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吼声更是能够证明他们士气正旺,很有可能会直接杀过来。
“南蛮子的战船来了。”另外一名千夫长也是皱眉看向上游,那两艘在开战之后就一直在上游规避的明军炮船,此时正满帆顺流而下,船舷一侧的火炮向这边的蒙古军队露出了锋利的獠牙,“咱们现在不能坐以待毙!”
“走,去找大汗!”几名千夫长和万夫长纷纷点头,“大汗肯定有办法,就算是实在不行,弟兄们也得知道怎么拼命!”
就算是忽必烈同样束手无策,这么多蒙古将士也不能迷迷糊糊的战死在这里,死也要死得明白。
——————————————
蒙古大汗王帐之内。
奥都赤单膝跪在地上,不敢抬头。而隐约能够听见就在不远处断断续续的呼吸和低低的鼾声,显然王帐正前方王座上的那一道苍老身影正在并不深的熟睡之中。
似乎也感觉到有人来了,那呼吸声逐渐平息,又旋即响起,一个低沉的声音忽的盖住了呼吸声:“王儿,你为什么会在这里。可是前线可是有什么变动?”
正是忽必烈。
奥都赤的额头上不知不觉已经全是汗珠,刚想要开口,却感觉这些话如鲠在喉。父汗的身体状况奥都赤很清楚,否则以忽必烈多年征战沙场的精神头,不至于在这大战正酣的时候昏昏沉沉睡去,一来是因为连日的奔波导致父汗很疲惫,二来便是因为父汗身上的病让他需要休息。
“说来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你如此紧张?父汗之前安排下去的进攻难道有谁不肯进行?不是已经给你生杀大权了么,只要谁违抗将令,直接杀了以儆效尤便是!”忽必烈不清楚儿子为什么不说话,声音有些低沉和愤怒的说道,显然他猜测是一些心高气傲的将领不听从吩咐,毕竟奥都赤年幼,那木罕带军上了一线,他一个人留在这里确实很难服众。
奥都赤抬起头来,看像忽必烈,张了张嘴。
看着满头大汗、眼眸中都是惶恐神情的儿子,忽必烈神情一变,意识到事情绝对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旋即坐起身来,此时不用奥都赤说,他也已经能够隐约听见从外面传来的喊声。
“幽燕······伯史······”忽必烈隐约明白什么,脸上的茫然直接被狠厉所替代,狠狠一拍桌子,声音一下子提高,“快说,到底怎么了?!”
奥都赤重新低下头,缓缓说道:“启禀父汗,幽燕八百里加急快报,古北口失守,伯颜部全军覆没,中都失守,史天泽部全军覆没!幽燕,幽燕十余万大军,一个逃出来的都没有。现在伯颜和史天泽都不知死活,但是······”
“但是什么?!”忽必烈霍然站起来,一股气血上头,让他旋即坐回去,弓着腰大声咳嗽,一股浓烈的血腥味顿时泛上喉咙。奥都赤吓了一跳,急忙想要上前,却被忽必烈抬手制止,“快说,但是什么?!”
抬起头看了一眼须发尽张的忽必烈,奥都赤咬了咬牙,还是下定决心说道:“但是对岸的南蛮子一直在喊,‘活捉伯史’······估计伯颜和史天泽已经落入了南蛮子手中。”
“噗!”一口鲜血喷出,忽必烈颓然倒在王座上。
“父汗!”奥都赤脸色一白,急忙上前搀扶,只要忽必烈还能坚持,大军就还有生还的希望,忽必烈都坚持不住了,这沁水西岸的蒙古军队,怕不是凶多吉少。
忽必烈缓缓摆了摆手,喃喃说道:“没有想到南蛮子竟然如此之快,伯颜,史天泽,本汗真是白白信任你们了,幽燕一败,蒙古在这中原,再无立足之地,再无立足之地······”
“快,让我们进去,我们要面见大汗!”营帐外面突然传来喊声,紧接着是推攘声。
“大汗正在休息,不准打扰!”亲卫们还在尽量阻挡这些蒙古将领们进入。而忽必烈只是扭头看了一眼奥都赤,嘴角边流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摇了摇头说道:
“都到这个时候了,让他们进来吧。”
