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子轩不了解这位瑞典人。

或许斯文赫定真的是一片真心想要提名中国作家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咱们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可他在这个时候说这件事,难免让人以为是利益交换。

当然,也可能斯文赫定就是要利益交换,我提名,你们让步,大家都有好处。

这谁也说不定。

林子轩的选择很简单,那就是拒绝。

只是一次提名而已,还不值得他做出让步,就算是能保证中奖,他也不打算答应。

一旦被人曝光拿国家利益换取诺贝尔文学奖,那他的一生将会留下污点。

再说,作为一名穿越者,拿诺贝尔文学奖是早晚的事。

林子轩并不着急,以后每年写一本世界名著,还怕没有拿奖的机会么?

穿越者就该这么骄傲。

第三百四十五章封神之作

林子轩经过认真考虑才做出这个决定。

诺贝尔文学奖从来都不是公平的,它虽然在世界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却是由一群瑞典文学院的院士评选出来的。

也就是说,这个奖项掌握在一小撮人的手中。

他们的评判标准并非只是看写作才华,还有很多的因素。

个人的喜好,对欧洲以外国家作者的偏见,以及政治因素等等。

林子轩过于年轻,还不到拿奖的时候,就算是入围也只是陪跑,所以他干脆拒绝了。

他想要提名并不困难,他相信,明年之后,他在世界文坛一定会声名大噪。

一旦《1984》这部小说在西方社会出版,无论是赞誉还是抨击,都会让他成为焦点人物。

到时候,诺贝尔委员会的那些人就不会对他视而不见了。

富有争议性的小说往往是作家成名的捷径。

比如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儿子和情人》和苏联作家纳博科夫《洛丽塔》等等。

《1984》正是这样的小说,自从出版之后一直备受争议。

对于林子轩来说,这或许是好事情,能够让他真正的扬名,和法国的罗曼罗兰,以及苏联的高尔基一样,成为国际知名的人物。

正所谓有人诋毁,就会有人热捧。

在西方,肯定有人因为这部小说把林子轩捧上神坛。

《蝇王》让他在西方文坛有了一席之地,《1984》就是一部封神之作。

当然,封神只是开始,想要神格稳固,他还需要继续写出更多的经典作品来。

这对林子轩来说,并不是难事,所以他对斯文赫定透露的消息兴趣不大。

林子轩给北平发去电报,申明了自己的立场,绝不能为了一个提名而牺牲国家利益。

为了避嫌,即便斯文赫定说了他的名字。他也会拒绝。

那位上海的史学家接到电报,不由得肃然起敬。

这可是诺贝尔文学奖啊,就这么放弃了,即便不能获奖。有个提名也好啊。

他正在北平,身处漩涡之中,非常明白斯文赫定透露出来的消息给北平文化界带来了多大的震动,众人都在议论纷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其中,梁启朝的呼声最高。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领袖人物,在学问和资历上无人能及。

他这么多年收了不少弟子,结交了无数朋友,在中国文坛具有深厚的人脉关系,自然有人为他造势,就连新月社的不少人都对他推崇不已。

胡拾不在国内,提他的人不多。

刘半侬倾向于鲁讯,只是鲁讯在厦门,而且事情还没有定。

也有人支持林子轩,不过数量极少。这里是北平,不是林子轩的主场。

上次林子轩从国外归来,报纸上都在报道他什么时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好像众望所归一样,其实,那只是报纸为了销量瞎起哄,当不得真。

那是媒体的意见,不是文化界的意见。

现在真有了这个机会,就开始各自盘算开了。

这可是诺贝尔文学奖,即便是提名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北平的纷纷扰扰对林子轩影响不大。他不打算干涉别人的行动。

只是如果有人敢在和瑞典考察团的谈判中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来,他不会置之不理。

洪慎已经从广东回到上海,林子轩把心思放到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上来。

洪慎非常精明,为了完成电影。他在广州的时候打着拍摄一部北伐战争电影的旗号拉了一批群众演员,这些演员根本不知道拍摄什么片子。

洪慎告诉他们拍摄的是军阀杀人的场景。

只有他从复旦大学戏剧社带过去的学生才知道内情,这些学生扮演日本军人。

那段彩色镜头让洪慎费尽心思,彩色胶片购买回来,但怎么都拍不出想要的效果。

他最后把场景中的房子和街道都刷成黑白色,演员穿上黑白色的衣服。整个镜头里所有的东西都是黑白色。

当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走过的时候,看起来非常诡异,好像是恐怖片一样。

林子轩第一次看都被吓了一跳。

如果有电脑软件做后期处理的话,会更自然一点,在这个年代也只能这样了。

一切都在秘密的进行。

最终的剪辑工作由但杜予完成,他可是电影行业的全才。

这部电影剪辑出了两个版本,一个是糊弄日本人的删节版,一个是真正放映的版本。

林子轩制作了五盘拷贝,在电影没有放映前就把其中一盘拷贝寄往美国,另一盘拷贝卖给了经常合作的南洋片商,剩下的电影拷贝才留在上海放映。

这是为了防止电影被租界当局禁映。

林子轩对外宣称电影完成,并邀请新闻媒体参加电影的试映会,好为电影做宣传。

他知道日本人一直没有放弃刺探情报,想要看到电影的成片,这正好是一次机会。

在试映会上,日本东方通讯社的社长波多博亲自前来,此人是宗方小太郎的学生。

19年,宗方小太郎过世,由波多博接任东方通讯社社长的职务,他毕业于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是个中国通,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

