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人把君臣关系好说成“君臣相得”,在历史上当得起这四个字的不多。  象李隽和李庭芝他们的关系好象亲人一般,的确是当得起这四个字,李隽此言可圈可点。
    李庭芝点头道:“这都是皇上圣明。  臣等幸事,得附骥尾,得遇皇上。  臣等自当尽心竭力,效犬马之资。  ”
    “祥甫言重了。  朝廷能有今日之局,是你们的功劳,要是没有你们的努力,就是累死我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  ”李隽知道他是代表廖胜功他们说的,笑道:“这次出去,我很是开心,大有收获。  ”
    文天祥站起身道:“皇上一出光复四川,汉中,关中之地,皇上武功远迈太祖,臣佩服。  ”文天祥忠直之人,错就是错,对就是对,对谁都一个样,要他说出这样钦佩的话真地是很难,真地是当得上一字之褒荣于华衮。
    他说的是大实话,李隽只用了半年多点时间就收复了这三处重地,更难得地是在进军关中一役,是以少胜多。  以弱击强,以不到两万人的军队横扫了关中,打败了郭侃十万大军,可以说这是一个奇迹。  宋太祖是个马上皇帝,也没有这样地武功。
    “皇上圣明,臣等佩服!”廖胜功他们也站起来,以敬仰的语气说道。
    文天祥忠直之士。  李庭芝才情非凡,廖胜功冷静沉着。  是个优秀的战略家,杜大用极具战略头脑,陆秀夫质直,都不是轻易服人的杰出之人,他们如此盛赞,足以让任何人高兴。  然而,李隽并无喜悦。  招呼他们坐下来,道:“履善,你就不要拍马屁了。  说实在的,你们如此盛赞,我是听在耳里,不舒服在心头,让我汗颜无地。
    “四川,汉中之地的收复。  一点悬念也没有,我军占有优势,不仅仅是兵力优势,还有火炮优势,要是连四川和汉中都收不回来,就太窝囊了。
    “至于关中一役。  说实在的,我一想起来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这是险胜。  不是我们打得不好,而是我们地组织工作很成问题。  当然,问题在我,是我有点乐观了,把翻越秦岭的困难估计得太低,才造成后续部队不能按时赶到,才会有以少击多地事情。
    “对于这事,我们应该好好总结总结。  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决不能在北伐中原时再出现这种情况。  ”
    诚如李隽所言,进军关中一役有点冒进。  把秦岭带来的困难估计过低了。  当年蒙哥从六盘山到四川,一共用了两个月时间,这是很好的先例,可以引以为戒。  宋军进军关中,的确是有点贪功了,组织工作上出了一些问题,导致后续部他不能及时赶到,无法给李隽以有力的支援。
    这一仗能够打赢,能够创造奇迹,主要原因在于李隽的应变得法,和他积累的现代文明派上了用场,要不然还真难以对付郭侃大军。
    一个帝王能够自责如此,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却不多,汉武大帝晚年地《弃轮台诏》算一个,那也是因为“天下户口减半”,国力日弱,不得不改弦易辙。  而现在的南宋正好相反,蒸蒸日上,前途美好,李隽主动承担责任,自责甚深,实在是上人感佩。
    李庭芝他们一齐站起来,很是激动地道:“皇上!”后面的话已经激动得说不出来了。
    “坐坐坐。  ”李隽招呼李庭芝他们坐下,道:“这次最让我高兴的并不是四川、汉中、关中之地的收复。  而是我发现了新的东西。  ”站起身,走到御案上,把一个包裹打开,道:“我最高兴的就是这些东西。  ”
    李庭芝他们定睛一瞧,包裹里面不是什么稀世奇珍,更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而是一些模型,就是那些李隽在临安买到地战争纪念品,无敌战舰、火炮、三菱军刺、火铳、冲锋号这些宋军手里的利器模型尽在其中。
    李隽这人也真是的,觉得好买就买下来了,有什么好显摆的,居然还在李庭芝这些股肱之臣面前显摆,着实让人意外,意想不到。
    要是换个人的话,肯定会想“这些东西在临安随处可见,有什么好稀奇的?还值得高兴,肯定是神经不正常。  ”李庭芝他们都是才智非凡之士,才不会如此想,他们知道李隽是一个严谨地人,断无把无用之物给他们看的道理,静等李隽下面的话。
    “这些东西,我是在临安买的。  ”李隽指着这些模型给李庭芝他们解释道:“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让我高兴的是这些东西背后隐藏着的东西。  整整一条街,卖模型的店面不下百十家,生意特别红火,老百姓争相购买,这说明了什么?”
