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数日,汝阴消息传来,除细阳一城,诸县皆下。乐进谓张牛角道:“杨奉、韩暹归路已断,只须将军打出旗号,两将自会前来求降。”
张牛角依言,让亲兵打出旗号。杨奉、韩暹前番闻知汝阴各县多有降者,便惶恐不安,突闻城中换上旗号,派细作详加打探,得知张牛角在此。两将商议,让杨奉掌管军营,韩暹亲自赴城下求见张牛角。
张牛角听闻韩暹亲至,匹马出城,两人原本熟识,张牛角也没客套,问道:“如今大军云集,主公不愿多造杀孽,特让我前来劝降。”
韩暹喜道:“正有此意,不知齐侯如何安置我军。”
张牛角道:“行收编黄巾故例,部下择其精锐从军,其余分至各地务农。你两人若想从军,可授郎将以上实职,部将择才而用,绝不歧视。”
韩暹道:“我与杨奉皆领兵多年,与部下士兵同甘共苦,能否统领旧部?”
张牛角摇头道:“投降朝廷就得按朝廷规矩办事,除按规制留下一定数量亲兵外,其余部下皆需分配到各军,你等旧部自会得到妥善安置。”
韩暹道:“我等归降交出兵权,若被齐侯闲置如何是好?”
张牛角笑道:“主公向来一言九鼎,既然如此承诺,怎会自毁名声?”
韩暹点头道:“既然如此,我即回营与杨奉商议。”
韩暹回营,与杨奉商议此事,杨奉道:“朝廷统一已是大势所趋,既然齐侯如此承诺,有何不放心之处?”
两人遂引兵归降。姜述任命杨奉、韩暹皆为偏将军,其部下兵马挑选三万精锐分至各军,余者皆迁到北三州,分田地务农。杨奉、韩暹后来赴国学兵科培训数月,分到黄忠部下为将。
豫州地界只余袁遗一路大军,聚兵固守汝南。袁遗闻得消息,知晓大势不妙,想要举地投降以保全族人,又怕朝廷秋后算账,正在惶恐之时,忽有信使来报,道:“大小姐从北方关隘入境,引领朝廷使者正往平舆赶来。”
袁遗闻言一愣,继而心花怒放,袁遗只有一个女儿,平昔待之如宝贝一般,前番为了家族存亡大计,不得不使爱女行美人计。前番与朝廷撕破脸皮,袁遗正心忧女儿安危,闻听女儿安然归来,当然兴高采烈,放下心中疑虑,亲自统兵前去迎接。
北行五十里,前方一支劲旅急疾而来,袁遗打眼看时,这支兵马数量不多,皆是骑兵,约有千余,盔甲明亮,行军虽速,但是军阵整齐,透出一股凛然杀气,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袁遗不敢大意,命令亲兵摆好军阵,以防意外。
姜述与袁芙坐在车驾内,忽有亲卫来报:“前方出现一支兵马,从旗号来看,应是袁遗统兵来到。”
袁芙身体经过精心调养,已经与平昔无异,猛然听到父亲消息,起身下了车驾,匆匆奔向前方。姜述并不露面,招呼杨大将、典韦跟随袁芙一同过去。
袁遗远远望见一位少女现身军阵,仔细一瞧,正是爱女袁芙,当即打马出阵。那边袁芙见到父亲,与杨大将、典韦一同步行上前。到了近处,袁芙见父亲面容憔悴,幸得身体康健,心事放下大半,喊了一声父亲,拜了下去,忍不住热泪直流。
袁遗扶起袁芙打量一番,见无异状,忍不住老泪纵横,道:“芙儿受苦了,以后无论遇到何事,为父再也不会让芙儿涉险。”
杨大将待两人情绪平伏,走到袁遗近前,轻声道:“齐侯在车驾内相候。”
袁遗一怔,半天没回过神来,道:“齐侯怎会涉险来此?”
