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一场大讨论似乎又渐渐成型。
可李肆之所以说孔尚任是自污,就在于他这言论本就很容易驳倒。如唐孙镐所言,这番言论是功利道德主义,这就跟牺牲一人救十人的选择一样,执政者都以此准则行事。但这属于可做不可说之论,小到一家相处,大到一国政治,这些话是不能摆在明面上的,亮出来就必须批驳。若非孔尚任是孔圣之后,本人又是大才子,大家对他都还算客气,恐怕报上已是铺天盖地的唾骂。
孔尚任已年近七旬,颤颤巍巍地道:“尚任唯求尽绵薄之力,助天王凝人心而已。”
李肆沉默,片刻后示意唐孙镐退下,要这个熟读圣贤书的翰林郎来,不过是备着自己预料出错,这孔尚任要学唐僧耍横,训斥自己,好有个助阵的骂手而已。
现在孔尚任承认是在自污,反而让李肆心中更不踏实。
孔尚任跑来英华,为何要大张旗鼓地来这么一下,以孔圣后人之尊,丢出即便是一般读书人都难出口的谬论?
难道这是投名状?含着一丝笑心思的投名状。就是让李肆能占据舆论制高点,好好地训斥一番孔尚任。
事情似乎就是这样,孔尚任来英华胡说了一通,李天王出面,好好训斥一番,孔尚任再自承学识浅薄,李天王儒学精深,孔圣之后也要五体投地,他孔尚任的价值不就这么出来了么?直白说,孔尚任就是个不请自来的托。
李肆淡淡道:“我英华人心已定,各安其道,何必多此一举,再搅人心?”
孔尚任这托似乎还含着另外的盘算,要驳斥大小仁之说,就得高举孔圣之仁。李肆最初想到的,是那帮以《士林》和三贤书院纠集起来的文人,还想着兴儒,所以找上孔尚任,一起演了这么一出。
孔尚任一声长叹:“非如此,天王怕是不信尚任的来意。”
李肆呵呵一笑:“岸堂先生不就是为北面当说客而来的么,我已等得心焦呢,怎会不信?说吧,那康熙,开了什么条件?”
孔尚任老脸抖动,显然是不太适应李肆这么直接,更是没料到李肆似乎本就持着议和之心。
李肆继续笑道:“没错,我无心再打下去。认真说起来,从最初立国,到四面拓土,再到湖南两番大战,我李肆……都是为守土,为守利而战,绝非惹是生非之人。所以啊,岸堂先生,什么生灵涂炭,什么天下安宁,这些虚话就不必再说了。你也该知道,我是生意人出身,只要价码合适,诸事都好商量。”
这话说得孔尚任更是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你李肆在圣君盛世都悍然作反,现在几乎都将整个南方占走了,你还不是惹是生非之人!?
可李肆这么直率,孔尚任也就顺水推舟,径直摊了牌。
听了桩桩条件,李肆耸肩:“连王都舍不得封,还只给广东,康熙老儿,诚意不足啊。”
孔尚任赶紧道:“皇上……康熙有言,只要天王有心应抚,名位和辖地都好商量,其他书友正常看:。”
李肆冷笑:“商量……商量个两三年再说?”
他盯住孔尚任,很认真地说:“最少我要个英王,地盘就以实际控制线为准,而且与我相邻之省,驻军须报备于我,官员人选也得我首肯,就叫……李选。”
听得李肆似乎将自己代入到了三藩角色,孔尚任瞪眼吹胡子,一脸怒意,让李肆有些奇怪。漫天开价,坐地还钱嘛,至少自己表露了可以谈的意思,这老头也是懂官面运作之人,又有什么好气的?
却不想孔尚任沉吟片刻,眼中闪出决然,像是下了大决心地开口道:“老儿此来,确是为北面传话,可也怀着一颗扶正华夏之心。既然李天王无心于此,老儿再无多话!”
他起身拱手,一脸憾恨:“老儿以为李天王真是心怀华夏之人,没想到,竟欲效三藩而行。北面传李天王一心揽利,这英华一国也只为铜臭而立,原本还不相信,现在看来,竟是真的!”
