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6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世杰回过头来,发现幕僚们还有几个随同而来的工部和户部吏员们正呆呆的看着舆图,不由得轻笑一声,呵斥道:“快点儿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去,一个个的在这里发什么呆,工部的去把火器都检查一遍,如果出了问题老子找你们算账,户部的现在就开始统计所剩的粮草,这一次楼烦之战比咱们想象的要快,所以粮草肯定还有不少剩余,另外从南方调集而来的最后一批粮草都到什么地方了,现在就报上来!”

官吏们都打了一个哆嗦,纷纷下去忙活,而幕僚们也不闲着,紧紧跟上。原本寂静的议事堂再一次热闹起来。

张世杰转身走到舆图面前,细细打量着上面已经逐渐明朗的敌我形式。前宋故土上的蒙古军队已经被肃清,浮花浪蕊被明军扫荡干净,而剩下的就是草原上的蒙古军队了。

这些蒙古军队肯定不能留下,否则谁知道会不会又出现一个成吉思汗,有时候养狼政策确实不错,但是毕竟久经战火的大明太需要喘息时间了,现在根本不是养狼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赶尽杀绝!

——————————————

“将军!”叶应武将棋子重重的敲在棋盘上,一枚车正好对准了对面的将。整个棋盘上战局错综复杂,不过总的来看反倒是对面的黑方占据优势,虽然叶应武的车正对着将,但是黑棋的车马都还健在,而叶应武的两个炮却是没有了更多棋子当炮架,几乎成了摆设。

“夫君,那妾身就对不住了,”赵云舒脸上满是得色,将象往下一拉,叶应武的一枚炮正好暴露在黑棋的车马围攻之中,而他的车就算是继续向前也就只能吃掉一枚象。

轻轻吸了一口凉气,叶应武抬头看向对面,心中感慨万千。这个冰雪聪明的女孩下象棋的技术显然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更或者可以说是将叶应武领先于这个时代的下棋方式和套路都学了过去,化为己用,现在重新套在叶应武身上,本来对于自己的智商就有自知之明的叶应武,面对被扭转的局面,也是无计可施。

“夫君,该你了。”赵云舒轻呼一声,叶应武一直没有反应,让她忍不住提醒一声。

大明尊敬的皇帝陛下抬起头,带着招牌的笑容,露出一口白牙,伸手同时拿住自己刚才动的那个车和黑棋的象:“那个······经过某的深思熟虑,这个棋呢,它不能······”

“无赖,你悔棋!”赵云舒顿时翻了一个白眼,伸手按住叶应武的手。

“就一步,就一步!”叶应武嘿嘿笑道。

舒儿小脸儿上满是黑线:“这句话你在两步棋之前就说过,九步棋之前也说过······”

“好好好,某认栽!”叶应武哼了一声,反正最后是要输了,伸手就要拨乱棋盘,而此时传来小阳子急促的脚步声。

叶应武和赵云舒下意识的对视一眼,不等叶应武询问发生了什么,外面突然响起一声惊雷,叶应武皱了皱眉,大艳阳天的怎么会有雷声,而很快这声音越来越多,旋即布满整个南京城的天空!

烟花,是烟花,无数的烟花在天空上炸响,像是无数的绚烂花朵绽放。而小阳子的声音有些颤抖,朗声说道:“启禀陛下,八百里加急快报,忽必烈身死,奥都赤被生擒!楼烦一战,蒙古鞑子主力大军全军覆没!”

赵云舒手中的棋“叮”的一声落在棋盘上,显然她并不是被这个结果震惊住了,而是想到了两天之前叶应武说的那个奇怪的梦。他说梦到了忽必烈死去,梦到了很多很多已经离开的人······

现在看来,他们是真的离开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梦。

“打赢了,”叶应武轻轻呼了一口气,“打赢了就好。难怪外面开始放烟花,让百姓们也都乐呵乐呵吧!”

这样的捷报不用说也是传令骑兵一路狂飙入城、一路高喊传报的,早就对北伐最后一战期待已久的百姓们,在得到这确切的消息之后,直接就把家中准备好的烟花全都拿了出来。

大捷,前所未有的大捷!

