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城筑好,曹嶷废弃临淄城、青州城两城。将所有民众全部迁进广固。后来,石虎杀曹嶷,夺取广固,便将青州这座唯一完好的城池当作青州治所。

  青州刺史刘征住在广固城。石青还未见过,这位给新义军提供过诸多支持的盟友。

第二集 历史投机者 第六十九章 合并

  一进青州刺史府,石青不由自主生出几分敬意。

  刺史府很朴实,五间厅堂围成一个简易院落。除两间用于大议事堂,小议事厅外。剩余三大通间用于刺史府掾属理事;通间两侧,张贴了十来张竖幅,标明‘仓曹、功曹’等各种直属。竟没一个掾属机构能独占一间。

  理事院落后侧角落,一道小门挂带出一个小院。小院里,正堂三间,耳房各两间。刘征和一个老仆,两个应门童子住在其中。

  刺史之尊,安居陋舍。诚为艰难。石青有些感叹,即使与并不奢华的刘启相比,刘征也显得太过简朴。石青心悦诚服,向刘征深深一揖。

  刘征五旬有半,容貌清癯枯苦,紧身的文士服在他身上显得松松垮垮。老人眉目间没有时下流行的飘逸仙气,儒雅中带着严谨端方。

  回了一揖,寒暄两句;刘征请石青进屋就座。

  一个十三四岁的童子奉上茶水后退下。石青微一欠身,道:“刘刺史。石青忧及青兖两州及新义军下辖生民出路,心中焦灼,是以冒昧来访。”

  刘征微一颌首,茶杯凝在空中,静等石青继续。

  “如今。石氏争位,北方乱像频生,大变在即…”石青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畅论大势。

  刘征举杯抿了口水,双目微闭,默然静听。

  “…我等怎能坐以待毙,当尽早谋划,严阵以待!”石青重重一顿,声音嘎然而止。注目刘征道:“刘刺史。你以为…”

  他没法继续说下去了,因为他的慷慨激昂换来的是轻微的鼾声。

  “哦…啊?”

  室内沉静下来,刘征似乎觉察不对;恩啊两声,睁开眼,不尴不尬地问。“石帅讲完了?”

  石青尴尬地点点头。

  “那…请喝茶,润润嗓子。”刘征一举茶杯,先抿了一口。

  石青一僵,硬着头皮问道:“刘刺史,你以为如何?”

  “什么如何?”刘征反问。

  石青急道:“天下将要大乱。我们应预先筹划。”

  “筹划?”刘征咀嚼了一下,问道:“石帅想做皇帝吗?”

  这个问题跳跃的实在大,石青一怔,回道:“刘刺史玩笑了。石青怎敢!”

  刘征嘿嘿一笑道:“天下大乱也不止一天两天,几十年啰。大家乱来乱去,不就是想当皇帝吗。既然石帅不想当皇帝,何必着急?何须筹划?”

  “这…刺史是说,青兖两州勿须防备?可战火烧来怎么办?两州可有三四十万无辜民众!”石青对刘征有所了解;这个人无欲无求,无争夺心;唯一在意的就是治下民众。他相信,只要提到几十万民众,刘征绝不会不动容。

  “几十万民众啊…”刘征叹息一声,果然有些动容。“石帅,刘某请你体谅民众艰难无辜,放过他们,不要把他们卷到战火之中。”

  这哪跟哪?放过无辜民众?自己是罪魁祸首?石青目瞪口呆,结结巴巴道:“刘刺史…石青意欲卫护青兖民众,这才提请刺史大人预作谋划,你怎会如此认为?”

  刘征悠悠道:“老朽一生都是在战乱中渡过的。八王之乱,汉国、刘赵、石赵…诸胡兴起,这些都经历了;所有的人在兴兵之前,无不喊出堂堂皇皇的口号。成都王、河间王诸王相互攻伐,说是要铲除奸佞、振兴朝纲;匈奴刘渊起兵平阳,意欲解民倒悬;匈奴刘曜平叛扶正,然后登基;石勒英雄不凡,自称天命所归…”

  “…石帅口口声声卫护民众,请问,石帅意欲如何卫护?趁乱而起?兴兵攻伐?将无辜民众拖入战火,这是卫护还是驱使摧残!”

