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酒徒-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场迎来送往本是寻常事,对于这宫里出来的钦差太监,沿途官员不敢得罪,尽力孝敬,唯恐他回京之后在皇帝耳边吹上几句凉风。是故,这一路上,边令诚着实受了不少礼物。而路过凉州城时,庆王李琮甚至还出城相迎,送了他一对价值不菲的精美玉璧。
    边令诚矜持地站在那里,而萧睿这边的人却丝毫不动弹,局面就僵持在了那里。
    半响。
    萧睿突然回头扫了哥舒翰一眼。
    哥舒翰会心一笑,上前几步,淡淡道,“安西都护府副都督、安西节度副使哥舒翰,欢迎钦差进龟兹!”
    边令诚眉头一挑,低低道,“安西节度使呢?”
    哥舒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淡然一笑,“大唐靖难郡王、安西安抚使、安西都护府大都督、安西节度使萧睿萧郡王正在城门下相待。”
    哥舒翰这一连串地轻轻将萧睿的官职全部报了出来,边令诚心头一跳,抬眼望去,恰恰跟萧睿投来的一抹阴沉凛然的目光相遇。
    边令诚陡然一阵冷汗,心里暗骂自己糊涂。竟然一时间得意忘形,忘记了这安西节度使并非常人,而是那大唐权势冲天的萧睿萧郡王。就连高力士都畏他几分,何况是自己这个不得势地太监。
    瞬间,边令诚冷汗直冒,从高高在上的皇帝钦差回复到太监的角色中,赶紧媚笑着奔上前去,抢先施礼道,“边令诚怎敢劳驾郡王殿下相迎?实在是罪过罪过!”
    萧睿脸上终于浮现起一丝微笑来,双手虚虚一扶,“萧某迎接钦差大人,理所应当,理所应当呵,哥舒,赶紧引钦差大人入城吧。”
    ……
    ……
    果然,边令诚不仅带来了大唐皇帝李隆基允准萧睿进军征伐小勃律的圣旨,还被李隆基封为
    军和安西监军使,从此常驻安西。
    对此,萧睿并没有放在心上。
    史书上所记载,这边令诚向高仙芝索贿不成,就进谗言于皇帝:“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由此,导致高仙芝和封常清被李隆基赐死。高仙芝在临死之前慨然叹息,“我遇敌而退,死则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谓我盗减粮赐则诬也。”
    如今自己就藩安西,高仙芝显然没有了就任西域的机会,自然就不会再与边令诚打交道。这相当于自己救了高仙芝一命啊,萧睿暗暗想到。
    至于边令诚的谗言——萧睿嘴角浮起一丝阴冷的笑容。
    他不是高仙芝,如果边令诚敢有所妄动,在这西域,边令诚便是他手心里地蚂蚱,随时都可以捏死他。
    而边令诚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萧睿为他举行的宴会上,态度很是恭谨和低调,一连几天都留在寓所没有任何动静。
    “郡王,他没有任何动静。”哥舒翰走进厅里,拱手道。
    萧睿摆了摆手,“先不管他。哥舒,记住我的话,半个月后我们要出征,一定要让边令诚随军——除此之外,你派人给我看住他,不允许他离开龟兹城,不能让他随意跟外人打交道。”
    哥舒翰点了点头,“下官知道了。只是,郡王,此人虽是太监,但好歹也是皇上的钦差和钦命的监军使,我们……”
    哥舒翰其实后面还有几句话没有说出来。萧睿在西域又是建立安西铁卫军,又是研发火器火炮,这些都没有上奏给朝廷,虽然打着的是人自行研制的旗号,但恐怕有何瞒不住众人。
    在萧睿的铁腕和绝对掌控下,安西都护府所属官僚没有人敢说什么,但是一旦让这皇帝派来的太监知晓,上奏萧睿一本,恐怕萧睿也吃不了兜着走。他犹豫着似乎是想提醒萧睿两句,但转念一想,萧睿是何等谨慎睿智之人,这些他怎么能想不到。
    哥舒翰就咽了下去。
    自打在西域重见萧睿之后,哥舒翰明显感觉萧睿跟在长安时大为不同了。那种淡淡地文雅士子风流气质,已经被冷厉和刚毅决断所代替。
    想起萧睿跟武惠妃和太子的关系,跟李琮的敌对,哥舒翰隐隐猜出了什么,但却强行压下了这一抹心思。
    萧睿当然明白哥舒翰要说什么。他摆了摆手,“哥舒,废话不说了,派人看住边令诚……他不敢有异议!”
