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位大早晨起来的就开始斗智斗勇,等会儿使君吩咐的时候,可千万不要落在后面。”谢枋得摇头晃脑的从一旁走出来,低低笑道,“你们看这天武军、镇海军、神策军、神卫军将令济济一堂,那边赵文义、汪立信甚至包括泸州的王世昌,都已经来了,使君麾下文武,基本上到齐了。”

陆秀夫微笑着说道:“如果不是今日事关重大,难得把这散落各处的人召集齐全。使君这是想要定夺下一步的走法呢。”

一直没有吭声的文天祥也是点了点头,不过却是先戏谑的看了陆秀夫一眼:“君实,恭喜恭喜,昨日主母有喜,母凭子贵,这后宅第一的位子是要坐的稳稳当当的了,你们陆家也要随之飞黄腾达了。”

顿时脸上一沉,陆秀夫佯作恼怒:“好你个文宋瑞,按照你的说法,如果不是婉妹有喜,某陆秀夫还就闯不出来一番事业了。也不知道那蔡州是谁拿下来的,是谁保住了你的侧翼,上一次北伐要不是某带着天武军及时扑上去,你说不定就被伯颜抄了后路!”

文天祥不可置否的只是摇摇头,一副懒得和你争吵的样子。

“你们两个文官之首,这就嚷嚷上了?”谢枋得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嘟囔一句,看向不远处勾肩搭背的各军将领,“看看那帮子武将已经打得火热,再看看你们祸起萧墙,当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啊。”

用肘子打了一下陆秀夫,文天祥满是爽朗的笑容:“阿斗,说你呢。”

陆秀夫一怔,刚想要反驳,议事堂半掩的大门已经被推开,江铁和吴楚材并肩走出来,看着满院的文武,惊讶之余急忙拱手行礼:“诸位将军、诸位相公,既然来了何不进去等候。”

“某这还没有称王称霸呢,你们这些家伙就已经把架势摆出来了?”叶应武一袭再简单不过的黑袍,迈过门槛,脸上满是愠色,“难不成还非得某出门相邀,才肯进来?”

文天祥正色一拱手:“臣文天祥,参见使君。”

大院当中顿时安静下来,一道道目光投在文天祥身上,旋即所有人都是站直身,然后毕恭毕敬的弯腰拱手行礼:“臣等参见使君。”

叶应武顿时一脸黑线,这帮子家伙还真是动作迅捷,这“臣”字用得炉火纯青,说得好听一些是在表忠心,说得不好听一些分明就是已经等着叶应武登基犒赏他们这些有功之人了。

“师兄,你可真是让某身处两难之地啊。”叶应武苦笑着抬了抬手,“诸位还请进来吧。”

文天祥一笑,一点儿都不客气地走在了第一个。

看着足足数十名文武鱼贯而入,站在门口的叶应武嘴角边也是掠过一丝笑意,当初唐太宗站在御史府门口,看着无数进士在身边走过,恐怕也是同样的心情吧。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长长呼了一口气,叶应武一挥衣袖,自己最后一个走入大堂当中,堂前两侧文武肃然伫立,虽然挤得满满当当,但是这一刻大多数人都已经在这肃杀之气当中噤然,不会有人在意这些。

一道道目光注视着叶应武,一个个身影随着叶应武向前的脚步而转动,在这一刻,那衣袖迎风,快步走上主座的叶应武,就是整个议事堂中数十人的中心。

叶应武一撩衣襟,坐在椅子上,一侧作为他幕僚之首的梁炎午恭敬站立,而在左手边文官,自文天祥以降,陆秀夫、谢枋得、汪立信、陈宜中、赵文义、马廷佑、郭昶、叶应及、江钲等等,群贤荟萃;右手边武将,自苏刘义以降,张世杰、江镐、王进、杨宝、边居谊、唐震、尹玉、张顺、王达等等,将星璀璨。

轻轻咳嗽一声,叶应武目光炯炯,看向下面每一个人:“客气寒暄的话某就不多说了,某知道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忙得不可开交,但是还是把你们全都集中到了镇江府,是因为两件事,必须要当面和你们商讨。”

所有人都下意识的看向叶应武,而叶应武不慌不忙的站起来:“第一件事,曾经让我们以为母国的大宋,亡了,但是这半壁山河依旧是为我汉家儿郎所有,自不能成了游兵散勇,把这山河拱手让人。”

