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广声音不大,却很坚定地说道:“让袁督师严加防范,如发现建虏绕道草原,则出重兵直捣建虏老巢,此乃攻敌之必救,是为围魏救赵。”
徐光启马上点头,正待称赞时,胡广却又说道:“另则选一德高望重,能压住东江镇诸将,又有能力行牵制之举的将领,派往东江镇统领。此双管齐下,可保建虏不敢远离巢穴,仍旧陷于东西犄角夹攻之势。”
“好好好,言之有理!”徐光启刚才还苍白的脸上出现了笑容,当即点头称赞。
汤若望从头到尾说不出一个字来,眼下听到徐光启的称赞声,不由得看向胡广,却没发现他有一丝得意,不由得暗自点头。
“两位,先请用茶,待老夫先写好奏章。”徐光启刚好看到管家又重新端茶进来,便吩咐了一声后,开始埋头疾书。
胡广原本还有话要说,但见徐光启已经在写了,而管家又恭敬地过来请坐上茶,便没再说话,只是一边喝茶等着。
说真的,胡广虽然出了两条对策,可心中却还是担心。因为有的时候,谋划虽好,如果执行不好的话,就是再好的计策都是没用。
要是自己带着叫天军在东江镇,则定能让建虏如锋芒在背,必然不敢远离巢穴。
他正想着,忽然徐光启的声音响了起来,带着一丝轻松道:“把奏章给这位后生看看,不知老夫所写有否错漏?”
胡广一听,抬头看去,刚好看到徐光启手捋长须,微笑地看着自己。而管家则拿着奏章,往自己这边走来。
他明白徐光启的意思,就是让自己看看他写的内容,是否就是刚才自己所说的意思。
奏章一下到了眼前,胡广就只好双手接过,展开一看,便楞在了那里。
徐光启的毛笔字还真不是盖的,虽写得是蝇头小字,却是铁画银钩,力透纸背。一眼看去,就很舒服。
可是,胡广却没有专门学过繁体字,只能根据后世的简体字来推。而徐光启的奏章自然不可能是大白话,又没有标点符号。因此,胡广才傻了眼。
要说看懂奏章的内容,胡广花费多一点时间,连蒙带猜,或者也还能将就,可这样好么?
此时书房内的焦点,自然是在看奏章的胡广。不管是徐光启,还是汤若望,都在看着他。
甚至徐光启看着胡广,心中已在想了,如此的人才,自己定然要推荐给陛下才行!
他正这么想着,忽然就见到胡广一下合上奏章,抬头说出了差点让他被口水呛到的话。
397贤侄
“大人,小子不识字!”
胡广这话一说出口,书房顿时非常地安静,随后徐光启手中捏着几根胡子,不小心刚才揪下来的,张大着嘴,指着胡广诧异地道:“你……你竟然不识字?”
汤若望也是差不多,捡起掉地上的下巴,跟着徐光启,用西方式的夸张问道:“我的上帝,你怎么可能不识字?”
这也难怪他们会有如此表现,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胡广可谓是博学多才了。不管是什么方面的知识,他都能侃侃而谈。突然之间他却说,我不识字,不惊讶才怪!
胡广脸上露出一丝羞愧,不过还是很坚决地点点头道:“是的,小子不识字!”
徐光启愣愣地看着他,还是不肯相信的样子。而汤若望却跳了出来,指着胡广,大声地说道:“不可能,你要不识字的,那你怎么懂那么多,还能学会很多种语言。”
徐光启听他这话,不由得点点头。之前汤若望就说过胡广的语言才学,而后刚才又和自己侃侃而谈对虏战事,不识字?谁都不信!
胡广苦笑了一下,展开奏章对着他们两人道:“我说的不识字,是指不认识这上面的汉字。”
“哦,那你的意思,是认识其他文字?”徐光启心中一动,马上追问道。
胡广点点头,把奏章塞到一边站着的,已呆若木鸡的管家手中,然后给徐光启回答道:“我从小跟随祖父生活在遥远的泰西,因此并不曾学此等汉字。我祖父临死之前交代,让我落叶归根,要回到东方的故国来。”
徐光启和汤若望互相对视一眼,都还有点怀疑。但胡广的这番话倒也能说明他的一些情况。
不过要说胡广说谎,徐光启也想不出说明理由来。毕竟国朝已读书人为尊,一般学了几个字的都会说自己识字,没有谁会傻到说自己不识字。
更何况在朝廷高官面前展现了才学,也得到了肯定。如此一来,得徐光启看重,一般人的话,就算自己不识字也不会说,回头去临时抱佛脚也行,反正绝对不能失去这样一个好机会。
书房内静了好一会之后,徐光启回过神来了。到这时,他才感觉到自己的额下好疼,也才发现手中竟然捏着几根白须。
他深深地叹息一声,随手丢掉了手中的白须,很是可惜地问胡广道:“那你今后有何打算?”