诶……
李肆怔住,跟预想出了点偏差呢。挥手止住孔尚任,让他仔细说清来意,老头气呼呼说了个透,李肆这才恍然。
孔尚任的来意,表里如一,他是真来投英华的。康熙给了他这个机会,甚至还不阻他带上直系家眷,他也乐得弄假成真,就此逃离北面那个让人窒息的世界。
他虽是孔圣之后,可非衍圣公一系,对自己身份所载不是特别看重。而且他本人受教于明清变际之士人,与前明遗士相交颇深,华夷之辩深藏于心。虽在满清出仕,却醉心曲词文字,所作《桃花扇》天下传唱,其中颇有犯忌之处。他遭罢官,正与此有关,更加深了他对满清之治的认识。
若是满清统掌华夏,再无归处,他也就“且把夷朝作华朝”了,可英华骤起,将满清天下捅出一个大窟窿,甚至不到两年,几乎就踞整个南方而立,也让他心中有所触动。
只是如此,还不足以让他直接投英华,可康熙竟然直接找上他,要他一面作使者,一面作间,他何乐而不为?
孔尚任另有心怀,只是之前惮君太深,不敢随意出口,现在听得李肆竟然是想效仿吴三桂之流,顿时就恼上了。
李肆劝解道:“我李肆当然是要复华夏的,可征程漫漫,总得一步步行去,不可能一蹴而就嘛。”
孔尚任脸色稍缓,自揭了底细,话也就说得更开了:“天王欲如何回康熙?”
李肆反问:“以岸堂先生所见呢?”
孔尚任老脸浮起激昂光晕,几乎是呼喝出声:“承华夏正朔,继前人伟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咳咳……
李肆差点被自己口水呛到,这家伙藏得深,竟是一个老愤青。
接着孔尚任的话将李肆惊住,就听他道:“前明遗泽未灭,人心犹存,天王就该访得明室后裔,奉其为帝,以揽天下人心,一力北伐,反清复明!”
他说到“反清复明”四字时,还摘下了自己的瓜皮帽,光秃秃的脑瓢,辫子已经剃掉了。
置政厅里回荡着老头中气十足的话音,好半天都没消散,李肆原本很是随意的脸色渐渐凝重,二郎腿也放了下来,就认真盯住了孔尚任,想从他脸上看到其他什么东西。
没有其他东西,就是一股纯粹之气,这是孔尚任十足的心声,再真实不过。
李肆眯住了眼睛,心说康熙老儿,怕是知道你孔尚任的心声吧,所以才派了你来,其他书友正常看:。说起来,康熙选中你,就跟自己送茹喜到胤禛身边一样,都是不惧其本心,甚至就是要用这本心。
此时他暗自后悔,本可以轻飘飘一句话,就让这个人在半路上以各种意外蒸发掉,现在可好,收下的是这么一个木马。
“老先生且安顿下来吧,你在新会之言,天王府终究是得批驳的,至于后事,康熙嘱你联络之人是谁,我直接回他话。这段时间,就多看看,少说话,如何?”
此时自然不可能再动手,甚至都不能将孔尚任软禁了,李肆只好放出拖字诀,希望能消减孔尚任对国中舆论的影响。
孔尚任可想不到自己一番反动言论,让李肆这个大反贼居然对他动了杀心,而李肆这番交代,也更不会当作警告之语,就以为是寻常交待。对李肆没有正面回应他的提议觉得有些不满,郁郁地应下。
“原以为这道门槛很容易就能消解,可孔尚任一来,这个门槛顿时拔高,你也不得不认真面对了。”
黄埔书院,段宏时、薛雪和李肆在凉亭相会,密议此事,段宏时是一脸淡然,显然早有所料。
段宏时接着道:“天主道将阴云拂去,人心大活,可逐一之性未消,儒教士子,自然还想再举大旗。”
薛雪跟随段宏时学了这么久,已是很有心得,他对当前态势另有总结:“人心怀古,往日弃掉的,现在才觉得好,却又不珍惜现在的,总之还是为着他们的利。”
李肆冷笑:“不少官员上书,特别是屈明洪屈承朔父子说得更清楚,劝我先奉明室,再禅让得帝,内里到底怀着什么心思,还真是让人齿冷。”
他嘴里这么说着,心中也道,这的确是一道门槛,英华能不能成正果,之前一战是外,现在这道门槛是内。
第四百二十八章 快线已通,喧嚣待涌
第四百二十八章快线已通,喧嚣待涌
如果李肆没有讲和之心,就怂恿李肆重扶明室,这是康熙交代给孔尚任的烂招,对此孔尚任没有一丝隐瞒,因为这烂招本就是他孔尚任的真实心声,其他书友正常看:。