“恭喜夫君!”赵云舒微笑着说道。

“要恭喜的,可不只是某,还有整个大明,”叶应武抬起头看向窗外。无数的烟花已经将南京城的上空彻底笼罩,甚至可以听见隐隐约约的欢呼声,在血火和苦难之中走出来的人们正在用这种方式庆祝一个黑暗时代的结束,但是叶应武脸上并没有太多的喜色,“忽必烈死了,但是蒙古还在,接下来的战斗可没有那么容易了。”

怔了一下,赵云舒秀眉微蹙:“现在忽必烈已经身死,甚至就连奥都赤都被咱们生擒活捉,忽必烈一脉已经死的差不多了,只剩下几个小孩子,成不了什么气候,夫君还有什么担心······”

“启禀陛下,文相公和苏相公联袂求见!”一名侍卫快步而来。

“宋瑞他们两个来的倒是快。”叶应武感慨了一声,这两个家伙的敬业程度显然远远超过了自己,估计就一直在宫门外政事堂中等候北面的消息,否则也不可能前脚捷报到了,后脚人就麻溜的过来求见,再想想自己在这御书房中优哉游哉的和美人对弈品茶,叶应武心中惭愧啊,“让他们进来。”

赵云舒起身正要招呼人将棋盘挪开,叶应武却是一摆手:“舒儿,这棋盘先放在这里,你也不用离开,就在旁边看着,某就来告诉你为什么接下来的局势反而更不好对付。”

“这······”赵云舒怔了一下,有些无奈的点了点头,大明延承宋制,并没有妃嫔不能面见大臣的规矩,甚至北宋时候高太后更是开垂帘听政之先河。而在之前陆婉言和赵云舒也曾经联袂接见礼部官员,将选秀的事情先帮叶应武挡了回去。

但是现在毕竟说的是军国大事,见的又是文天祥和苏刘义,赵云舒自然有些担忧。

叶应武笑了一声,大大咧咧的说道:“这有什么的,实际上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宋瑞和任忠都是谨慎小心的人,恐怕又要大惊小怪,倒不如让他们放松一下。更何况这已经不是‘女子不得干政’的年代了,黄道婆都在朝中为官,某和宋瑞他们之前也算是通家之好,又不是没有见过,你又如何不能候在这里。”

赵云舒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吩咐婢女备茶,自家夫君行事素来特立独行,喜欢打破规矩,这已经算是人尽皆知,但是并没有多少人在此表示反对。毕竟所有人都清楚,没有叶应武的打破常规和特立独行,也就没有今天的大明,说不定大家还都在宋蒙之战的血火之中,因为岌岌可危的天空而担忧,因此所有想要反对叶应武的人,那都难免会被打上“冥顽不灵”的标签,这绝对是个带不起的高帽子。

文天祥和苏刘义快步走入御书房,显然他们两个也没有料到叶应武身边还站着一名妃嫔,不过这两个人到底是大明现在的擎天之柱,也算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了,当下里同时拱手行礼:“臣参见陛下、娘娘。”

叶应武笑了笑,招了招手说道:“此处是御书房不是大殿之上,两位爱卿不用多礼,平身便是。”

“谢陛下!”文天祥和苏刘义齐声说道,叶应武说得轻松,但是这臣子的礼节他们还是要遵守的。行礼之后,文天祥朗声说道:“臣为陛下贺,楼烦大捷,我大明收复岢岚河谷这最后一块前宋前宋故土,现在疆域更是比肩汉唐,如此丰功伟绩,古往今来陛下当为第一人!”

叶应武忍不住笑了一声:“什么时候你文宋瑞也会拍马屁了?”

文天祥顿时正色说道:“此次楼烦大捷,蒙古鞑子三万大军,一触即溃,忽必烈身死、奥都赤被生擒,自前宋端平入洛以来,是前所未有之大捷,单单从战果上来讲,甚至已经远远超过当年钓鱼城之战,所以臣如此赞誉陛下,乃是有理有据。”

“好好好!”叶应武笑着摆了摆手,他不怕拍马屁,但是就怕这种拍马屁还能说得有理有据的,和文天祥讲道理,叶应武自问还没有这个本事,也没有这个必要。

第六百一十八章家家城下招魂葬(上)

PS:新的一个月,求月票推荐票打赏啦诸位书友们!

文天祥的意思实际上很清楚,这楼烦之战之所以称之为亘古未有的大捷,不只是因为这一战中忽必烈身死,自前宋鄂州之战时到今日,华夏最强大的敌人战败,还因为蒙古军队一触即溃的表现,也证明了一个事实,就是曾经让华夏感到恐惧、冲杀起来悍不畏死的蒙古鞑子,也终于在连续的失败中士气崩溃。

数十万大军抵挡不住一个蒙古万人队冲锋的悲惨经历,已经彻底成为过去,现在是蒙古军队在浩浩荡荡而来的明军面前不战而溃!

