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武三十年五月,追刘三吾为蓝玉党,因刘三吾年老故而被罚去戍边;白信蹈、张信等人被凌迟处死;刘谔、宋琮等人被遣戍;仅戴彝、尹昌隆免罪。
  六月,洪武帝亲自策问,所放皇榜称为夏榜,因所取六十一人皆为北方举子,故而也称为北榜。
  这件事情不仅体现出了朝堂上南北政治的博弈,同时也表明了洪武帝对于江南豪强的打压,也开创了大明分南北取士的先列。
  如今,李云天竟然提出要在会试中设置南北定额,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朝堂之上南北官员的对峙。
  洪熙帝的嘴角隐隐约约挂着一丝笑意,饶有兴致地望着李云天,想看看他如何反击那些反对他的南方官员。
  “沈大人,不仅南方士子寒窗苦读,北方士子也是悬梁刺股,倘若说到寒心,恐怕北方士子的寒意更甚。”
  等大殿内平静下来后,李云天冲着通政使司右通政沈宏微微一躬身,朗声说道,“试问沈大人,倘若让北方士子到南方就读,南方士子到北方就读,大人以为会试时两方谁能更胜一筹?”
  “李御史,本官从来不做推测之言。”沈宏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不动声色地回绝了这个问题。
  “沈大人,依下官看来,胜出者无疑会是到南方就读的北方士子。”李云天见沈宏回避了这个问题,宏声说道,“无论南方士子还是北方士子,归根结底都是我大明的子民,我大明既然设立科举,就应该给他们一条公平的竞技之路。”
  “公平?”沈宏不由得冷笑了一声,“单单一个公平二字,就要抹杀千万南方士子的希望?”
  “沈大人,此言差矣,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是自然规律,对天下士子也同样适用,我大明开科取士,要的是天下士子的佼佼者,只要有真才实学那么一定能在会试中脱颖而出,而不会计较名额的限制。”
  李云天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说道,“其实,即使是南方举子之间,各地由于教学资源的差异而呈现出来的结果也非常显著,我大明的科举是天下士子的科举,要兼顾天下之人。”
  “哼,如此说来,南方那些优异士子的书都白读了不成?那些人文荟萃之地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沈宏冷冷地瞪着李云天,虽然李云天没有明说,但谁都知道每年南直隶和江浙的举子金榜题名的最多,而云贵等地的举子则要少上许多。
  “沈大人,下官以为,读书先是修德,次之作学,最后才是入仕,我大明士子千万之巨,而每年金榜之上不过两三百人而已。故而,那些人文荟萃之地是余者修德作学之所,至关重要。”
  李云天神情一凛,郑重其事地望着沈宏,朗声说道。
  听闻此言,沈宏顿时微微一怔,他发现自己无法反驳李云天,虽然天下士子考科举都是为了做官,但是明面上却不能这么说,否则的话岂不是失了文人的风骨?
  “陛下,臣以为李御史所言甚是,南北定额,既鼓舞了北方士子,又勉励了南方士子。”这时,一直冷眼旁观的杨士奇上前一步,向洪熙帝拱手说道。
  “陛下,臣也觉得为了大明的士子,应南北分开取士。”接近着,吏部上书骞义也出列,沉声禀告。
  “陛下,臣也是正是此意。”随后,户部尚书夏原吉也站出来支持李云天。
  杨士奇是内阁首辅,骞义和夏原吉位居六部堂官之首,三人一表态,朝堂之上的形势立刻明朗开来。
  “陛下,臣认为此法可行。”
  “陛下,长远来开,南北分开取士对我大明大有裨益。”
  “陛下,北方士子淳朴坚毅,南方士子聪慧机敏,都是我大明栋梁之材。”
  ……
  一时间,朝堂之上尚未开口的文官纷纷表明了态度,支持李云天南北定额取士的提议。
  沈宏的脸色有些铁青,如今内阁和六部都已经站在了李云天那一边,他知道大势已去。
  “李御史,你认为这个定额定为多少合适?”洪熙帝的见文官们的态度达成了一致,微笑着问向李云天。
  “陛下,臣觉得南方人文荟萃,理应占有多数,故而南六北四为宜,以后可视具体情形微调。”李云天沉吟了一下,向洪熙帝拱手说道。
  “就依爱卿所言,下科取士,按南六北四录之。”洪熙帝闻言点了点头,环视了一眼大殿内的众臣,沉声说道。
