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负责镇守安定门的是永宁伯张峰,从城门楼的阁楼里出来后立在护墙前面无表情地望着那些越来越近的骑兵,蒙古军队一直按兵不动,如今忽然之间到来,是攻城还是议和?
为了确保京城九门的安全,张辅用九名勋贵来坐镇,京城里虽然兵力不是太多,但勋贵却一抓一把,故而自然派上了用场。
由于迁都已经毫无可能,因此朝廷里的文武百官分成了三大派,一派是以张辅等勋贵为首的主战派,另外一派是以杨士奇、杨荣和胡滢为首的议和派,而蹇义则保持了沉默,成为了第三派势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杨士奇主张议和,但于谦却是挺战派,认为北元此次进犯大明虽然来势汹汹,但大明已非当年的南宋,只要能坚持到来年,那么等各地勤王大军一到,必能将蒙古军队赶出居庸关。
主战派与议和派在朝会上争吵不休,使得宣德帝颇为头疼,很显然他并不想在蒙古军队兵临城下的时候与阿鲁台议和,可是随着京城被围时间越来越长,京城里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压抑。
作为大明的天子,宣德帝很清楚,京城的精锐部队在他北征的时候几乎全军覆没,辽东都司和山西行都司、万全都司已经聚集了大明北方和南直隶的主力部队,明年即便是各地的勤王之师抵达恐怕也难以与蒙古军队相抗衡。
而且,宣德帝得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蒙古军队不仅大肆征召仆从军,而且还在地方上设立政权,摆出了一副吞并大明的架势,这令他心中非常不安,他并不害怕蒙古兵,毕竟蒙古兵人数有限,而要是仆从军壮大起来,那么对大明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唯今之计,宣德帝只能寄希望于万全都司的周征以及辽东都司的张昊、李云天能击败蒙古军队入关救驾。
尤其是辽东都司,宣德帝心中抱着很大的希望,李云天既然能出其不意地用清风谷、银州城和虎皮营三场胜利一举扭转明军在辽东的不利战局,那么以明军现在在辽东的声势,李云天肯定能击败辽东的蒙古军队,挥师南下来救援京城。
只要辽东明军一到,那么北直隶的战局将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反转,明军将重新占有优势。
在宣德帝看来,李云天所率领的辽东明军能在战场上与蒙古军队正面硬撼,毫无疑问是大明最为精锐的部队,只要辽东军队攻破了蒙古军队把守的居庸关与万全都司的周征汇合,明军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对蒙古军队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因此,宣德帝一直在等待,等待李云天击败辽东的蒙古军队,他相信李云天一定不会让他失望,更不愿意做一个与北元定下城下之盟的大明天子,那样的话大明肯定会向南宋一样割地赔款,他以后还如何面对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张峰身为大明勋贵,自然清楚朝廷上的动向,议和派认为越早与蒙古军队议和为好,蒙古军队现在正在抓紧攻城事宜,一旦来年猛烈攻城的话那么再想议和可就晚了。
虽然京城的百姓不清楚当前的局势,可议和派的那些高官显贵知道大明军队的主力基本上已经调来与蒙古军队作战,各地的勤王之师难以与蒙古军队相抗衡,如果主动进攻的话那无疑是找死,正中蒙古军队的下怀。
正是因为如此,朝廷中有些勋贵也都表露出了议和的意愿,他们比普通人更清楚蒙古军队的可怕,所以与其在京城里碌碌无为地等待,不如先与蒙古军队讲和,以确保宣德帝的安全,只要宣德帝能顺利脱困,那么即便丢了北京城也可以移驾南京城,整军备战来年再与蒙古军队一决雌雄。
不过,张峰既然被张辅派来守城门,那么很显然是主战派,在他看来大明在万全都司和辽东都司还有二三十万大军,根本就没有必要跟蒙古军队议和,而且京城城防坚固,粮草充足,足以坚持到万全都司和辽东都司援兵到来。
现如今,大明勋贵中最能打仗的四个勋贵中有三个,也就是周征、张昊和李云天在万全都司和辽东都司与蒙古军队作战,剩下的张辅坐镇京城指挥防御,张峰相信周征、张昊和李云天一定能想出办法击败对手赶来救援京城。
张峰皱着眉头望着逐渐靠近的骑兵部队,他并不担心蒙古军队攻打京城,以京城的城防和兵力将使得蒙古军队伤亡惨重,令他忌惮的是蒙古军队派人来议和,那样的话会使得事情变得非常复杂,朝廷里的那些中间派官员很有可能会开口支持议和。
此时此刻,张峰并不认为蒙古军队会愚蠢地选择晚上来攻城,那样只会有利于守城的一方,因此对方就只可能是来谈判议和的。
在张峰面无表情地注视下,那支前来的骑兵队伍在距离城门数百米的地方停了下来,然后一名举着一面旗子的骑兵策马奔向了城门楼,这使得城门楼上的士兵纷纷弓箭瞄准了他。
“辽东副总兵!”此时夜色已经降临,等到那名骑兵靠近后张峰借着天空最后一丝光亮看清了骑兵手上拿着的那名旗子,双目不由得浮现出惊愕的神色,这可是李云天的帅旗,难道李云天战败了,被蒙古军队夺了帅旗?
