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氏的眉头微微蹙了起来,她并不是不满李云天的谏言,而是知道李云天所言已经给那些地方皇族留足了面子,用纸醉金迷和惹是生非来形容各地的皇族更为贴切,在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下皇族子弟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生活可谓糜烂不堪。
朝廷其实已经感受到了各地皇族子弟人口数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压力,那些皇族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吃喝玩乐外别无其他,故而妻妾成群,繁衍能力惊人。
由于明太祖禁止皇族子弟从政,因此皇族子弟的衣食住行皆由朝廷供给,这使得各地皇族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紧锣密鼓地繁衍后代,反正有朝廷的俸禄养着何不多生几个儿子,美其名为给皇家“开枝散叶”。
朝廷对此也很为难,总不能禁止那些皇族子弟生育吧,故而唯有按照朝廷的定制给那些皇族后裔俸禄。
说起来,由于有的皇族子弟后裔太多,其诸子间竟互不相识,也算是一桩奇闻了。
“太皇太后,太祖皇帝立国之初定下了‘藩屏中央’的国策,臣以为此乃太祖的先见之明,大明危难之时唯有皇族子弟最为忠心。”
见张氏陷入了沉默,李云天知道她认同自己所说之言,于是趁热打铁,不动声色地继续说道,“不过,依臣看来,‘藩屏中央’并不是重用藩王,而是培养皇族子弟的精英,使得其参与大明的军政事务。”
“太皇太后,据臣所知,西夷的皇族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通常只有数个子嗣,虽然人数少但能力卓越,通常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与朝中贵族和诸臣共掌朝事,使得皇权异常牢固。”
随后,李云天给张氏以西夷诸国的皇族为例进行了说明,“西夷皇族子弟虽然身份尊贵,但在仕途上却没有多少特权,自幼与贵族子弟一同接受教育,通过考核后才能在朝中获取官职,那些贪图享乐的皇族子弟很难获取官职,而没有官职也就没有朝廷的俸禄,完全靠其父辈家中供养。”
“哦?”张氏有些意外地望向了李云天,在她看来那些皇族子弟乃天潢贵胄,朝廷给其俸禄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毕竟给皇族开枝散叶也非常重要,像西夷皇族只有数个子嗣而且其子嗣没有朝廷俸禄,这简直就不可想象。
“太皇太后,依臣之见,朝廷既然已经分封藩王并给予相应赏赐,那么藩王子嗣自然由其自行供养,岂可由朝廷来负担,进而致使地方皇族子嗣繁多,良莠不齐,对大明有百害而无一利。”
李云天向张氏一躬身,郑重其事地说道,“太皇太后,兵法有云,兵贵精而不贵多,大明地方皇族子弟近年来已达数千之巨,倘若照此速度很快就会突破万人,如朝廷悉数予以俸禄将无力承担如此巨额资金,恐怕也违背了太祖皇帝的初衷。“
“故而,臣认为应让皇族子弟从从政,并进入皇家司务院经营皇家产业。”
在张氏的注视下,李云天躬着身子向张氏说出了自己的建议,“在臣看来,皇族子弟虽是天潢贵胄但也是天子的子民,故而他们应当给朝廷效力。另,臣斗胆建议削减皇族子弟在地方上的特权,并减等袭爵,使得其居安思危,切实做到‘藩屏中央’。
“此事牵涉甚广,太过重大,哀家一时间也无法定做。”张氏闻言微微颔首,沉吟了一下后向李云天说道,显得有些犹豫,毕竟这将涉及到大明各地皇族的利益。
“太皇太后,有一句话说的好,遇事不破则不立,依臣看来可交由辅政大臣们去商议由地方藩王自行供养其子嗣一事,然后皇上可下恩旨准许其从政,并进入皇家司务院。”
李云天知道这件事情不好做,不过有些事情必须要改变,否则长此以往将给大明造成极大的麻烦,那些骄奢淫逸、飞扬跋扈的皇族子弟是该到了调教的时候,故而郑重其事地望着张氏说道,“太皇太后,皇上需要能分忧的皇族子弟,不需要沉迷享乐的皇族子弟,望太皇太后三思。”
