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税也是越来越少。东林党那帮子东南世家就是死也不肯让朝廷征收商税。所以户部那边的银子最多才五十万两左右。”
叹了口气,感慨了一下大明朝的家不好当,魏忠贤继续说道:“皇爷想要平定陕西的民乱,剿灭地方上的流寇,无非也只能从哪‘钱’和‘兵’这两处着手。有了钱就能买到粮食,有了粮食就能赈济灾民,这就能把流寇乱民的根子掐掉。”
“至于‘兵’的事情,其实归根到底也是‘钱’的问题。陕西方面的奏报奴婢已经看过了。陕西地方不是没有兵,地方的督抚们主要问题是他们向朝廷要饷的同时,还要克扣官兵的银子,这才让本来是去剿匪的官兵自己溃散然后成了匪。其实只要朝廷把饷银发足了,再派遣几个可靠的监军下去,这样地方督抚才能用心剿匪。”
“所以依奴婢看来,无论是杨鹤的“剿抚兼施、以抚为主”,还是洪承畴的“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没有钱都是行不通的。即使一时安静了地方,只要饥民灾民不断,这种事情总会再闹起来的。”
第324章亡国之君亡国之臣3
平心而论,如果不计较魏忠贤身上和所有的大明朝的文官武将一样的贪污情节的话,他这个大明朝的大管家还是比较合格的。
天启皇帝和他的祖父万历皇帝还不一样。万历早年张居正专权专政是不假,可是因为那个治标不治本而且还在客观上残民害民的一条鞭法,虽然从根本上直接的促进了明朝末年的土地兼并导致了大量的农民破产,可是就当是来说,张居正还是自己的学生万历皇帝攒了不少的家底儿的。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张居正死掉的时候,大明朝中央库存白银高达1250万两。
对于万历皇帝来说,他是托了张居正的福,所以他不用像他的爷爷嘉靖皇帝和他的孙子天启皇帝那样为国家财政的状况头疼。甚至于他还可以凭借着充足的国家财政,游刃有余的打胜三场大规模的战争。
当然了,就像嘉靖皇帝通过平定倭寇疏通海外贸易给自己的孙子留了一定的家底一样,万历皇帝也通过派遣太监担任税监的方式实现了国家财政的开源,给他的孙子天启皇帝留下了不少的家底儿。
相比较来说,天启皇帝登基后面临的情况要比他的祖父和父亲的时候坏的多。因为东林党在万历晚期和泰昌时期以及天启早期的胡乱折腾,国家的财政收入萎靡的厉害。要不是有万历皇帝留下的家底儿以及魏忠贤的勉力支撑,辽东的战争和西南的战争早就因为国家财政的困难全面的失败了。
所以,在天启皇帝这个没有给弟弟留下什么家底儿的“先皇”咽气之后,还没有确定年号的崇祯皇帝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最最现实,最最残酷的财政困难。
内帑方面不到百万两的银子,户部方面五十万两上下的银子,加在一起的这一百四十来万两的银子,用来填一年辽东那个大窟窿勉勉强强是够了。
可是当家的难处就在于,你不仅得考虑现在而且还得考虑以后。现在朱由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这一百四十万两左右的银子,除了要填辽东的窟窿之外,还得用来赈济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的灾民。
这些钱明显是不够的。
而且,除了辽东的军费和山陕地区的赈济之外,官员的俸禄要不要发?黄河的水患要不要治理?大运河的河道要不要清淤?
所谓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崇祯皇帝听着魏忠贤一个一个的报告着大明朝每一年必须的开支的时候,想到自己手里只有一百四十来万两的银子,脸是越来越绿了。
人在遇到了困难之后,就可以从这个人的反应上看出这个人的性格了。
如果是一个性格坚强的人,他面对困难的时候往往都会比较从容镇定。然后,他回勇敢的面对这个困难,努力的解决这个困难。
但如果是一个性格懦弱的人遇到困难了的话,他的第一反应不是面对现实,第一他会想要逃避现实,第二他就会想法设法的把产生问题的责任推给其他人。
从朱由检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并不是个性格坚强的人。当李自成率领闯军攻进北京城之前,朱由检选择了在煤山上上吊自杀,而不是选择带着家人大臣到南京去重整旗鼓。事实上,如果朱由检去了南京的话,南明小朝廷的寿命甚至可能会因为减少了帝位内斗而延长一段时间。可是朱由检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自杀。
作为一个性格懦弱的人,刚刚登基不过一个来月的朱由检面对朝廷的财政危机,第一反应居然是把火气撒到了魏忠贤的身上。他用一种带着颤音和怒火的语气打断还在介绍着朝廷每年正常的各项开支的魏忠贤,质问他道:
“皇兄把江山社稷都交给你来管,你就是这么管的吗?你这是辜负皇恩!”
