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皇帝李治-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章 还没完啊,报纸是神马东东
    “相信各位臣公心里也明白这方面的好处,朕也明明白白和诸位臣公在今天把话都摊开了说了吧。
    自古以来,文臣武将最怕的莫不是功高盖主,狡兔死,走狗烹的局面,而军政分离,把行政权利与军事权利互相分离的优点,就是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利用,如果行政权利与军事权利合而为一,哪怕是再贤明的君王,久了难保不会有什么其他的想法,这对君臣和国家都不是一件好事。
    同样,政不靡军行政权利不合适干涉军事权利,否则就是将领不能主导国家的军事事务,无论是开疆拓土还是抵御外敌都会变得难以控制,更由于在一个具体的国家中,行政权利一般高于军事权利,比如长孙爱卿职位上要高于李靖老将军。
    这样在出现行政权利干涉军事权利的行为后,一般军事权利的执行者---各级别的将领,需要无条件地服从行政权利的执行者---文人,也就是会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最后导致乱军引胜的后果。
    只有军不干政与政不靡军的同时实行,并且形成制度,富国强军才能够有制度保障,来确定朝廷与军队都不能采取不恰当的方式,越权管理对方。
    我大唐是靠武力夺取天下的,因此长期地军政不分,但是正如父皇所言:在马背上打下的天下,却不可以在马背上治理。
    朕之前说了那么多,短短数百年,汉人荣光不在,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内乱,而且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这两种局面中的一种,最后导致家破人亡,君臣相互猜疑,将领无奈兵败的局面,不知众位臣公意下如何?”
    重新坐回御座上的李治,仔细的打量着众人的表情,似笑非笑的。
    不得不说,李治的一番军政分离的话,实在是名利动人心,但也有利有弊。
    对长孙无忌一脉的文臣来说,军政分离,意味着大唐七位宰相日后将全部是文官一脉,李靖、李绩都将自动挂印而去,此后大唐政务将全收文官手中,将天下那些不懂治理地方的武将们手中的权力全部收回,想到这儿,那些世家豪门出来的文臣们,眼睛都红了,就连呼吸都急促了。
    如果真的能实现的话,天下一下子空出来的职位可就多了去了,那样的话,自己的家族将会有更多的人从官,家族兴旺有望啊,但弊处是,军权从此很难插手了。
    而对李靖等军方人士来说,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那些屁都不懂的文臣们以后会要多远,滚多远,忧的是
    “顺便说一句,以后对外战争中。所获得战利品,牛羊马匹、珠宝金银、战俘,六成归军队所有,当然土地例外,收归国有,战死的士兵,进大唐英雄墓,并且朕将在天下大建城隍庙,城隍庙中将供奉这些为大唐战死的士兵,每年享受无数百姓的香火,如何?”
    李治看似百无聊赖的一句话,彻底打消了武将们最后一丝忧虑,要知道如今大唐的战利品归属,八成都是要上缴国库的,好家伙,这一下,就翻了三倍,还犹豫什么,干了。
    尤其是李治的最后一句话,那简直是疯狂了,古人最敬神明,其不闻举头三尺有神明之说,这一下好了,享受百姓烟火,入英雄墓,这是神仙一般的待遇,较之衣锦还乡,更甚数倍,一干老爷子眼睛都红了,好事啊。
    “陛下,如果如此分配战果、大建城隍庙的话,国库恐怕供应不消的。”
    长孙无忌苦笑的上前秉道,虽然心里着实不想得罪那些恶棍老货们,但国库真的没那么多钱啊。
    果然,长孙无忌话音刚落,刚才还在兴奋的老爷子们,如今看长孙无忌的眼神都变了,恶狠狠的,断人财路,犹若杀人父母,这些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兵痞们,那个没有一个利益小团体啊,可还有一大堆孩儿要他们照顾呢。
    更何况,李治最后一个建议,连他们都动心了,这一下长孙大人的搅局,让众老爷子的心都揪起来了,纷纷眼巴巴的瞅着龙椅上的李治。
    紧锁着剑眉,一副割肉的样子,咬的牙齿咯吱咯吱的响,让一干老爷子的心也渐渐沉了下去。
    “罢了罢了,从今日起,将国库,分为外库和内库,外库为国税所得,即使朕要取用,也要得到七位宰相中四位以上的同意才行,至于内库则是朕旗下产业所得,供应皇宫中一切消费。战利品中的四成全部归于外库,朕无论是吃喝拉撒睡,都不用国库一分钱,为了我大唐将士,朕苦点,没关系。”
    悲哀到了极点,一脸的无奈,说出的话让一干老爷子又是暖心,又是惭愧,任谁看了都觉得仁君啊,天大的仁君啊。
    这个说的太极殿中的其它大臣都是面面相觑,这,这还是皇帝吗?
