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替明-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化淳深有同感,此时的他,对于朝中那只会纸上谈兵的兵部尚书张凤翼深为厌恶。要不是他夸夸其谈,何至于让自己空跑一趟?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陛下肯定会大失所望,也不知道会不会迁怒于禀报情况的自己。

他正想着,孙承宗那边又开始诉苦了,只听他道:“眼下马上要进入隆冬季节,这天气严寒,要让那些大头兵出去拼命,怕是要让他们能吃饱穿暖才行。否则的话,本官怕是压不住他们了。”

真要说起来,孙承宗也满满地都是泪。虽然朝廷已经竭尽所能给勤王军提供后勤了,可无奈朝廷能力有限,军饷时断时续,甚至有时候还会危及到军粮这种要命的东西。

面对强敌建虏,很多地方将领都是硬着头皮上的。如果连后勤都无法保证,他们就有各种理由来消极怠战了。

也亏了是四朝元老孙承宗的资历够老,威望够高,对手下也还不错,因此在整整一年左右的对虏战事中,还维持着目前的局势。

眼下也算是进入冬季作战了,孙承宗已经从手下各个将领那听到了不少借口。他明白要继续维持这种和建虏高压力的对战中,必须要尽量减少将领们的借口,否则一旦爆发起来,他的威望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而维持不住。

抚宁要是维持不住,那么京畿之地必将不保。而京畿之地都落入建虏之手的话,京师也就难保了。京师难保,那大明江山……

孙承宗都不敢想下去,眼下只有强撑着。虽然知道朝廷已经尽力,但他不得不还得提后勤的问题。曹化淳是崇祯皇帝的亲信之一,他去诉苦,效果多少总好一些。

不过曹化淳也不是省油的灯,哪怕孙承宗在话中隐约透露出要是京师沦陷,他也难逃一死之类的意思,他照样打着哈哈,最后只答应帮其递奏章。至于军中的事情,他不懂不好说话。

肚中虽然骂着老狐狸,但会做人的孙承宗在表面上还是和曹化淳客客气气地商量完事情,写了奏章,让其带回京师。

让曹化淳郁闷的是,当他到达京师,去见崇祯皇帝的时候,却刚好遇到了崇祯皇帝在生气,那奏章直接扔到了他刚进门的脚下。

“这个孙传庭是不是,真是让朕不省心!”崇祯皇帝在御座上怒气冲冲地骂着,“地方上的乡绅、皇亲国戚都联名上告了,他这是贼没剿灭,倒是要把这些人给灭了么?”

底下站着的首辅和兵部尚书都不敢吭声,他们明白,只待崇祯皇帝出气之后才好说话。

584惹祸的孙传庭

可崇祯皇帝看到曹化淳已到了殿门口,反而不理孙传庭的事情,带着殷切地希望,快速地问道:“轰天神炮可有用?”

之前只是通传说曹化淳回来了,并没有说具体的细节。虽然没有说大捷,可崇祯皇帝想着可能战事还没有最后的结果,所以以曹公公的稳重,就没有说有捷报。

底下挨训的几个大臣也转移了注意力,不过他们并没有崇祯皇帝那般幼稚,或者叫一厢情愿吧。因为他们了解曹化淳这些皇家奴才,要是有好消息的话,哪怕只有一点好消息,就算他装得稳重,在眼前的局势下,也会大呼小叫,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

果不其然,曹化淳就在殿门口那站定,低头先回禀崇祯皇帝道:“陛下,轰天神炮实为军国重器,建虏一听炮响,就吓得赶紧逃走了。”

“哦,哈哈!”崇祯皇帝一听,大为高兴,真是难得的好消息,不枉朕对反贼妥协了,“详细情况,速速禀来听听。”

“孙阁老有奏章在此,请陛下过目。”曹化淳说完,端着放着奏章的木盒子,毕恭毕敬地呈到御前。

周延儒在边上听了,微微有点诧异。原先他以为没有好消息,没想还真对建虏有用?