  “皇上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殿内文武百官闻言,立刻躬身行礼,齐声说道。
  洪熙帝决定按照南六北四的比例取士的消息一经发出,京师国子监一片欢腾的景象,能来这里读书的大部分都是北方士子,南方士子都去了南京国子监。
  况且,京师国子监的监生在北直隶参加乡试,因此自然算作是北方士子。
  以前每科中,北方进士只占十之一二,现在录取比例一下子提高到了十分之四,如此一来就等于有了两倍以上的机会考取进士,国子监的监生们岂能不欢呼雀跃。
  由于在朝堂上的“仗义执言”,李云天获得了京师国子监监生的好感,与此同时,他也间接得罪了南京国子监的人,李云天一下子就使得他们有四分之一的人无法成为进士。
  不得不说,洪熙帝下旨南六北四取士后,无论南方士子还是北方士子,学风一时大盛,北方士子是看见了希望,而南方士子则感受到了压力。一


第199章 背黑锅的觉悟

  晚上,醉月楼。讀蕶蕶尐說網
  一个宽敞的雅间内,李云天与张克敌等人围在一张酒桌旁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怜香在一旁弹着琵琶,唱着小曲,还有舞姬翩翩起舞,气氛十分热闹。
  今天是张克敌的生日,故而众人给张克敌在这里摆酒庆贺,同时也是想撮合他与怜香成其好事。
  自从遇见怜香,张克敌就对其一往情深,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怜香对张克敌看似亲昵,实则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到现在张克敌还没有成为怜香的入幕之宾。
  张克敌想纳怜香为妾给她一个名分,使她不用再在醉月楼里陪笑,不过被怜香婉拒,这使得张克敌心中无比郁闷。
  “云天,听说你前两天在大殿之上巧舌如簧,把通政使司右通政的鼻子都给气歪了,可惜我等无缘一睹你的风采,实在是遗憾。”谈笑间,一名身材壮实的青年想起了一件事情,笑着向李云天说道。
  “三哥过奖了,小弟只不过是侥幸而已。”李云天闻言笑了起来,谦逊地说道,按照辈分他喊那名壮实青年三哥。
  两天前他与沈宏在太和殿上那番唇枪舌剑、争锋相对的辩论,以及洪熙帝决定每届科举进士人数按照南六北四的比例录取的消息已经在明新报上刊登,结果报纸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成为了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话题。
  尤其是李云天的那句“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更是被京城的士子们拍案叫绝,认为其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科举之路的艰辛和残酷,而唯有奋发图强才是入仕的唯一途径,否则就只能被别人踩在脚下。
  对于京城里的那些士子们来说,这既是一种勉励,更是一种鞭策,同时也对李云天有了一种敬仰之情:在大明数以千计的进士中,能说出如此富有哲理之言的人又能有几个?
  “云天,自从有科举以来,这南北分录可是破天荒的事情,你此举可要名留青史了。”张克敌笑着冲李云天端起了酒杯。
  虽然与李云天认识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但是李云天很对张克敌的脾气,故而两人私交甚好。
  “二哥说笑了,这是皇上圣明,与小弟何干。”李云天微笑着与张克敌碰了一下酒杯,两人随后相视一笑,随后一饮而尽,一旁的侍女连忙过来倒酒。
  李云天说的没错,像科举南北分录这等大事,真的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御史能掺合得起的,如果没有洪熙帝在背后支持,那么他才不会在太和殿提出如此惊人的提议来。
  南方文风荟萃,尤其是南直隶和江浙一带,也就是江南地区,每届科举都会出大量的进士,由此一来朝堂之上就出现了大量江南的官员。
  这些官员在朝堂之上肯定抱团行事,而且代表了江南豪强的利益,这引起了洪武帝的警觉,为了平衡南北官场势力,打压江南豪强集团,故而在洪武三十年出了南北榜案。
  有一句老话,南方出相,北方出将,看上去合情合理,南方人善学,而北方人勇武。