听到皇帝的指责立即跪地赔罪,这是太监宦官们的本能反应。魏忠贤听到朱由检的质问,立即跪地顿首,大呼有罪。
可是跪在地上磕头魏忠贤心里却在腹诽个不停。很是有几分光棍气的魏忠贤在心里嘟囔着:“要不是老子这些年的辗转腾挪,你们朱家的这个家早就当不下去。就这样,你这个小兔崽子还想把老子撵走呢。现在还把事情怪在我的头上啦!真tm的冤枉啊!”
朱由检真的是感到头疼了。他走下宝座,气哼哼的四处走动。不过很快,儒家的教育对他开始产生作用。他想起《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的孔圣人说评价颜回的话,“不迁怒,不贰过。”
想到大明朝如今的状况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结果,想到大明朝的现状是自己的祖父万历皇帝,自己的父亲泰昌皇帝以及自己的哥哥天启皇帝共同给自己留下的烂摊子。朱由检对于魏忠贤的怒气也就消散了。
他先是让魏忠贤起来,然后有些焦急的问他道:“你替皇兄执掌朝政这么多年,这种缺钱的事情都是怎么解决的?”
魏忠贤现在的心态,实际上已经是非常的自暴自弃了。作为一个已经知道自己最终结局是南京养老的老太监,他对于皇帝的态度并不是非常的惶恐的。
对于魏忠贤来说,忠诚心这种东西不是天生的。天启皇帝信赖他,重用他。虽然有着用自己当挡箭牌的目的,可是魏忠贤却觉得自己能够在大明朝的当家人的位置上施展抱负,那是天启皇帝对他的恩遇。
所以他才会尽心竭力的报答天启皇帝,努力的当好大明朝的家,让喜欢木匠活儿的天启皇帝尽量能够省点心。
可是自己眼前这个性情急躁但是却没有什么担当的年轻皇帝,对于自己却是防备重重,没有一丁点儿的信任。魏忠贤觉得自己并没有效忠朱由检的义务。他准备要毫不留情的给新皇帝出个大难题。
“回皇爷的话。要不是大行皇帝信重奴婢,奴婢这等废人如何敢当大明的家。不过皇爷既然问道奴婢了,奴婢也只能如实向皇爷禀报。”
“这朝廷没钱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可是朝廷没钱并不代表这天下没钱。想要解决钱的问题,无非就是税收二字而已。”
“但是奴婢也要和皇爷说实话,这收税的事情,现如今做起来也不容易了。向老百姓收税的话,已经不能再多收了。”
“说起来这些年朝廷因为边事加征了辽饷。朝廷多收一两银子,下边的官吏就能把银子收成十两。东厂也好,锦衣卫也好早就奏报了,就是在江南地方,都有很多老百姓都因为日子过不下去闹事儿的。所以从老百姓头上收税,怕是陕西的事情就会在全国闹开。”
第325章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
“不向百姓加税,这是对的。民生疾苦,京师都有不少饥民。对于这等事情,寡人还是知道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绝对不是个不爱民的苛暴君主。说起来,在明朝的皇帝里,恐怕此人要算是最节俭最自控的一个人。而且作为皇帝,朱由检对于老百姓的态度还是比较善良的。能说出“寇亦我赤子,宜抚之而不必专戮。”这样的话来。至少可以说明朱由检对于老百姓来说,还得算是个比较温和的统治者。
然而崇祯皇帝最大的问题在于,他能够正确的认识皇帝和百姓的关系,但是他却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国家利益和既得利益集团利益之间的冲突,不能正确的认识,代表国家利益的皇帝和代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文官官僚集团之间的冲突。
他自己读圣贤书糊住了脑子,就认为天底下所有的读书人都有那种伟大和高尚的情操。但是现实是,作为既得利益集团,文官官僚集团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是绝对。文官官僚集团和皇帝的冲突也是绝对的。
其实在后世人来看,同样作为统治阶级,皇帝和文官官僚集团之间的关系真的非常有意思。
