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锦衣卫-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风微微眯上了眼睛,张蓦其实没有说错,细作司的权柄会很大,这是特定时期的特定做法。为了整合所有的力量北伐,收复失地。为了把朝廷中的投降派和墙头草赶出权力中心。细作司必须存在。可是当一切都实现的时候,细作司何去何从?自己这些部下何去何从?皇帝会如何审视这个已经强大到了变态的机构?
    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这样的特务机关,无论建立的初衷是什么,最后都沦为了皇帝和权臣手中的鬼头刀,一声令下,无数人头落地!文武百官人人自危!或许,这样的变态机构,真的不应该存在。而且,在大宋的政治土壤之中,除了眼下这个为了北伐的特定时刻,其他的时期,都不能容忍这样的机构存在。看看两百年来一直弱小的皇城司就知道了,大宋的政治体制,又怎么能够允许一个庞大的特务机关存在?
    “任何人都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某一个人身上。北伐,我们不能指望有了岳武穆就能直捣黄龙。反贪,我们不能期望于第二个包大人……同样,也不能寄希望于你的细作司,韩大人,您的细作司是您手中的武器,是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机构。学生不是担心大人的忠诚,而是担心,假如有一天,大人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又或者大人年华老去,告老还乡的时候,继任者会如何利用细作司?”
    张蓦的话就像一柄柄锋利的刀子刺向韩风,坦白说,张蓦的问题没有一个好回答的。韩风也不准备去回答。
    朱熹的脸上带着淡淡笑意,不愧是自己最杰出的学生,问的问题如此锋锐,就算是自己面对韩风,最多也就是能发挥到这个地步了。只不过,那赞许的目光刚刚落在张蓦的身上,朱熹却想起之前师徒两人的斗气,立刻换上了一副严肃的脸色。
    坐在前排的一名书生,厉声喝道:“韩大人,你怎地不回答?岳麓书院里若是答不上来,坦然认输,没人会怪你!”
    如果是在闹市,现在说不定已经有许多人开始起哄了,但这儿是堂堂岳麓书院,是南方最为知名的书院。这里的学子个个都是饱读诗书的才子,没有人会在这当儿做那么无聊的事儿。但是他们的目光已经出卖了自己的心思,一双双眼睛都看着韩风,等着这位年轻的官员如何应对。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细作司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韩风傲然起身,健硕修长的身形在一群文弱书生中显得格外醒目:“我能一手缔造这庞大的细作司,也能一手把它抹掉。现如今,最大的敌人是金国,是占据了我们半壁江山的女真人。没有细作司做这些上不得台面的功夫,这场仗根本就没法打。至于你们担忧的那些,等将来天下太平了,再去朝廷慢慢吵架磨嘴皮子便是。现在想这些,是杞人忧天!”
    朱熹看向张蓦,却发现自己的得意门生,竟然一脸沉思的模样,顿时气不打一处来。韩风的意思很明显,非常时期必须有非常手段,至于这个手段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暂时顾不得。如果说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大家还在琢磨将来的危险,倒不如现在就抄起菜刀杀出门去好了。
    “韩大人,你把细作司说的这么重要,可是老夫并不觉得,以前也有细作司也有皇城司,可是他们挡得住女真人吗?”朱熹终于亲自出手。
    韩风淡淡的回应道:“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形式,金国强而大宋弱。金人拥兵四十万,大宋也拥兵四十万。但是因为开拔费等原因,宋军出战的消耗要远远大过金国。这是从财政上来说。从军事上说,过了江便是两淮战场,北方骑兵的优势很大。而我们地处南方,军中骑兵大多配备的是大理和川中的战马。这些马耐力还可以,冲锋就不行。所以,财政收入远高于金国的大宋,打起来的消耗和金国半斤八两。我们没有机会拖垮他们。军力和金人差不多的情况下,北伐难度也很大。这就需要举国动员,积蓄一切可能的力量,来迎接北伐!”
    “而且,就算我们不北伐,金人就不会南下吗?”韩风嘲讽的说道:“那些女真蛮子什么时候把合约当成一回事了?当他们觉得自己有足够实力的时候,就会南下。哪怕灭不了大宋,也可以掠夺江南财富,逼迫朝廷签下更大的合约。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不能被动挨打。北伐一定要在金人南下之前!”