他想着,便转头看向兵部尚书,想从他这里得到一丝信息。却见张凤翼在微微摇头,显然是不认可。

周延儒有点不解,正想用眼神示意时,却听到曹化淳在上面向看奏章的崇祯皇帝解释了:“孙阁老以为,虽是利器,却无使用之人,不得其法,不足发挥其威力的万分之一。”

崇祯皇帝看这奏章,是一目十行,可没有自己想象中的捷报。这军国重器,果然只是吓跑建虏而已。要是被建虏识破不会用的话,下一次建虏还会不会跑就不知道了。

他不傻,明白眼下的情况,抚宁的勤王军虽然有了轰天神炮这等利器,却对战事没有多大帮助。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

他抬头看看底下站着的兵部尚书张凤翼,这厮不是说明军将士能用好么?看来也是个银枪蜡烛头,中看不中用的货。想到这里,崇祯皇帝的心中便萌生了罢免张凤翼的念头。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很自然了,崇祯皇帝命令兵部牵头,尽快选出可靠的人选,前往榆林去学操炮之术。另外也给三边总督陈奇瑜下了命令,让他做好前期沟通,等人一到位,就尽可能快的学会叫天军的操炮之术。

可事情远没有崇祯皇帝想得简单,明朝立国将近三百年,所谓的世家子弟,勋贵忠臣,早已堕落腐化。让他们在这冬天即将到来之际,去大西北那种酷寒之地向一群农民出身的反贼去虚心求教,那真是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也因为如此,这种事情存粹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张凤翼在之前想选拔一些的时候,就遇到了各种奇葩理由来推托。

其实大明军中也不缺那些能吃苦的将士,愿意去学操炮之术。可这种涉及军国重器的事情,不是你想学就有资格的。

张凤翼明白里面的道理,心中唯有暗暗叫苦。他可不敢说在此时说扫兴的话,不要说自己举荐的孙传庭是个惹祸精,就自己对轰天神炮的判断上出错,就能导致陛下心中不满。要是再敢逆圣意,自己这个兵部尚书的位置,十之八九要保不住。

可他没想到,崇祯皇帝已经对他不满了,想找他事,不要太容易。只听他阴沉着脸对张凤翼说道:“眼下轰天神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和之前预估的相差太远。抚宁的勤王军无法抽调出来,孙传庭那边如何处置,你这个兵部尚书是不是该拿出一个章程来?”

说话间,崇祯皇帝已经有点不客气了。因为之前的错误判断,让他和内阁以为轰天神炮一到,抚宁战事会有个了解。也因此,当初就给了孙传庭一个便宜行事的圣旨,唯一的要求,就是不求剿灭流贼,只求围住,拖住流贼。等不日勤王军解脱出来,并可兵发中原腹地,彻底剿灭那些可恶的流贼。

也因此,孙传庭有了这道旨意,为了让自己不步前任卢象升的后路。他虽然无兵无粮,却很快开始动手了。

首先,他招募各地的灾民、投降的流贼,从中精选兵卒,辅助于自己带去的少数家丁,便有了一支军队的雏形。

而后,对于朝廷没有拨下军需物资的事,他早有心理预期。有了那道圣旨之后,便向地方官府、乡绅、皇亲国戚征集军需物资。

在他看来,打流贼就是为了保住地方官府、乡绅、皇亲国戚的财产、人命,这是合着互利的事情。他们能保住官位,财产和性命,而孙传庭自己则能顺利整顿出一支可以剿贼的军队。因此,孙传庭一开始也是客客气气地上门,讲道理,摆事实,苦口婆心把其中的厉害关系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没想到,这些人竟然不配合,就像打发叫花子一般把他打发了。这让性格耿直的孙传庭恼了,敬酒不吃吃罚酒,他脾气一上来,就开始来硬的了。

虽然他还是手下留情,不敢闹得太过份。可他那种硬来的行为,在地方官府,特别是那些乡绅和皇亲国戚看来,这是要他们的命,是触动他们逆鳞的事情。动刀动枪上没法动得了孙传庭,就开始找门路上告,自己有途径的甚至直接高御状。

一开始,兵部尚书张凤翼还用自己的关系竭力压着,但没等他去协调教育孙传庭,地方上就已联名上告,人多力量大,一下捅到了御前。

文华殿内的张凤翼,听到崇祯皇帝问他话,不由得心中苦笑,该来的总要来的。他心中一横,抬头直视崇祯皇帝的眼睛回答道:“陛下,地方上经过流贼之乱,形势错综复杂。而臣举荐之孙总督性格刚烈,擅长军事却不善与人打交道。莫若让臣去一次,调查此事是否真为孙总督之错,若是,臣当场拿他进京问罪,可好?”

