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无论是名士还是狂士,只要具有真性情,不虚伪,便可以结交。

当林子轩在海上漂泊的时候,在上海,或者说在中国发生了一件改变国内局势的大事。

第三百六十二章这一页的历史该如何书写

在国内,北伐战争刚刚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广州国民政府和苏联决裂,无论是上海还是广州,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这件事的根源还是在孙仲山那里。

和苏联联合是孙仲山的意思,只是广州国民政府内部一直有不同的声音。

为此还生过争执,被孙仲山强压下来,自从孙仲山去世后,反对的声浪日益高涨。

最终酿成了这次的事件。

这时候,林子轩正在邮轮上写《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这本小说的时间线从19oo年一直延续到1938年,展现了这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历史风貌,可以说是一部近代中国的历史。

小说一直在《新闻报》的副刊《快活林》上连载。

不过,连载的断断续续,这是因为林子轩比较忙,写作的时间越来越少。

这就是出名的代价,他不是一个单纯依靠稿费生活的文人,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再说,这本小说若是写的快了,一旦过当前的年份,就写不下去了,你不能在1927年去写1928年的故事。

所以,林子轩一直写的很慢,严独贺也没有催稿。

以林子轩此时在文坛的地位,还能在报纸上连载这种长篇小说,严独贺都觉得幸运。

这已经不是林子轩写《射雕英雄传》的那个时候了,现在恐怕也没有人能请动林子轩在报纸上连载小说了。

《京华烟云》写到这个时候,已然有了一种传世名著的味道。

小说中包含了很多方面,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

它细致的讲述了这个时代的中国男女如何成长、如何生活、如何爱、如何恨、如何养成某些生活习惯,如何形成某些思维方式。

尤其是其中的道家思想。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尘世生活里,如何顺应时代,适应环境。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小说那么简单了。

普通读者看到的是男女之间的恩怨故事,文学家看到的是“红楼梦”式的写作手法。哲学家看到的是道家文化,社会学家看到的是一幅北平的社会风俗画卷。

这是一段民国时期的历史传奇。

从《京华烟云》连载开始,就被无数文学评论家关注。

如今不会再有人批评,他们好奇的是这本小说能达到什么程度,林子轩能不能掌控好如此繁复的情节。会不会写到最后控制不住,从而留下遗憾。

“红学”经过考证派的宣扬,很多读者都接受了《红楼梦》后四十回是续写的说法。

《京华烟云》还无法和《红楼梦》相比,但有了几分红楼的韵味,只是不知道结局会如何,希望不要落到和《红楼梦》一样的下场。

按照后世网文的说法,那就是不要烂尾。

他们这么想很有道理,目前报纸上已经连载到了1926年的故事,从小说情节上看有很多伏笔都没有展开,不少人物刚刚出场。显然还有很多故事没有讲完。

难道小说写到1927年就会戛然而止么?

文学评论家对此进行了推测,按照这部小说的写作构思来看,明显是一部野心之作。

林子轩想给这个时代写一部历史,那么整个故事会写到什么时候呢?

是写到当前这个时代就停止,还是会写到几十年后,对此林子轩没有给出解释。

之所以不解释,是因为他同样没有想好。

在邮轮上,他有了空闲,这几天写了几章,写到了1927年的故事。还要不要写下去呢?

再写下去就不是故事,而是预言了,而且,这段故事很不好写。

写小说难免掺杂着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对于历史事件或批判或支持,都将在故事里呈现。

在《京华烟云》里,穿插着大量的历史事件。

包括义和团、辛亥革命、袁时凯篡国、张迅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新文化、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二战爆等等。

作者的政治倾向和生活态度就在其中。

以“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的笔战为例,林羽堂是语丝派的成员,在字里行间自然倾向于语丝派,认为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

现在林子轩来写。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会相对公允一些,这由各自的立场决定。

作者和小说分不开,这叫做文如其人。

《京华烟云》是林子轩写的小说,读者会想当然的认为这是林子轩的态度。

以后会有不少人通过研究林子轩的小说来判断林子轩的思想和性格,从而确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最终盖棺定论。

但他们不知道,这些小说并不是林子轩写的,他不是原创者,他只是小说的搬运工。

然而,这不妨碍后世的人通过小说对林子轩做出判断。

所以说,《京华烟云》中1927年的这段故事不好写,他甚至想就这样突然结束。

林子轩的思绪有点烦乱,便放下笔,走出船舱,来到甲板上眺望大海。

四月的天,不冷不热,海风吹过,带着咸咸的味道,朝着远处望去,还能隐约看到小岛的模样,这里是印度洋。

站了一会,心情放松下来,烦躁的情绪逐渐远去。

他忽然想到很多年后肯定有人为他写传记,不知道会写成什么样子。

是正面角色还是被批判的反派,是受人敬仰还是被人诋毁。

多年后世人对他的评价取决于此时此刻他的做法,或者说他的态度,他写的小说等等。

只是,这一页的历史该如何书写?

