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禁卫军骑兵同时催动战马,两千多名骑兵卷动滚滚烟尘,迎头顶上怯薛军骑兵。
那木罕瞪大眼睛看着这一支斜地里杀出来的敌人,略略思忖,顿时明白过来,不由得低低骂了一声废物,上千名怯薛军骑兵,就算是对付不了南蛮子精锐的禁卫军骑兵,也总能拖住对方,达到将南蛮子这一支精锐骑兵吸引开来的目的,减轻怯薛军正面需要面对的压力。可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上千名骑兵唯一起到的作用就是将禁卫军骑兵拉出去兜了一个圈子,没有耽误多少时间。
而且更重要的是,禁卫军骑兵在这个时候重新杀回来,蒙古骑兵和刚才相比位置也有了很大的变换,如果刚才禁卫军骑兵直接和怯薛军对撞的话,双方都是迎头而上,可是现在随着怯薛军骑兵先前移动,这些狡猾的南蛮子重新回来的时候已经处于蒙古骑兵的侧翼。
对于骑兵来说,在其获得突击能力和奔袭能力的同时,也意味着侧翼的防护薄弱,毕竟相比于人脚踏实地,就算是天生的马背民族勇士,也不可能在马背上也如履平地,来回自如的更变方向,而且骑兵讲究阵型的配合,一旦阵势混乱,骑兵队伍也就跟着乱了,所以对于骑兵来说,从正面杀来的敌人只能叫做猎物,而从侧面杀来的敌人才是最大的威胁。
不得不说,这些狡猾的南蛮子把握时机把握得太准确的,甚至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凭借这个机会他们已经完全占据了侧翼攻击位置,一旦被他们杀过来,就不是怯薛军切断明军前后联系,而是怯薛军本身被拦腰斩断了。
那木罕在心中将那个无能的千夫长骂了千百遍,但是他知道自己现在必须做出选择,无论是继续向前还是掉头阻拦,那木罕现在的决断很有可能关系到整场大战的胜负,也关系到蒙古的命运。
哪怕是久经战场的他,在这一刻也不由得冷汗直冒。
一旦怯薛军掉头来对付这一支突兀里杀出来的禁卫军骑兵,给了南蛮子喘息的机会不说,之前怯薛军将士以死力拼好不容易打出来的缺口很快就能被南蛮子补上,这就意味着重头来过,而如果不对付他们的话,很有可能怯薛军就要被拦腰斩断,到时候两支怯薛军骑兵分开,更加危险。
那木罕抿了抿嘴,旋即冲着旁边的一名蒙古千夫长狠狠挥了挥手,那名千夫长顿时点头会意,当即大喝一声,他麾下的蒙古骑兵当即从冲锋的大部队当中分离出来,怒吼着迎向明军骑兵。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那木罕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派出一支比较强悍的怯薛军千人队不惜一切代价拖住明军,而自己则率领其余的主力骑兵趁着这个机会拼尽全力将前面本来就摇摇欲坠的南蛮子防线彻底击垮!
那名千夫长带着上千名骑兵飞驰而去,而那木罕只是回头看了一眼他们的背影,继续催马向前。
那木罕很清楚,那名离开的千夫长也很清楚,此去这些蒙古骑兵估计都没有活下来的机会了,他们将用生命阻挡那些冲上来的明军骑兵,直到后面南蛮子的防线被撕破。
“苍生天保佑,”那木罕喃喃说道,作为一个年轻人,他平时实际上并不怎么信仰神灵,但是在这个时候那木罕无比希望那冥冥之中的神灵能够保佑自己,不过旋即他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狰狞,冷声说道。“本王不会让蒙古的勇士白白牺牲,南蛮子必须要付出血的代价!”
“来得好!”看到从大队人马之中分出来的这上千名蒙古骑兵,江铁非但没有感到棘手,反而眼前一亮,不由得轻轻舔了舔嘴唇,蒙古鞑子这样的打法,正中下怀。
当下里江铁并没有着急看向这一千名飞驰而来的敌人,反而将目光投向神卫军还在坚守的壕沟侧翼阵地,眉毛一挑。
那木罕,难道你还天真的以为,神卫军和镇东军就这么好对付的么。
更何况在他们的身后,还有亲自上阵的大明皇帝陛下和禁卫军最精锐的百战都!