  石青闻言,默然半响。刘征不相信他,担心他为了个人权欲,驱使民众上阵攻伐。

  面对乱世,刘征有自己的见解。不管乱世滔滔,谁家天下,只要置身其外,不掺和,不争夺,不树敌,就可避免波及。大势定时,归顺胜利者就是了。因为,无论是谁夺取了天下,都需要民众和治理民众的官吏。

  石青理解刘征,但不认同。

  乱世洪流卷来之时,不是想躲就能躲开。事实上,青州的归宿就是一个例子。历史上,明年夏秋之际,段氏残余流落到青州,男女老少合计不过三万多人的段氏鲜卑,轻易占据了广固,段龛自号齐王,在青州当了六七年的土皇帝。最惨的是,慕容恪围广固,十个月后城中粮绝,鲜卑人以人为食。被食的,是无辜的广固民众。

  广固民众没能避免战乱之苦,反而深受摧残;这种结局,正是刘征一相情愿造成的。

  “刘刺史仁心虽好,只怕上天难如人意。”沉吟半响,石青沉痛道:“刘刺史可知。泰山之粮,只能维持到十一月末。青兖亦无余粮接济,到时…”

  提到这个问题,刘征凝重起来。“石帅要求老朽配合新义军取得大晋信任,如今看来,效果不错;江左不是正在接济吗?难道出了问题?”

  “暂时没出问题。只是江左不可信,能从他们手里弄到三五万石粮,已经谢天谢地了。可我们的缺口至少还有二、十、万、石。”说道二十万石时,石青一字一顿。

  刘征吸了口凉气。“如此奈何?”

  石青盯着刘征道:“如此境况,唯有放手一搏;意欲洁身自好,站在河岸看水绝无可能。是以,新义军意欲…攻打乐陵仓!”

  “什么!”刘征霍地站起,不敢置信地瞪着石青,过了好一阵子,他才喃喃道:“你疯了,这是找死。你要把泰山二十多万民众拖入火坑。你…”

  刘征认为,新义军志愿兵和郡守兵差不多,义务兵算是民夫青壮。指望这样的一万人攻打乐陵仓无异找死。更何况,就算能攻下乐陵仓,邺城的二十万禁军难道是摆设。朝廷一旦追究,只需三两万禁军,就能把泰山碾成粉碎。

  “事已如此,不得不为。此乃死中求活!新义军必须拿下乐陵仓,二十多万难民必须闯出条活路。绝不能坐以待毙!”石青坚定说道。

  “不行!此事风险太大,朝廷追究下来,谁都承受不起。”刘征极力摇头,比石青更坚决地说道:“你若执意妄为。青州将与新义军一刀两断,绝不受你牵连。哪怕你再拿二十多万难民当借口,也绝对不行!”

  石青目光一闪。缓缓道:“刘刺史。我若能拿下乐陵仓,还能保证不受朝廷追究呢?”

  “怎么可能!?”刘征绝不会相信如此荒谬之事。

  石青身子前倾,压低声音道:“辅国大将军石闵和乞活总帅李农密议联手反赵,你说,他们是否会成功?”

  “什么?”刘征再次惊叫,一屁股坐下来,逼视着石青质问道:“若有此事,当是何等机密,你如何得知?”

  “因为新义军是其中之一。”

  石青笃定地说道:“十月三十,他们二位在邺城,铲除石胡,我在乐陵,夺取仓储,两边同时动手。你说我们是否能成功?泰山难民是否有出路?”

  刘征沉默下来。辅国大将军和乞活总帅联手反赵,怎会不成!新义军参与其中,别说夺得乐陵仓,就是夺下黎阳仓,又有谁会追究,又有谁敢追究。若真如此,再不用发愁难民过冬之粮。问题是,新义军夺得下乐陵仓?

  “只要刘刺史配合,新义军取乐陵,如探囊取物。”石青信心十足。“新义军另有暗着!”

  刘征直接问道:“怎么配合?”言下之意已明,青州将随新义军一起卷进天下纷争。

  “借三千郡守兵使用十天。另加刺史府一纸行文。”说道三千郡守兵,石青面不改色。要知道,青州只有三千郡守兵。一旦借去,广固就真成了不设防之地。

  刘征盯着他看了半响,问道:“石帅是不是还有别的想法?”

  “不错!”

  终于回到最初的话题,石青一振,朗声道:“天下大变在即,为了自保,为了生存;新义军有意和青兖两州彻底融为一体。刘刺史意下如何?”