见到叶应武声音一顿,文天祥上前一步,拱手正色道:“启禀使君,臣以为是时候打出旗号来了。天下不可一日无主,也不能一日没有正朔传承,赵家皇室血脉本来就微薄,到了先帝这里更是断绝,又是先帝将这大好河山拱手让人,罪莫大焉!所以臣以为使君自立为正朔在情理之中。”

文天祥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当中,一道道目光随着他的身影投向叶应武。叶应武脸上抽搐了一下,这些家伙的眼睛里面分明都是迫不及待,显然对于此时此刻已经等候太久了。

虽然站出来的只是文天祥一个人,但是叶应武知道这背后代表的是整个文官体系的态度。这些按理说应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文官,都想要叶应武立起来自己的旗号、改朝换代,更不要说那些武将了。

自苏刘义以降,这些天武军体系的武将虽然一句话不说,但是都下意识挺直胸膛,他们是怎么想的已经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了,只要使君开口,弟兄们一点儿都不介意来一个黄袍加身。

沉默片刻,叶应武看向文天祥,这个叶应武的师兄,陪着叶应武从临安一路风风雨雨跌宕而来的男子,这个在另外一个时空曾经破开了整个时代黑暗的曙光,此时正骄傲而坚定的昂着头,迎向叶应武的目光。

师兄啊师兄,无论某有没有改变这一切,你永远都是这样的倔强。或许你不清楚某心中是怎么想的,但是你也不屑于猜测,只要你认为有利于这天下的,你就会固执己见。

叶应武忍不住微微侧头,自己终究没有能力和文天祥这样对视,因为她从文天祥的神情中看到的不只是期待和坚定。

他很清楚,文天祥不是那种狭义的只考虑自己的人,他虽然是代表全体文武站出来请命,但是他心中惦挂的依旧是这片天空下受到叶应武羽翼庇护的黎庶苍生。

赵家无道,宋失其国,但是正如叶应武所说的那样,这片山河依旧是汉家山河,这迎风飘扬的旗帜依旧是赤色旗帜,是无数死不旋踵的好儿郎用躯体守护的山河,用鲜血染红的旗帜!

为了避免一个割裂的乱世,为了避免北面的蒙古鞑子趁虚而入,现在叶应武必须要站出来,不再是大宋的叶使君,而是竖起一面崭新的旗帜,而是为已经看过了大宋太多颓唐和无能的百姓重新点燃心火。

此时此刻,不管是打着什么样的旗号,必须有人站出来。

在文天祥眼中,这个人就是叶应武。

见到叶应武低头不语,陆秀夫缓缓的站出来,冲着叶应武的身影郑重拱手,躬身半弯,紧紧跟在他的身后,所有文官一个不差,全都向着前面那一道有些单薄和踟蹰的背影躬身。(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三章江山谁与争明媚(中)

PS:第二更18点!

一众文官已经尽数站出来,颇有几分逼宫的架势。

“末将恭请使君自立旗号,以正视听,以立正朔。”苏刘义终于忍不住,向外迈出一步,朗声说道,“镇海军上下将士,必当谨遵使君号令!”

追随着苏刘义,张世杰、王大用、王虎臣等人都是霍然出列,干净利落。

“天武军上下将士,必当谨遵使君号令!”江镐火急火燎的站出来,一向沉稳谨慎的天武军都虞候尹玉,这个时候也没有丝毫犹豫。

“神策军(神卫军)上下将士,必当谨遵使君号令!”杨宝和王进几乎是同时带着所有麾下将领出列。

包括兴州水师刘师勇、镇江府水师张顺,叶应武麾下所有将领都已经整齐划一的向前站了一步,拱手肃然而立,杀气凛然。而一向就快人快语的江镐,更是朗声说道:“从庆元到麻城,再到襄阳,这天下是使君带着弟兄们打下来,若是使君不坐江山,谁有资格坐江山!”