————————————
“杀,杀上去!”浑身浴血的明军都头大声吼道,率先撞入两名蒙古骑兵当中,手中的长枪有如盘旋而上的长龙,直奔其中一名蒙古骑兵的胸膛,那蒙古骑兵拼命的挥刀,总算是堪堪挡住那猛地从下面钻出来的长枪,而另外一边的蒙古骑兵则是毫不犹豫的狠狠一刀挥下去,直接在明军都头的背上狠狠的砍了一刀,鲜血喷洒在人和马身上。
只不过都头没有丝毫的退缩,甚至没有惨叫,只是死死咬着牙猛地向前踏出一步,手中的长枪像鞭子一般狠狠抽打在蒙古骑兵身上,直接将那名蒙古骑兵抽下战马,而当都头越过这两名骑兵的时候,长枪更是猛地从腋下探出,直接刺穿身后越过的一名蒙古骑兵胸膛。
“杀!”蒙古骑兵已经杀红了眼睛,尤其是当他们看着前面的两名兄弟就这么被一个南蛮子给干掉了,更是心生愤怒,纷纷策马向上冲。
而明军将士也不甘示弱,怒吼着顶上来,刀枪如林,杀声震天!
“咱们快顶不住了。”杨宝提着一把满是鲜血的刀冲到边居谊身边,他脸上满是喷溅的鲜血,显然也是刚刚杀了蒙古骑兵方才冲过来的,而原本护卫在他身边的亲卫,更是只剩下了四五人,并且几乎人人带伤,甚至让人怀疑这些将士还能不能保护杨宝的安全,不过当对上他们那仿佛有熊熊火焰燃烧的目光时候,任何人都不会再怀疑刚才的问题。
想要杨宝的命,必须从这些明军将士的尸体上踏过去!
边居谊的情况和杨宝相比好不到哪里去,手中的刀已经卷刃,所以他索性就跟普通士卒一样提着一枝长枪,面对蒙古鞑子骑兵,这东西反倒是比刀来的好用。
两人此时都有些狼狈,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敌人的鲜血,如果不是周围的几名亲卫簇拥着他们,而头顶上还有两面将旗在迎风飘扬,恐怕谁都不会想到这两个中年人便是神卫军的将军和督导。
杨宝和边居谊搭档的时间也不短了,所以两人之间更是没有什么好扭扭捏捏的,听到杨宝这句话,边居谊点了点头,虽然身在局中,但是他也看得很清楚,明军支撑不了多久了。
并不是因为明军将士杀敌不勇猛,而是因为蒙古鞑子的怯薛军骑兵确实战斗力颇强,更重要的是这怯薛军骑兵的数量一点儿都不少,并且还在源源不断的冲上来。就算是再精锐的军队,面对犹如潮水一般呼啸不绝而来的敌人,也终究有难以抵挡的时候。
“咱们的兵马还是太少了。”边居谊轻轻叹息一声,“如果再来一个旅的话,就算是这么多蒙古鞑子骑兵,老子照样有本事能够挡得住。”
边居谊说的没错,明军这一战如果败了,其最大原因还是明军的兵力不足。毕竟叶应武是率领着两支主力战军在和蒙古最后的大军决战。当蒙古军队从河滩和乱石滩头发动进攻的时候,明军尚且还有余力调遣兵力,但是当怯薛军出现的时候,就算是明军敏锐的察觉到怯薛军的进攻方向不是营寨而是壕沟侧翼,并且将营寨中的大多数军队拉出来防守,也终究还是棋差一招。
以步卒对骑兵,就算是神卫军这样的精锐,至少也应该在人数上占有优势方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可是现在在此处防守的神卫军和镇东军加起来的将士人数和怯薛军也差不多。
这是一场必败之战,明军能够支撑到现在已经算谢天谢地。
看着怒吼着扑上来的一名名怯薛军骑兵,杨宝眉毛一挑:“说这些已经没用了,既然咱们决定追随陛下北上,那就是抱着必死的心态来的,现在入此绝境,自当奋热血杀敌,以报陛下托付之恩!”
顿了一下,杨宝霍然扭头,对上边居谊的目光,边居谊旋即哈哈大笑:“那咱们哥俩儿就带着这些大明的儿郎们,杀他娘的蒙古鞑子!”
话音未落,边居谊已经当先冲向前面几名蒙古骑兵,而他身后的将旗也随之迎风舞动。周围的明军将士同样爆发出震天动地的吼声,原本久战疲惫的一名名士卒拼命向前。
杨宝心头火热,手中的刀也再一次举起。
大明儿郎,浴血沙场,死不旋踵!
看着重新杀上来的明军,已经冲到壕沟左近的那木罕嘴角边掠过一丝冷笑,不由得眯了眯眼,这些南蛮子还真是不知死活,那就成全你们。
不过还不等那木罕下令,大地再一次颤抖,所有冲锋的蒙古骑兵惊讶的向一侧看去,一支支箭矢呼啸着刺入蒙古军中,不断有士卒在这猝不及防的箭矢下倒地,而那木罕的脸色也是大变:“来者何人?!”