    韩风索性走下了讲台,站在那群学子中间,面对着朱熹,诚恳的说道:“朱老先生,我很不欣赏你。真的,非常不欣赏。但是不代表你没有让我佩服的地方。”
    朱熹哑然失笑,仿佛听见了什么笑话似的。
    韩风不管他的笑声,大声说道:“让我佩服的有两件事。庚龙镇书生段庚被官府问斩的案子,你可以袖手旁观,但是你没有,一直带着你的学生到处疾呼,写信给朝中同僚,恳求他们彻查此案。这件事,让我很佩服。”
    “第二件事,那就早了,当年太上皇北伐的时候,在朝中,你虽然和我爹政见不合,却也是坚定不移的主战一派。你还记得为什么那次北伐失败了吗?虞允文相公天纵奇才,辛弃疾大叔风华正茂,飞虎军锐不可当,四大驻屯军视死如归……可为什么打败了?”
    朱熹看着那一群已经渐渐激愤起来的学生,摇头苦笑道:“朝中始终有人不想我们打赢……大宋的力量本就不强,前方打仗,后方扯腿,不输才是怪事!”
    “所以,细作司整合皇城司,监察百官,侦查敌情,这不重要?”韩风冷冷的说道:“北伐是不可动摇的大前提,为了北伐,我们可以放弃一部分人。哪怕他是真正有才的人,只要北伐之心不坚定,就立刻把他踢出参与北伐的要职。这些事,靠你们在金銮殿吵架有用吗?恶人,我来做。朱老先生,您应该知道,每个做官的,屁股都不干净,无论想扯下谁来,都不是一件难事。”
    “有借口,我们要扯,没有借口,创造借口也要扯。”韩风微笑道:“这不是罗织罪名,只是让他们去一些闲职,轻松一段日子,不用坐牢,也不用担心受怕,只要不干扰我们北伐就行了!”
    已经有学生暗暗点头,附和韩风的说法。毕竟,不结合全力,怎能打败金人?
    张蓦倒是率先说了话:“韩大人这番话,倒是有几分歪理。若是真的以北伐为大前提,倒也不能算是错……”
    没等他说完,韩风就截断了张蓦的话头,冷冷的说道:“既然为了北伐,连意志不坚定的官员都可以放弃,那么,我们就不能放弃几个小小藩属?”
    ——————————————————————————————
    不是这个章节名有多好,而是写嗨了,发现还得再舌战一章,于是就继续“中”了一次。嘿嘿!
    这段内容,有些读者反映很好,有些读者觉得场面单调,就是几个人斗嘴,好像无趣了点。
    其实,写这一部分,是去年写大纲就已经定下的内容。
    我看过读者说,韩风是个热血愤青,却没有自己的政治理念。
    其实,按照我的想法,韩风是一步步在官场里磨练出来的,他的成长是有轨迹的,从一开始对付了李玄之后的茫然和撞大运,到现在已经可以自己布局整合漠北与南洋……这些都是韩风的进步。同样,在岳麓书院,韩风需要抛出并形成自己的政治理念。
    对于社会,对于法律,这里包含了我的一些私货。韩风想的,就是我想的。但是在皇权社会,哪怕你造反,都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改变这个社会。
    韩风能做的,就是去播下种子,悄然去改变制度的一部分,让这一部分成为未来社会的基石。从而避免5000年来,我们的王朝不断轮回灭亡,越来越TM退步了……
    岳麓书院是精英,天下士子是精英,改革是来自精英阶层的,所以农民起义基本失败(除朱元璋),而精英阶层容易成功。
    所以,韩风必须要拉拢精英阶层,尤其这个阶层,是宋朝统治的基石。没有他们的支持,什么理念都无法推行下去,包括下南洋这样具有争议的举动。
    再继续解释,我说过,这本书要写九卷,预计字数在240万左右。所以,离完本还早。大家也能看出来,国内还没整肃,锦衣卫还没挂牌,北伐还没打,漠北还没处理,细作司在和平之后又要如何?我嘞个去,这得多少戏份啊。
    第一本《大宋第一盗》,是我第一次写书,到后期结尾很匆忙,不是我想烂尾,而是没有经验,控制不住了。
    现在这本好了很多,至少到现在主线依然清晰,韩风瞄准自己的目标走的很坚定!剧情也没散乱,我自己觉得很有爱!嘿嘿!
