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与此同时的北京城,叶昭正与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巴枯宁会晤。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巴枯宁,俄国人,第一国际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
当然,他对党团组织是极为不屑的,与大多数俄国秘密社团的思想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因为他主张立即摧毁和破坏一切国家,只有国家的消灭才有资本、剥削和奴役的消灭。他提出要摧毁国家必须不断地进行暴动,而所有的党派,也只有在暴力摧毁国家统治时才有存在的价值。
叶昭是在与莎娃一家共进午餐后再约见巴枯宁的,现今莎娃一家包括其爷爷,都迁来了天津租界生活,前些日子来了北京,这两日,叶昭则与莎娃爷爷和父亲频繁会晤。
叶昭是在平等生活大楼接见的巴枯宁。
平等生活大楼,是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第一高楼,采用全新的钢架结构,楼高八层,45米,比之同时期美利坚纽约市正兴建的房屋保险大楼要略高一头。
这是一座中国风格浓郁的高楼,其实也不待叶昭吩咐,当今的建筑师们,可不仅仅是将建筑物用最少的材料最小的代价最稳固的模式将楼立起来便算完工,美观、风水等等方方面面都要做到十全十美。
在叶昭看来,这座八层楼阁外观有点类似于后世重建的黄鹤楼,只是屋檐屋角略微简化,而且上下十六飞檐的屋角,并不是如黄鹤楼一般高高翘起,而是歇山顶式样略微下伏,少了狰狞的嶙峋,中国风格的休闲生活气息更为浓郁。
整个楼体气势雄壮,堪称中国风和高楼结合的典范。
因为帝国严格限制了京师老城区的建筑物高度,这座大楼坐落在京师城东通州西一带兴起的卫星城中。
大楼的主人不消说,正是叶昭,不过由泰和集团下属的一家贸易行代为营运。
平等生活大楼,在叶昭看来自然名字怪怪的,但在现今,却是颇有新思想特色,也受到了京师白领的追捧,作为一栋生活安居楼,超过三分之二的单元已经租赁出去。
卫星城的电车直通老城区,现今也无交通堵塞之苦,是以新城区和老城区的中产阶层多有入住者。
对于叶昭来说,自然没想过通过这座大楼来赚钱,微薄的房租和高昂的造价比起来微不足道,去掉维护费用,可不知道哪年会收回本钱。若想赚钱,就该建成旅馆酒店,不过负责总体监督设计施工的黄文秀自然不会认为大皇帝还需要自己提醒,更不认为皇上还把银子当作银子。
叶昭在顶层801号房接见的巴枯宁,整个第八层,都没有对外出租。
巴枯宁虽然为没能进入神秘的中国皇宫一饱眼福而有些遗憾,但这座东方巍峨建筑还是令他大开眼界,电梯流笼、电灯电话,这座大厦,几乎就是这个蒸蒸日上的帝国之缩影。
在平民楼宇中接见自己,对于中国皇帝,在朦朦胧胧的神秘感中,他又不免觉得耳目一新。
是以当叶昭与他坐在沙发上品咖啡,隔着落地玻璃窗欣赏天边美景时,巴枯宁也就并没有太过吃惊。
大皇帝的翻译,穿着白衣白裤、**性感难以描述的俄国少女竟然是大皇帝的妃子,这却是令巴枯宁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坐在窗边瞭望繁华街区,不由得令人升起天地皆在脚下的豪情。
莎娃面相仍是那般稚嫩清美,天使面庞魔鬼身材,可一丝也不像成亲十多年的少妇,而且每次在叶昭面前,还是容易犯迷糊,但翻译本国母语自然是信手拈来。
叶昭品着茶,笑道:“巴枯宁先生,你的许多观点我都十分认同,比如你认为,无产者专政如果稍不谨慎,就会演变为一种对新生无产者的更为强大和有害的阶级统治制度,对此我极为认同。”
听过莎娃翻译,巴枯宁惊奇的抬起头,虽然短短几分钟的谈话,中国皇帝的渊博见识已经令他大为吃惊,而更令人吃惊的是,中国大皇帝对于当今世界种种思潮都极为了解,尤其是涉及第一国际的路线斗争中的种种理论,大皇帝简直可以称得上洞若观火。
巴枯宁虽然是俄国人,但对他们这些自认有着崇高使命探索公平公义的世界架构的理论家来说,全世界民众本就没有国籍之分,只有压迫和被压迫之区别。
叶昭多少了解他们,和为了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一些**者一样,这些人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崇高的理想,是真正觉得自己的作为是为了解放全世界的劳苦大众,但用后世道德滑坡的价值观来看,很多先烈的思想就变得天真起来。
至于无政府主义者的鼻祖之一,巴枯宁先生,许多理论都有着空想的色彩,但对于社会问题的认识,又往往一针见血。
这个思想争鸣百花齐放的年代,各种思潮纷纷涌现的年代,在这个绚烂的年代,好似每个人都能受到洗礼。
而与无政府主义者鼻祖巴枯宁先生坐一起品尝咖啡聊天,就更令叶昭微微升起异样的感觉,毕竟这位老先生,正与马克思先生在第一国际进行路线斗争,争夺第一国际的领导权呢。
品着茶,叶昭笑着问:“巴枯宁先生,您认为,我的国家是不是问题多多?”