文官官僚集团使用的意识形态是儒家思想。他们用儒家思想来束缚皇权的同时,实际上却是不停的在把皇帝推向自己的对立面的。
具体的说,文官们认为皇帝具有代表了国家利益的崇高地位,同时他们有用各种儒家典籍作为武器,通过当代舆论和历史舆论的办法把皇帝推到一个不得不承受的地位上去。可是他们作为利益既得集团,却是依靠掠夺和侵犯国家利益的方法来保证自己的利益的。这样一来,他们通过儒家典籍祖宗之法等手段把国家利益捆绑在一起的皇帝,就必然的成为了他们的敌人。
政治斗争、权力斗争,归根结底还是经济斗争。作为封建王朝,大明朝的主要财政收入无非只有农税和商税两个方面。可是把持土地通过特权身份避免纳税的利益既得集团,正是用国家利益为枷锁来制约皇帝的文官官僚集团。
所以,从历史上看,所有能够有所作为的皇帝,都是在历史上名声不佳的强势帝王。这是因为把握历史舆论,书写历史的是代表利益既得集团的文官官僚集团,而强势帝王就是通过压制和打击作为利益既得集团的文官官僚集团才能够有所作为的。
朱由检没有看到这样一个真相,所以当魏忠贤提出,通过打击贪官的手段增加财政收入和通过加征商税的手段来扩大税收的办法的时候,朱由检因为常年受到文官官僚集团们什么子虚乌有完全是欲盖弥彰的“不可与民争利”的灌输和洗脑,对此并不赞同。
魏忠贤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他非常真诚的对朱由检说道:
“皇爷,这天底下的钱财那都是有定数的。本朝优待读书人,所以对于有功名的读书人都免税免徭役。国朝初年的时候还好些,读书人少,田地分布的均匀。可是这两百五十多年下来,天下的读书人不知凡几。现如今这大明朝的官员都是读书人出身,哪个家里不是良田无数的。”
“更何况从本朝开海以来,把持东南海贸也是官员士绅。经营江南商业的也是官员士绅。这天底下的田地也在官员士绅手里,这天底下的买卖也在官员士绅手里。皇爷不想苛待了百姓,那就只能从那些银钱田宅无数的官员士绅头上动手了。”
看到朱由检紧皱着眉头一点儿也没有采纳自己意见的意思。魏忠贤终于放了最后一个大招。
“皇爷可能觉得这读书人都是清廉自守的。可是皇爷,世庙老爷时的首辅大臣徐阶,自家在松江就有田地四十多万亩。比一般的藩王亲王的田地还要多。神庙老爷的时候,曾经咒骂神庙老爷‘今阙政猥多,而陛下病源则在溺志货财’的右都御史李三才,自家就是通州巨商,家产超过四百万,是我大明朝国库年收入的五分之一。”
看到朱由检的神色有些波动,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给文官大臣最后一次上眼药任务的魏忠贤在心里叹了口气。他说道:
“皇爷,如今这花钱的地方是越来越多了。今年才过完一半多点儿,官员的俸禄还没发完,藩王宗室的米粮还没开支。黄河水患和大运河的河道也还都没治理。朝廷的银子却已经全都空了。奴婢以为,如今只剩下加税这一条路可走。不过这税到底是加到百姓头上,还是加到官员士绅的头上,奴婢不敢妄为,只能请皇爷自己决断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刻板印象”的概念。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
朱由检这个年轻皇帝就对太监有奸佞、不可信的刻板印象。特别是对于魏忠贤,朱由检对于这个曾经派人监视和控制自己的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更是半点儿也不相信的。
所以,在他把魏忠贤打发走之后,立即把他自己选定的两个老师请进宫来商量办法。
据后世人说,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吊死煤山之前曾经说过“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的话。抛开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单纯就从性格和情绪上来说的话,崇祯皇帝这种个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