不过下一刻张峰的视线就落在了骑兵的服饰上,黑色的制式军服,这可是只有骁武军才拥有的类型。
“楼上的人听着,镇武侯回京觐见皇上,快快打开城门。”就在张峰陷入沉思的时候,楼下的骑兵冲着他高声喊道。
“镇武侯!”张峰闻言顿时回过神来,嘴巴微张,一脸的难以置信,这个时候李云天不是应该在辽东吗?李云天即便是再能打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能击溃辽东的那些蒙古军队。
附近的明军士兵也面面相觑,由于事发突然他们一时间难以相信那名骑兵所说的话,毕竟李云天在辽东一事已经不是机密,只有击败了辽东的蒙古军队才能回京,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十有八九城下面的这些骑兵师蒙古兵伪装的,目的是骗开京城的城门!
第727章 各持己见
紫禁城,乾清宫东暖阁。
宣德帝倚坐在暖炕上的一个金黄色的舒适软垫上,用雪白的手帕捂着嘴不停地咳嗽着。
房间里,张辅、杨士奇和蹇义等大臣坐在圆凳上,一个个神情关切地望着他。
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轻轻地抚着宣德帝的背部,双目满是焦虑和担忧的神色,去年宣德帝从饮马河逃回大同城的路上受了风寒大病了一场,由于以至于现在都没有好利索。
与去年出征时的意气风发相比,而立之年的宣德帝好像一下子老了十几岁,不仅面容憔悴,而且眼神中也失去了昔日的光彩,鬓角处竟然泛出了丝丝白发,可见这段时间他过得并不舒心,一直被前方的战事所困扰。
“诸位爱卿,朕意已决,决不当割地赔款的皇帝,因此议和之事不要再提及。”咳完后,宣德帝扫了一眼手中的手帕将手帕攥在了手里,神情严肃地向在座的重臣们说道。
“皇上,此次蒙古人来势汹汹,而我大明军队主力被阻在居庸关和山海关外无法挥师救援,来年蒙古人必定攻打京城,倘若京城有失那么后果不堪设想,臣恳请皇上先行议和,以确保京师安危。”
听闻此言,杨荣率先站了起来,冲着宣德帝一拱手,躬身沉声说道。
“皇上乃万金之躯,北直隶现在形势危急,依臣之见皇上应南狩金陵,不宜身处险境。”随后,杨士奇也起身劝道。
“臣附议!”胡滢和几名文官跟着开口,表明了议和的态度。
“皇上,如今我守城将士万众一心,忠国公、义国公和镇武侯正在万全和辽东与蒙古人激战,如果现在与蒙古人议和会使得我军士气大伤,将万全和辽东拱手于人。”
张辅见状连忙表示了反对,神情严肃地向宣德帝说道,现在蒙古军队还没有攻城就跟他们议和,与不战而降有何分别,届时大明的威严何在?