“忠武王,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实行?”张氏再度点了点头,不得不说李云天关于“藩屏中央”的解释确实很有道理,是一种巩固皇权的有效措施,可以使得那些懒散淫逸皇族子弟振作起来为国效力。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不仅巩固了皇权,而且还采取减等袭爵和消减特权的方式消弱了地方皇族对皇权的威胁,使得地方皇族更加依赖皇上,可谓一举两得。
况且,李云天让辅政大臣们出面收回朝廷对地方皇族的俸禄,而正统帝再对那些地方皇族降下恩旨,如此一来那些地方皇族即便要恨也是恨辅政大臣,对正统帝唯有感恩戴德。
这件事情说起来挺简单,可要真正去实施的话就非常不容易,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太皇太后自然要问李云天行事的方法。
“禀太皇太后,臣近日在都察院看到多封地方官吏举报皇族子弟违法乱纪事宜,觉得可让监察御史前往一查,待掌握真凭实据后再交由辅政大臣们商议。”李云天既然提出了针对皇族的建议,那么自然有解决之法,有条不紊地向张氏答道。
“忠武王,此事哀家就交给你了,如能顺利办成将造福大明江山社稷。”张氏闻言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她现在深刻感受李云天为何深受宣德帝的信赖,相对于别的只会提出问题让宣德帝解决的臣子,李云天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已经找到了稳妥的解决办法。
“臣谨遵懿旨,一定竭力而为。”李云天闻言连忙起身,向张氏躬身说道。
“忠武王请留步。”离开慈宁宫后,李云天低头边走边想着如何布置对付地方皇族子弟事宜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一个有些尖细的声音。
“金总管。”李云天听到声音后知道是谁,停下脚步后笑着转身向快步赶过来的金英说道。
“王爷,今日之事多谢王爷施以援手,杂家记在心里了,以后如果有用到杂家的地方王爷尽快开口。”金英来到李云天身旁一躬身,低声道谢,李云天先前在太皇太后面前支持保留除十三布政使司镇守太监以外的镇守中官和镇守太监,这份人情金英以后肯定要还。
“金总管言重了,大家都是给皇上效力,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李云天闻言不以为意地笑了笑,丝毫也没有居功的意思,这使得金英不由得对他好感大增,所谓患难见真情,现在内廷所处局势困顿李云天此事加以援助无异于雪中送炭。
“后会有期。”金英并没有跟李云天多聊,随后向李云天一拱手,领着身后的内侍急匆匆离开了,免得与李云天过多接触后召来非议。
李云天自然清楚其中的道理,不动声色地快步向宫门行去,由于临近南下平定倭寇因此现在他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忙得可谓不亦乐乎。
第861章 爱才之心
“禀王爷,据锦衣卫北镇抚司传来的消息,鲁天行逃了!”回到讲武堂后没多久,李云天正在翻阅一份公文的时候,一名讲武堂的武官快步走来沉声禀告道。
“什么?”李云天闻言不由得怔了一下,双目流露出惊讶的神色,要知道鲁天行可是朝廷的重犯,是锦衣卫北镇抚司重点看管的对象,竟然能从戒备森严的北镇抚司诏狱中逃出,实在是匪夷所思。
“王爷,鲁天行今天上午用瓦片割腕自杀,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担心他的安危将他送到医馆诊治,谁知鲁天行的同伙在医馆接应,趁着看守的锦衣卫不备将其从后窗带走。”
那名武官向李云天一躬身,将事情的大略情形做了禀报,“据锦衣卫对医馆大夫的审问,鲁天行的同伙绑架了他的妻儿,为此他不得不配合那些人救走鲁天行,锦衣卫已经加紧了对京城进出城门的盘查,并会同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对城里进行搜查。”
李云天的眉头不由得皱了皱,挥手让那名武官退下,他可以肯定鲁天行肯定已经出了城,锦衣卫那帮人看来要在京城里白折腾一番了。
“古辰!”良久,李云天的眉头舒展开来,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此次把鲁天行救走的一定是文勇伯古辰,只有古辰这种智勇双全又对京城情形熟悉的人才能策划出如此大胆的越狱计划,使得李满山吃了一个闷亏。
不过,由此一来的话鲁天行和古辰在京城乃至京畿地区经营的情报网络将全部暴露,以后要想再在京城翻云覆雨的话可就没有那么容易。
