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旨的钦差很快进入太原、大同、榆林、固原四镇,随之而来的还有监军太监曹化淳。曹化淳少时家境寒微,于十二三岁左右入宫。此人资聪慧,精通诗文书画,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倚为亲信。
此人后来成为信亡朱由检的伴读太监,天启初年,太监魏忠贤得宠弄权,害死王安,曹化淳受牵连被逐出北京,发配到留都南京待罪。天启七年,朱由检继皇帝位,次年改元崇祯,曹化淳随即被召还,委以重任,平反冤案。
在崇祯二年之时,曹化淳已经颇得崇祯皇帝信任,地位也日渐显赫。
崇祯继位已经足有二年,这二年来,崇祯皇帝逐渐有了一些施政经验。随着国事逐渐艰难,朝中的党争也越来越激烈,崇祯皇帝已经逐渐认识到各级文官的无耻,于是一改前态,逐渐重视起前代帝王重用的家奴太监。
曹化淳就是这样一枚棋子,被崇祯皇帝派来监军四镇,以备立下战功,迅速的提拔起来制衡文官。
四镇大军共有兵额二十四万人,骑兵九万。但是明末官军的员额并不是字面上的数字,因为各级武将大吃空饷、文官层层漂没,实际的兵员也就刚过一半。
四镇精兵,除了早已经不能打仗的军户卫所之外,现在只有步卒八万五千人,骑兵四万。这四镇精兵,几乎算是明军精锐的三分之一兵力。一旦这四镇精锐损失惨重,对于明王朝来说,根基也几乎塌了一半。
因为还需要镇守城池,守卫边堡。这四镇精兵也不可能全部抽调,最后朝廷仔细商议,决定抽调骑兵一万五,步兵三万会剿攻破延安府的刘宣。
在没有刘宣的历史上,刚开始举兵的陕北义军乱哄哄的,几乎没有多少纪律,老弱青壮也混为一团。这些义军,既没有纪律,也没有组织,战斗力衰弱到了极点。
也就王左挂攻破青泥堡,攻下了官军养马之地,马上召集流民,得到了万余骑士,能称得上兵强马壮。
后来王左挂被延绥总兵吴志勉攻破根据地青泥堡,实力大损,只能四处流窜,虽然此后又攻破了韩城县,但是实力也已经大不如前。
崇祯三年三月,王左挂被三边总督杨鹤招抚,同年七月被陕西巡按御使李应期用鸿门宴设计杀害。
尽管王左挂实力较强,但是却没有对明王朝的统治造成太大的危害。而黄龙山的王嘉胤当时被洪承畴打的非常狼狈,实力损失的比较厉害,直到崇祯二年冬季度过了黄河,才迅速的发展壮大。
王嘉胤在山西时,屡次打败有明末第一良将之称的曹文诏,最强盛时麾下有五六万精壮,让曹文诏也没有办法。后来曹文诏巧施妙计,招揽了王嘉胤的小舅子张立位与王嘉胤同族兄弟王国忠,,有了张立位、王国忠两人内应,曹文诏抓住机会夜袭王嘉胤大营,张立位与王国忠趁机刺死王嘉胤。
王部大军失去了首领顿时溃乱不堪,右丞相白玉柱举兵投降,左丞相紫金梁王自用率领残军,被推举为三十六营的盟主,率领剩下的义军继续作战,崇祯六年夏天,紫金梁王自用病死在河南山区,从此以后,各支义军再也没有名义上的盟主,他们配合打仗也是类似于盟友的联营作战。
而刘宣的到来,这一切已经大不相同。在刚开始起兵时,他就极端注重纪律,更重视士兵的训练,大部分的时间更是身先士卒与士兵共同操练。哪怕气候极端寒冷,粮食不富裕,营养比较缺乏之时,也没有长时间停止训练。
刘宣重视火器,尤其注重火炮,成立了单独的炮兵编制,经过几次大的战役,这支炮兵已经比较精干。
他起兵以来,可以说每战必胜,先后攻破三城,消灭的官军上万,这上万的官军,大部分都是榆林镇精锐。
在崇祯二年中,刘宣攻破延川县,让三边总督武之望忧惧而死。他击败延绥镇副将张应昌,害的张应昌丢官罢职,他攻破延安府,斩杀了敢于抵抗、拒不投降的所有武官,其中更是包括了鼎鼎有名的延绥巡抚岳和声。
因为刘宣穿越来的蝴蝶效应,现在已经开始逐渐影响朝堂,当朝的阁臣周道登也因为围剿刘宣,为崇祯皇帝出了一个臭主意失去了帝心,让崇祯皇帝厌弃讥讽,情急之下提前几年病死在乡间。
