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3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光复中原、燕云之地,兵威大振之际,派出使臣,游说各地,要那些心存观望的人认清形势,归顺朝廷。  ”
    李隽历来是最后做总结性发言,这次却是打破常规,叹道:“知朕者。  廖将军也!朕也是这么想,才把扬明道长和杨威请来。  《孙子》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固然是兵法的最高境界,但是历观古今,适用者廖廖,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其条件难以达到,故而有人认为是空谈之言。  要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  必须要有强大地实力为后盾,经历中原决战和光复燕云之战。  朝廷的实力大为提升,已经具备了实施这一目标的条件。  ”
    经过这两次大战,南宋的军事实力剧增,实际控制的领土骤增,人口、土地都有了质的提高,比以前多了许多,实力空前强大。  对于这点。  是共识,廖胜功他们点头赞同道:“这都是皇上圣明,才有今日之盛!”
    李隽摆手,道:“你们不要一味拍朕的马屁,说好话。  朕要你们记住一句话:善始者,也要善终,方称完美!在历史上,很多人能善始。  却不能善终。  李存勖地事情就是前代之事,前期励精图治,后唐有中兴之气,到了后来却是与伶人为舞,只知玩乐,不理国政。  最后身死人手。  我们是打了胜仗,从临安一路打到燕云之地,是值得高兴,这是人之常情嘛!但是,你们要记住,不能骄傲,要戒骄戒躁。  任重而道远,诸位仍需努力!”
    “臣谨记皇上教诲!”廖胜功他们受教。
    李隽接着道:“可以肯定地说,仗即将打完了,朝廷将把主要精力放在重建上。  要把我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建设好。  保护好,因而要进行一系列重大地调整。  这些调整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还要涉及到军事。
    “对于军队,朕决定要精简,在现有的军制基础上进行一场改革。  军队的数量虽然减少了,但是并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什么事都不做。  相反,军队的作用要强化,要装备更加先进的武器,要研究更能适应战争需要的军事理论,对军卒、对军官、对将领都要进行严格地培训,制定更加适宜的军事战略。  还有一点,朕准备推行军衔制和勋章奖励制度。
    “归结到一句话:坚决不能学司马炎,去效无用之空谈,废除国之武备。  朝廷一定要掌握一支精锐的军队,以备不时之需。  ”
    司马炎这人很难给他一个定位,你说他迂腐吧,他结束三国战乱,统一了国家,称得上富有雄材。  说他圣明嘛,却做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蠢事,那就是在统一国家之后,听信儒家的邪辟之说,仿效周武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是全部,也是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国家的军备。  以至于“八王之乱”起,朝廷无力平叛。  这事遗害无穷,最终造成了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的大分裂时期,中国进入了第一个长达数个世纪的大分裂时代。
    “《司马法》有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皇上这是高瞻远瞩之举措,臣等实无异言。  ”廖胜功他们很是赞同李隽地看法。
    对于将军们的表态,李隽很是欣慰,道:“这事虽然还有点时间,但是也该提上日程了。  现在,我们还是来讨论一下目前的形势。  现在的态势,朝廷除了漠北,东北,西北,西域和西藏没有归入版图以外,唐时的领土已经全部光复了。  在这些没有光复的地方,朕认为除了漠北必有一战以外,其余地方都可以遣一介之使去晓明大义,必然是望风而下。  ”
    这话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派一个谈判代表过去,通过谈判,和平收回。
    张珏很是赞同李隽地看法,道:“皇上这话可是说到臣心里去了。  臣也认为现在朝廷兵锋正劲,这些地方没有胆量与朝廷作对,只要我们的使臣到了,必将归顺朝庭。  ”
    张世杰思考了一下,道:“皇上,臣以为在派出使臣以外,还是要做好军事的上准备,要把军队派过去,造成一种大兵压境的声势,前有使臣的甘言厚词,大军威之于后,不降也得降。  ”
    “张将军此计甚高!皇上,臣也认为如此甚好。  ”高达忍不住拍掌叫好。
    李隽环视众人,廖胜功们都是点头赞同,李隽笑道:“你们都这样认为。  那就这么办,这就是朕把扬明道长和杨威两位请来的原因所在。  ”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西北、西域、西藏就由杨威率领一个使团前去,东北由扬明道长率领一个使团。  你们地任务就是要说服这些地方归顺朝廷,你们的谈判没有底线,只有一句话:归顺还是不归顺?不归顺。  则战!”李隽气势威猛地说。
    维护国家的统一,领土的完整。  是神圣地使命,为了达到目地,李隽必然是不惜一战。  众人感觉到了李隽的气势,耸然动容,道:“不负皇上厚望!”
