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空之门1619-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明朝末年这个环境里,地方卫所里的匠户们,最多也就是做一些帮助各级已经变成地主的军官老爷家修一修农具什么的。打造兵器这样的事情,可能是他们上几代人就已经不干的事情了。

黄州卫的张家之所以在黄州府里这么有名,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家打铁的手艺好,活儿干的很精。但是更主要的是,张家打出的铁制品质量非常的高,甚至能达到钢的水准。

事实上,黄州卫张家在世代的打铁中总结出了一个新的钢铁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十几年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是有记载的。那就是使用联炉炼铁的方法,把铁矿砂炼成生铁,再由生铁炼成熟铁,然后由生铁、熟铁合炼成“灌钢”。

张家人还发现了在炒铁炉的生铁上撒上泥灰,用作熔剂,然后用木棍搅动,以帮助氧化的办法可以提高出钢率的诀窍。

作为世代铁匠的卫所匠户,张家人上百年来一直在从事打铁的工作。可是这一百年来张家人的手艺并没有产生什么根本性的飞跃。

黄州张家能够在黄州府成为远近闻名的好铁匠,那完全是因为张铁匠的小儿子张兆欢。

黄州卫张铁匠的小儿子张兆欢,是个非常不同寻常的人。

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卫所匠户家庭出身的孩子,他居然非常的喜欢思考!

要知道,对于底层社会里时刻处于生存危机边缘的老百姓来说,思考绝对是个非常奢侈,非常难以理喻的事情。

第258章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

在农业文明时代,一切技术突破基本上都是在第一线进行生产的手工业者手中实现的。

黄州卫匠户张家已经在生产实践方面进行了上百年的积累,那么,一旦有一个比较有心的人在张家人中产生,那么张家的钢铁生产技艺的突破就有了可能。

作为匠户家最小的儿子,张兆欢这个孩子确确实实是有些不同的。在他小时候,他的在家里的地位非常的低下,几乎是一个不被家人重视的可有可无的人。

古代底层百姓的家庭生活绝不是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温情脉脉的。在老百姓看来,一个家庭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怎么能够活下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出去工作,能够通过工作赚到钱的人,在家庭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张铁匠家,张铁匠和张铁匠的大儿子是家中最重要的人。这倒不是因为什么儒家的孝悌思想的影响,而是纯粹的因为,张铁匠和他的大儿子,是整个张家唯二的能够出去工作赚钱的人。全家人的生存都维系在这两个人身上。

自然而然的,无论是在哪一方面,张铁匠和他的大儿子都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家里有了点干粮是他们两个吃。家里有两条正经的裤子也是他们两个穿。无论是张兆欢还是张兆欢那个在卫所里给百户老爷当佃户的二哥,都是在家中没有什么地位的。

两个铁匠,还是两个在卫所中手艺一般的铁匠,他们就是能够出去找点活儿干,实际上也没有那么多的活儿给他们干。所以,张铁匠和他的大儿子能够从外面赚回来的钱也是十分的有限的。

张家的日子有多艰难呢?从张铁匠那个年老力衰的父亲和他的那个年纪才不过四十多岁的母亲全都是自己绝食而死的,大家就能看的出来了。

像一切底层百姓家的孩子一样,张兆欢从出生以来,他的最主要感觉就是饥饿。和那些即使饥饿也会忙不停的跑出去玩耍的孩子不一样,年幼的张兆欢非常喜欢观察自己的父亲和哥哥干活,而且为了驱散生理上的饥饿,他经常通过思考打铁炼铁的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就这样,常年的观察和思考,使得张兆欢在十四岁那年第一次进行**炼铁的时候,应用了他常年思考得出的一个设想。他把炼铁炉和炒铁炉的串联使用,把从炼铁炉流出的铁水直接放进炒铁炉一次性的炒成了熟铁。

联炉炼铁,这样的做法在后世人看来好像并不是什么非常了不起的突破。可是对于实实在在的一线劳动者张铁匠来说,这样的做法不仅节省了工时,而且直接省掉了第二次加温熔炼所需要的成本。在张铁匠看来,这样的技术突破可以直接为他节省大量的成本。