虽说鲁天行已经无法对京城构成什么威胁,可李云天并没有小觑他,鲁天行现在身为北元枢密院三大知院之一,只要北元的残余势力不被消灭那么依旧对大明构成威胁。
李云天相信,鲁天行绝对不会就这么认输了,肯定会继续筹划对付大明的阴谋,这使得他不得不加以提防,当年宣德帝北征可差一点就栽在了鲁天行的手里,现在鲁天行的心理已经发生了严重扭曲,将报仇视为了第一要务。
果然,正如李云天所料想的那样,第二天早晨忠武王府的门卒在门前发现了一封信,信封上写着“忠武王亲启”五个大字。
这封信是鲁天行写给李云天的,里面的内容只有四个杀气腾腾的大字“决胜关西”,署名是“阿仇”。
“西北!”李云天看了信后不由得皱着眉头吐出了两个字,鲁天行还真是不让人省心,想方设法地给大明找麻烦。
如今北元残部被大明牢牢压制在漠北,近些年来已经无力南侵,那么鲁天行唯有借助外力来对付大明,整个北方的局势唯有西北是他下手的地方,那里局势复杂不少国家与北元都有渊源,正好被鲁天行利用。
李云天并没有过多纠结鲁天行的挑衅,让绿萼把信收起来后就赶去了都察院,他现在可没有精力顾得上西北的事情。
因为李云天官复原职故而依然是都察院的右副都御史,这是李云天所拥有的最高文职。
由于有了“太子太傅”的加衔,李云天的品阶得以提升,现在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大明从一品大员,连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见了他都要率先行礼。
毕竟,内阁首辅杨士奇也不过才是太子太师而已,而六部尚书中资历最老的胡滢只是太子太傅,论官阶的话排在李云天之后。
与都察院的一众熟人闲聊了一阵后,李云天去了他在都察院的公房,虽然他现在很少来都察院但房间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井井有条。
“下官山西道监察御史柳明升见过右副都御史大人。”就在李云天慢条斯理地坐在座位上品着茶的时候,一名身材消瘦的七品官员大步走了进来,来到李云天面前后神情严肃地躬身行礼。
“柳御史,知道本官为何要把你传来?”李云天放下茶杯,不动声色地望着柳明升,说实话他并不喜欢喝茶,但品茶有时候并不是为了解渴,而是营造一种高雅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像以前一样,虽然李云天已经贵为忠武王,但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办差时,还是喜欢使用文职身份,否则的话会有“以武压文”的嫌疑。
“右副都御史大人可是为了下官年前的那道让大人协助彻查刘仁一案的奏章?”柳明升的眉头皱了一下,望着李云天的眼睛问道,嘴角闪过一丝轻蔑的神色,看来李云天也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
“柳御史,如果本官真的在意那道奏章的话,你认为你还能安然无恙地待在这里?”李云天敏锐地注意到了柳明升眼神中的蔑视,于是笑了笑,开口沉声反问道。
“这……”柳明升闻言顿时一时间有些语塞。
当李云天在太和殿的朝会上力挽狂澜击败越王和鲁天行的阴谋后,朝中的一些官员为了讨好李云天就开始清算那些在刘仁一案和八方货栈火绳枪一案中对李云天“落井下石”的人。
柳明升当时可是曾经给宣德帝上奏章让李云天协助朝廷彻查刘仁一案,进而逼得李云天不得不去参与堂审,因此是那些官员重点攻击的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在大殿上公开弹劾李云天贪赃枉法、侵吞国帑的原都察院浙江道监察御史吴欣被锦衣卫拿下,罪名是方良的同党。
吴欣当时正是受到了方良的鼓动,想要“扳倒”李云天扬名立万,结果因为他的污蔑之言,再加上与方良来往密切最终锒铛入狱。
柳明升已经准备好被锦衣卫抓去北镇抚司的诏狱,为此已经把后事安排妥当,可是令他感到疑惑的是左等右等就不见锦衣卫来抓他,因此唯有按时去都察院当值。
因为那道让李云天协助彻查刘仁一案的奏章,柳明升在都察院受到了同僚的孤立,要知道李云天不仅在都察院有着崇高的威望而且与监察御史们关系和睦,柳明升不知天高地厚竟然质疑李云天的为人,使得李云天不得不去参与堂审,在众人看来这是对李云天极大的羞辱,自然要孤立和排挤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