    “朕想过了,对于归顺地,不能再象以前那样。  封王封侯,甚至要他们屏藩,做朝廷的屏障。  ”李隽说出一个让众人都很惊讶地计划:“军令、政令要统一,全部由朝廷掌控,可以给他们一些自治的权力,朝廷要派人来治理,并且是这些地方的主官。  至于副手,可以从当地选拔。  ”
    西汉击破匈奴。  只是让匈奴内迁,没有收掉单于的军权,时不时就会发生袭扰边境的事件。  这种屏藩制度的缺点非常明显,因为没有统一的军令与政令,往往不听中央政府地,尾大不掉。  难以处置。  现在推行的自治政策,比起古代推行的屏藩制度高明很多。
    廖胜功很是兴奋地一语道破关键,道:“没有了军队,想作乱都不可能。  头号人物由朝廷指派,这些地方就牢牢控制在朝廷手里,想乱也乱不了。  皇上此计大妙,可与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媲美!”
    “什么妙计,我来那个时代早就在实行了,我只不过是在用他人的智慧而已。  ”李隽在心里不敢领受廖胜功的赞美,道:“西藏高原地区。  不利于骑兵作战。  朕以为就由黄汉将军的步兵为主,再把代远军的火枪兵派过去。  可保此地无事。  西域远隔万里,很多事情需要临机决断,柳将军最合适。  东北富饶之地,就由君玉率军进驻。  ”
    柳河子他们领旨。  李隽接着部署,道:“柳河子,黄汉,代远军,你们先到河西走廊驻军,等待谈判结果再进军。  要是不归顺,直接打过去,不必对客气,对那些心存幻想,想分裂国家的人不必手软,杀掉就是。  ”
    “皇上请放心,臣明白。  ”张珏很是兴奋地道:“臣在大理可是处理过几起,很有心得呢。  ”
    他地话引来一片轻快的笑声。
    “一个朝代要兴盛不是太难,最难的是长盛不衰,殷鉴不远,朝廷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从中找到适合我们的经验。  ”李隽沉思着道:“秦代迅速崛起,而又很快就灭亡了,究其原因不外一句话,就是贾谊的评论没有‘因时而改政’,山东六国已经不复存在了,国家已经统一了,秦始皇没有把战国时期地‘特别之法’改变成承平之时的法令,再有使用民力过当,才有秦代的灭亡。  朝廷现在面临着新的局势,也要改变一些作法,对于鞑子,以前他们欺压我们,打我们,我们以血还血,是正当的。  现在不同了,朝廷强大起来了,要进行战略追击,不能以仇恨之心进行这件事,而是要尽量善待善抚,化解仇恨,达到民族融合(按:请朋友们品品融合一词)的目的。
    “对于那些投降朝廷的蒙古人,要善待优抚,对于那些顽抗到底的要坚决打击,绝不留情。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中就曾使用过为数不少地匈奴士兵,他地托孤重臣金日磾还是匈奴王子,我们也应该有这种气魄。  ”
    柳河子分析着道:“从感情上说,宽恕鞑子,实是让人难以接受。  不过,仔细一想,现在宽恕鞑子,对那些投降的鞑子进行优扶,对于朝廷有莫大地好处,一则可以减少进军漠北的压力,二则也有利于漠北的长治久安。  皇上,臣无异言。  ”
    众人一个接一个地表态,表示支持李隽的意见,只有高达摸着白胡子不说话。  李隽看着他,问道:“高将军,你怎么看?”
