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兴华夏-第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芾砻牵蘼巯陀蓿负醵际恰笆萑庑汀钡模闪苏飧鲋拔坏谋曜夹蜗螅肽切┳芡场⒅凑⒅飨堑摹把嘉按蟆毙纬闪讼拭鞯亩员取�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自然因为与执掌中国这艘“大船”的艰难与繁琐有关,但或许也来自“伴君如伴虎”的如履薄冰。

“老二”的身份是尴尬的,不能不做事,却不能做太多的事,尤其是不能做太大的事。投身于具体而细微的政务琐事,成为一个“事务主义”者,或许也不仅是其个性使然,而在于更能给“老大”传递一个信号:本人只会埋头拉车,不善抬头看路,更不会高瞻远瞩,请“老大”放心,更请“老大”多批评指正。毕竟,一个能力和品格都完美得无可挑剔的“老二”,是“老大”心头最大的痛!

眼前的恭亲王,尽管和自己谈笑风生,但他的眉宇间却显露着一种特有的沧桑,这是因为一个庞大帝国的重担,还是因为“老二”这个微妙的地位呢?

也许,自己现在同郭嵩焘在恭王府宴饮的消息,一经传将出去,就会给他带来巨大的麻烦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权势之下,即使自己不想结党结派,也会自然成党成派,这是中国政治的无奈之处。恭亲王作为离最高权力最为接近的“老二”,虽然都十分“忧谗畏讥”,但还是不能不成为遮天的大树!

对于自己这个洋务新进,他有心要保护,栽培,但他现在所处的地位,却也容易让言官们参劾他“结党”!

想到历史上恭亲王的不幸遭遇,林义哲禁不住在心中暗自叹息起来。

现在,因为自己的关系,恭亲王已然和慈禧太后改善了关系,但这种看起来还很稳固的关系,会维持多久呢?

林义哲忽然想起今天是1875年的头一天,西历的元旦,想到今年即将发生的一件大事,林义哲的心中猛然一阵紧缩。

第四百零九章议储

历史已然因为自己的关系发生了改变,那么同治这个废柴皇帝的命运,是否也会和历史上有所不同呢?

林义哲正想着同治皇帝的命运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只见恭王府的管家急急忙忙的走进了来。

看到管家进来,文祥和郭嵩焘都感到有些诧异。现在正是恭亲王会客的重要时刻,按说如果没有什么大事,管家是不会来打扰的。

恭亲王也感到很是奇怪,生性敏锐的他似乎觉察到了什么,立刻转过身来,看着管家。

管家快步上前,躬身为礼,用不大的声音对恭亲王说道:“禀王爷,宫里头刘大总管来了,要您马上进园子觐见。说皇太后召见,有要事商议。”

听了管家的禀报,恭亲王的脸色微微变了变。

他似乎感觉到了,宫中发生了重大的变故!

“你先过去,要刘大总管稍等,我换了衣服,这就随他过去。”恭亲王说道。

管家应了一声,退了出去。恭亲王转头看了看文祥、郭嵩焘和林义哲,眼中满是歉疚之色。

“真是不巧,皇太后偏偏这个时候召见,真是对不住诸位了……”

“王爷说哪里话来,皇太后忽然召见,只怕是有要事,王爷切莫耽搁了。”林义哲当先说道。

“是啊!王爷莫以我等为念,这便奉旨进园吧!从王爷府上至火车站,尚有一段路程呢。”郭嵩焘也说道,“莫要误了觐见。”

“只是不知皇太后因何召见?……”文祥心中不安,捻须沉吟起来。

“皇太后此时突然召见,恐是宫中生了大变故。”林义哲想起了前些日子便传出的“圣躬违和”消息,心中一凛,说道,“恐怕这会儿去的,不光是王爷自己,各位枢臣只怕亦要奉召……”他说着,目光转向了文祥。

“那我这便先回去了,免得内使前来,寻我不着。”文祥明白林义哲的意思,起身说道。

林义哲和郭嵩焘随即向恭亲王和文祥告辞,恭亲王思忖片刻,请林义哲和郭嵩焘继续留席,等他更衣后随内使离开后再走。林义哲和郭嵩焘明白恭亲王的意思,便没有马上走,而是依旧坐着。而文祥则唤过自己的仆人,从恭王府后门而出,直奔自己的府邸而去。

“鲲宇怎生猜测宫中生了重大变故?”在恭亲王和文祥离去之后,厅里只剩下林郭二人对着一桌子盛宴,郭嵩焘苦笑了一声,问道。

“若非重大变故,不会如此急急要王爷入园。而且也不必由刘大总管亲来宣旨。”林义哲微微一笑,取过筷子夹了一块鲍鱼入口,大嚼起来。

听到林义哲的回答,郭嵩焘恍然大悟。

的确,如果不是出了大事,绝不会要内廷大总管刘诚印亲自前来!

