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秦-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来的蹊跷,并不参战,而是把双方交战的人分开。

就在邓屠和白霸都惊异的时候,一员红袍大将骑马冲进冬日的枯树林,手中擎着明黄绸布包裹着的一个盒子高呼道:“邓屠退下,白霸将军听封!”

所有人顿时蒙了,原本捉拿马贼的邓屠更是不知所措。不过来人都是精骑兵,看样子枯树林内外足有五千人左右,邓屠有心质问却不敢造次。

“某家如今盘踞鹿儿岭,听谁的封?”白霸眉毛一挑问道。

红袍将军确认眼前这答话之人是白霸之后,翻身落马,从背后拿出一卷竹简,连同那一方明黄绸布盒子一同向前一递说道:“大将军陈余向赵王举荐将军做全国兵马总先锋官。请将军过目。”

“赵王?”白霸冷眼看着红袍将领,冷笑道:“小爷返出信都的那一刻,就没再打算伺候赵王那白痴。”

红袍将军一愣,他身后的骑兵脸上都露出冷意,手中武器微微擎起。

邓屠更是乐的白霸不降,他一挥手吼道:“把这些个背叛赵王的反贼给我杀了。”

“杀!”邓屠麾下的赵军怒吼着就要上前。

第143章救不救

眼看双方就要再次开战,倒是那红袍将军比较冷静,一挥手制止了想动手的赵军。

邓屠虽然迫切的想拿白霸等人,但红袍将军的五千骑兵他惹不起,只好老老实实的看着,不敢轻举妄动。

红袍将军向前一步,恭敬的说道:“白将军,恐怕您还不知道,曾经的赵王武臣已经死在秦降将李良手中。如今的赵王可是陈余将军和张耳丞相从六国后裔中寻到的赵国后裔,名为赵歇。”

白霸一愣,武臣对他不信任,他虽有怨气,但听说一个自封为赵王的人就这样死了,还是有些意外。

“这乱世,王的命竟然比草还贱,真不知一场动荡会有多少草头王毙命!”哂笑了一下,白霸单手借过红袍将军递上来的黄绸方盒。

打开盒子,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诏书。

白霸打开诏书,一切都还是赵国的旧制,只是王封落款之处从之前的武臣印信变成了现在的赵歇印信。

在诏书下面,是一枚方印,正是赵国先锋官的印信。

回头看了看身后的白家府军和刚刚被他救出来的谢客等人,白霸眉头微微皱起。

若答应这赵王的邀请,他根本不了解这所谓的赵歇是什么样的人,白霸不愿侍奉如武臣那样的浑人。可若不答应赵王邀请,恐怕今日就会有一场恶战,自己的府军就算是能够侥幸逃脱,恐怕也会死伤惨重。

默谋了一下,白霸果断的拿起印信,高声说道:“既然赵王歇看得起白某,那白霸就接下这先锋印信。”

红袍将军似乎松了口气,他身后的骑兵脸上也露出微笑,只有邓屠脸上阴晴不定。

见白霸接了印信,红袍将军从怀中再次掏出一封诏书,单腿跪地,高举过头说道:“将军在上,末将赵累奉赵王令,带领五千先锋骑兵,听候将军差遣。”

白霸伸手拿起他手中的诏书,展看一看。诏书的内容是让他接收赵累副先锋率领的这五千骑兵,作为先锋部队,镇守和秦接壤的临济城。临济城中所有兵马将官都归白霸统领。

听到这个命令,邓屠的脸色变换几次,不过他很快神色镇定下来,上前一步赔笑说道:“白将军,咱们真是不打不相识,竟然打成了一家人。这中间的误会,容小的给将军一个解释,请将军勿要记恨才是。”

虽然张鼠是他的心腹,被白霸斩杀,但邓屠自然不会蠢到去为了一个死人得罪自己的顶头上司。

若是之前的白霸,一定会得理不饶人。可如今在鹿儿岭的山林生活,已经把他的锋芒内敛起来。

白霸向着邓屠拱手说道:“将军不必多说。赵王旨意中说反贼李良重新归附秦国。如今据守上党郡,已经向秦求援。我们如今的任务有两个,一是防止李良从临济逃往秦,一是抵御秦的救兵。”