奥都赤急忙轻轻咳嗽一声,外面的亲卫们这才没有多说,帘幕掀开,一抹阳光洒了进来,脸上满是焦急神色的蒙古将领们鱼贯而入。大帐内沉闷的空气,还有夹杂着的浓烈药味甚至还有血腥气味,让这些蒙古将领们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同时抬头看向忽必烈。
刹那间,所有人脸上都流露出惊讶的神色。在他们的印象中,高坐于王座之上,抬手之间就是数万人生死的蒙古大汗、不败战神,此时佝偻着身子,即使是有奥都赤的搀扶也不由自主的微微颤抖。
之前还想要开口说什么的蒙古将领们,此时都陷入了沉默。他们很清楚忽必烈为什么看上去那么苍老而疲惫,也很清楚自己此时拿前线的战事前来烦扰忽必烈实际上和谋杀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现在前线已经糜烂,蒙古军队士气大乱,除了忽必烈没有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没有忽必烈的蒙古军队,就是一盘散沙。
“都来了?”忽必烈眯了眯眼睛,虽然现在的他看上去无比虚弱,但是一个字一个字说出口,依旧带着让人无可抗拒的威严。所有蒙古将领齐齐打了一个激灵,同时向忽必烈行礼。
无论这个老人怎样病重,只要他还坐在王座上,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在,他就是蒙古永远的大汗。
“你们还有心思在找本汗,说明南蛮子还没有杀到本汗的营帐外面,说说吧,现在战况如何。”忽必烈不慌不忙的抬头,看向这些蒙古将领。
迟疑片刻,一名万夫长向前一步,沉声说道:“启禀大汗,对岸南蛮子已经将咱们过河的军队全都在河滩和乱石滩上消灭,现在正在准备渡河,包括南蛮子的水师战船也从上游而来,十有八九会装载士卒过来,而且南蛮子还有很多小船只从上下有而来,估计便是之前南蛮子搜罗的这沁水岸边的船只。也就是说可能半个时辰之后,南蛮子的军队就会出现在河边!”
“对岸的军队全军覆没?”忽必烈瞳孔微微收缩,顿时忍不住咳嗽起来,吓得奥都赤急忙上前轻轻拍打他的背部,而其余蒙古将领大气不敢喘一口。显然忽必烈的病情已经严重的超乎他们的想象,又被这样的失利刺激到,对于身体显然是更大的伤害。
见下面没有人回答,忽必烈就清楚自己实际上也没有必要继续问了,因为这沉默就已经是答案。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有怯薛军的支持,上岸的蒙古军队还是会战败,而且从明军有余力进攻来看,明军的损失应该并不大,也就是说对岸应该是十足的惨白。
但是不管对岸发生了什么,也不管那些怯薛军甚至包括忽必烈现在最信任的儿子北安王那木罕的生死,忽必烈现在都必须下达命令,否则这么多蒙古军队就真的是在沁水岸边坐以待毙!
沉默了片刻,忽必烈在奥都赤的搀扶下缓缓站了起来:“幽燕既失,这一战也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必要了,南蛮子想要强渡沁水,又有谁能拦得住他们?所以现在主要的任务还是把这些军队平安的撤回去,不过好在来的时候咱们在雁门一带和岢岚水一带还留下了不少军队维持道路,这样说来咱们的后路还没有断······”
还不等忽必烈的声音落下,一名传令兵满身血污的闯了进来,甚至顾不上看忽必烈的情况,直接扑倒在地,凄声喊道:“大汗,南蛮子攻破了大同府,现在正在强攻雁门塞,雁门告急!”
所有的将领都怔住了,而忽必烈的身体剧烈颤抖一下,一口鲜血已经喷了出来,斑斑点点洒满他的衣襟和前面的桌案。
“大汗!”蒙古将领们脸色大变。
“父汗!”就算是奥都赤也快搀扶不住忽必烈倒下的身躯。
不过在逐渐失去知觉的同时,忽必烈拼尽全力一把握住奥都赤的手腕,喃喃说道:“撤军,撤军······”
奥都赤点了点头,顾不上抹去眼角的泪水,扭头大吼道:“传大汗命令,即刻撤军!”