“臣等附议!”在场的几名勋贵自然站在张辅一边,郑重其事地向宣德帝表明了态度。
蹇义不由得无奈地摇了摇头,看来又要爆发一场争吵,围绕主战还是议和朝廷里近来吵得不可开交,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搅得京城官场上人心惶惶,不得安宁。
说实话,大部分的官员私下里还是支持议和的,毕竟很少有人想要跟京城共存亡的,如今大明还有大片疆土,完全没有必要在京城与蒙古军队死磕,即便是与蒙古人划黄河或者长江而治那么大明也有不少疆土可以治理,以后可以积蓄力量进行反击。
只不过如此一来大明的威望和宣德帝的颜面就要受到很大的损害,大明自洪武皇帝和永乐皇帝建立起来的天朝上国形象在那些藩属国面前讲土崩瓦解。
宣德帝的眉头皱了皱,再度用手帕捂在嘴角轻咳起来,他当然知道在京城坚守会有危险,可是为了大明的声威不能毁在他的手里,同时也是避免史书上说他是一个不战而和、割地赔款的皇帝,唯有守住京城,毕竟现在还没有到非议和不可的地步。
“太师,虽然居庸关已破,但是紫荆关仍在我大明的手中,可即便如此忠国公还没有挥师从紫荆关救援京城,如此看来万全都司战况堪忧。”
果然,杨荣见张辅反对议和,冷笑着望着他说道,“既然连近在咫尺、有着近二十万大军的万全都司都无法救援京城,那么被挡在西宁堡的辽东都司更是无法前来解围。”
周征没有从紫荆关入关救援京师一事引起了朝堂上不少官员的非议,很显然距离京城最近一支援军就是万全都司的明军,至于辽东都司,虽然李云天接连打了三个胜仗逼得蒙古军队处于守势,但在朝廷里的官员看来辽东明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与辽东的蒙古军队相提并论,短时间内很难击败辽东的蒙古军队。
毕竟,在李云天赶到辽东的时候辽东都司的军队已经一败再败,被分割包围在几座孤城里,即便是李云天再有能耐,也没办法使得那些败军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脱胎换骨。
至于李云天在给宣德帝的奏章里提到的招揽而来的女真兵、蒙古兵和朝鲜兵,则被京城的那些文武官员们给无视了,很显然他们都不认为大明要靠女真兵、蒙古兵和朝鲜兵打仗,更想不到李云天竟然能收编如此多的异族军队,故而并不看好辽东都司比万全都司先给京城援助。
“杨大人,此言差矣,忠国公之所以没有驰援京城,是因为蒙古军队已经做好了在路上伏击万全都司援军的准备,蒙古骑兵在京畿地区可以策马驰骋,一旦双方交战将给我军带来重大伤亡。”
张辅很显然不同意杨荣的说法,作为一名金戈铁马数十年的老将,他深知周征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并没有急于救援京城以避免跟蒙古军队在野外交战,否则万全都司的明军必将遭到蒙古军队的重创,因此神情严肃地转向宣德帝说道:
“皇上,京城城高墙厚,又有二三十万军民守城,蒙古人要想攻下京城谈何容易,等来年各处勤王之师抵达,忠国公必会与援军南北夹击,定能大败蒙古军队。”
“太师,如果蒙古人在援军到来之前猛攻京城,又或者他们也想趁机消灭各地援军,届时京城的形势岂不是更加危急?”
杨荣冷笑了一声,不无嘲讽地说道,“当务之急是确保皇上龙体万安,而不是与蒙古人拼个鱼死网破,即便皇上南狩金陵你们也有仗可打,照样能够立下军功!”
“你……”听闻此言,一名立在张辅身后的勋贵禁不住勃然大怒,他岂会听不出杨荣口中的讽刺挖苦,好像张辅等人固守京城是为了捞取战功似的,因此怒气冲冲地指着杨荣说道。
“皇上,安定门守将、永宁伯张峰有紧急军情禀告。”不等那名勋贵把话说完,一名内侍急匆匆地跑进了殿内,跪在地上尖着嗓子说道。
“安定门!”现场众人不由得吃了一惊,狐疑地望向了那名内侍,对此显得十分惊讶。
宣德时期,北京城有九个城门,即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和西直门,九门提督中的“九门”就是指的这九门。
北京城的九个城门与通常城池的城门不同,每个城门都有着不同的用途,通俗点儿来说的话就是九门走九车,故而有东直雕像、西直水纹、朝阳谷穗、崇文铁龟、正阳关帝、玄武午炮、阜成梅花、德胜祈雪和安定真武之说。
其中,京城北面的德胜门和安定门走兵车,因为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故而军队出城入城走着两个门。
通常来说的话,军队出征时走德胜门,收兵时走安定门。
德胜门在元朝时是健德门,乾隆四十三年大旱颗粒无收,年末清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