    萧睿冷笑着走出厅去,边走边道,“哥舒,走,随我出城去军中看看备战的情形如何了。”
    还有半个月就要征伐小勃律了。安西护军中调集了2万人聚集在龟兹城外驻扎,正在紧张的备战。目前安西约有十万兵力,分散驻扎在安西诸处。此次征伐小勃律,综合了现实和历史上的记忆,萧睿最终决定只带3万人进军。
    两万大唐常规军,一万安西铁卫军。再加上驻扎喀什的令狐冲羽手下那5000人马,征讨一个小勃律,足够了。原本地历史轨迹上,高仙芝征讨小勃律也不过是随军万余。
    目前自己以三倍于高仙芝的军马,再加上威力无穷的火器和火炮,难道还拿不下一个小勃律?萧睿心里充满着信心。
    他虽然不怎么精通军法战阵,但他手下的李嗣业、李光弼还有哥舒翰,哪一个也不比高仙芝差。高仙芝能做到的事情,如果他穿越者地智慧加上李嗣业这三人的军事才能也做不到,也忒说不过去了。
    从都护府出来,萧睿和哥舒翰正要去城外地军营,却得到了最新的军报。原来,小勃律地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
    原来小勃律纠集周遭2多个城郭之国投靠了大食,但大食人不知何故,突然将驻守小勃律地万兵马撤离。如此一来,小勃律惶恐之下,只得又再次投靠了吐蕃。小勃律正处在跟吐蕃的交界处。吐蕃国相杜赞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小勃律王,尔后又向小勃律派驻了万余军马。
    “吐蕃?”萧睿沉吟了起来。在他的设计中,目下的吐蕃人已经起了内乱,无论是都松芒布结的退位,还是他发布的解放农奴诏书,都会导致吐蕃政局的重新洗牌。按理,此刻吐蕃人应该无力顾及小勃律才是,怎么?
    萧睿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哥舒翰毕竟是一代名将,稍一思量便明白了萧睿在顾虑什么。他低低道,“郡王,大食人退去,吐蕃人占有小勃律,其实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第三卷长安风 311章封常清的毛遂自荐
     更新时间:2009…11…22 22:43:05 本章字数:3779


    睿叹息一声。心道,看来还是时间太短了,还是时吐蕃王室要想趁乱掌握起吐蕃的局势来,怕是没有个三两年的功夫是不成了。而以杜赞为首的吐蕃大家族的势力根深蒂固,纵然是吐蕃内乱,一时间还伤不到他们的根本。
    大食人退去,怕是因为内乱。而大食人去了,吐蕃人趁虚而入。萧睿苦笑一声,历史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上,而原本——历史上的高仙芝在天宝六年征伐小勃律,就是因为小勃律投靠了吐蕃,拒绝向大唐称臣纳贡。
    “郡王所言……”萧睿的喃喃自语落入哥舒翰的耳朵,哥舒翰不由问了一声。
    萧睿猛然惊醒过来,定了定神,摆了摆手,“走吧,歌舒,我们去军营!”
    ……
    ……
    军营之中。只见场中沙尘腾腾,一匹黄褐色快马疾驰而来,马背上坐着握着锋利陌刀的黑甲将军李嗣业。他先是一边走马一边挥舞着手中的陌刀,转了一圈后突然扬手将陌刀抛起,然后接下,再抛起,长长而锋利的陌刀被一次次抛舞起来,这一柄陌刀仿佛有了灵气生命一般,围绕着李嗣业上下翻飞,划出道道寒光,如怒放的牡丹,一瓣瓣热烈绽放。
    渐渐地,马越跑越快,李嗣业一声断喝,陌刀一敛,刀花转瞬不见。李嗣业单手提着陌刀在马背上翻腾挥舞,乃至单腿站立,或蹬里藏身,动作潇洒利落,一人一马刀光纵横。就在士卒们看得惊心动魄眼花缭乱之际,犀皮大鼓突然“咚”地一声暴响,所有人悚然一震,原来是安西大都督萧睿亲自敲响了那面军鼓。
    鼓声急促而低沉。
    “嗣业,好身手!”萧睿一边擂鼓一边朗声呼道。
    而萧睿地身旁。哥舒翰眼中也闪过一丝赞赏之色。手钻成了拳头。似乎也有些跃跃欲试。
    李嗣业回头来瞥了萧睿一眼。脸上浮起淡淡地笑容。
    蓦然。他大喝一声。手中陌刀刷地化着一道飞虹。一下飞起数丈高。直逼云端。发出闪电般耀眼地光芒。
    鼓声湍急。陌刀似要刺破中天红日。在数千双惊叹莫名地眼睛中翻了个跟斗。刀尖向下。直刺地面。疾如流星。
    “啊!”“啊!”不少士卒不由自主缩头掩目。似乎那夺人摄魄地陌刀要落到自己头上。
    只见李嗣业手一勒缰绳。手腕一扬。“喀嚓”一声脆响。陌刀入手。一人一骑一刀岿然不动。杀气腾腾。
    站在一旁围观的士卒,爆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声,而尤以黑色甲冑在身的安西铁卫军士卒为甚。
    军鼓声密集如雷。
    一个大唐官军校尉有些不服气地纵马上前,朗声呼道,“李将军,某来会你一会!”