“为今之计,我们临济是秦赵交接的必经之地,守住临济,还要你我戮力同心。”白霸说完,看着邓屠和赵累。

数日之后,临济城风气一新。

白霸掌握所有军队后,法令森严。凡是有骚扰百姓者,一律斩首。临济的赵军在白霸的统领下,努力备战。

……

咸阳帝都,咸阳宫,武信殿。

胡亥皱眉看着眼前的一卷竹简。自从纸被造出来之后,已经普及到秦军书记之中。来往的公文传递,一律改用纸。

眼前这竹简,显然不是秦军传来。

竹简的内容是赵国叛将李良所书,说已经占领上党郡,欲献给大秦二世皇帝,以赎当初背秦之罪。

“竹简的内容你们都看了。说说,救还是不救。”胡亥揉了揉头,问道。

“这李良原本就是我大秦将领。反贼陈涉起兵的时候,他就在赵地上党摇旗造反,此等反复小人,不足以相信。依臣看,还是不救的好。”优旃嘬了嘬牙根,摇头说道。

蒙毅看了看优旃,又看了看身边的李斯,他知道李良是李斯旁系亲戚,想看看这位丞相怎么说。

李斯咳嗽一声,说道:“李良乃臣亲,可他反复无常,今日降了,是被赵人逼迫,若他日得势,难免反复。臣这里同意优旃的看法。”

胡亥点了点头,看了看蒙毅,问道:“蒙恬将军喘疾可好些了?这几日不见他,朕很挂念。”

“家兄这病,都是凉上来的。如今入了冬,反倒重了些。不过皇上不用担心家兄。倒是这李良的事儿,臣有不同的看法。”蒙毅斟酌着说道。

“蒙恬没事就好,朕这几天过去看看他。至于这个李良,爱卿有什么看法?”

“陈涉举反旗,我大秦响应者甚多。其中许多相应反贼的郡县官员都和李良一样,出自世家大族。若他今日想回归我大秦,我们见死不救,恐怕日后有人再有此等心思,也要三思。”蒙毅顿了顿,胡亥点了点头。

“这些官员中很少有人是真心造反。绝大多数是因情势所迫,不得不呼应反贼,保住郡县之中自己和百姓的性命。如果李良能得到我大秦妥善的安置,臣相信还是有不少臣子愿意在我大秦治下的。”

蒙毅说的入情入理,可对这些曾经反叛过的人,胡亥还是感觉有些腻歪。但这种腻歪的感情被他深藏了起来。

毕竟一个皇帝考虑事情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评判,他要考虑的是大秦的江山社稷。蒙毅的意见,无疑是这个时期最好的解决办法。

先安抚了这批人,日后找个借口削了军权,给个闲散文职,也就算了。想通此节,胡亥神色缓和,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说道:“如今王贲率领一路大军在三川郡镇守。经过这段时间,估计李由已经重新掌握了三川郡。朕看,就让王贲带着他的大军,从临济杀入赵国,直插上党郡。”

看着李斯,胡亥接着说道“这事儿还是丞相写个诏书,以参赞府的名义发给王贲。”

“诺!”李斯拱手,他和李良私交甚好。只是刚刚二世皇帝问,他为了避嫌,不敢说救援的事情。如今蒙毅一席话,让胡亥下了救援李良的决心,他心中高兴。起身时感激的看了蒙毅一眼。

“朕前日微服私访百家楼,忽有所悟。等哪天蒙恬喘疾好转,我们一起议一议。”胡亥扶着方桌说道。

“诺。”

第144章开科取士

自从回到咸阳后,蒙恬在阳周监牢坐下的喘疾就随着气温的降低严重的复发起来。

大秦现在反王蜂起,危机四伏。蒙恬很不想躺在家,不过喘疾一犯,浑身的力气似乎都集中在了他的胸腔,除了狠狠的喘,竟然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

饶是如此,蒙恬还是坚持着靠在床榻一侧,在他的前面放着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放着从各地飞来的,如同雪片般的军情。

老内侍站在蒙恬的床榻之前,捧着刚刚熬的热汤轻轻的放在了桌脚。

这个老内侍是蒙家的老仆人,蒙恬几乎是他看着长大的。所以他对蒙恬的身子骨太了解。自己家这位将军,在河套以北和胡人大小战了无数次,却从未有这般模样过。

将军的身子骨都是在阳周那阴暗潮湿的大牢里熬坏的。一想到阳周的大牢,老内侍深深的叹了口气。

这老内侍在蒙恬身边太多年,他一叹气,蒙恬立刻就知道他的意思。摇头苦笑着说道:“祁伯,你莫要担心。我的身子等春天暖和了就会好。”

祁伯点了点头,说道:“真想不通,那胡亥害的您这般样子,为何你还要为他征战操心。”

“和你说过多少遍了,是他抓了我,也是他在赵高走狗的刀下救了我。大丈夫,国家为重,私人恩怨暂放一边吧!”蒙恬摆了摆手。

祁伯无奈的看着他,那眼中有一种长辈般的疼惜:“将军才不到四十,就把身子骨熬成这样,唉!”

