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6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旋即叶应武转过头来:“这一次想要什么奖励啊?”

惠娘下意识的向后缩了缩,刚才被这个家伙在书房这种地方使坏的印象还深刻着呢,所以她正经的说道:“要不夫君写一首诗吧。”

“嗯,”叶应武点了点头,书房之中笔墨都是准备好的,他也没有犹豫,直接在宣纸上写下了龙飞凤舞的四句诗。而惠娘和赵云舒都上前一步,定睛看去。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优能化碧涛。

杀伐之气,更或者说是帝王志在天下之气,跃然纸上。

“这才是妾身的夫君。”惠娘踮起脚,在叶应武脸颊上吻了一下。

————————————————

大明云滇行省(涵盖大理、真腊)西部边境,原真腊国西部边界。

小镇西晖。

西晖者,夕阳西下之地也,是大明占领了这里之后重新起的名字,既是表明太阳下山之地,又表明大明以太阳下山之地为边界的雄心。

袅袅炊烟在茂密的丛林之中升起,苍翠青山从小镇的一边向着这茂密雨林的深处延伸,放眼望不到尽头。而一轮血红的太阳,已经有一半没入青山之后,不过剩下的一半依旧将整个天空照亮。只要太阳还在,南洋特有的炎热和就仿佛没有终止。

当中原已经迎来深秋的时候,南洋还在闷热中。

西晖并不大,但是却是从云滇行省继续向西前往德里苏丹国的必由之路。因为这一道山在这个地方有天然的缺口,也就使得来往的商队车马无须翻越热带雨林覆盖的大山。在大明还没有占领真腊的时候,这里就是真腊西部边陲颇为热闹的村子,而等到大明军队开过来,这里特殊的地势,在使得这个村子自然而然成为大明云滇行省边境线上重要节点的同时,也成为大明军队戍守的要塞。

糅合了南洋和中原样式的房屋在这缺口一带延伸开来,而并不算高大的城墙将房屋包裹在其中。除了这一座山谷中的小镇,大明军队还在两侧山上设置了营寨和阵地,从而能够及时对出现的敌人预警,并且也可以据险而守,依靠先进的火器形成交叉火力覆盖优势。

因为平时这西晖镇是大明商队前往德里苏丹国的不二选择,所以小镇上客栈林立,商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而现在随着德里苏丹国向北收缩实力、放开道路,伊尔汗国的远征军随时都有可能到达,所以西晖镇的街道上也萧索了不少,大量的商队在意识到危险时,遵从自家主人的命令,都将货物留在这里以资助军队后折返。

而原本因为大明和德里苏丹国之间有盟约,再加上这西晖镇远离大明在南洋的其余城镇,所以只有几百名驻军,主要用于收取过关费用,也就是后世的海关税和维持秩序。

但是自从德里苏丹国战败,隶属于大明静江军的一个旅就率先开过来,而之后大理军的两个旅也都赶到,使得西晖镇的驻军已经达到了一个师的规模,这在西晖镇短暂的历史上是从没有过的。

正是因为军队、辎重和粮草的不断抵达,整个西晖镇也渲染上几分山雨欲来的气势。

马蹄踏动大地,雨后的道路上泥泞未干,在最后斜照的阳光下升腾起茫茫雾气,仿佛这一片土地上有无穷无尽的水分,怎么也晒不干。一名骑兵冲过这道路上的茫茫雾气,马蹄卷动无数的泥点飞溅,而更多的骑兵跟在他后面,将道路上的平静彻底打乱。

“属下参见将军!”不等骑兵停下脚步,两名明军旅长已经快步迎上去。

“免礼!”娄勇从战马上飞身而下,长途跋涉而来,他脸上没有一点儿疲惫神色,反倒是杀气腾腾,而他身边紧跟着的亲卫们也都是手按佩刀,环顾四周,一看就知是久经战阵的虎狼之士

这两名明军旅长,一个身材矮壮、皮肤黝黑,是大理军第五旅旅长素格力,虽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真腊人,但是他从小就跟着父辈走从真腊到广南的商路,真腊“归化”之后,他报名参军,作战勇猛,很快就升到了旅长的位置,没有人怀疑素格力统率军队的能力和对大明的忠心,他现在已经成为大理军中数一数二的骁将,也是真腊人心中的偶像。