巴枯宁更是惊奇,在欧洲,所有的统治阶层都视他如瘟疫,而这位东方最强大国家的统治者,竟然会问出这类问题,如果中国皇帝不是对他的理论以及第一国际的理论了如指掌,他还可以认为中国皇帝误以为他是学者,但问题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虽然大皇帝对其甚是亲和,巴枯宁说话却不客气,说道:“人的天性便是自由,所有国家形式的存在都是同个人自由相对立,因而是违反人性的组织,国家应该被消灭,建立起自下而上的自由公社的联邦,联邦中的所有个人和团体都是绝对自由的,不受任何权力的支配,这才是完美的社会形态。”
叶昭笑了笑,自不会同他争辩绝对的自由便是不自由之类的话,巴枯宁的思想虽未形成真正的体系,其理论基础还是很严密的,对于绝对的自由和后世批判他时所谓“绝对自由”的含义也并不一样。
“也许,也许将来社会形态真的能如先生所言。”叶昭站起身,来到窗前,抱臂看着脚下的大地,一脸的宁静。
巴枯宁也绝对没想到中国皇帝会这么回复自己,一次次的吃惊下,他心中渐渐升起好感,这位东方神秘帝王,和自己以往见到的任何统治者都截然不同。
就好似他能一目万里,没有任何狭隘的主观意识。
巴枯宁也默默站到了叶昭身边,突然,他兴起了个念头,说道:“陛下,您是我见过的具有最宽宏心胸的帝王,如果您希望您的国民获得真正的平等自由,那么,您可不可以帮助我,进行改革社会架构的试验,用您无上的权力借给我小片的土地,一个小镇便可以满足我小小的野心。”
叶昭怔了怔,就笑,这位老先生,竟然要跑中国来搞无政府主义的试验田,咱村里的宗族长者就够你喝一壶了。
邀请巴枯宁,本是想与俄国国内的民意党等秘密社团接上头。可现在,叶昭看着巴枯宁,眼里渐渐闪过一抹深思。
……
歼灭俄军精锐第17师是以快讯的形式与“克孜尔大捷”一起登上帝国各大报纸头款的。
随之还有黑龙江下游韩进春军团攻克数座俄国人堡垒的战报。
第七十二章 倒霉的皇弟
正文'
………………………………
十几海里外,突然出现的数艘挂着英国国旗的钢铁庞然大物为这场海战增添了几分不可预测的因素。
站在舰桥外甲板上,英国印度洋舰队司令官何伯用千里镜观望着远方的战场。
看着涂了防护s在烈日下仿佛与大海融为一体的中舰,看着中舰那整齐有序的作战阵型,各船舰间恰到好处的距离,甚至可以想象各艘铁甲舰上黑压压炮口根据sh程形成不同的仰角齐sh的场面。
俄国人,虽然克里木之战显示出其与欧洲强国相比技术的落后,但俄队永远都是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就算大英帝国的红衣军团,除非迫不得已,也不愿意在欧洲战场与俄国人对决。
中国人,却发动了对俄国的全面战争,近二百年来,这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不想触碰的禁区,当然,除了拿破仑大帝那个雄才大略的疯子。
双方的铁甲舰渐渐有船只冒起了黑烟,突然,斜刺里冲出的一艘轻型中国铁甲舰吸引了何伯的目光。
当然,也吸引了所有俄国指挥官的目光,因为这艘轻型铁甲舰直奔“彼得大帝”号而去。
与中国人的火炮对sh了几十分钟后,各个舰船上的俄军指挥官已经脸上变s,中国人的火炮,sh速极快,威力极大,不到一个小时,己方超过四艘铁甲舰遭到重创,有一艘,在慢慢沉没。
布塔科夫上将大声的下达着命令。
“命令,第二、第三编队加入战斗!目标,中国人的右翼!”