    李嗣业嘴角一晒,手中的陌刀缓缓横起,双腿用力夹紧了马腹。他胯下地马发出低沉的嘶吼声,急躁的两只前蹄踢扬着烟尘四起。
    校尉手里舞动着一柄长矛,在两马交错间猛然向李嗣业刺去。
    但刀光一闪,一把锋利的陌刀直刺过来,校尉在士卒们地惊呼中侧身一闪,敏捷地避开了第一击,但是刀锋紧接着又是一翻,改刺为扫,闪电般架在了校尉的颈项间,锋利地刀刃紧贴肌肤,却丝毫没有划破。
    这李嗣业真是一个陌刀高手,大唐罕见之陌刀将也。萧睿耳边响起哥舒翰的赞叹声,微微一笑望着威风凛凛的李嗣业,心头因为小勃律惊变而产生的一些杂乱心绪因此一扫而空。
    官军校尉放弃了抵抗,他知道,面对这样的用刀好手,又有这样一把陌刀,他几乎毫无机会。绚烂的阳光映照在雪亮地刀刃上,晃得校尉眯起了眼。
    其实,这是一柄很普通的陌刀。没有珠光宝气,没有华丽地外表,刀锋上甚至还有一些斑斑锈迹,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一如这握刀地人。
    刀或者刀法都不重要,关键是谁握刀。李嗣业一柄陌刀在手,几无敌手。
    新建安西铁卫军因为李嗣业的华丽出场,以及那一场火器地表演合练,让正规的安西唐军看地目眩神怡。再也没有人会质疑,这样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安西军的各级将领甚至怀疑,这样一支军队,拉进玉门关去,还有谁能抵挡?
    =====~========================
    萧睿与哥舒翰从军营出来,一路缓缓纵马前行,突然在官道上,一个跌跌撞撞的身影闯了过来,扑倒在萧睿的马前,朗声呼道,“郡王!”
    萧睿放眼望去,一个身材细瘦面目有些丑陋的三十许汉子正用热烈的眼光望着自己,不由皱了皱眉,“你是何人?拦在本王马头意欲何为?”
    汉子还没回话,哥舒翰已经接过话茬,伏在萧睿耳“郡王,此人名为封常清,自命不凡,屡屡来都护府毛遂自荐。
    但下官看此人面目丑陋,且深有残疾,实在是不堪录用……”
    “呃,封常清!”萧睿的脸色一变,陡然翻身下马,目光迥然地注视着跪倒在自己脚下的这个衣衫褴褛的汉子,神色变幻着。
    脑海中关于封常清此人的记忆电闪而过。
    封常清,蒲州氏人,外祖父因犯罪被流放到安西充军,任胡城南门守军。封常清少年时便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颇读诗书,常在城门楼上教他读书。外祖父死后,封常清无所依靠,从此过着清贫的生活。
    封常清年过三十后,当时的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才能,每次出军时,身边的随从就有三十多人,衣服鲜明。封常清也想成为高仙芝的随从,便慷慨激昂向高仙芝投书一封,毛遂自荐。但高仙芝嫌他相貌丑陋,不愿接受。
    封常清啊,也算是盛唐名将,他来投自己了!萧睿心头暗喜,他手下有勇猛如李嗣业和令狐冲羽这样的能人,还有能征善战的李光弼,还有统筹事务的哥舒翰,但惟独缺乏一个参谋军机的合适人选。而这封常清,便是一个最合适的军务参谋!
    谋臣啊。但萧睿又担心历史对封常清的记载言过其实,不免就微微有些踌躇。
    “常清饱读诗书,薄通军机,慕公高义,愿事鞭辔,还请郡王接纳!”封常清朗声呼道,拜了下去。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萧睿耳边突然回荡起盛唐诗人曾任过封常清判官的岑参写下的这首称赞封常清的绝句,心头凛然,心下再无犹豫。
    他面上浮起温和的笑容,俯身双手将封常清扶了起来,“萧某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在是相见恨晚!先生请起!”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