屈明洪屈承朔父子上书里提得特别清晰,就是先扶明室,再行禅让,让英华拿得名正言顺的道统。
如何处置朱明的政治地位,这就是横在李肆前面,挡着英华这一国再上一步的门槛。
屈氏父子乃至不少官员该是真心扶英华,但这个方向却蕴含着危险。危险就在于,孔尚任的心声,怕是英华治下众多文人心中最佳的选择,他们绝对会借着这个机会再掀波澜。
此时虽已是康熙五十六年,前明遗士也几乎死绝了,但其影响却还很深。譬如吕留良,此人文集处处追思前明,所作皆倡华夷之辩,因评点科举时文而扬名士林,甚至有人称之为“吕子”。在世时并没得太多责难,死后才因雍正遭了灾。
清初顺治康熙时代,士林对前明怀念之心尚重。满清对此思潮的处置颇有技巧,至少是顺治和康熙两代皇帝的手腕比较灵活。一方面是坚决的留发不留头,在表面上求得治下足足的恭顺之姿,另一方面文网还相对较疏,远不如雍正乾隆时期细密。
如此形势,一方面来自顺治和康熙前期,天下并未完全平定,三藩和台湾未纳入治下,后期康熙又粉饰仁治,下面官员投其所好,不太深究人心。
另一方面更重要,满清历来宣称前明非自己所亡,而是闯贼亡明,自己还是替天行道,灭了闯贼,为大明报了仇。在这个报仇过程中得了天下人心,大明原有的天下自然就变成大清了。
有了这番基调,满清初时对追思前明的思潮就不好下狠手作大清理,崇明贬清的自是绝不留情,可间接隐晦地表达思明之心,顺治康熙都没有刻意大织文网,阻绝如此思潮。否则钱谦益之流的怨艾之作,早就把他等送入了地府。
康熙之所以会丢出这个烂招,是看透了明末乃至南明史,同时也是对李肆治下人心局面有了初步认识。李肆抑儒兴工商,那被抑的孔儒就是他康熙的盟友。虽说在华夷之辩上有分别,鼓噪而起的是求北伐的声浪,李肆却绝不会任由他们主导了形势。否则李肆之权,工商之利,就要被儒士握住。由此李肆必然会打压北伐之势,从而让康熙缓上一口气。即便不能乱了英华一国,但争到几年安宁日子,已遂康熙所愿。
对李肆来说,朱明问题本不是难题。扶起一个朱明宗室为帝,再从他手中禅位,随手而为。朱明已亡五十多年,李肆怎么也当不成曹操。
可问题就在于,从寻帝、立明到禅位,整个过程环节颇多,也很是费时。立起来的傀儡朱明皇帝本身就是一块招牌,还不知要如何动摇英华治下人心。而以此招牌聚集起来的人心,跟李肆本身所凝人心,这两股可是凑不到一起的,到时会撞出怎样的火花,让形势朝何处发展,李肆虽掌军队和工商,甚至也掌一部分读书人,却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确保没有分毫意外。
如果只是自身内部鼓捣,事情还很单纯,可孔尚任自北面而来,掀起这么一股声浪,李肆对人心的主导就更弱了一层。
所以李肆很后悔没把那孔尚任半途解决掉,现在他身份非同一般,已经很不习惯形势不在自己的掌控中。当然这念头也只是想想,料理孔尚任还有太多手段。
见李肆眉头一直皱着,段宏时笑了:“有关此事,我们早有所料,筹码也均在手中。不过是过场而已,又何必在乎细节。过场走完,大义到手。步子再细,调门再准,心存异心之人,还是会寻得纰漏,既是作戏,就求不得浑然无懈。”
李肆看向段宏时,微微有些讶异,段宏时无奈地道:“你啊,向来都是肆无忌惮的,怎么一出戏就畏首畏尾了?本就没什么规矩,你想怎样就怎样,只要有立帝禅让这事就好!”
李肆歪歪头再想想,终于释然笑了,是啊,自己好像顾虑太重了,对坛坛罐罐考虑得太多。自己所造的未来,不就是一个随时破旧,又随时造新,能与时俱进的社会么?
“那就辛苦老师你了……”
李肆起身,郑重地向段宏时行礼,老头坦然受了,然后眼神恍惚起来。
“此事老夫也终于能交代出去了。”
此时于汉翼和罗堂远进了凉亭,李肆心说,看来还得委屈孔尚任继续当托。
交代于汉翼不必再紧盯孔尚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