————————————————
几家欢喜几家愁,就当蒙古军队陷入大乱的时候,叶应武正站在山坡上,手中拿着从幽燕八百里加急送过来的战报。
相比于明军呼喊的那八个字,这战报对于幽燕一战的描述更加清晰,包括各路大军如何进发,以及最后的中都之战和古北口之战是如何一战定下幽燕大局的,尤其是对于两淮军第一旅死守长城,有着极高的赞扬,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浓烈的杀意和悲壮,当然在信件的后半段,也提到了伯颜和史天泽下令投降的事情,对于史天泽为了防止阖城百姓遭遇兵灾,进行了着重的描述。
而在战报最下面,署名是王安节和王虎臣,显然是两淮军和镇海军高层经过磋商之后共同写下的这份战报。至于为什么没有另外一支主力战军——天武军将军江镐的署名,叶应武已经能够隐约猜到。
“陛下,天武军现在还没有消息传过来,幽燕那边也不太清楚天武军的行动,不过王安节将军称已经派人前往居庸关核实。”张世杰快步走到叶应武的身边,沉声说道。
叶应武点了点头,旋即一笑:“江镐这个家伙素来不老实,当初朕让他率军进攻居庸关,实际上就已经给了他暗示,只要时间和兵力允许,他可以向西进攻,就算是拿不下大同府,一支主力战军摆在蔚州,蒙古鞑子想要撤退也得掂量掂量。”
张世杰也是露出来笑容,现在的局势对于大明来说,当真是一片大好,且不说幽燕彻彻底底的大捷,甚至就连这本来胜算并不是很大的沁水之战,也因为叶应武率领具装甲骑的奇兵突出以及幽燕大捷对于明军士气的影响,而使得现在明军反倒是奇迹般的占据了主动。
就在山坡下,原本不久之前还在和蒙古军队在河滩上血战的明军现在正在集结,大量的船只也在集结,只要叶应武一声令下,这些明军将士可以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这沁水向前进攻。
“蒙古鞑子不会再进攻了,幽燕一失,咱们多出来三支主力战军可以来截断他们的后路,只要忽必烈还有些理智,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撤退,不管咱们是不是要打过去,他们都要撤退。”叶应武将目光投向远处,“这沁水一战,战局已定!”
叶应武尚未说完,江铁手拿着一份战报快步冲上山坡:“陛下,大同府八百里加急快报!”
“大同府?”张世杰顿时怔了一下。
而叶应武则是回头感慨一声:“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念!”
“天武军已破大同府,现兵临雁门关!”江铁大声说道。
张世杰和叶应武下意识的对视一眼,旋即哈哈大笑。
叶应武不由得一挥衣袖:“这个江镐,还真的没有让朕失望啊,现在兵临雁门关,朕倒要看看,忽必烈如何从这里回去!”
张世杰目光炯炯,看着叶应武,看着这个带着大明、带着华夏走到今日的人,看着这个力挽狂澜的人,看着这个缔造了奇迹的人,脸上流露出诚挚的笑容。他张世杰去国半生、漂泊江南,终于有朝一日,重返北地!
在他们的前方,沁水浩荡流淌,江山一线青如发。
————第八卷还燕碣完——————
第五百七十九章禹地悉归龙虎掌(上)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大明永乐二年,八月初。
山西行省,太原府。
山西地处北方,虽然夏天还没有过去,但是已经不是那么闷热干燥。从北方草原而来的风吹散了夏天的炎热,为空气中更添加一丝凉爽,并且还无形之中预示今年的冬天可能会更加寒冷。
这已经是大明自三月末开始北伐之后的第四个月,天下大势相比于北伐刚刚开始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自明军收复幽燕之后,蒙古军队全线撤退,原本在沁水和明军主力对峙的蒙古主力大军,沿着太原府一线北撤,并且很快放弃了原本不费吹灰之力拿下的石州、太原府一线,于雁门关和岢岚水一带布置兵力。
而原本兵临雁门关的天武军,见到蒙古主力大军气势汹汹而来,自然也向北撤退至大同府,不再对兵力甚至超过自己的蒙古雁门关守军进攻。因为夏天临近,军队一旦出战,一来士气不高,二来对于粮草、暑药等要求甚高,所以无论是明军还是蒙古军,这一个多月来一直处于对峙状态,明军不动,蒙古军自然更没有出动的意思。
说到底明军将士多数都是来自南方,对于这炎热天气还有抵抗之力,蒙古军队都是草原上长大的,这样的天气下作战,还不如杀了他们来的舒服。在蒙古压着南宋打的时候,蒙古军队一般是不会在夏天主动出击的,甚至就算对手换了大明,蒙古的几次主动出击,也都是在冬天。
继续拖下去,单单从天时来看,自然对蒙古有利。
但是从整个大局来看,就不好说了。
明军收复太原府也有半个多月,随着各级官吏的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