  不过,这只是人们的一个理想化的观念而已。
  其实,在宋朝以前,帝王将相几乎都出自北方,南方人入朝为官受到了诸多的限制,这既有当时南方经济不发达的因素,更与人们的地域观念有关。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就对地域观念特别重视,据说他在宰相堂曾经亲自手书“南人不得坐吾此堂”,并将此言刻在了政事堂的石碑上,告诫后世子孙。
  纵观历史,无论南宋还是北宋都是崇北抑南,选才多取北方,故南方士大夫沉郁者多。
  如今大明的科举中,南方进士力压北方进士,犹其集中江南一带,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喜欢朝中存在几派相互争斗,这样皇权才能更稳,倘若出现一个巨无霸的派系出来,那么无疑对君权形成挑战。
  洪熙帝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故而早就在想对策,他虽然是天子但是也不能无缘无故地在科举中南北分录,否则定会引发南方官员和南方士子的不满。
  所以洪熙帝需要一个人来做这件事情,身为近臣的李云天无疑是最佳人选:
  首先,他的身份合适,是翰林院的庶吉士,代表了士大夫中的佼佼者;
  其次,他的官职也合适,是御史,是朝廷的言官;
  再者,他的年轻更合适,二十出头,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
  最后,他的品级合适,正六品的官,不值得朝堂之上的那些大员动手,自然就有下面的人反对,这无形中这项提议的阻力就小了很多,例如最先反对李云天的就是正四品的沈宏。
  除了李云天这个马前卒外,洪熙帝还跟杨士奇和骞义、夏原吉等人打了招呼,届时与李云天相互呼应,那么那些南方的官员也就无可奈何了。
  原本洪熙帝认为南方官员的反对会很强烈,事情会很棘手,不过李云天口才了得,反击沈宏的言论有理、有据、有情,一番唇枪舌剑后竟然使得沈宏哑口无言,也令那些南方官员无法辩驳。
  因此,在杨士奇和骞义、夏原吉的推动下,这件事情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毕竟,朝堂上的那些大员在官场上混了这么久这点眼色还是有的,到了这个时候谁都看出来洪熙帝赞同此事,要是反对的话就是拂了圣意。
  况且他们也说不过李云天,要知道翰林院的庶吉士可不是白来了,哪个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再加上一张厉害的嘴皮子,又有皇帝撑腰,那岂不是逮谁灭谁,谁也不想取触这个霉头。
  于是乎,李云天被南方的士子记恨,而洪熙帝得了圣明的名声,作为臣下当然要有给皇帝背黑锅的觉悟,自然了,回报也会相当得丰厚。
  不过,在李云天看来,科举的南北分录虽然能限制江南豪强在朝廷的影响力,但无形中也造成了南方官员和北方官员两大阵营,使得朝堂上的党争变得更加复杂。
  “李御史,小女子所唱的曲子都是些陈腔旧调,李御史辩才无双,见闻渊博,想必诗词歌赋方面也别有建树,不如给小女子新作一曲,给大家助兴。”
  唱完了一曲后,怜香来到了酒桌旁,在张克敌身旁的空位坐下,笑盈盈地向李云天说道,谁也没有注意到她今天特意进行了打扮,比平常明艳了三分。
  “云天,今天大家这么高兴,你就给大家助助兴嘛。”李云天刚要拒绝,张克敌就笑着说道,他自然要取悦怜香。
  “诗词歌赋小弟实在是不擅长,不过杂剧小弟倒是略知一二。”见盛情难却,李云天沉吟了一下,笑着答应了下来。
  “噢,李御史也会杂剧?”怜香双目流露出惊讶的神色,所谓杂剧在明代就是指除了传统歌舞之外的戏曲,包括怜香唱的小调。
  古代的歌曲与现代不同,都是以诗词歌赋的形势唱出来的,十分有韵味。
  “当年跟随先帝北征的时候,路上孤寂,想到了以前看过的杂剧,随便编了几段,自娱自乐而已。难登大雅之堂,难登大雅之堂。”李云天微笑着向怜香摆了摆手。
  “可要小女子伴奏?”怜香闻言笑了起来,娇声问道。
  “先不用劳烦姑娘,在下一把二胡足矣。”李云天微微一笑,向众人说道,“这个杂剧讲的是一名女子为了救未婚夫,冒名顶替未婚夫进京赶考,高中状元后的喜悦。”
  “女状元?”怜香不由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