刘宣的实力越来越强盛,终于引起了朝廷的震动。这一次,朝廷终于不堪忍受,决定调集大军,围剿盘踞延安之地的刘宣。
与此同时,刘宣攻破延安后,先后赶来投靠的流民盗匪络绎不绝。尽管一些流民队伍难以忍受刘宣严苛的纪律带着队伍离去,但是这一段时间,刘宣还是收拢了五六千人,其中精壮的壮丁也超过了两千。
在刘宣攻破延安城后不久,听到消息的王嘉胤也走出了黄龙山,北上延安府与刘宣前来汇合。
这一段时间,因为刘宣、王左挂牵制了大量的官军,王嘉胤的实力也所有恢复,精壮的士卒不下于七千,其中历经多次战阵的精兵也有三千人。
王嘉胤此人眼光长远,他虽然出身于边堡军户,大字不认识几个。但是他早年间走州过县,去过了很多地方,早已经看出来陕北不是久居之地,所以他才会一心联络刘宣,想要打过黄河,进入相对于富庶的山西发展。
这一次刘宣攻破延安,在烽烟四起的陕北之地名声大震。王嘉胤听闻了这个消息,再一次派出信使联络。
这一次的信使,还是刘宣的老熟人张献忠。最近几个月,张献忠每战先登,骁勇善战之名已经闻名与王嘉胤军中。
王嘉胤也许下承诺,准备让张献忠回家乡招揽饥民,成营。
王嘉胤的军中非常混乱,他的建制还是传统的兵为将有的模式,如果张献忠拉起了队伍,成为一营之主,他在王嘉胤军中的地位无疑会大大的提升。
第一百章李自成
就在张献忠进入延安地界时,他历史上的好基友李自成也带着一队瘦弱不堪的饥民队伍进入延安县城。
对于历史上的李自成,身为陕北人的刘宣无疑非常熟悉,加上他上一世熟读顾城所著的明末农民战争史等史料,对于李自成的情况也非常了解。
听闻后世大名鼎鼎的闯王李自成前来投奔,刘宣尽管脸上没有流露出轻浮之色,但是心中的激动却难以自制。
在刘宣前世的崇祯年间,李自成毫无疑问成为了天地间的主角,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无疑令刘宣这个后人非常敬仰,而他功败垂成的结局也令刘宣感叹。
自从刘宣穿越以来,已经见过了无数历史人物。比如延绥副将张应昌,延绥巡抚岳和声,甚至连大西王张献忠,也见过一面。但是在这些历史人物名下,刘宣却没有任何激动的心情,直到听闻李自成前来投奔,刘宣才终于有些失态,尽管他脸色不显,但是还是失手打碎了手中的茶碗。
李自成宗族,属于米脂太安里二甲李姓。这一家族,人口也算不少,这一次李自成来投,除了他自己外,还带着其族叔李守义、李守正、李守信,族兄弟李自明、李自刚、李自强,兄子李过,族侄李适、李遵、李迪、李孜、李达、李通、李逻、李友,族孙李时亨、李其亨、李运亨、李来亨等投入刘宣麾下。
其中李来亨仅有两岁,并不是李家血脉,他的亲生父母已经死在混乱不堪的陕北高原,李自成起兵后,侄儿李过见到这个可怜的孩子,一时心软,收养了这个无人照看的可怜孤儿。
这支李氏家族,原籍在米脂城北8o里的海会寺之李家站。李自成高曾祖时,因为家境贫困和生活所迫,始迁至米脂西乡13o余里的李继迁寨(今陕西横山县殿市镇李继先村)开荒种田。他的祖父李海是一个细农,以养驴、马为生,劳苦一生,重病而死。李自成父亲李守忠,也是个农民,娶米脂怀远堡农民女儿吕氏为妻。
据刘宣前世看过的史料记载,尤其是李文治教授所著的《晚明兵变》比较详细,这本书引证《明季北略》、《绥寇纪略》、《延绥镇志》等书,皆以考证李自成母亲不姓高,与高迎祥并非亲戚。
而地方上的县志如《怀远县志》、《米脂县志》、《延绥镇志》、《延绥揽胜》等书也记载李自成的母亲是吕氏。特别是《米脂县志》《延绥镇志》最早修于康熙十年前后,这时吕氏辞世才五十余年。且李自成乡里属于延绥米脂县,知道李自成母亲的一些人还健在,记载就更加可靠确凿多了。
刘宣最熟悉的明史大家顾城先生撰写的《明末农民战争史》,也认同这一观点。况且李自成出身米脂,高迎祥远在安塞,距离超过五百余里,在交通不便,通行艰难的古代也很难结亲。