杨大将笑道:“齐侯亲自前来求亲。”
袁遗看着袁芙脸上羞意,心中忽然明悟,叹道:“大将军想是为了芙儿修改杀袁令,今不避刀斧而来,诚意委实令人感动。”
说完,袁遗下令亲兵原地等候,跟随袁芙三人步行去见姜述。姜述远远望见袁遗亲至,下了车驾上前迎接。袁遗行到近前,行下大礼道:“多谢齐侯仁慈,赦免族人死罪。”
姜述扶起袁遗,道:“且莫行礼,还有一事请你应允。我与芙儿两情相悦,此次特来求婚。”
袁遗笑道:“齐侯人中龙凤,正是求之不得,自无不允之理。”
姜述当即行了翁婿之礼。袁遗敢于独身前来,便已存了投降之心,如今与姜述联姻,心中顾虑早无,道:“我只有芙儿一女,芙儿跟了齐侯,我断无再与齐侯做对的道理,今以汝南全境献降,请齐侯收留。”
姜述道:“既然如此,我这就安排文武官员前来交接。回京后求太皇太后旨意,先行订下婚约。岳父年纪已大,不宜久居地方,可以入朝为官,便于芙儿就近照顾。”
袁芙与姜述婚约随即公布天下,除了袁术本支,其余袁家族人顿时放下心来。袁遗举境投降,姜述没费多大气力全夺豫州之地,又收得李通这员大将。
消息传到袁术耳中,袁术气得暴跳如雷,豫州三路主力全部覆灭,南阳顿时孤立无援。袁术急忙召集众人商议对策,道:“如今我等只余南阳一郡,姜述部下近二十万大军压境,我军兵力只有八万余,而且士气低落,诸位有何妙计?”
众人皆默然不语,袁胤道:“敌兵势大,我等若分兵据守,敌兵聚兵一一破之,万难保全,不若撤兵固守宛城。宛城城墙宽厚坚固,城中粮草颇丰,固守不战,足可支撑年余。”
袁术闭上眼睛,良久方言:“困守孤城,若无外援相助,乃取败之举。”
袁胤道:“姜述统兵攻我袁氏,众诸侯不敢动作者,担心受袁家拖累,而致惹火上身。而今战事胜败之势已明,我军若是败灭,众诸侯更觉唇亡齿寒。使其援救南阳,众诸侯不敢为之,但是避开袁氏,行围魏救赵之事,攻打姜述辖区,逼其回军自保,南阳或可保全。”
袁术双眉顿时舒展,道:“如今之计,看来只能聚兵固守南阳一途。胤儿挑选使者说降众诸侯。”
袁胤忙道:“万万不可,若我军派出使者,众诸侯担心姜述迁怒,必不敢出兵。并不需派遣使者,自会有人串连起兵。”
袁术思索一回,道:“既然如此,胤儿即书军令,命诸军押解驻地粮草辎重火速返回南阳。”
十余日,俞涉、张勋诸军弃了各县,皆到宛城聚齐。袁术点将,计有大将俞涉、荀正、张勋、雷薄、陈芬、李丰、梁刚、陈纪、金尚、乐就共十员上将,兵马八万五千余,皆南阳精兵,衣甲鲜明,兵戈齐备。袁术见诸军军容整齐,内心稍安。
袁术未等到众诸侯起兵的消息,却等来了姜述数路大军。未有几日,吕布、关羽、何苗、太史慈、马超、阎行、公孙瓒等将各领兵马赶到,扎好大营,静待姜述赶来坐镇指挥。
第一卷姜述篇第226章阵斩袁术
姜述迁乐进兼任豫州兵曹,统兵赶到汝南受降,收编袁遗部下。闻听各路大军皆集南阳,典韦、高顺诸将卫护姜述,疾奔宛城而去。此时袁术收缩防守,沿途并无阻拦,行军数日到达宛城大营。
姜述担心夜长梦多,当天召集众将议事,商定攻打宛城方案。因为火药提前出现,宽厚坚固的城墙已经失去意义,因此不须考虑强攻问题,只须认真研究部署各将任务即可。
入夜,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宛城东城墙塌了十余丈,城上守军损失惨重。正在宛城守军目瞪口呆之时,随着嘹亮的号角声,何苗引领部下首先杀入城中。
已经没有退路的袁术,统领亲兵亲自压上前去,嘶吼着下达各种军令。袁术嫡系南阳精兵,还未从剧烈的轰鸣声中反应过来,便在袁家子弟呼喝之下,在倒塌的城墙后面排起军阵。
袁胤、张勋、俞涉、李丰奉令统领五百亲兵,带着袁家最为核心的绝密力量,护送袁耀等袁术近支年轻子弟,从西城门悄然出城。汉军主力正在东城与袁术主力搏杀,西城并未埋伏兵马,袁胤一行得以顺利逃出。
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与袁家不共戴天的何苗统兵恶狠狠的扑了上来。激烈的碰撞之后,吼杀声直冲云霄。袁术部下拼命押住阵角,保护这最后的立足之地。而何苗部下,则要报仇雪恨,夺下宛城,族灭袁家。
两军主将从一开始,都用尽全力。在激战当中,袁术、何苗皆奋不顾身,亲自上阵,挥舞着手中武器,取走对方兵将生命。何苗的精制长刀,已经出现了无数缺口;而袁术手中大刀,也已经换了三把。双方主将都已赤膊上阵,两人皆有意接近,很快便狠狠厮杀在一起。