张兆欢在炼铁方面做出的尝试的成功,不仅直接的改进了张家的炼铁技术,为张家节省了大量的成本,给张家带来了更多的利润,更直接的改变了他在自己家里的地位。

张兆欢从过去要和二哥、母亲在灶台边喝稀粥,变成了可以和自己的父亲和大哥在房间里吃干饭了。

更主要的是,张兆欢在炼铁技术方面的尝试,正式的获得了自己父亲张铁匠的承认。在之后的几年里,张兆欢通过大量的实践,最终摸清了使用生铁和熟铁合炼“灌钢”的技术。虽然十炉钢水里只有三炉能够成功出钢,可是这样的技术仍旧比黄州城里的其他铁匠更具有优势。

当然了,黄州张家也算是生不逢时。“张家钢”在黄州不过才出名了五六年的时间,王书辉在枝江地区的钢铁联合企业就建成了。

在此之后,不管是黄州地区还是整个湖广地区的铁匠们都直接面对了低价高质的复兴会近代钢铁制品的全面碾压。

好在张家人算是比较具有危机意识。早在这些发生之前,张铁匠就用前两年赚到的钱在乡下买了几亩田地。在复兴会的钢铁制品将湖广地区的所有铁匠全部冲击失业之后,张家人还能够凭借着几亩田地艰难度日。

复兴军接管整个黄州卫之后,首先是对黄州卫所有的官员极其家眷进行了全面的逮捕。在此之后,复兴军就对整个黄州卫所属的所有卫所人口进行了全面的登记和整编。

在复兴军登记原则中,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都会受到复兴会的特别的关注。至于各个军卫中的匠户们,复兴军则会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登记。

张铁匠一家作为黄州卫的匠户,自然也被复兴军所关注了。

在进行了简单的整编之后,为全体军户建立临时营地的任务就落到了黄州卫的那些匠户的头上。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复兴军工程兵的带领和指导下,使用复兴军随船运来的机械和材料建设“黄州生产建设兵团”的临时营地。

轰鸣的蒸汽大锯,隆隆作响的蒸汽挖掘机,力量巨大的蒸汽吊车,一下子就把年纪不到二十岁的张兆欢牢牢的吸引住了。

不像他的父亲和其他的工匠那样,一看到这种超越常识的机械就会感到无比的恐慌和畏惧,张兆欢对于这些冒着黑烟,发出大量的噪音,经常在运作中出现问题的蒸汽机械,有一种年轻人见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般的感觉。

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做一见钟情。但是很明显,张兆欢和蒸汽机之间结下了犹如初恋般的美好感情。

和那些土著匠户想法设法的想要躲开这些魔鬼般的蒸汽机械不同,张兆欢只要一有时间一有机会就会和那些操作着蒸汽机械的复兴军工程兵们套近乎。

工程兵战士也都是些年纪不大的年轻人。他们自然而然的也会喜欢这个总是带着讨好的笑容小心翼翼的和他们打听蒸汽机知识的年轻人打交道。

很快,张兆欢就和复兴军的工程兵们打成了一片。在临时营地建设工作结束之后,聪明的张兆欢已经能够熟练的操作这些复兴军的施工机械了。甚至于,张兆欢已经掌握不少蒸汽机的维修知识。

第259章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7

黄州卫总人口大约在一万两千人左右。

这一万两千人里,大约有五分之一是四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复兴会按照明朝末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进行的划分)。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是三十岁到四十岁的中年人。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是二十岁到三十岁的青年人。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是十五岁到二十岁的少年人。还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是十五岁以下的儿童。

现代人看到这样的人口年龄分布,一般都会觉得这样的年龄分布好像非常的健康。按照上面说的,一万两千名黄州卫军户人口里,有至少百分之六十,大约七千两百人是三十岁以下的青少年。这样的年龄分布似乎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讲非常的健康。

事实是,因为农业社会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即使在正常的年份里,整个中国的人的平均寿命都是非常低的。人的平均寿命低,这就说明了活在大明朝这个环境中的中国人的年龄都不会很大。

想想也是,明朝末年严重衰退的农业生产,落后的医疗手段,没有近现代的卫生防疫和社会救济。别说中国人了,这个时代的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人的平均寿命和活着的人的平均年龄都不会很大。

再者说,在大灾之年,往往那些缺乏劳动能力的,下面有着一大堆儿孙的老年人,是最容易选择死亡这条路来给家人减轻负担的。

在日本的传说里,日本人动不动就会“神隐”了是什么原因?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在日本那个资源匮乏生产力落后社会长期动荡的环境中,这种老年人自己跑到深山里寻死的情况表现的更加极端而已。而从现实上讲,这种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而自己去寻死的老人,在所有的农业国家里都非常的普遍。

比如说,在2015年的印度,不是也有很多印度的老年人要求总统同意他们的自杀么?