    廖胜功他们一齐道:“皇上,这是民心,战意!”
    “对,这就是民心,战意。  ”李隽抚掌赞同道:“这说明朝廷北伐中原的时机成熟了,北伐必将得老百姓的全力支持。  有了老百姓的支持,中原何愁不光复?”
    这话说得掷地有声,信心十足,让人振奋,热血如沸。
    得民心者,得到天下!老百姓如此热爱战争纪念品,这很好地证明了老百姓全力支持朝廷地北伐大业,还有比这更让人高兴地吗?没有!
    李庭芝,文天祥,廖胜功,杜大用,陆秀夫他们宵衣旰食,为的不就是振奋民心,得到老百姓地支持,率领大军北伐中原,光复故土吗?
    这事足以激动任何人,李庭芝,文天祥,廖胜功,杜大用,陆秀夫五人眼里含着热泪,动情地道:“北伐中原,光复故土!”
    “北伐中原,光复故土!”李隽也是动情地道:“马上就要进行,我急着赶回临安,为的就是筹备北伐大业。  有了老百姓的支持,北伐大业必成!”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激动时!民心已经振奋,战意已起,在李隽的部署下,北伐大业必成,梦想实现之期不远了,李庭芝他们是激动得呜呜地哭了起来。
    当着九五至尊之面哭泣是大不敬,李隽很是理解他们为了光复故土吃了多少苦头,多少次出生入死,才没有怪罪他们的意思。  为了活跃一下气氛,拿起一个吹锋号模型吹了起来,道:“这东西我买下来,心里一高兴,带着段干木他们一路吹回宫。  给你们说,甄牧那小子差点把我们当作疯子。  ”
    李隽的话音一落,李庭芝他们卟哧一下笑了出来,他们是万万想不到李隽居然会有如此表现,只是他们一边笑,一边擦眼泪。
    “来来来,都坐下。  ”李隽招呼李庭芝他们坐下来,道:“半年没回临安,临安变得都快不认识了,这都是你们的功劳。  祥甫,你给我说说,你的华发怎么少了?越活越年青了。  祥甫,你是不是有什么秘方?”李隽开起了玩笑。
    李庭芝的华发少了,人也年轻了,这的确有点让人难以想象,李隽一来就想弄个明白。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十二章 新事新气象(下)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十二章 新事新气象(下)
    “皇上说笑了,臣哪有什么秘方?”李庭芝本是一个严肃守礼之人,要不是心情好得很,断无用“说笑”二字的道理。  李隽一问起,他的眼睛中就放光了,亮晶晶的,好象天上的繁星般,光芒四射。  半年前,李隽离开临安时他眼里那种焦虑之情连一点影子都没有了。
    他的心情之所以好,再次见到李隽这个灵魂人物固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他本身的心情不错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两好凑到一块,还有没有好心情的道理。
    他虽然才说了一句话,文天祥他们眼里满是喜悦之光,他们自然是知道李庭芝为什么会如此高兴。
    “皇上,臣不愁了,吃得好,睡得香,华发就少了。  ”李庭芝笑呵呵地道。  他就是不说这话,李隽也是感觉出来了。
    “好心情使人年青!”李隽在心里想着这句现代社会的流行语,有些迫不急待地问道:“祥甫,是什么事让你不愁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李隽明知李庭芝要说出来,心急之下仍是急不可耐地问出来了。
    李隽本是一个稳重之人,李庭芝如此变化,差实太出人意料,由不得李隽好奇。  想想半年前,李隽离开临安时,李庭芝愁的就是一个“钱”字,熟悉李庭芝的李隽曾经笑言李庭芝是“一心往钱眼里钻”,现在他的心情好得出奇,不要说李隽好奇。  就是换作任何一个人也会如他一般反应。
    “皇上,臣有银子了。  ”李庭芝这话说得很是高兴,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好象一个穷子突然暴发,当上土财主模样,马上知道话里有语病,忙纠正道:“是朝廷有银子了。  ”
    李隽笑言道:“你这个祥甫。  真象个土财主。  ”李隽地话音一落,立即引起一片轻笑声。  是文天祥他们的笑声。