“使君不坐江山,无人能坐江山。”苏刘义也是跟在后面沉声说道。

叶应武伸手按在桌子上:“某称王称霸可以,但是现在还不是称帝的时候。只要北方蒙古鞑子有一天未曾被驱除,某就没有称帝以谢天下的资格。”

一众文武都是一怔,旋即明白叶应武到底是在打着什么算盘,不得不说还是叶使君精明。毕竟在这个已经被宋儒思想或多或少影响的时代,百姓就算是看到了南宋无能和懦弱的一面,也对于这个朝代丧失了信心,但是他们在心中还是拥戴的,认为天命所归还是在宋的手中。

断绝宋室天命传承的,是北方蒙古鞑子,而叶应武作为继承天子衣钵的不二人选,想要从宋室那里名正言顺的受命,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宋室报仇,消灭蒙古鞑子,这样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士林和百姓的拥戴。

一日不驱除鞑虏,便一日不称帝。

待到北伐成功之时,再受命于天,上能告慰宋三百年列祖列宗,下能让百姓归心以叶应武为英雄和正朔。

这一招看上去叶应武是在走到最后的时候退了一步,但是所有人都明白,退一步是为了让最后一步走得更加名正言顺,在以后自己称帝的同时,叶使君还想尽收天下民心。

“枭雄之姿。”文天祥喃喃念一声,旋即朗声说道,“称王不称帝,臣并无异议。”

“臣等并无异议。”堂上这些文武都是天武军体系中高层将领官员,能够得到叶应武的赏识并且走到这个地位,没有一个是傻子,此间的利害关系他们也都心知肚明。

本来就按照叶应武称帝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陆秀夫,施施然站出来:“启禀使君,虽然是称王不称帝,但也应该有王号,古往今来王之名号,应当为朝廷册封,现大宋已作古,王号唯使君自封耳。”

叶应武微微皱眉,之前他一直在想着到底是称王还是称帝,倒是没有在意应该取什么样的国号,宋这个国号自然不能再用了,不过叶应武既然是打着为大宋报仇的名义,倒也不用按照五德终始说更滑所象征之五行颜色,继续沿用火德尚赤便是。

见到叶使君明显是怔住了,一帮子文官顿时有些激动,毕竟一国之国号是整个国家的象征和代表,更是表明王室出身的正统,甚至以后叶应武称帝,也是要沿用这个名字的,绝对是重中之重的一个字。

而现在叶应武这幅神情显然是之前没有考量过这件事,所以现在就当了他们表现的时候了,谁能想出来一个合情合理又符合使君心意的国号,那么在使君肯定会多看他一眼。

国号国号,是一个王朝和一个国度的象征,古往今来国号以单字为尊,而且随着一个又一个朝代的更迭,能够用的好字已经越来越少,更何况国号还要和开国君主的出身有关系,这样可以表明这个皇族是从前朝那里接过来的天命,也是堂堂正正的华夏族群、炎黄子孙。

唐高祖以之前唐王封号为国号,宋太祖以起家的宋州为国号,皆有此中的考量。

一般选择国号,都是从之前的封号选起,可是叶应武到现在也不过是前宋的枢密院使,并没有被封王,所以就没有办法沿用了,只能从叶应武起家的各处开始找起。

“使君自兴州起兵,自当以‘兴’为国号。”苏刘义见这些文官都在冥思苦想、细细推敲,索性站出来先行说道,他也没有指望着能够被采用,只是想要抛砖引玉罢了。

谢枋得急忙说道:“兴字万万不可,唐称大唐,宋称大宋,而如果以兴为国号,则为大兴,大兴乃隋之国都,隋为短命之朝,不可以其国都之名作为国号,此为不祥之兆!”

下面文官顿时一片附和之声,显然这个名字他们早就考虑过并且否决。

叶应武伸手揉了揉太阳穴,不得不说起名字还真是一个痛苦的事情,但是自己不能不想出来一个好名字,当下里拍了拍桌子,叶应武有些恼火:“你们平时一个个引经据典、博古通今,说学富五车也没有错,现在给某想出来一个名字,难道有这么困难么!”

包括文天祥在内,所有文官都忍不住流露出尴尬的神情,而一众武将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索性就在一旁整好以暇的看热闹。

“兴州、襄阳,皆为楚地,不如以楚为国号。”陆秀夫沉声说道。

不等他说完,身后汪立信就已经站出来:“楚无论战国之楚、还是张楚、西楚,都是颓败灭亡之国,更非一统天下之国,更何况襄阳、兴州,俱非楚地中心所在,以楚为国号,未免牵强附会。”

汪立信是湖南安抚使,还是鄂州知州,他说的话自然很有分量,陆秀夫便不再过多解释。

叶应武看向一直沉默未曾说话的刘辰翁:“会孟师兄,不知道你可有何意见。”

刘辰翁主管各处州府的教育,本就是才华横溢之人,叶应武主动找上他倒也不足为奇。当下里刘辰翁也未怯场,站出来昂首说道:“启禀使君,臣下刚才考量既然从使君发迹之地取一雅号,使君发迹之地,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