585时来运转

张凤翼打得算盘也还可以,如果崇祯皇帝准他所奏的话,那选拔忠良之后前去榆林学习操炮之术的事就不用他负责了。

而他作为堂堂兵部尚书去地方,那权威自然就大了。且孙传庭是他所举荐,于公于私都得听他的话,事情就容易摆平。

但不是虚职的兵部尚书要离开京师,这事可真少见。内阁首辅周延儒首先就不同意,要是张凤翼撂摊子,崇祯皇帝还不把那事让内阁去督办。

于是,他马上搬出自己的理由,说兵部尚书去地方解决纠纷是小题大做了;而且这事说句公道话,孙传庭也是站在理之上,只是做事方式不对而已。朝廷下旨训斥孙传庭,让他以后不得再犯,这样就差不多了,毕竟流贼还要考孙传庭去统筹围剿。

崇祯皇帝的心思其实并不在这,他也认为兵部尚书去地方有点小题大做。刚才那么问,只是要想为难张凤翼出下心中的那股气而已。因此,他听周延儒说得有理,便准奏了。

而后,他的重心便又转到对虏战事上。孙承宗在奏章上还诉苦,说严寒来临,如果朝廷的后勤不做好,怕会危及抚宁战事。

对于后勤这块,可以说是崇祯朝最大的问题所在,也是最棘手的问题。这种事情存在不是一天二天了,要是讨论讨论就能马上解决,那就不是事儿了。讨论的最后结果,就是再议,也只能如此了。

烦心的事永远没完,兵仗局那边仿制轰天神炮,不知道哪里没搞好,炸药包没有被弹射出去,直接在炮膛里引爆了。幸好试验的时候都躲着,才没有人员伤亡。

可有了这么一个事故,不少人对仿制的准确性就打了个折扣。虽然还在继续仿制,可热情却降了好多。

每隔几日,孙承宗那边就上奏章催后勤了,催得崇祯皇帝和内阁都烦。可所谓坏事连连也不是随便说的,又是一道河南巡抚告孙传庭的奏章到了御前。

之前是没有弄出人命,所以周延儒才有说法,崇祯皇帝也才会同意。可这一回,孙传庭竟然斩了一个副将。理由就是这位副将纵容手下杀良冒功,且多次不听从他这个总督的号令,延误军机。

可这个副将其实不是直接归孙传庭管,而是河南巡抚的下属,没有知会一声,直接就砍了。

这下好了,朝廷上本来就烦心事多着,这孙传庭竟然不省心,还要添乱,不少人就有拿下他的心思了。

但孙传庭的去留,其实涉及到兵部尚书张凤翼的这一边。他们自然是想保了,就从军法这角度开始争辩。

双方正辩论了几天,忽然孙传庭的捷报到了,说在河南驻马店附近围歼了马回回、闯塌天等三支流贼,共计三万余人。其余流贼闻风而逃,官军所向披靡,预计能进一步压缩流贼的活动空间。大概再要三个月时间,肯定能还中原一个太平。

当然了,捷报中也提了,要达成这样的战果,事权必须统一,各地巡抚不得对总督军令阴奉阳违,军需后勤不得短缺才行。

张凤翼听到这消息后,算是松了口气。这孙传庭还是有本事的,总算是拿出了点像样的成绩。

崇祯皇帝看了奏章后,对孙传庭的印象也稍微改观了点。心中算是认可了张凤翼对孙传庭的评价,脾气有点臭,处理人事有点粗暴,但指挥打仗还是有两下子的。

既然如此,之前想撤掉孙传庭的想法便没有了。在经过商量后,下旨嘉奖,并令孙传庭再接再厉,争取再短一点时间把流贼灭了。特别是要把那个挖皇陵的李自成给抓到京师来千刀万剐。

也不知道是不是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保佑,这事刚过,孙承宗那边急报,说建虏派人求和了。

崇祯皇帝和内阁几位大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建虏竟然求和了?

说真的,和建虏这么耗下去,崇祯皇帝和内阁这边光是想勤王军后勤的事情,就不知道瞅白了多少头发。这建虏要是求和了,那大明不是可以喘口气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周延儒马上抓到机会,开口拍起马屁来,“全赖陛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方有今日的捷报连连,大明中兴可望啊!”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大明中兴可望!”其他臣子一听周延儒先派了马屁,连忙争先恐后的跟风。反正花花轿子人抬人,让陛下高兴高兴,何尝不是做臣子的义务。

崇祯皇帝难得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对底下的众位臣子道:“建虏说他们没有粮食过冬,才无奈和我大明一直这么打着。如果我们作为****上国能赐一点过冬粮食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