“大明,叶应武在此!”
一声暴喝,犹如晴天霹雳,在整个战场上炸响!
第五百七十六章回首江山青如发(上)
“大明,叶应武在此!”一名身披金甲的身影直接撞入慌乱的怯薛军士卒当中,手中的白缨长枪狠狠的抽在一名蒙古百夫长身上,那蒙古百夫长惊慌失措之下,竟然被硬生生的从马背上打下来。
不等那百夫长爬起来,那人已经狠狠拽住马缰,战马人立而起,一声长长嘶鸣,紧接着前面的两个马蹄重重踏在了百夫长的胸膛上。百夫长猝然受到如此重击,当即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周围的蒙古骑兵都诧异的看着这斜地里杀出来的人,细细琢磨他刚才那句话。
大明······叶应武,对面南蛮子的国号就是大明,而他们现在在位的皇帝,可不就是叫“叶应武”么!
蒙古士卒还没有回过神来,那身影已经横槊立马,直直看着近在咫尺却没有人赶上前的怯薛军,这人,不是叶应武还能是谁?!
而沉重的马蹄声和兵刃挥动的声音,一下子传来,数百道犹如铁塔般的身影出现在怯薛军的面前。甚至就连远处的青山,天空中滚滚压下来的乌云,都被这些身影遮挡。
马蹄踏动大地,整个大地都在剧烈颤抖。
那木罕原本有些阴沉和气愤的脸,一下惨白。
虽然他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装扮的敌人,但他终究是熟读史书和兵书的人,所以在看到这些身影的第一眼,就知道对方是什么。
具装甲骑!
世间各式各样的兵种,都有其缺点和优点,比如蒙古的轻甲骑兵,具有极高的移动速度和突击能力,但是在防护上差了很多,他们身上的轻甲或者皮甲根本没有办法阻挡箭矢的射击和刀斧的近距离劈砍;而明军的重装甲士虽然防护力和杀伤力很强,但是移动力比较差,很容易被人抓住空隙而偷袭成功。所以这些兵种必须要搭配在一起使用才能够尽最大可能发挥出其优点、掩盖其缺点,否则就算是逞强一时,也会很快被找到进攻规律的敌人击败。
这也是为什么古往今来这么多强军一般都是混合兵种,没有说哪一支强军只依靠一种兵种就可以所向披靡,就算是蒙古骑兵,没有后面跟着的辎重部队和步卒,面对敌人的营寨和城池也是束手无措。
但是有那么一个兵种,因为其足够强大,所以在历朝历代一般都不会将这兵种和其余军队混编,而是留在中军或者坐镇后方,作为对大军作战的最后杀手锏或者力挽狂澜的最后依仗!
而这个兵种,就是具装甲骑,骑兵和重装甲士的合体,可以轻易碾碎其余任何兵种的存在!在历史上,开唐天策上将李世民,曾经率领他麾下身披明光铠的具装甲骑横扫整个中原,奠定了大唐数百年的国运,而具装甲骑之威风,也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相应的,具装甲骑也不是人人都能够养得起的,否则上下五千年就没有这么多繁杂的战术和战法了,双方直接派遣具装甲骑推过去就是。这也恐怕是具装甲骑最大的缺点了。
具装甲骑组建的要求很多,首先便是合格的战马,必须要高头大马而且还是身强力壮的良种马,否则普通马披重甲,再驮上同样身披重甲的骑兵,非得直接累趴下不可。这也是蒙古一直没有发展具装甲骑的原因,因为蒙古人都习惯于蒙古矮脚马,这种马虽然耐力很强,但是绝对不算高头大马,没有办法体现具装甲骑的英武形象暂且不说,在披甲之后奔跑的速度必然再一次受到限制,而且矮脚马毕竟体型较小,在载重上有很大的缺陷,所以蒙古人干脆很聪明的根本没有进行尝试,蒙古骑兵也应该算是不折不扣的轻骑兵。
而其次,作为具装甲骑,对于士卒身上的重甲以及士卒本身都有着很高的需求,这也就意味着需要足够的资金在背后支持,不过这对于财大气粗的大明来说,倒也算不上什么。而且士卒的选拔更是简单,因为明军有众多的重装甲士,只要经过合适的骑马训练,基本上都可以培养成具装甲骑,更何况就算是以大明的财力和物力,能够保持一支数百人规模的具装甲骑也已经算不错的了,毕竟数百名具装甲骑就意味着在这后面至少有上千的保障人员,负责铠甲的运送、战马的饲养、武器的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