李自成本名鸿基,后叫自成,他幼曾为僧,还俗为黄来,号称黄来儿。李自成青年时当过煅工,认识了好兄弟刘宗敏。二十岁时,他应募到当时离米脂县城8o里的银川驿充任驿卒,传递从银川驿至延安的公文函件。
崇祯二年春,因为延安、绥德一带遭了灾荒,李自成被驿站裁减。回村以后,借了艾同知一笔钱,他一下偿还不了;被艾同知告到县衙。米脂知县晏子斌派人抓了李自成,戴上木枷和脚镣在烈日下游街。曾经和他一起当过驿卒的穷弟兄们为李自成抱打不平,打开衙狱放走了他。
李自成出来以后,杀死了欺负他的艾乡绅,又杀死了与盖虎私通的老婆韩金儿,然后与好友刘宗敏一起,带着米脂被裁撤的役卒率兵举义,活动在米脂西川一代。
历史上高李二人先后被百姓称为闯王,好像是二人有什么亲戚关系,加上清代耗费一百年修撰的科幻巨著《明史》的言之凿凿流毒甚广,很容易迷惑不熟悉的后人。
其实历史上李自成从没有自称过闯王,他早年自号八队闯将,当时还有名号叫老闯将、邢闯将的义军首领。早期的农民军各支首领名号混乱,这种名号上的相似其实并不能证明什么。
崇祯十三年进入河南之后,李自成迅速发展壮大,攻破襄阳后更是自称奉天倡议文武大将军,闯王这个称呼,还是来自底层的义军和民间的百姓。
历史上,李自成也不是高迎祥的部将,论起名气,李自成成名还早于高迎祥。
在崇祯五年八月,山东道御史刘令誉上言:“有自贼中逃回者言,旧在晋中贼首掌盘子等十六家,最枭獍者为闯将、紫金梁,戴金穿红,群贼效之。遂皆以红衣为号。”
可惜在几个月后的辽州之战中,李自成被宣大总兵尤世禄击败,从此实力大损。这一战史载打的非常激烈,尤世禄与其子尤人龙先后负伤却死战不退,最终打败了李自成。这一战,李自成的骨干伤亡两千,这两千骨干,都是李自成多年起兵积攒下来的,大约过了两三年,李自成才恢复了元气,从新成为实力强横的义军首领。
而高迎祥的发展比较顺利,直到他带头掘了凤阳皇陵后,更是名气大振,远胜于成名很早的李自成张献忠等人。
历史上明末农民军各营的关系非常松散,根本没有隶属关系,自从紫金梁病死后,农民军也失去了最后的盟主,他们配合行动,靠的是联营作战的模式。而高迎祥与李自成二人,却很少联营作战,高迎祥本人反倒是与张献忠配合更多一些。
李自成起兵造反,害怕被朝廷牵连的李姓宗族,也不得不跟着李自成造反。李自成起兵后,因为实力弱小,也没有打开任何一座边堡县城,缴获的粮食非常稀少,日子也过得也是紧巴巴的。
李自成麾下人数增多,但是粮食却越来越少,万不得已李自成已经决定投奔附近实力最强的王左挂。
但是后来听闻刘宣攻破了延安,手中的粮食多的吃不完,又大肆招收附近的英雄好汉。李自成于是改了主意,与好友刘宗敏商议了一番,决定带着麾下的五六百队伍,一起前来投奔刘宣。
就在张献忠骑着战马,快马加鞭进入延安城后,李自成麾下的这支队伍也赶到延安城下,为了表示诚意,李自成亲自带着刘宗敏,进入延安城面见刘宣。
第一百零一章李自成二
陕北的五月还是没有下一滴雨水,如果再过一段时间不下雨,就将彻底延误耕种的季节。
现在距离刘宣攻破延安已经差不多一个月,这一个月来,因为朝廷反应不快,四镇的官军尽管已经开始调动,但是距离延安城还远。
李自成看了看毒辣辣的太阳想道:“看现在这个天气,今年又是一个绝收年,像这种年月,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
李自成带着队伍,从米脂西川沿着绥德县、延川县一路跋涉,终于在五月十二赶到了延安。
自从过了延川之后,李自成的行军也更加困难。因为延川附近的边堡都被刘宣攻破,乡绅被刘宣抄家,附近的人口也大部分从贼,跟着刘宣造反。人口稀少人烟荒芜,让李自成的粮食的补充也更加困难,因为长途行军,粮食也不充足,李自成麾下这支队伍人数不但没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