比如《神州日报》的余达雄,曾经在日本留学,办报纸很有一套,后来成了汉奸。

林子轩给新闻媒体放映的版本是删节版,虽然宣传爱国主义,却恰到好处,没有刺痛日本人的神经,让波多博颇为满意。

波多博看罢电影,不由得放下心来。

无论是质量还是宣传,明星电影公司的这部电影都没办法和他们的《中日海战》相比。

所谓的中国大片不过是个笑话,这一次,林子轩会一败涂地。

就算如此,他还是对电影中不少情节提出了抗议,认为是在丑化日本海军,要求林子轩进行修改,他这是没事找事,给林子轩制造麻烦。

为了打消日本人的疑虑,林子轩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充分展现了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波多博气急败坏的离开,扬言会给林子轩好看。

两人都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1926年12月31日,《甲午风云》会在法租界的夏令佩克豪华影戏院首映。

日本人选在同一天放映《中日海战》,将在公共租界派克路的卡尔登豪华大戏院首映。

当两部电影的首映日期刊登在《申报》上的时候,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好奇心。

这两部片子故事情节相似,投资巨大,都号称是中国大片,还在同一天的同一时间首映,到底先看哪一部电影成为了不少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百五十一章甲午风云

相对于普通观众的难以选择,那些社会名流则更为苦恼。

普通观众可以根据报纸上的宣传,个人的好恶等因素选择其中一部电影,反正讲述的都是同一件事情,看一遍也就行了。

明星电影公司制作的电影口碑一向很好,不过张时川在上海电影圈名气同样不小。

而且,华影在宣传上非常卖力,拿真实的军舰作为噱头。

卡尔登大戏院为了招揽观众甚至举办了抽奖活动,获奖者可以到日本军舰进行一日游。

在宣传自己的同时,华影不忘记打击对手,抨击明星电影公司的片子是粗制滥造,是在游泳池里拍摄出来的,用的都是道具模型。

来自后世的林子轩自然不会被这种阵势吓到。

后世的电影公司为了宣传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什么花招都能想的出来。

林子轩在报纸上打广告,只要来看甲午风云的观众就送主演的签名海报,还有机会和主演们亲密接触,合影留念。

他还抨击中日战争是一部日本人拍摄的电影,张时川是日本人的傀儡,呼吁中国人不看日本电影。

这个时候虽然有“汉j”这种说法,但还没有普及开来,含义较为模糊。

双方的宣传战火药味十足,让普通观众难以取舍。

对于社会名流而言,这是一次站队。

两部电影同时放映,看哪一部电影就表示倾向于那一方,没办法取巧。

面对明星电影公司和中华电影公司的邀请,有人干脆装病,两边都不去。

林子轩在上海的影响力很大,日本人也交游广阔,双方拼的是人脉和底蕴。

林子轩专门让人记下前往卡尔登大戏院给日本人捧场的上海名流,这不是为了秋后算账,而是让自己以后小心这些人,不要和他们交往。

通过这一次的电影放映能够看清很多人的政治倾向。

12月31日。晚上七点整,甲午风云准时首映。

因为有过试映会,媒体记者在报纸上写过报道和影评,剧透了不少内容。观众都有心理准备,即便如此,林子轩还是严禁十六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入场。

根据电影协会的审查制度,他把这部电影划归到未成年人不得观看的等级。

不少电影圈的人认为太严格了,不就是战争片嘛。有什么不能看的。

林子轩不能说电影里有旅顺大屠杀的片段,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电影开始放映。

甲午风云的前半段围绕着邓世昌展开,着重表现了他成长、求学、任职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介绍了清朝海军的来历和发展状况。

接下来对比了清朝和日本两个国家最高领导层对于战争的态度。

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一个胆怯,一个好战。

慈禧在挥霍无度,清政府的官吏们在中饱私囊,日本天皇却在对着臣民发表激情的演讲。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c,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于是,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策略”,这是日本最早侵略中国的作战计划。

电影中,日本明治天皇对着手下的大臣说出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图谋。

为了日本能够生存下去,能够更加富强,所以必须侵略中国。甚至是整个亚洲。

天皇演讲这段是洪慎在广州拍摄,日本天皇等人都是复旦大学戏剧社的学生扮演。

这位扮演明治天皇的学生以前或许参加过游行示威、街头演讲等活动,在演讲中表现的慷慨激昂,很能震动人心。

这时候。观众席上出现了喧哗声,这是日本浪人在抗议。

日本人虽然参加过试映会,不过对林子轩并不放心,便派日本浪人来参加首映,在电影放映中间闹一闹,影响观众的情绪。

日本浪人大多是在日本国内混不下去的贫困武士。或者地痞无赖。

他们随着商船来到中国,为在中国的日本人做一些走私交易,或者打打杀杀的事情。

日本浪人看到天皇演讲的时候非常吃惊,尤其是听到演讲的内容。

就算那位扮演天皇的中国演员用的是中国话,还是能感受到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林子轩在影院内安排了人员,盯着那几名日本浪人,一看到他们想闹事,便上前制止。

这些人是冯敬尧的手下,在法租界混的,下手比较狠,把闹事的日本浪人拖出了戏院。

电影继续放映,中日海战即将打响,战争的导火索终于来了。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乞援。

日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到,便诱使清朝出兵朝鲜,从而导致中日两国在朝鲜交兵。

戏院内,当看到一艘艘北洋军舰被日本军舰击沉的时候,观众心中极为愤懑和压抑。

这些沉没的军舰都是道具模型,只是做的较为真。

在混战中,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吉野”、“高千穗”等日本军舰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关键时刻,邓世昌愤然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

于是,他下令致远舰朝着吉野号撞去,意图同归于尽。

这里有几个特写镜头给舰上的官兵,每一个人都是直视前方,毫不畏惧,抱着必死之心。

观众看到致远舰上官兵拼死一搏的场景,纷纷热血沸腾,鼓掌叫好。

这就是电影。

在现实中,邓世昌或许没有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