    “皇上有所不知,祥甫说的是实话。  ”文天祥帮李庭芝解释起来,道:“皇上,朝廷一系列的经济对策实施得非常成功,年初我们是为银子发愁过,现在税收一上来,年初花出去的银子收回来了七八成。  我们估算着。  要是到了明年,甚或时间更长点,这税收会更多,银子会把国库装满。  ”很是憧憬地道:“到时,朝廷又要花银子修国库了。  ”
    这话套用现代经济学的话说就是“现金回拢得不错。  ”只有良好的经济体系才能有如此良好地表现。
    文天祥是个忠直之士,为人严谨,绝不对说出如此憧憬大过现实的话,他之所以如此说不用想都知道他们肯定是预测过。  对南宋经济地发展具有绝对的把握,要不然就是砍他的头他也不会如此说。
    对于李隽来说,文天祥的话是最好的礼物,指着文天祥大笑起来,道:“好你个履善,也学会吹牛了。  好好好。  修国库不是问题,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等国库装满了,朝廷就把银子发给老百姓,让老百姓去花销,省得朽坏不可用。  ”
    这话里暗藏一个典故,是说西汉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取得巨大地成功,老百姓富足,西汉朝廷有的是钱,钱多到压仓库。  放在仓库里把串钱的绳子都朽坏了。  (按:后世多讥评汉武大帝。  赞美文景之治,其实有误。  汉武大帝只用了几年时间取得的成就就超过了文景二帝数十年的成就。  )
    李隽他们君臣见面。  气氛本来就不错,再给李隽如此一说笑,气氛就更好了,个个都是笑得前仰后合,开心之极。
    陆秀夫笑着道:“皇上,臣斗胆以为说笑可,用起来不可。  朝庭的经济条件才刚刚好转,固然是喜事,但是朝廷花银子的地方多着呢。  ”
    “陆秀夫质直,果不其然。  此话具有醍醐灌顶的作用,很是醒脑。  ”李隽在心里对陆秀夫大加赞赏,道:“陆秀夫所言极是,只能当作说笑,当不得真。  ”看着李庭芝笑道:“祥甫,你地华发恐怕又要多起来了,你的好心情也维持不了多少时间,又会给银子弄得没有心情。  ”
    李隽虽没有明说是什么事情会把让消失不少的华发再上李庭芝双鬓,但李庭他们都是才智非凡之人,哪有想不到的道理,自然明白李隽说的是即将到来的北伐大业,将是无底洞,银子会象流水似地流出去,到时李庭芝这个中书省大员又要发愁了。
    即将到来的北伐必然是起倾国之力而为之,军费开支必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不要说刚刚才好转的南宋经济,就是有几座金山银山也会用光。
    “皇上请放心,臣尽心竭力也要保证军费开支。  ”李庭芝信心十足地道:“只要朝廷需要,臣就是不吃不喝也要弄到银子。  有了现在的经济基础,臣斗胆预测,朝廷会更好。  ”
    万事开头难,李隽推行的经济政策是以现在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很好地结合了需求与供给的关系。  南宋投入大量的银子去建设一些基础设施,去大量采购军需,这会拉动南宋经济的发展,即将到来的北伐也有这种作用,要是用得好地话,南宋地经济基础将会更加厚实。
    有人说“战争是流血的伤口”,一个不好会把国家拖夸,甚至毁灭,这在历史上地的确确出现过。  但是,并不是说就没有办法医治这个伤口,只要很好地协调好“黄油与大炮”的关系,国家就会从中受益,会越战越强。  (按:黄油与大炮是一个经济学上的例子,黄油是指民生用品,大炮是指军需品。  )
    要国家在战争中越战越强,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以战养战”了。  从征服地区收括大量地财富,使得自己变强变富。  成吉思汗在世时主导的对外征服战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从征服地区抢劫了大量的财富,使得蒙古人富有。
    这就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征服地区要非常富有,要有可以掠夺的资源矿产财富。  中原的确富有,完全满足这一条件。  但那是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