“报将军,二世皇帝的车辇已经到了门外,随行而来的还有丞相李斯、优旃和蒙毅等重臣。”蒙家的仆人报告。

“皇上亲临,老仆告退。”祁伯向着蒙毅一拱手,缓缓从后门退了出去。

祁伯因为蒙毅的阳周牢狱,一直耿耿于怀,对二世皇帝胡亥很是不喜。蒙恬了解他的感受,点了点头。

待祁伯退去,蒙恬忙要起身,却听外面已经传来了脚步声,同时秦二世胡亥的声音也传了过来:“蒙恬将军勿要惊动,朕是过来探望你,若反倒惊动了你,那就并非本意了。”

听了这话,蒙恬老实的靠在床榻一侧,此时胡亥已经进来。

和上次分别相比,蒙恬已经瘦了一大圈,脸色微微有些黄,一双眼睛依旧有神,但也带着一丝疲惫的气息。

“爱卿之病,都是朕的错。”胡亥发自内心的说道。他知道蒙恬在阳周肯定没少遭罪,这一切都源自之前的那个胡亥,既然自己继承了人家的身体,就不能不负责。

“臣没事儿的。一开春臣的身体就能恢复。快些给皇上、丞相等人搬来暖椅,在加两个火盆。”蒙毅吩咐着,自然有仆人利手利脚的做了。

“朕今天就是来看蒙恬将军的,所以各位爱卿随意,不用如在武信殿那样拘束。”胡亥说着,随意的做到蒙恬的床榻边上,看到桌案上那雪片般的战报,他心头一热。

“爱卿,你养好身子即可,若有大事儿,我会教人来和你商量。小的事情就不必事必躬亲,等来年开春身子好些再给朕卖命也不迟。”胡亥开着玩笑,说道。

几个随行而来的臣子都是参赞府骨梗人物,也都说着凑趣的话,让蒙恬开心。

君臣几人轻松的谈笑了一段时间,还是蒙恬这个武将出身的重臣再次开口,说道:“皇上,臣看了关于李良的奏报。上党郡和我们的三川郡紧邻。李良宣称占领了整个上党,但是臣分析他或许只占领了上党部分,和三川郡接壤的临济县恐怕还在赵军手中。若是打算救援顺便占了上党之地,恐怕要和赵军大战几场了。”

点了点头,胡亥说道:“朕已经给王贲发了诏书,令他做主帅,出山川,踏临济,驰援李良。这是给其他想降秦却又举棋不定的人一个定心丸,容不得出差错。”

“上次选材取士中出现的苗子,好的很有几个。臣看现在划归王贲麾下的李剑和卫霍都不错,年纪也正轻。臣已经以大司马的身份给王贲写了私信,希望他能在这次征战中令李剑和卫霍为先锋。大秦不能指望老将,年轻将领才是未来的军魂。”蒙恬所说,句句谋国。

胡亥点了点头,如此忠贞的臣,古来少有。他可是历史老师,脑袋里上下五千年的帝王臣子故事可不少,能忠君爱国的臣子,在历史上不算太多。如蒙恬这般鞠躬尽瘁的臣子更是屈指可数。

蒙恬顿了顿,说道:“如今军中善战的将领并不少。可能够在这乱世,为国谋划的栋梁文胆,却不多见。为国家计,应该立刻从世家大族中遴选文臣良才。李斯丞相那里要和各个反王搞连横之策,也却不料唇枪舌剑的文官。”

李斯点了点头,说道:“一旦连横一个国家成功,那一个文官所取得的胜利,不亚于一只大军。臣的手头,人不少,人才,不多。”

胡亥点了点头,刚刚蒙恬说让他在世家大族中遴选人才。这正是他也想说的一个问题。

五千年华夏之所以一直动乱,直到1949年建国才算逐渐安稳下来。之前的什么汉唐盛世,终有落幕之时。

究其原因是人们在动乱的年代看不到希望,所有权势门路都在世家大族手中。贫苦百姓,没有出头的念想,胆大的自然揭竿而起,走上反叛的道路。

后来虽然有了开科取士,一直沿用到清朝,可没钱人家的孩子,依旧是不能公平的得到教学资源,贫穷之人还是难以出头。

如今这乱秦,动乱虽然不都是由此而起,但烧起这反叛第一把火的陈涉等人,的确就是被逼迫的没了活路才起兵的。

如果给百姓一个翻身的希望,一条活路,或许仍然会有反叛之事,但绝对不会有这种星火燎原之势。

这些想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