  “如何融为一体?”面对石青赤裸裸地兼并,刘征不动声色。

  “青兖两州刺史府融入新义军。新义军分军务、政务、民务三部。石青领军、大人领民,刘启刺史领政。”石青吐了口气,目的已经言明,结果只能有一个。无论刘征、刘启是否愿意,都必须接受。他们只能在自愿和被迫之间做出选择。

  “动作太大了。等到十一月初,视情况而定吧。”刘征叹了口气。

  石青一笑,信心十足地说道:“如此也好,不过,大人是否先暗中筹备一番。以免到时仓促。”

  刘征点头。

  告别刘征,离开广固,石青直接来到禀丘。

  相比刘征,刘启功利心重些。一听石闵、李农联手反赵,新义军参与其中,立即同意与新义军合并。他这个刺史相当于禀丘城守,下辖三千郡守兵,两三万平民。实力还不如刘征。并入新义军,不仅有安全感,手中的实权反而大了。

  “事不密则败。请刘刺史留意。秦州刺史的安危,我会去信托付李总帅,绝不会有半点损伤。”石青密密嘱托。

  与孤身一人的刘征不同,刘启在邺城还有亲人——刘琨之子刘群。刘群是秦州刺史,他没有赴任,挂着秦州刺史的名头,待在邺城朝堂之上。石青担心,刘启出于安危的考虑,将此事透露给刘群。这可是个弥天大谎,万万不能被拆穿。

  刘启点头答应了。

  这时候,仆人进来禀报。“大人。有位从南方过来的老先生求见。他自称姓蔡。”

  蔡谟!他怎么跑到兖州来了?石青脑中一闪念。

  刘启说道:“蔡道明(蔡谟字)必想试探一二,我们是否需要改变以前的说法?”

  “对!趁此机会,我们要向南方宣布一个新的说法。”

  石青点头同意,斟酌道:“刘大人,你告诉他。原七方联盟合而为一。意欲与庚氏、诸葛氏以及资助新义军的世族重结联盟。新联盟愿意成为江左世族在北方的代言人,愿意卫护江左世族在北方的权益。”

第二集 历史投机者 第七十章 不一样的思维

  天已深秋,寒冷号啸的风从西北而来,泰山的清晨,铺满了凄冷的白霜。

  新义军辖下都在为熬过严冬而忙碌。

  简陋的屯耕田庄筑起排排相互联通的大房间,通间内,一溜垒砌的长炕占据了大部分空间;男女老少分类居住,食粮按房间分别不等。这里实行的是真正的大锅饭。没有丝毫家庭概念。

  汉子们或伐木运送,或搬石垒墙;妇女们提担洗煮、打扫帮手;孩子们开始在河滩上画沙识字;老人们负责指点窍诀,传授经验。

  蝼蚁们奔波乞活,高人们指点江山,大话风流。

  九月二十五,蔡谟南归。蛇丘渡口,衣裳光鲜、仆役随身的世家公子纷纷来送。

  “风萧萧兮汶水寒,道明公一走再不返…”

  “道明公请转奏朝廷,有我等在此,必使青兖接受王化。”

  “秋深气寒,汶水咆哮。如此萧索意境,道明公何不就此开坛清谈,以为千古佳话…”

  ……。

  众声纭纭,蔡谟含笑致意,一拱手,便欲登船。

  “道明公稍后。待石青相送一程。”一声呼喊传来,石青单人独骑从蛇丘废墟中穿出,出现在渡口。

  “水君子…”

  “水货!”

  “呜呼悲哉!扰人清兴的浊物来啦。”

  一见石青,各世家子弟纷纷开口。水君子、水货、浊物种种尊称,加在石青身上。

  五天前,石青回到泰山,以军帅府的名义宴请北上客人。泰山无酒,酒宴的惯例是以水代酒,谁知道此举惹恼了客人。诸位来宾当场叱责石青,不知尊上,粗鄙无礼。

  石青说了句:“君子之交,淡淡如水。”随即拂袖而去。

  没想到,如此作为,反倒引来几个患了名士疯魔症的士子赞赏,大叹粗鄙武夫也有名士潜质,并呼石青为‘水君子’。不过,大多数世家子弟还未走火入魔,依旧恼怒地称呼石青:水货、浊物。

  北上的六个世家来自三方。一方是以主人自居的庚氏、诸葛氏;代表人物是庚冰幼子庚惜。一方是大晋新兴世族,褚、何、顾三家,以何松为首;另一方是响应殷浩的寒门士子、破落士族;这一派代表士林,人数最多,以二十八岁的驸马都尉荀羡为首。

  荀羡少时成名,朝野尽皆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