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北洋舰队消灭了日本海军;日军依然可以保证实现占领朝鲜这个第二目标。
“徐先生;你怎么了?难道您不舒服吗?”看到脸色苍白冷汗直冒的徐杰;汉纳根也有些惊慌失措;他实在没想到;自己的几句话就能让这个被欧洲造船界称为天才的年轻华人有如此反应。
这一刻;徐杰清朝的意识到;自己先前的一切计划产生了多么大的偏差。自己在海军潜意识的作用下打算单纯靠海军打平甲午的计划根本就不科学。而如果要再建陆军的话;这一切都需要从新计划和安排;而经费和人员也将因为陆军计划的增加而上涨;现在徐杰才真正意识到以一隅敌一国是何等的艰难。但是徐杰没有退路了;再退;等待着中国的就是彻底沦落的万丈深渊。再退;华夏的苦难将在持续50年。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将丧失与异族的马刀之下。所以他没有选择;只有坚持;努力;无畏!!
第七十二章 后勤问题
“汉纳根先生;非常感谢您的到来。为了表示我对您的敬意;这支1889年版礼品手枪请您笑纳。”已经想通的徐杰转身从橱柜中取出一个礼品盒子递到了汉纳根手中。
“徐先生太客气了。”汉纳根也懵了;不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能让刚才还对自己不冷不热的徐杰居然变得如此客气。不过呢;本着有好处不拿是笨蛋的指导思想;稍微推辞了一下;汉纳根还是接受了徐杰的馈赠。
“我想问阁下一个问题;阁下认为;北洋陆军最大的缺陷是什么?”徐杰谦虚的问道。
“后勤体系;北洋陆军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建立西方模式的现代化陆军后勤体系。一钓国作战;例如去朝鲜;落后和低效率的后勤补给体系绝对会对陆军战斗力构成致命打击。”汉纳根一针见血的指出道。
“果然不愧为是陆军行家;一句话就说中了问题的关键。”徐杰心中暗暗赞叹道。其实与人们一般认知不同。北洋入朝参展的陆军战斗力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差;甚至就是后来被人讥笑为懦夫的叶志超选择败退也是有客观原因的。在平壤会战中;叶志超并不是因为胆怯而撤退;据史料记载;清军在9月15日白天的战斗中;和日本军队打的基本上是势均力敌;而真正的溃败是在15日夜从平壤撤退时被日军伏击而引起的;既然白天可以打平手;按说叶志超不至于在没有外因的情况下选择撤退。而且叶志超是跟随淮军宿将刘铭传起家的嫡系;打仗素以骁勇初成;不至于在战况不明的情况下仓狂出逃。而真正的原因就只能有一个。叶志超已经弹尽粮绝了。
当年徐杰在翻阅史料的时候查到了以下几组数据;出处是掌管盛军军械给养的邱凤池提供的;当年;驻扎平壤的盛军一共接受了如下的军械炮1200发;2磅炮1200发;加特林机关炮50000发;枪弹50万发。而这锈存弹药在经过15日激战后还剩多少呢?75mm炮350发;2磅炮300发;子弹10万发;而加特林机关炮则是0!而15日的战斗消耗呢?子弹75万发;炮弹2800发即使考虑到盛军出发时5000名步兵;每名步兵携带的150子弹;20门火炮每门携带50发炮弹。在经过15日激战后;全军弹药只剩子弹50万发和600发炮弹。也就是说;剩下的物资连一天也不够用;不撤;怎么办??302石;大麦4石;粟米817石;小麦317石;玉米102石。这些东西按一石和50斤来计算。这些粮食大约为20万斤;而以平壤城有1万5的清军来计算;勉强还能支持10天左右;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是平壤战役期间缴获的;在15日夜清军撤退时;粮食问题会更加糟糕。所以用弹尽粮绝来形容平壤清军的处境;一点也不过分!
