军人心惶惶,因为将官的竭力维持,才能勉强保持建制按序向对岸撤离。这种局面非常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造成全面崩溃。恰恰这个时候民军的攻击来了,而且一来就选准燕军后撤行动的要害——浮桥进行攻击。这种攻击不需要真正成功,对一个首尾十余里的队伍来说,只要远远见到退路被大火‘笼罩’——不管真的笼罩还是假的笼罩,因此产生的恐惧足以让整个队伍陷入混乱。
想明白这些,慕容恪心神俱颤,忘记了和封奕打招呼,忘记了招呼亲卫骑兵,只茫茫然依靠本能驱动战马向后寨冲去,希望能抢先稳住队伍,挽回局面。
木排快逾骏马,六七里水路转瞬即过。距离浮桥约莫半里之时,有人指挥着百十只木排突然变阵,绝大多数依靠撑篙放慢了速度,另有十几只散成一排,向南边第一道浮桥急速撞去。与此同时,水手打着了火,河风一吹,满垛满捆的干草呼喇喇立时飘扬起高高的火头。
浮桥上、两岸边的燕军大声惊呼,反应过来的将官有的指挥弓箭手对准水手放箭,有的指挥桥上士卒伸出长枪,妄图拦住燃烧的木排。
不等燕军弓箭射到,木排上的水手唿哨一声一跃跳下水中;只是他们并没有转头游走,而是在水中掌控木排继续冲上浮桥。直到距离浮桥数十丈时,民军水手终于不敢再靠近,放这才放弃掌控木排,载沉载浮着逆流上游。
十几只木排顺流而下,距离浮桥越来越近,火头越燃越大,隔得老远,热气便扑面而来,让燕军无法承受,没等木排靠过来,百十名探枪准备阻止木排靠近的士卒轰叫一声,转身就跑,竭力躲避燃烧的木排。
木排终于抵靠住浮桥,火势有了延伸之地越发大了起来。浮桥一共有五道,靠南的一座燃了起来,另外四座依旧还能通行,是以浮桥上和岸边等待通过的燕军虽然惊慌,却还能稳住神,真正担心的只有远处的不明真情的后队人马。
第一波木排刚刚靠上去,第二波木排又从上游飘了下来,民军的用意非常明显,这是在告诉燕军,他们不会轻易罢休,烧毁第一座浮桥之后,会尽快向第二座、第三座、第四座、第五座发起攻击。
大火熊熊,浮桥发出嗤喇嗤喇的炸裂声,第一座浮桥很快有了两三个缺口;民军水手马上印证了燕军的担心,操纵着木排向缺口冲去,目标直指第二座浮桥。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燕军将官终于压维系不住稳定了,原本还在耐心等候过桥的燕军士卒不知是谁先高喊了一声“跑啊”,浮桥东头的士卒呼啦一声,蜂拥着冲向剩下的三座浮桥。可怜这浮桥上还有无数的辎重车辆,哪是随便能够通行的。众人稍稍一挤,浮桥两侧便不断响起扑通扑通的声响,一瞬间不知有多少人掉进水中。
望着这一幕,慕容恪脸如死灰,不知道如何是好。
第七集 第一百零二章 投名状
浮桥是用绳索或者木楔相互串连的,火势一起首先烧断了就是这些连接之物,没有了连接,浮桥哗然从中断成一截截的木排木料,被水流一冲,就向下游扑去,然后在下一座浮桥南侧堆积起来,这为民军的火攻提供了许多便利和延伸,一只只燃烧的火排肆无忌惮地急冲下来,将遇到的可燃物尽皆点燃,没一会儿,整个滹沱河水面都笼罩在熊熊烈火之中。
形势越来越危急,燕军彻底乱了套,原本分派从南边两座浮桥通过的队伍眼见前路被堵,惊慌之下急忙向北边的三座浮桥涌去,分派从北边三座浮桥通行的队伍担心南边过来的人抢了自己逃命的机会,不约而同地开始向前涌。
数万人聚集在一处,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各种效应立马会被放大十倍。争抢浮桥的势头甫一出现,队伍后面的士卒再也承受不住等待的煎熬了,推车的丢下了车辆,骑马的抛弃了战马,尽皆不顾一切地向前冲。
浮桥之上、滹沱河东岸一片混乱,不知多少人被挤下水,不知多少人被践踏至死;更惨的是,这种混乱不仅没有终止的兆头,随着事态的发展反而越演越烈。
恐慌从浮桥扩散开,通过撤离的燕军队伍行列很快蔓延到燕军大营,留守的封奕部河间郡守兵面无人色,没人顾得注意对面的民军,只躁动不安盯着远方的大火和混乱的己方主力;观其神色,不用细想就能明白,他们已做好了随时逃走的准备。
封放、张安又是惊惧又是敬佩地簇拥到封奕身边。张安道:“太守大人,快宣布归降吧,再等下去,只怕兄弟们承受不住要先行哗变了。”
“是啊是啊——”封放连声附和,这时候他对自己兄长能预料到眼前局面并及早做出明智决断钦佩万分。
“放弟。汝先传令全军,就说封某准备归降民军,让大家安心等待结果,然后代替为兄去觐见石……石大将军,就说渤海封奕愿举河间郡归降,请石大将军不计前嫌予以收留。张安留下来,吾有话要说。”
封奕面如表情,淡淡交代了一声。此时他心事如潮,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民军突然一击的震撼之中。
单纯的火攻并不能让人震撼,让人震撼的是民军选取的时机实在太精准了,既不在夜里提前发动突袭彻底断去燕军归路,也没在燕军渡河之前发动,恰恰在燕军将近一半人马渡过河时发动。
早一刻攻击,燕军大部留在东岸,尚有一拼之力,弄不好会重整旗鼓,一边回寨坚守一边架设有防护的浮桥,重新谋划渡河之策。晚一刻发动,燕军主力渡过河,剩下的人少了就不会出现拥堵局面,被截留下来的人马就不会太多,如此以来突袭就丧失了意义。
民军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在追击之途中,一点一点逐步蚕食掉十几万燕军。
同时,封奕还明白,民军突袭针对的不仅是正从浮桥撤离的燕军,针对的目标还有据寨坚守的断后死士。民军是要以此震骇断后死士,摧毁燕军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