从胡广的衣着上面能看出来,他应该不是缺钱财。原本自己是可以向崇祯皇帝举荐他,可不识字,那就没法子了。
“回大人,小子到故国时间也不长,因此想四处走走,体会下各处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再说。”胡广低下头,恭敬地回答道。
他之所以要说出自己不识字,最大的原因,就是怕徐光启要把自己留下来,或者举荐给朝廷。那样一来,自己脱身怕是难了。
不过能得到徐光启的看重,特别是他刚才的那一声无奈地叹息,胡广也还是心底感激的。
他的话说完之后,徐光启还没说话,汤若望已经在边上着急地发问道:“那你所讲的几种泰西语,可识得字?”
问话完了之后,他带着一丝期待,看着胡广一动不动。
胡广听了张口便想说不会,可脑中马上想起之前汤若望所说的,有几千册泰西书籍存在京师教堂的事,便马上回答道:“这个倒基本会一些。”
汤若望一听,大喜过望,这下好了,最让人头疼的沟通问题,怕是能解决了。他连忙面向徐光启,向他建议道:“保禄,我们沟通中的问题,这下有人能解决了!”
以前的时候,往往一个词,翻译成汉语中的什么词比较好,都要讨论半天。有很多著作的翻译,常常就是因为这些内容实在太多而搁浅。
如今有一个中西方语言都熟悉,虽然不认识汉字但能认识西方语言的人,那么以前的难题往往就能轻松解决。
对于有心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旭光起来说,这也是相当看重的事情。因此,他听了随之一喜道:“那你……哦,对了,你是姓胡名广,可有字号?”
到这时,徐光启才想起来,竟然连对方最基本的称呼都忘记问了,真是怪自己心急建虏之事,失礼失礼!
胡广一听,稍微一愣道:“小子未有字号,大人直接唤名无妨。”
长辈称呼晚辈,直接称呼姓名也是常见,并不算失礼。可徐光启对于胡广这个见识多广,却又保持诚实坦诚的性格,很是喜欢。他稍微一沉吟,然后便笑着问道:“既是如此,那老夫就倚老卖老称呼你一声贤侄,可否?”
就徐光启的年龄,就是称呼胡广为贤孙都是够格的。他这么说,也是为喜欢胡广,为了拉近胡广和他之间的距离。
不要说徐光启是朝廷高官,而胡广目前只是一介平民,就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好名声,受人尊重的事迹,胡广也是真心实意地马上回应道:“如此,侄儿拜见伯父大人。”
他一边说着,一边起来郑重一礼。
胡广这么郑重地一礼,倒让徐光启一愣。原本那医生贤侄,就是口头亲近的意思。没想到他竟然如此郑重地参拜,是要认干亲?
如果换做是别人,可能会让徐光启感觉对方是打蛇随棍上,要攀自己这门高枝。可他马上想起对方来自泰西,虽说能说汉语,可中华礼节方面,多少可能有区别。
加上徐光启还确实对展露出才华的胡广很有好感,便无所谓了,当即哈哈一笑,吩咐管家道:“传话后宅,就说老夫新收一个干侄儿,回头安排下酒宴,都见个面。”
管家听了虽有意外,却能看出这胡广是个人才,老爷要收为干侄儿,也是件好事,便答应一声,退出书房去。
但胡广听到他们的对话,却是愣住了。自己只是觉得徐光启是历史名人,是自己尊敬的人,就郑重了一点,没想到,徐光启竟然直接收自己为干侄儿了。
那要是有一天,自己身为叫天军首领的事情传到朝中,那岂不是害了徐光启?