    “皇上,臣年纪一大把了,杀也杀够了,不想杀了。  ”高达非常简单地道,他的意思非常明显,支持李隽的看法。
    李隽最担心地就是将军在这件事情上的不合作。  他们不象李隽一样,他们对蒙古人的仇恨很深,要是不接受也是情理中事,能够得到众人的一致支持,李隽很是欣慰,道:“为了争取蒙古人的民心,朕决定把忽必烈夫妇按照蒙古人的可汗礼仪厚葬。  长城已经拿下。  出兵漠北的时机已经成熟,该是给鞑子最后一击地时间了。  朕决定。  这次出兵漠北,由廖将军统一指挥。  草原广袤,主要是靠骑兵机动作战,朕决定这次出动所有的骑兵,投入所有地马匹,赵佥、欧军行、解晋全部参战。  赵良淳也出征。  高将军年纪大了,也该歇歇了。  你就负责大军的后勤保证。  ”
    众将齐声领旨。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不错的传承,那就是对于前代的帝王之家能存则存,能封王就封王,当然是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象楚霸王那样把秦始皇的后人子婴给杀了,把阿房宫给烧了,实在是一桩暴行。
    对于忽必烈,只以蒙古人的可汗礼节安葬,而不以汉人地皇帝礼节。  是出于不承认他对中原的统治。
    阿房宫里有一样东西是绝对不能烧的,就是记载天下形胜的图书,楚霸王没有想到这点,只能说他很差劲,萧何眼光独到,把这批图书收集起来。  对西汉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楚霸王只知一味蛮干,最终败亡,后人多有惋惜者,其实是他自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皇上,有一件事还请皇上尽早决断。  ”廖胜功想了一下,道:“朝廷一路大胜,中原光复了,汴京也光复了,请皇上早日下旨还都汴京。  ”
    汴京光复是无上荣光之事。  还都汴京更是顺理成章之事。  众人齐声赞同,道:“廖将军所言极是。  请皇上早日还都。  ”
    高达的说法更特别了,道:“皇上,臣的年纪着实不小了,这身子骨越来越不听话了,臣也没几年好活了,臣也没什么心愿,就想着朝廷早日还都汴京,臣就可以天天吃上灌汤包。  ”
    “你还真够嘴馋地。  ”李隽笑着数说他的这位知交,道:“这件事,朕想过了。  朕以为,还都不如重新定都。  ”
    李隽的话是语惊四座,廖胜功他们的眼睛睁得老大,看着李隽。  李隽知道他们想的是汴京光复,回到故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突然来个重新定都,势必引起众人地震惊,指着地图问道:“等到东北、西北、西域、西藏都收回来,哪里定都最好?”
    心直口快的高达想也没有想,道:“汴京!这还用问嘛。  ”
    廖胜功可就稳妥多了,想了一下,道:“还请皇上明示。  ”
    李隽右手在大都上一点,道:“就这里,才是最适合定都。  你们看,大都地处燕云之地,而燕云之地表里河山,易守难攻,是中原的屏障。  同时,大都也是控扼东北、西北、西域和西藏的好地方,此处需要重兵,需要大量的人口,更是需要皇帝坐镇,所以朕决定把都城就定在大都。  ”
    柳河子也是一位优秀的战略家,想了一下,点头道:“皇上高明。  汉高以刘敬之言从洛阳迁到关中,那是因为关中富厚饶给之地,自成一国,可做天下之资。  大都的确是北方的战略咽喉,而北方游牧民族为患一直是我华夏的心腹之患,朝廷要是把都城定在大都,于华夏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
    在座之人,将军占了绝大多数,都具有军事战略眼光,经柳河子这么一说,一下明白过来,道:“大都地确是个好地方。  ”
    李隽接着给他们解释道:“汉高定都关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当时燕云之地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还是中原人眼里地苦寒之地。  现在不同了,一千多年过去了,燕云之地的人口多了许多,开发程度相当高,大都可以作为都城了。  至于太祖定都汴京而不定大都,想必你们都知道原因,因为大都没有收回。  在当时地情况,定都汴京是个不错的选择。  ”
    廖胜功出主意道:“天津一定要加强建设,要打造成一座坚固的军事要塞,作为大都的屏障。  东边靠海,既要靠海边提供安全保障,也要修建一些军事设施,以此来保障大都的安全。  至于西边,只要河西走廊稳定,西边就不会有事。  最棘手的就是北方,大都离大草原不过千里之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