林子轩想了想,决定不去想以后的事情,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如此才是真性情。

如果后世真有关于他的传记,他希望传记的名字叫做《民国大文豪》。

在邮轮上,空闲的时间很多,除了写作,就只有和人聊天了

徐至摩和郁达浮两人都是这个时代文坛的佼佼者,虽然性格不同,却很谈得来。

这一年多来,徐至摩在北平,郁达浮在广州,林子轩在上海,三人生活在三座城市里,自然有各种不同的见闻。

北平的高压统治,广州的国民革命,上海的风云变幻。

三个人就是三个世界,也是一个微缩的中国。

第三百六十三章一本小说引发的风暴

在前往英国的邮轮上,三人谈论了很多话题。

他们是中国文坛的中坚力量,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看待世界的眼光区别很大。

他们的交流非常坦诚,彼此交换了各自对国家、对文学、对生活的看法。

有激烈的争辩,有会心的笑容,有慷慨悲歌,有意气风。

或许是因为邮轮是一个私密的空间,双方的关系还不错,所以说了很多平时不会说的话。

三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交谈。

在一次颇为尽兴的辩论后,郁达浮提议以后把这些有意思的话题记下来,既然是在去西方的路上,那不如就叫做《西游记》。

这个名字倒是和他们此行的目的有些贴合。

唐僧到印度取经,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他们到英国办书展,同样是文化交流。

只是一个是引进来,一个是走出去。

这个时代,国内的出版社一直注重的是引进来,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却很少走出去。

这和中国人的不自信有关,觉得作为弱国只有学习强国的知识,而不是推销自己的文化。

郁达浮说的是戏言,没想到却变成了现实。

这部散文形式的《西游记》在十年后由郁达浮整理而成,成了后世学者研究他们三人思想的主要资料,也是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文学著作。

其中对民国时期人物的点评极为精准。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对中国时局的分析和把握,三人的观点尽管不同,却很有研究价值。

在这部《西游记》中,林子轩坚持日本一定会侵略中国,是中国的大敌。

这和他写的《1984》一样,都像是对这个世界的预言,让后世的研究者们佩服其越时代的眼光,不愧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1927年4月2o日,美国纽约。《1984》正式售。

出版社对这部小说极为重视,林子轩已经用事实证明他是一位畅销书作家。

而且,这部小说的内容极富有争议性,在出版社内部的评价很高。对他们而言,不怕小说有争议,就怕没有宣传的噱头。

“这是一部刺穿苏俄虚假社会的杰作。”

“这是一部政治讽刺小说,从中可以看出独裁统治的可怕。”

“这无疑是一部天才之作,很难想象竟然出自一位东方作家的笔下。”

像这类的宣传比比皆是。在报纸和文学刊物上,都能看到文学评论家的书评。

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效果,和出版社的大力宣传有关,也因为这部小说本身就有无数的解读和话题,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美国文学评论家就喜欢这种富有争议性的书籍,如此才能体现他们的欣赏水平。

何况这本小说还是讽刺苏联的作品,作为美国人,无论怎么批判都不会惹来麻烦。

最关键是,林子轩的这部小说质量很高,有丰富的内容可写。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解读,甚至能够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

这正是文学评论家梦寐以求的小说。

不少美国评论家感慨不已,觉得这位中国作家成长的太快了。

当《乱世佳人》出版的时候,林子轩还籍籍无名,但这部描写美国南北战争的小说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乱世佳人》会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

接下来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原本不被重视的小说却取得了销量奇迹。

虽然很多学校禁止这本小说进入学校图书馆,理由是怕教坏学生,但这部小说仍然是学生们的最爱,有成为经典的趋势。

至于《蝇王》。获得了美国文学评论界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一部难得的杰作。

让美国读者意识到林子轩不仅能写通俗小说,还能写这种寓意深刻的寓言小说。

《1984》是林子轩第四部在美国出版的长篇小说,这本小说无论是内容还是写作风格都和以往不同。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和其他作家相比,这种几乎每年一部高质量小说的作家实在是让人惊叹。

如此高强度的创作激情不是每一位作家都能一直保持,因为写作是一件艰苦的工作,尤其是写如此高水平的文学作品。

这是他们不知道林子轩还在中国写其他文学作品,否则会更为惊讶。

这次《1984》的出版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次印刷了两万册。在美国各大城市售,很快就销售一空。

这明显是要大火的节奏。

有了前面几本书的铺垫,在美国读者的心目中,林子轩写的小说就是质量的保证。

他已经成为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了,甚至有美国读者为他组织了书友会,这是铁杆粉丝。

这只是小说热销的一个方面,还有就是报纸的宣传以及文学评论家几乎一边倒的赞誉。

不少美国人推崇《1984》其实是想借着这本小说批判苏联,小说中明显有苏联的影子,包括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等人。

美国读者本身对苏联同样好奇,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导致了小说的热销。

即便林子轩在《1984》的序言中做出说明,这本小说受到俄国作家扎米亚京《我们》的影响,并不是针对苏俄,而是对未来的一种提醒。

但美国人不会相信。

消息灵通的《纽约时报》还转载了林子轩在中国报纸上表的游历苏联的游记。

他们截取了其中林子轩对苏联的批判,认为这是一位东方作家对苏俄的真实看法。

随后,有美国出版社愿意出版林子轩所写的那本《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可以说,《1984》的出版点燃了美国国内批判苏联的风潮。

对此,苏联反应很快,他们召集世界上倾向于苏联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展开反击,并宣布林子轩在苏俄是不受欢迎的人。

苏联国内的作家虽然没看过《1984》,还是纷纷在报纸上攻击林子轩。

特别是当初在莫斯科负责接待林子轩的苏联作协的作家们,更是把林子轩骂成是叛徒。

由此,这股风潮从美国带到了全世界,演变成了风暴。

欧洲的作家们也知道了这本小说和林子轩其人,他这次真的是风靡世界文坛了。

还在邮轮上的林子轩并不清楚外界的情况,他不知道在欧洲文坛正有一场风暴在酝酿,无论是称赞他的,还是批判他的,都在等着他的到来。

第三百六十四章与半个世界为敌

1927年5月,由于要举行国际笔会的大会,伦敦聚集了一批欧美各国的著名文学家。

他们分别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爱尔兰、比利时、捷克、印度等国家。

目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