398怒了
胡广这边愣着,徐光启那边却已经呵呵笑着了。少年才俊,只要不是那种特别有嫉妒心的老一辈,都是会喜欢的。他拿起管家放回书桌边的奏章,笑着对胡广道:“贤侄且听着,伯父念一下,看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说完之后,他就自个念了起来,抑扬顿挫,就仿佛是在念给崇祯皇帝听,饱含着他的感情。
胡广无奈,只好先把自己担心的事情放放,听着徐光启把奏章念完。
徐光启什么水平,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只是事关重大,因此才让胡广再听一遍。他念完之后,见胡广没意见,便站起来道:“你们先在这里喝茶叙叙旧,老夫去面见陛下,回头一起晚宴。”
说完之后,他也不让汤若望和胡广有拒绝的机会,便揣了奏章直接走人。显然他是心急辽东建虏一事,得做完了这事才放心。
而在后宅中,徐老夫人听了管家的禀告,颇有点无奈。
你道这是为何?原来徐光启上下三代,乃是一脉单传,但到了其孙子辈,则就多了。其中徐光启的大孙子徐尔觉,出生于一六零三年,比胡广还大八岁。胡广这侄子的辈分还真高了!
不过幸好徐光启来京为官,小一辈都是没带来的。否则的话,怕是会有点尴尬。
徐老夫人感慨一下后,便让管家好好款待胡广,准备好酒宴。以她对自家老爷的了解,自然心中明白,肯定是这个少年郎的学识,获得了老爷的肯定。也唯有如此,老爷才会看重,就如老爷对待那些西洋人一般。
再说在徐光启的书房内,胡广和汤若望直到这时,才有时间互相寒暄。
不过胡广惦记着事情,很快就转移了话题,直接问汤若望道:“你之前说过,在京师的教堂内,存有七千三百多部精装书?”
“是啊!”汤若望点点头,不过刚才笑着的脸上却没了笑容。
胡广一见,不由得心中一紧,连忙问道:“怎么,不会是这些书损坏了吧?”
他想起在教堂门口听来的情况,要是真有明人冲击教堂,把七千三百多部欧洲的精装书损坏,那就真他妈的要骂娘了!
谁知汤若望摇了摇头,但脸色依旧有点不好看道:“损坏倒也没有,只是……”
他有点说不下去,不过胡广却也放了心,反正没损坏就好。他有点好奇地问道:“只是什么?你我都是老朋友了,何必说话吞吞吐吐的。”
汤若望确实难得在遥远的东方,遇到一个能用母语亲切交谈的人,因此胡广这么一说,他便不再犹豫,对胡广道了出来其中的一些事情。
“当初特里戈神父在泰西收集了那么多书,花了他非常大的精力,又考虑到路途遥远,还都挑得是精装书。目的就是一个,带到大明把书翻译成汉语……”
汤若望介绍到这里时,稍微犹豫了下,最终还是略去了特里戈神父的最终目的,就是用这些书作为本钱,在大明帝国全境推广天主教。
只听他接着说道:“但自从龙华民神父负责大明京师的天主教之后,便禁止传教士向大明传播科学知识……”
这些事情,胡广一大早在天主教堂那边了解到了。不过此时汤若望说来,他也不打断,只是认真地听着。
“后来龙华民神父迫于压力,逼不得已,仍然让我等可以继续和徐大人他们交流,但那七千三百多本精装书,却被他封存,不让查阅观看了。”
原来如此,胡广听到这里,稍微有点奇怪,他好奇地问道:“那他为什么如此反对和大明士子交流那些学识呢?”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汤若望有点为难地看着胡广。见他盯着自己不放,明摆着自己不说清楚,就不会放过自己的样子,便稍微叹了口气后,才回答胡广道:“他是个泰西至上者,认为我等上帝的使者,传播上帝的福音已是足够。再传些其他内容,万一……万一……”
汤若望毕竟还是年轻小伙子,这种事情说出来有点惭愧,最终说了几次都没说下去。
但虽然他没说完,可胡广已经明白他没说完的是什么话了。因此,他紧跟着确认道:“是怕大明补上了自然科学的短板,就会超过泰西?”
汤若望红着脸,微微点点头后,目光转向了别的地方,不敢和胡广对视。
胡广哼了一声,明显很是不满。
汤若望自然也明白胡广会是这种反应,其实不要说胡广,任何大明的人听到,都会有所不满的。
稍微过了会,胡广平抑了下怒气,至少对那洋鬼子的怒气没必要冲着汤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