“难道,会是皇上……”郭嵩焘的心里突然升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郭公慎言。”林义哲看了看左右,笑了笑,指了指桌上的美味佳肴,“先用酒菜,不管是何等消息,总会知道的,不急在这一时。”

郭嵩焘明白了林义哲的意思,不由得暗暗佩服他处事之镇定,他叹了口气,也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就在林郭二人继续享用“燕翅席”之际,恭亲王已然来到了客厅,见到了正在等他的刘诚印。

看到恭亲王驾到,刘诚印急忙上前给恭亲王见礼。

“有劳刘大总管。”恭亲王快步上前扶住了刘诚印的胳膊,不让他拜下去,“敢问刘大总管,皇太后突然召见,所为何事?”恭亲王一边问着,一边亲热地拉住了刘诚印的手。

“不瞒王爷,宫里头出了大变故,今儿早上,皇上……龙驭宾天了。”刘诚印叹了口气,答道,“皇太后召王爷前去,想是为了这事儿。”

听到刘诚印的回答,恭亲王有如五雷轰顶,呆立当场,半晌作声不得。

“王爷?……王爷?……”

过了好一会儿,恭亲王才在刘诚印的呼唤声中回过神来。

恭亲王正要细问,突然看到刘诚印的眼中闪过一丝急切之色。

紧接着,恭亲王感到,刘诚印的手指正在自己的掌心快速的写的着什么。

恭亲王定了定神,很快,他便察觉了,刘诚印在他手心里写的,是一个“澄”字!

澄?

载澄?

难道皇帝的死,会和自己的儿子载澄有关?

想到这里,恭亲王心中猛地打了一个激灵,冷汗瞬间便冒了出来。

“刘大总管还请稍坐片刻,我去换了朝服,便同大总管一道过去。”恭亲王拼命让自己镇定下来,对刘诚印说道。

“王爷请便。”刘诚印点了点头,放开了恭亲王的手。

恭亲王急速的瞥了管家一眼,然后便转身趋步后堂,管家在又给刘诚印续了茶水之后,便急步跟了过去。

“你马上安排人下去,搜遍九城,也得把载澄这个逆子给我抓回来!”恭亲王见到管家,厉声下令道,“抓不回来,我要你的脑袋!”

“小的遵命!”管家心里一缩,赶紧答道。

恭亲王换了朝服,便急急的回到客厅,和刘诚印一道出了王府,直奔皇城根车站而去。

就在恭亲王上了火车之时,林义哲和郭嵩焘得知刘诚印和恭亲王已然离开,便悄然告辞,回到了贤良寺。

回到了自己的居所,林义哲立刻安排人前去找宫里的“内线”(李莲英的亲信们)打探,不久便得到了确切的回报。

“想不到竟然还提前了十多天……”林义哲得知了同治皇帝的确已经挂了的消息后,禁不住在心里暗暗苦笑。

他没想到的是,同治皇帝的结局,和历史上的差别并不是很大。

今天是1875年1月1日,元旦,历史上同治皇帝去世的日子,是1875年1月12日,自己虽然改变了历史,但这位皇帝的寿命,反而少了十多天!

虽然“内线”关于同治皇帝的死法语焉不详,但林义哲还是能够判断出,同治皇帝的死法,竟然是传说中的“精尽人亡”!

想到同治皇帝在催情药物的作用下,而且还是在病体未愈的情况下,和一堆宫女玩了一整夜***,最后竟然脱阳而死,林义哲禁不住暗暗咋舌。

这一次,他也算见长了见识,什么叫“脱阳而死”了。

其实“脱阳而死”,用后世的语言描述,即性猝死,古称“马上风”,是指由于性行为引起的意外突然死亡,又叫“房事猝死”,中医称为“脱症”,民间又叫“大泄身”。它不但包括性高潮期间的突然死亡,也包括性行为后的死亡,发生此症之前男女双方都无预兆及精神准备,因此往往缺乏预防措施,使人抢救不及。