而另外一个瘦高一些的明显是汉人,是静江军第二旅旅长孙俊,是当初跟着马塈和娄勇打过川南之战、大理之战、安南之战、真腊之战等等大战的老兵,也是马塈手下的大将。将他们两个派遣到这里,自然能够体现出对于这西晖镇的重视程度。

至于西晖镇另外一个旅,更是大理军第一旅,其旅长由大理军第一师师长,当初的邕州军前厢都指挥使狄孟亲自担任。邕州军的前厢是邕州军的精锐,而狄孟也是当初马塈的第一号大将。据说还是北宋征讨南疆的大将狄青的子孙后代。

后来邕州军和大理军整合为大理军,钦州军和静江军整合为静江军,狄孟也就自然而然在大理军中继续担任王牌大将。

而他以师长的身份自领第一旅旅长,足可见他对第一旅的重视以及第一旅的强大所在。

“狄孟这个小子呢,滚到哪里去了,老子亲自过来,他还闷在闺房里面装大姑娘上轿第一次?!”娄勇顶着南洋火辣辣的太阳赶路,浑身都是泥点和汗水、分外难受,再加上军情紧急,一见到只有两个旅长在这里,按理说应该以师长的身份在此处统率全军的狄孟却不见了踪影,多少有些生气。

素格力连忙开口:“狄师长带着亲卫哨骑前出探查去了,加上将军来的匆忙,所以现在应该才接到消息往回赶。”

“这小子胆子越来越大了。”娄勇一咧嘴,点了点头,火气消了大半,显然在狄孟这一员爱将身上也看到了自己当年的身影。

按理说主帅亲自前往一线侦查,绝对不是什么合理的事情,甚至是在冒险。但是毕竟现在伊尔汗国的主力还没有抵达,周围村寨和山林基本都掌握在明军哨骑手中,所以并不怎么危险,更重要的是这西晖镇一直没有大规模军队进驻,大明在南洋的军队最主要任务也是维稳,换句话说就是队内镇压,所以对于西晖镇这一带的地形地势以及防务布置基本上都是停留在纸面上,如果一个主帅身临前线,却依靠纸面上的东西指挥战斗,那么这一战没有成功的可能。

和娄勇亦师亦友的马塈不是纸上谈兵的人,娄勇更不是,而马塈和娄勇赏识的狄孟,自然也不是这样的人。

“说说吧,这西晖镇现在准备的怎么样了。”娄勇手中的马鞭轻轻敲打着手掌心,人在议事堂那一个巨大的沙盘面前站得笔直,身上的斑斑污泥非但没有让他看上去狼狈,反而平添了几分沙场上的杀意。

素格力和孙俊都是神情一凛,他们身为上层军官,多少也都有听闻上面马塈和娄勇制定的作战计划,更是知道这个作战计划有多少风险。看上去他们这些留守边境的军队不需要到大海上去冒险,但是他们两个却是心知肚明,想要以区区几个师的力量挡住伊尔汗国大军的进攻,岂是这么容易,否则娄勇也不会亲自赶到西晖镇来指挥作战。如果西晖镇首战失利的话,那么大明在南洋的管辖和统治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到时候娄勇如果没有办法抵挡伊尔汗国继续前进的话,整个南洋很有可能随之雪崩。

这样的后果素格力和孙俊想想就脊背发凉。他们都是不折不扣的大明军人,知道自己的责任,如此危险境地,唯有全力以赴这一个选择。两个人的目光同时落在娄勇身上,归根结底娄勇是总指挥,他们身为旅长,最重要的还是听从娄勇的命令。

听到娄勇吩咐,素格力上前一步,指着大明军队越来越离不开的沙盘说道:“将军请看,这里就是西晖镇,西晖镇名为村镇,实际上在咱们这几个月的专心营建修筑下,完全可以称之为一道关口。而按照当初大明和德里苏丹国的盟约,从这里向西有百里左右是两国的缓冲之地,在这一片地域上有大量的小部落以游牧的方式生活,其中有不少依赖于我大明向西行进的商队。”

娄勇点了点头,这个情况他也知道。大明需要德里苏丹国来抵挡伊尔汗国,而德里苏丹国也需要大明能够保证他的侧翼安全,否则一旦和伊尔汗国开战,位于天竺南面的那些小国家甚至大明自己都出来趁火打劫的话,德里苏丹国可就直接灰飞烟灭了。