“北洋陆军;不;整个清国的陆军补给实在是太糟糕了。李大人的部队后勤补给完全依赖驻地进行筹措。在后勤线上没有设置兵站为前线输送给养;而且部队中根本就没有补给单位编制;这样一旦打起来;后勤补给将十分的虚弱。”说到这里;汉纳根不有的摇了摇头说道。
“还有更关键的问题;第一;如果一个战场上有多支部队的话;各支部队的补给都是独立的;这就造成了补给体系的混乱。第二;北洋难以征集足够多的民间力量去为部队提供后勤保障。而且缺乏一个统筹机构来协调整个后勤补给。”徐杰补充道。
在历史上盛军;奉军军资依靠驻地筹措;得不到国家后勤体系的补给。各军队补给之间不互相接济。无法征集到足够的民船进行运输;这一切都一切都使得在平壤苦战的清军后勤崩溃;而这些东西;都需要徐杰一一解决。
经过一下午的讨论;徐杰结合自己的记忆和汉纳根达到经验最终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如果北洋需要有足够的后勤补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有一个后勤部总管北洋陆军后勤。第二;各支部队设置专门的后勤编制。第三;民间有足够的船只和车辆可以进行补给第四;民间后勤人员动员机制;必须有足够的人力去运输。第五;制定一套严谨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补给。
;求收藏~~后面几章将系统分析陆军~~
第七十三章 飞旋的火龙
一下午的交流让徐杰感到身心俱疲。但是为了弥补自己策划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徐杰只得在晚上继续工作。既然要筹建陆军;必不可少的一点就是选择合适的武器。而在选择武器之前;徐杰必须要知道新军和日军之间的差别。
徐杰在白纸上首先写下这样几个字:数量优势。根据史料记载。甲午时期日军在一线部队达到6大主力师团;合计15万人以上。每个师团平均2万多人。这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积攒了20多年的家底。而北洋一线部队只有5万;众寡之势一目了然。即使考虑徐杰和北洋再扩编一些部队。因为经费和政治的原因;也不可能数量太大。原因很简单;第一养不起。要知道日本当年常备部队只有不到20万。但就是这20万部队;每年的军费比日本海军花费的还要多!即使算上北洋的潜在盟友;北洋也绝对组建不出来一支可以与日军比肩的陆军来;而且清国中枢也绝对不允许在老李如此扩军!!
“火炮优势”。随后;徐杰在纸上有些下了这几个字。如果说相对于日本的13式和22式单发步枪来说;北洋装备的各种步枪有性能优势。那么在火炮方面;日军就占有决定性优势;根据徐杰回忆;日军野战师团每个师团装备75mm野战炮26门山炮13门;前者射程5千米;后者射程3千米。这绝对比清国拉出2磅野炮和加特林机关炮充数的火力要强上太多了!!而且除了日本各部队装备的火炮;日本在甲午时期一共自产了70mm级别火炮700门;炮弹50万发;即使在海路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火力也绝对不是清军可以比的。
而这两点仅仅是硬件上的差距;至于战斗意志;训练方面的差距;这个根本无法用具体数字去衡量;一方是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日本军队;一方是以混饭吃为主要目的的清军;此种差距;一想便知。
所以面对极端不利的情况;如果想要遏制住对方的进攻;那就只能在装备和训练上进行强化。而作为当时已经有的;最适合克制集团冲锋的武器。自然就是威名赫赫的马克辛机枪。每分钟高达600发的射速。而和马克辛同时代的加特林机枪和加纳德机枪都是手寅枪;前者一般射速不超过400发每分;后者射速即使在设计者本人手中;最高射速也不超过250发每分。综上所说;真正的自动机枪马克辛的射速是最高的。至于马克辛机枪的战果;完全可以用以下几个例子来说明。在英国与祖鲁人的战斗中;50名英军使用4挺马克辛机枪在连续打退对手5波冲锋;射杀5000名部落武装。在1896年的乌姆杜尔曼战役中;马克辛机枪至少屠杀了多达1万5千名伊斯兰战士。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在对付装备落后的部队;那好;让我们看看日俄战争中的战例吧。在1905年1月8日的一次战斗中;2挺马克辛机枪在面对200名日军冲锋中仅仅射击2分钟;打出1000发子弹;对方的200人进攻部队就几乎全灭。至于马克辛机枪的可靠性上;奉天战役中;8挺马克辛机枪在一天之内打退对方7次进攻;射击20万发子弹而没有出任何故障。这足以说明了马克辛机枪是一种威力巨大;结实耐用的武器。