金甲绣袍,横刀跨马,被仇恨折磨数年的何苗气势无匹。
“杀。”袁术毫无预兆的爆吼一声,持刀杀了过去。
何苗是沙场宿将,比袁术的实战经验不知高了多少,面对已经拼上性命的袁术,何苗并没有逞强。杀红了眼睛的袁术,方才获得了不少实战经验,但是对阵何苗这般正宗老将,却是略显稚嫩。
十余回合之后,袁术浑身上下沾染鲜血,大刀刀面上满是血迹,双眼更是充满血丝,仿佛一头残忍的饿狼,要择人而噬,目光充满了血腥,身上更是散发着狂暴气息。
没有退路的袁术,如今已经神志不清,只知道杀人,杀掉眼前这个金甲绣袍的敌人。袁术见到何苗眼中仇恨的目光,狂暴之余恢复一丝灵识,老上司何进的头颅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虽然隔了数年时间,袁术仍然清晰记得何进双眼里的愤怒,他不由有些恐惧,这种恐惧让他的意识逐渐清醒过来。
何苗明显感觉到袁术战意已泄,仰天大笑一声,大刀疾挥,双脚猛地用力,胯下战马犹如闪电一般冲向袁术。面对袁术这个不死不休的仇人,何苗信心爆满,他相信今日大仇必将得报。
“哒哒哒。”马蹄声疾响,被动应战的袁术也急催马力上前。双方主将的激烈交战,立即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骠骑将军,杀了他!杀了他!”何苗亲兵叫喊道。
“二哥,诛杀袁术,为大哥报仇!”何苗族弟何笔大声呼喊道。
望着已经受伤的袁术,何苗亲兵暂时跳出了战圈,为自家将军助威。此刻,袁术的性命已经岌岌可危。
袁家败了,兵败如山倒,被姜述部下精兵,追到了最后一个据点。宛城丢失,则意味着袁术败亡,这是袁术在世上最后一点地盘。这是大势所趋,而这一切皆是齐侯姜述缔造的传奇。
这种大趋势,袁氏家主袁术已经无力阻止,难以抵挡,现在袁家子弟能够寄托的,就是奇迹发生。然而奇迹是不可能发生的,姜述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已经将朝廷建成了一座难以攀越的高山。
在这狭窄的战场上,两位主将迅速接近。疾驰之下,风声在耳边呼啸,吹得人眼睛模糊,两人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全神贯注准备给对手致命一击。
“杀。”两人迎面相撞,几乎在同时,挥刀劈向对方。双方大刀划出两道美丽的弧线,破空之时发出凄厉的声间。
在这一瞬间,何苗是速度的王者,眼前就要得手,而袁术却在此时变得心虚,没有选择进攻,而是选择了格挡。双方已是不死不休,皆使出浑身解数,数十回合很快过去,在绝对劣势下,袁术爆发出强烈的求生**,竟然神奇地抵挡到了现在。
“啊!”落入下风的袁术心中不甘,这种绝望让他仰天大吼一声。继而,袁术的眼中精芒一闪而逝,他挥出手中的大刀,迅疾地劈向何苗。
这一刀集中了此刻袁术所有的希望,这一刀是袁术认为最完美的一刀。但是何苗却避过去了,尽管过程险而又险。
袁术很是失望,在一瞬间,他突然如泄了气的皮球。
“杀。”就在这一瞬间,何苗爆吼一声,手中大刀猛然挥出。袁术早就失去了抵抗能力,只能恐惧地睁大双眼,眼睁睁地看着一抹寒光掠过,只听“扑哧”一声,鲜血狂飙,犹如喷泉,袁术头颅滚落在地上。
关羽、马超等人统兵逼住袁术部将,就是要让何苗完成手刃袁术的愿望。袁术的死使宛城守军彻底失去了挣扎的勇气,在姜述部下精兵的高吼下,犹如脆弱不堪的稻草一般,士气轰然倒塌。无比的恐惧让宛城守军不断后退,而汉军士兵却热血奔腾,他们不断冲击,杀的畅快淋漓,气势摧枯拉朽。
“大哥,我终于给您报仇了。”金甲绣袍的何苗,持刀立马,仰天大吼。
“放下兵刃者,不杀!”姜述部下士兵渴望战功,但是对这群失去意志的军队,姜述没有给他们机会。因为,都是汉人。
“放下兵刃者,不杀!”随着传令兵传下军令,姜述部下精兵一齐大吼道。
一阵兵刃落地的声音响起,大部分宛城守军丢下了兵刃,跪在地上等待纳降。
“控制降兵,占据城墙。”在城墙外指挥作战的姜述再次下达军令。关羽等将引领兵马向前逼近,马超统兵开始占领城墙,担任前锋的何苗部下开始受降。
一队队降兵排成整齐的队伍,被押解到城外大营。这就是战争真正的写照: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