“右舵十五!”
“是,右舵十五!”
舰桥各区,到处都是紧凑的喊声。
布塔科夫眼睛微微眯起,盯着远方那艘悬挂着中国龙旗的钢甲旗舰。
中国海军比自己想象的强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他们的火炮系统,管退式速sh炮,给己方铁甲舰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己方口径较小的火炮却不能对中国人呈横阵sh击的主力舰造成太大的损伤,重炮则sh速慢,命中低,很多时候都要看运气。
不过布塔科夫并不认为中国人难以战胜,只要集中炮火打lun中国人的阵型,lun战中就有机会给予中国人重创,因为这种新兴海军或多或少都会有教条主义束缚,不懂得随机应变。
就在这时候,中国人的一艘轻型铁甲舰突然闯入了己方火炮范围。
从常理分析,布塔科夫马上判断这是一艘杆雷艇,便是在舰船前端以长杆固定炸雷,以冲撞式的方式对敌人舰船攻击。
杆雷艇大多是排水二三十吨的小舰,不适宜出海,本次远征的俄国舰船编队便没有杆雷艇,也没有现今俄国海军大力气开发的海上炮台,那种圆圆的近海防御xng重炮台。
根本不用指挥官下令,弹雨已经向中国人的杆雷艇倾泻,近距离下sh击准确率大增,但中国人的杆雷艇却极为灵活,穿行在沸腾的水柱间呈“之”字形向彼得大帝号靠近。
布塔科夫微微蹙眉,中人的勇气固然可嘉,舰船上水手们的素养也令人惊叹,但他不认为杆雷能对彼得大帝号厚厚的装甲造成什么伤害。
“规避!规避!”
大副大声的下着命令,习惯使然,免得这艘小舰上装载了什么奇怪的炸yo而发起自杀xng攻击,中国人的花样太多了!
远方,英国人的“阿基里斯”号万吨重舰渐渐靠近战场,而且,英国人舰队使用了战斗阵型,占据着可以随时支援俄国舰队攻击中国第二编队的位置。
摄政王号指挥室内,李成谋目光也不由得从渐渐靠近彼得大帝号的轻型铁甲舰转向了英国海军舰队。
指挥室的铁甲护罩尚未落下,巨大的玻璃窗前,何伯的望远镜却一直注意着那艘中国轻型铁甲舰的一举一动。
然后,他就看到海面上微微一动,一串长长的气泡从中国铁甲舰旁侧浮起,直向彼得大帝号而去,气泡流动不算快,以ru眼可见的速度前行,何伯呆了呆,中国人也有白头鱼雷?他的目光一瞬不瞬的跟着气泡中隐约的黑s物体移动,心里更是叹息,四年前,帝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借鉴奥地利人的发明研制出鱼雷,只是每小时十几千米的速度和几百甚至几十米左右的sh程使得其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注意。
何伯却认为这未使不是一种海战的利器,中国人,显然也在研制中,而且走在了英国人的前列,对方的这种水下武器,sh程和速度显然都超过了白头鱼雷。
看看威力如何吧。
眼见那黑黝黝的物体就要撞击在彼得大帝号之上,显然中国水兵提前量判断的极为jing确,何伯心下更是一惊。
可不成想,就要撞在彼得大帝号上的黑黝黝物体突然就头一歪,斜刺里冲了出去。
何伯提在嗓子眼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和白头鱼雷一样,中国人的水下武器一样不能保证其走直线。
这场令何伯感觉惊心动魄的袭击,就好像个小chā曲,参与海战的军兵们,并没有多少人注意。
“福龙”号中,舰长鲁大化狠狠的砸拳,再忍不住吐出一口粗气,骂道:“日他娘!”千辛万苦靠近彼得大帝号并且成功发sh了鱼雷,却功亏一篑,显然保持鱼雷走直线的螺旋仪系统尚不稳定。
没错,福龙号,帝国第一艘鱼雷舰,排水量110吨,功率1540马力,最高航速25节,编制20人。
武器系统:50速sh炮两n,330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