    ——————————
    此外,北京归来之后,我在努力恢复更新,今天写到现在是2:25,很困了。所以考虑伸手跟大家要一次票,我脸皮很薄的,现在红的一塌糊涂……来吧,给票吧!扯了这么多,正文是3100字+。绝对不少!定时发布了啊!
第三十六章 舌战群儒(下)
    直到此刻,许多学生才反应过来,原来韩风来到这儿,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南洋的合理性。是的,如果按照方才大家的言论,只要是为了北伐这个大前提服务,所有的手段都可以称之为是正确的,又怎么能在一些已经不再像是藩属的小国上纠结呢?
    “这是一个很难说清楚谁是谁非的问题!”朱熹缓缓说道:“如果目的是正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还是说,只能选择正确的手段而不管最后的结果是好是坏?”
    “历史会做出他自己的判断!”
    韩风冷冷的看着满堂学子:“成王败寇的道理你们都明白。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胜利者可以随意蹂躏历史的真相。他们可以把自己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胜利吹嘘成前所未有之大胜。也可以把精明强干的敌人在文字中变成一群白痴!”
    “越王勾践,你不能只记得他卧薪尝胆,也要记住他宁愿去吃夫差的大便。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但是在彭城之战,刘邦被项羽打的一败涂地,逃命的时候一脚把自己的亲身儿女从车上踢下去,只为了跑的快一点……手段的运用,乃至于时势的抉择,都不存在对错。人们看到的只有成败!”
    “归根到底,开封之战我们败了,北伐,我们也败了。所以,一切都是泡影,都是狗屁。穿着锦袍带着乌纱的官员们在朝廷上可以继续指责对方,把责任推诿掉。于是我们看到了太多‘不是我的部队无能,实在是金人太狡猾’这样的荒唐话。”
    整个书院里一片寂静,没有人去反驳韩风的话,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已经认同了他的想法,成王败寇,千百年来不过如此。楚霸王留下一世英名,可早已化为乌江边一缕不灭的强魂;吴王夫差成就一代霸业,却为勾践做了嫁衣裳。
    韩风缓步走到张蓦的身前,每一步都似乎踩的很重,安静的书院里,仿佛回荡着他的脚步声。
    “你告诉我。如果让你用一生的清誉去换取开封守卫战的胜利,你换不换?”韩风厉声喝道。
    张蓦抬起头来,和韩风直直对视着,沉声说道:“换!”
    “用你的名声换取北伐的胜利,你换不换?”
    “换!”
    韩风微笑着点了点头,伸手拍了拍张蓦的肩膀,笑道:“荆湖路的人大多是有骨气的。这一点我很清楚。你肯换,我当然肯换。所以,清誉让你们留着,背黑锅的事儿,就交给我办好了!”
    小小的问题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事实就在眼前,每个人都明白,舍弃一些虚妄的东西可以换来实际的胜利。那到底换还是不换?张蓦已经给了答案。
    “你们都出去吧!”朱熹有些疲惫的挥挥手,示意自己的弟子们离开书院。
    学子们尽然有序的离开书院,朱熹缓缓走到门旁,反手带上房门,转过身来看着韩风说道:“现在我不禁对你有些刮目相看了。韩风,你的用心,我明白。你下南洋,需要天下读书人的支持。你我都很清楚,老百姓知道的事儿很少。通常,朝廷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但是最不好糊弄的就是读书人。他们读书多,有自己的思想,会去思考问题。他们有自己的节操和观念,很难轻易被改变。偏偏这一阶层,在大宋,是最有力量的阶层。往大了说,他们可以轻易的让百姓相信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往小了说,将来的官员一大半出自这些孜孜不倦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他们的理念对日后的朝局有着深远的影响!”
    “所以你来我的岳麓书院,是想说服我和我的学生,同意你的观点,然后拿起笔杆子与异议者作战。没错,你的主意一点问题都没有。我已经老了,我在你手中折过一次。我不想再和你为敌,我知道你的手段……”朱熹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略显颓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