所以大明和德里苏丹国都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对方存在对于自己的好处,这也是双方能够明确遵守盟约的原因。

第六百四十二章九死南荒吾不恨(中)

当时拟定盟约的叶应武和梁炎午等人还是要考虑未雨绸缪的,所以在两国的边境保持了一百多里的缓冲地带。这种缓冲地带在历史上也不是第一次出现,而且其在军事上的作用很大,能够及时的给予防守一国对方进攻的消息,从而可以做出充足反应。

反正这一百多里地中主要都是一些不服从真腊或者德里苏丹国的小部落,叶应武当时着急北上,南洋的明军也需要维持地方稳定,自然没有功夫去管这些小部落,所以还不如直接将这一片地空出来。对于鲸吞整个南洋的大明来说,多这一块纷乱之地,还不如少一点儿麻烦。

叶应武虽然不是那种知足常乐的人,但是是一个知道限度的人呢。而显然德里苏丹国也有着大约相同的打算,所以满口答应了。毕竟他们的主要对手是伊尔汗国,也确实没有军队拿来收拾这里的小部落。

这也就使得中间这一块地方成了不折不扣的三不管地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利益的驱动下,商人往往有着很大的毅力前去那些别人不愿意涉足的地方以谋求更高的利益,甚至有一些商人本身就是探险家。

在另外一个时空中的“大航海时代”和“地理大发现”实际上就是拓展商路的过程,哥伦布远航的目的也是为了找到马可·波罗描述“满地黄金”的印度和中国。

而此时,大明的商人和打着赤色龙旗的商队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这个时代的哥伦布和他的船队。德里苏丹国是大明的盟国,同时也是天竺北方一个响当当的大国,有国家的地方就有生意,只是可惜德里苏丹国的位置靠北,很难直接通过海路抵达,而在天竺南侧的海岸线上又没有像样的港口能够拿来转运货物,所以一些商队干脆直接过西晖镇,继续向西穿过这不过百里的缓冲区,前往德里苏丹国。

虽然这缓冲区之中的小部落们对于德里苏丹国和之前真腊的占领都颇为抗拒,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欢迎前来做生意的人,毕竟他们也需要生存,穷苦的生存条件并不可怕,但是在这种荒芜之地急需很多物品,之前因为真腊和德里苏丹国的封锁、压迫,一直都短缺,但是现在大明商队带来了这些物品,并且不是为了统治他们而带来的物品,这些小部落自然表示欢迎。只要是诚心诚意来交换物品的,他们并不会加害,甚至还会派出人手保护,将商队送往下一个部落。

结果就是真腊和德里苏丹国用军队没有办到的事情,反倒是让大明商队用物品交换办到了。这些小部落虽然没有明确要求内附,但是对于大明的信任和依赖已经无需言表——毕竟大明的物品和生活档次和他们这些山间野人部落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连欧洲贵族都趋之若鹜的陶瓷和丝绸足够让这些小部落为之倾倒。

所以他们就算是不算大明自己人,也是大明的朋友。对于这些淳朴的山民们来说,朋友这两个字可不是轻易说出去的,说出就意味着两肋插刀。

对于这个情况,大明南洋官府和军队也是哭笑不得,饭倒是省却了不少功夫。因为北方战事的需要,大量人手被抽调北上,所以大明对于西晖镇向西的道路和情况,并没有足够的人去探查,既然发生了这个情况,这些任务直接落在了商队的肩膀上。

大明商队和朝廷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没有大明和叶应武,也就没有他们的今天,所以别说是打探一些情报、摸排清楚地形了,就算是真的让他们出钱出力、真刀真枪的向前进攻,他们可能都会毫不犹豫的动手,毕竟有大明赤色龙旗飘舞的地方,不仅代表着安全,也代表着滚滚钱财。

现在摆在娄勇面前的这个沙盘,就是根据大明商队搜集的情报和消息搭建而成的,并且在大明军队全面进入西晖镇之后,根据前线哨骑的重新摸排进行了极少部分修改,不得不说大明商队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不错的。

“将军,现在这上百里的地区之中,大约有二十个小部落,加起来也就是两三万人,可战之兵不超过八千,但是这八千人绝对不能小觑,”素格力是真腊人,对这一带的熟悉程度终归是要比孙俊强一些的,“之前德里苏丹国和真腊都想将这一带吞为己有,所以多次征发大军讨伐,只是可惜每一次都是铩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