人均年龄低,这件事情对于活在大明朝晚期的老百姓来说是个非常残酷的现实。但是对于复兴会来说,这样的人口结构对于复兴会的人力资源的补充可是有着很好的一面的。

因为复兴会不信任任何接受过所谓的“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的读书人,复兴会的所有干部和士兵都是复兴会自己培养出来的。所以,年纪相对年轻,头脑还没有被生存的压力折磨成石头,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新文化的年轻人,对于复兴会的意义非常的重大。

经过一个星期的登记和整编。所有年龄低于三十岁的年轻人都被复兴会单独组织了出来。

二十到三十岁的两千四百名年轻人,被复兴会整编为黄州生产建设兵团青年团。二十岁以下的五千人左右的少年儿童,则无论是刚刚牙牙学语还是已经结婚生子的人,都被复兴会整编为黄州少年营。剩下的三十岁以上到四十岁以及四十岁以上的黄州卫军户,则被整编为黄州生产建设兵团。

按照大明朝的规矩制度,湖广地区的卫所正兵,“每兵分田一分,每分36亩。”

黄州卫作为湖广地区一个有着五千六百个正兵的正式编制的地方卫所,按照大明朝的卫所制度,正常应该拥有5600人x36亩=201600亩的军田。

可是大家也都知道,到了明朝末年这个时代里,大明朝的卫所制度之所以崩溃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量的原本在法理上属于卫所的军田,原本应该由卫所军户世代种植的军田,一方面被卫所内部的各级军官所侵夺,变成了人家自己的田地。一方面又因为地方上的土豪劣绅、官员豪强们大量的侵吞和掠夺,变成了他们的土地。

在两方面的交互影响下,黄州卫原本应该有的二十多万亩土地,即使因为复兴军已经将卫所各级军官抄家而恢复了一部分,可是也打不到纸面数字的一半儿,总数还不到十万亩。黄州地区的地方上的那些地主士绅手中仍旧占有了黄州卫大量的土地。

地方军卫和地方豪强之间,在明初的时候因为人口稀少耕地资源丰富,再加上卫所的力量强大,地方豪强是丝毫不敢侵占军田的。在两者之间,地方卫所属于强势的一方。可是从洪熙皇帝时期开始,地方卫所和地方豪强之间的力量对比就开始发生转变。

地方上的那些地主士绅们从那个时代开始就不仅看不起地方卫所,而且使用各种手段,或者勾结地方官更改田契巧取豪夺,或者直接就派人强占军田据为己有。反正到了现在这个时候,黄州卫的军田只剩下不到十万亩了。

复兴军可不管你是什么地方士绅。复兴会不是大明朝这种封建官府,不需要地方士绅的支持以帮助自己管理农村。所以,对于那些占据军田的地主豪强们,复兴军先是给他们下达了最后通牒。

什么叫做文贵武贱。在地方上称得上士绅的,一般家里都有几个有功名当文官的子弟。所以在他们眼里,就算是传说中的湖广总兵王书辉的军队确实威武雄壮,可是只拿着鸟铳(他们没有看到两个炮兵连的十二门75毫米复兴二式大炮)的大兵,队列再怎么整齐,他们也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

接到了复兴军要求他们退还军田的最后通牒,他们根本就没把这件事情当回事儿。

复兴军做事情是按照总部给定的计划进行的。在下达了最后通牒之前,复兴军已经把加盖了湖光总兵大印的交涉文书递交给黄州府衙了。当然了,黄州府衙像按照复兴会总部制定的剧本一样,打着官腔拒绝参与这种地方卫所和地方士绅之间的矛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