双方的士气已经被彻底扭转,叶应武自襄阳之战以来在军队上下的诸多功夫此时已经取得了大成功,而作为这一切的主导者,叶应武值得文天祥如此称赞。不只是因为挽救一个民族于危亡之中,更是赋予了这个民族对于复兴和强大的希望,更是带给了这个民族昂扬向上、奋勇争先的精神气儿,这精神气自前宋南渡以来,已经黯淡了百年。

楼烦之战规模并不算大,实际上双方参战的军队甚至还不到五万,而且真正交手的时间不过一两个时辰,但是这却像是一个分水岭,代表一个暗淡的时代终于渡过,华夏迎来了又一个上升期,一个开疆拓土、比肩汉唐的上升期和辉煌期。

叶应武轻轻呼了一口气,随手从桌子上拿起来一个信笺递给文天祥:“你们两个看看这个,这是锦衣卫对于草原上局势的分析。”

“草原上的局势?”文天祥怔了一下,而他身边的苏刘义上前一步接过来,苏刘义将领出身,身为右丞相又是主管军事,几乎在叶应武说到草原就明白他的意思,顿时忍不住眉毛一挑:

“陛下是打算继续向草原用兵了?”

“不是朕打算,而是朕别无选择,”叶应武伸手揉了揉额角,显然提到这件事情他也有些头疼,“八剌还真是蒙古人中一个上好的搅屎棍,本来忽必烈死后,蒙古忽必烈部肯定会收敛气焰,甚至放弃和林退走草原深处,以防我军进兵,可是现在八剌一路冲到了和林城下,忽必烈部想要走也没有机会了,只能死守和林,凭借着那点儿军队,想要在和林这么一座草原上的孤城死守,岂是那么容易?”

“八剌部和忽必烈部有血海深仇,而且八剌绝对不是那等往事如烟、概不追究的人,否则以他行军打仗的能力,早就可以收拢部下和海都分庭抗礼,不至于一直屈于海都之下,一直到现在才有出头之日,所以他绝对不会放过和林城中的忽必烈部残余部众,”苏刘义点了点头沉声说道,“蒙古忽必烈部肯定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和林一战,必然是不死不休。”

叶应武感慨道:“等到海都被押解到了京城,朕还真想见见这个家伙,问问他当初是怎么节制约束八剌的,这个刺头还真是麻烦。”

文天祥和苏刘义相视一笑,实际上海都和八剌的关系更多的也是偏向于同盟而不是上下属,否则海都后来不会一口吞并八剌的土地和部众,而八剌也不会一直不肯出力进攻星星峡。

双方至始至终都相互提防、相互觊觎,叶应武肯定不会不知道这个,这么说只是感慨甚至说是吐槽一下八剌这神奇的搅屎棍能力。

叶应武伸手在棋盘上敲了敲:“随着忽必烈身死,蒙古在西线也支撑不了多久,八剌十有八九是要杀到和林城下的,而和林城中还有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工匠,朕可以不要和林这座城,甚至可以不要那些金银财宝,但是这些年被蒙古鞑子掳掠北上的我华夏子民以及那些工匠,朕是必须要。”

顿了一下,叶应武有些无奈的说道:“所以无论是朕还是前线军队,都别无选择,必须要冲入草原。”

文天祥张了张嘴,虽然他很清楚这样做对于大明来说很有可能是得不偿失,甚至要付出很大的牺牲,但是他知道,正如叶应武所说的,大明别无选择。且不说那些工匠一旦为大明所得,将会在大明工部的领导下创造出来多少奇迹,单单就是那些多少年来被掳掠北上的汉人子民,大明就没有坐视不管的道理!

大明口口声声说着要比肩汉唐,当年大汉军队曾经在卫青、霍去病的带领下在草原上大杀四方,后来盛唐军队也将嚣张不可一世的突厥打垮,为唐太宗打出来了“天可汗”的封号。而现在轮到了大明,面对虚弱不堪的蒙古,面对百年来所有被掳掠的汉人子民,大明责无旁贷。

当蒙古陷入内乱,当这些汉人子民很有可能沦为炮灰,大明将士没有在边境上坐视不管的道理。

这不只是一个王朝统治者和他军队的责任,更是一个民族的统帅不可推卸的责任。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翘首以待王师归来的,不只有幽燕的百姓,还有更北面草原上的汉人百姓。尤其是大明北伐之前,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