脱阳症的原因很复杂,现代医学一般认为死者多因性兴奋超过限度,导致心跳和呼吸受到骤然抑制的结果,或导致脑缺氧和脑贫血,使植物神经失去控制,最后意识丧失而死。因为在性生活时,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高度兴奋,此时往往伴有憋气,增添了如同梦幻般的性快感,但实际上是一种脑缺氧。原来患有心脑疾患的人,如性兴奋超过生理限度,时间过长,脑缺氧加重,植物神经失控,可以引起呼吸抑制、心跳骤停、意识丧失,通常开始感到突然头昏、胸闷、脸色苍白,接着不省人事,最后死亡。

林义哲记得,在他未穿越之前,有一次和朋友们喝酒,男女都有,大家在酒酣耳热胡吹乱侃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谈到了关于性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个朋友就说男人不好做,干了女的费力气不说,还会精尽人亡,吃亏的很。有位男生则反驳他,说男人不会精尽人亡的,****是无限多的。后来不知道怎么的,被一个女生听到了,她说男人会精尽人亡,那男生就和她辩论不休,后来还争吵起来了。那位女生辩论不过十分生气,便就约对方第二天去和她“试验”。女生还对试验提出来了具体要求:她说她会一直含着对方,直了就和他做。软了再把他搞直,然后继续,如果连续一天他不死的话,她就做他的奴隶(她估算了一下,最少要做30次)!这位男生当场答应了,但散席之后却害怕了,一个劲的问下大家这么搞会死不?弄得情绪异常紧张,让大家着实的奚落了一番,当然第二天他也没敢去赴约,虽然那位向他挑战的女生长得很是漂亮。

当年发生在朋友当中的这个笑话曾让林义哲笑了好多回,他曾和一位学医的朋友讨论过这个“会不会死”的问题,朋友认为“有可能”会,当时林义哲还不太以为然,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有朝一日,他穿越之后,会在这个时代的大清帝国皇帝身上得到了答案!

尽管知道大清帝国的宫廷马上要面临一场大变,但此时的林义哲,却显得甚是镇定(竟然有心情去想这些)。

因为对于这一天,他已然早就做好了准备!

圆明园,“天地一家春”,大雅斋。

顶带朝服的恭亲王被引入大雅斋的那一刻,便感到了异样的气氛。

在他给慈安慈禧两位皇太后见礼之后,慈禧太后竟然瞧也不瞧他一眼,话也不说一句,只有慈安太后说了一句“平身”,并没有象以往那样的赐座儿。

两位皇太后不约而同的都对他表示出了异乎寻常的冷淡!

而且自见了他之后,两位皇太后似乎并没有要和他商量要事的意思。

恭亲王垂着头站在那里,脸上满是尴尬之色。他壮着胆子,偷眼瞧了一下两位皇太后,只见慈安默坐着望着窗外的雪景,慈禧则低头看着自己的戴着长长金指套的手指甲,两位皇太后的眼睛都有些发红,显然是刚才还哭过。

恭亲王蓦地明白了刘诚印为什么在自己的手上写“澄”字,一时间不由得握紧了拳头。

同治皇帝的死,八成和载澄脱不了干系!

恭亲王切齿深恨儿子载澄之余,想到皇太后可能的雷霆之怒,额头的冷汗滚滚而下。

侍立在一旁的刘诚印当然觉察到了这一切,他知道,两位皇太后应该是在自己走后,又翻过了王德环呈上的那些个盒子,看到了排在后面的“奴才载澄恭呈御览”的字样!

此时的刘诚印,心中暗暗替恭亲王担忧起来,因为他并不知道恭亲王将要如何处置载澄。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引着醇亲王奕擐进了“大雅斋”。

“奴才奕擐,恭请圣母皇太后、母后皇太后万福金安!”醇亲王一进门来,便觉察出了气氛的异样,立刻跪倒叩首请安。

“七爷来了,坐。”慈禧太后略略点了点头,说道。

刘诚印上前给醇亲王搬过了一个绣墩,醇亲王谢恩后坐了,这才发现恭亲王竟然站在那里,不由得一愣。

醇亲王本能的想要站起来,但他还是强忍住了,没有动弹。

正当醇亲王倍感尴尬如坐针毡之时,文祥、沈桂芬等诸大臣也都到了,纷纷向两位皇太后行礼跪倒,慈禧太后一一平身赐坐,太监们搬过一个又一个的绣墩,一时间小小的“大雅斋”内显得有些拥挤。

而恭亲王始终没有座位,一直站在那里。

看到人都到齐了之后,慈安太后首先宣布了同治皇帝的死讯,大臣们闻听之后无不掩面痛哭,惹得慈禧太后又掉下泪来。

在大伙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