当然了;此时的马克辛机枪还有很多问题;重量偏大;不适合人工搬运就是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不过在徐杰眼里;这些技术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德国一战使用的mg08马克辛机枪;和英国人使用的维克斯机枪的射击原理都深深的印在了徐杰脑海中。相对而言;维克斯机枪比德国mg08机枪更轻但是呢;维克斯机枪也有自己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冷却水蒸发的太快了~~。据统计;维克斯机枪打出500发子弹后;冷却水就会变成沸水。因为维克斯机枪的整个枪管都是浸泡在冷却水中的;相对而言德国的mg08的冷却系统更加耐用。而且维克斯机枪的冷却系统是没有防护的;一发子弹就可以让这支造昂贵火力凶猛的武器失去效用。而细致的德国人则在冷却水筒;枪架部分设置了防护装甲用来保护冷却水系统和主射手。最后一点;就是德国mg08机枪的高精度;其高精度来源于2点;一是稳定并且可以进行微调的橇式支架。二是专门配备的蔡司2。5倍瞄准镜。再有瞄准镜的情况下;mg08机枪的面对小集群目标在2000米距离内直射有很好的精度;而如果使用间接设计;即使在4000米内都有一定的杀伤力。而维克斯机枪一般射程在2900码到3500码之间
所以综合考虑下;徐杰对马克辛机枪的改动有如下安排:第一;将原版马克辛机枪的枪机上方的弯曲解锁机构倒转过来;可以讲机匣整体高度降低2英寸。同时改进抛壳口;将原版马克辛机枪的向前抛壳改成向后抛壳。第二;水冷却系统参照德国的mg08设计;并安置适当的防护。第三;枪架使用维克斯的三角架;但同时具备部分微调功能。兼顾重量和效用。第四;机枪弹用德国标准的7。9257无烟发射药子弹。如果可以;装备德国蔡司生产的专业光学瞄准镜。于是乎;徐式1889年版马克辛机枪的设计特点就新鲜出炉了。至于对后世的影响;可以用当年参加甲午战争的汉纳根的一句话来评价。1889年版改进机枪射出的子弹就是一只“飞旋的火龙”。
第七十四章 自动武器的搭配
但是有了机枪并不代表就可以发挥出它强大的火力;还需要一套完整的保养和射击准则以及高素质的机枪组去操作;方可发挥出机枪巨大的杀伤力。说道机枪射术;徐杰就不由得想起电视上双方机枪手用机枪宛如扫地般的来回射击;这在一般人眼中充满了气势。但是在徐杰这种军人眼里;这玩机枪的主是一点经验都没有啊。要是1战2战中的各国射手就这水平;哪机枪就不用装备了。除了浪费子弹一点用处都没有。
说道机枪射术;主要分为两种射击方式;一种就是直瞄;这种方式顾名思义很好理解。其中射击的方法根据作战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定点射击;搜索射击;回旋射击;正面射击;斜向射击;和纵向射击。而另一种射击方式就是间接射击。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机枪抬起一定角度;子弹以一个抛物线的方式进行射击。这种射击在战场上反而杀伤力更大。所谓的老兵怕机枪而不怕火炮也是因为这种射击方式。因为老兵可以根据炮弹在空中发出的声响而躲开;但是机枪不行;因为射速太高;你只能听见一连串子弹划过空气的声音;根本没法断定子弹到地从何而来;落到何处。而且这种设计方式可以越过掩体直接射击隐藏在掩体后的步兵;这才是最关键的。
而对于机枪阵地的布置;也十分有学问。一般人都知道机枪要形成交叉火力;这点确实没错。但是在实战中;机枪的布置还是要根据情况的;一般有机枪的阵地都会将重机枪布置在战场正面;用于应对敌人正面的进攻。同时还要在侧面布置轻机枪;这一是为了用短促的纵射来重创对方的散兵线;同时也为了对付敌人在侧翼的机枪阵地。侧翼的机枪布置不要求火力有多猛;但是一定要能机动。同时机枪与炮兵之间也有相应的配合;机枪攻击总有一些照顾不到的地区。甚至是射手故意留出来的地区;在这里;敌人很容易集结兵力进行反击后者进攻;在这种情况下;炮兵就需要弥补机枪的空隙。总之;随着战场形式的不断变化;指挥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机枪阵地;并把机枪的火力覆盖范围都标注出来。绝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将机枪一条线布置就行了。
至于如何保养机枪;徐杰所知就十分有限了。凭借自己看过的资料;虽说对保养机枪和使用机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依然不足以去完全写一本如何使用机枪的书;所以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先把记忆中的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再让部队在实战中摸索吧。
把重机枪的问题解决了以后;徐杰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