    如果自己家里有人敢如此要求自己,不准动自家的银钱,自己非提把横刀,跟他拼了不可,这也就是李治,放了以往的皇帝那儿,可不敢这么说这样的话。
    哪怕是雄霸如秦始皇、汉武帝也是一样,宫廷的消耗,可是十分惊人的,但耐不住咱小李同学有钱啊,不,是相当有钱啊,国库根本就没放在眼里。
    眼中湿润的雾气,也是自己咬舌头,痛的,如今看来,效果不错啊。
    不过,从另一方面说,李治这也是为自己找了一个借口,日后可以奢侈豪华一番,花自己的钱,如孔颖达和魏征一流的谏臣,该管不到了吧。
    到时候自己也试试“满汉全席”,吃一桌,扔一桌。
    “这,好吧。”
    长孙无忌郁闷的看了一眼端坐龙椅上的李治,也不早说,缩了缩脖子,妈的,那群老货还在拿眼朝自己放飞镖呢。
    “另外七位宰相日后将组建内阁,专门负责天下政事,如果七位宰相同时反对的话,甚至有权利驳回朕的圣旨,诸位臣公,这权利,如何?”
    李治今天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长孙无忌、房玄龄、许敬宗、温彦博等文臣对视一眼后,眼中惊喜一片。
    左右两边文武,同时拜伏,“臣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陛下分忧,为天下黎民造福。”
    笑眯眯的点了点头,让众人起来,此刻的李治在众臣眼里,实在是千古未有的仁君、明君啊,所有臣公都笑的如同菊花一般。
    李治面上平静,心里也是乐的好似掉进了米缸里的老鼠一般,差点块笑死了。
    政委?看不起?政治局?看不起?思想教育?看不起?
    好家伙,只要给李治两年的时间,李治一声令下,你就只能和自家亲兵玩玩了,其它军队,你一个毛也别想调动,要知道,这可是当年毛太祖一众老一辈革命家总结出来的经验,绝对是坑爹的,先是来一片诉苦大会,然后宣扬李治“爱的主张”,教他们什么是三个凡是?什么事大国沙文主义?叫他们应该怎么样崇拜自己的领袖--李治,最好每人再发一本“红。宝书”,每天晚上背背李治的经典语录。
    两年下来,你不疯狂谁疯狂?个。人崇拜,懂不?坑死人不偿命啊。
    真正的帝王心术,核心永远就是平衡。
    钱钟书老爷爷说的好啊,中国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帝王的家史,看历史就要用帝王心术去看,而帝王心术的核心是平衡,用平衡去看待历史上大大小小、真真假假的事,就轻松多了。
    只可惜,乱花渐欲迷人眼,在突然降临的足够大的利益,人往往会顾此失彼,忘乎所以,不过也是李治的手段太超前了,之前又分析了很久才制定的。
    内阁,呵呵,是能够封还圣旨,但不要高兴,得七个人一起呢,你就一定确定七个人能够同心?况且,老子有军队怕啥,凡事还能蹦出老衲的五指山?
    轻轻咳嗽了两下,李治在龙椅上板着手指,算道:“刚才我们说了建立大唐皇家军校、军政分离、国库分家、组建内阁、建城隍庙安抚战死的将士英灵,现在我们再说说办报纸的事情。”
    ※※※※※※※※可爱的分界线※※※※※※※※
    第四更,还是小章,小妖害羞了,还是厚脸皮,还是求收藏,求推荐,跪求打赏
第七章 选秀?这得多少P啊
    “报纸?”
    “什么是报纸啊?”
    “没听说过啊?”
    “又是新鲜玩意?这几年,市面上新鲜玩意可是越来越多啦?”
    “李敬业何在,你来给众人解释解释什么是报纸吧。”
    一连高深莫测的李治打眼瞧着不断暗暗朝自己使眼色的李敬业,扬声道。
    “诺”
    屁颠屁颠的,李敬业就这么跑上来了,两条粗眉毛还交替的一跳一跳的,满脸得意,颇为滑稽,一干大臣呵呵的笑了起来,同时诡异的看向了干巴巴的强笑的李绩。
    看的李敬业,李绩眼皮子直跳,不断的变换着铁砂掌和罗汉拳,考虑哪个威力更大一点,回去得好好给这小子松松皮,丢人丢到太极殿来了。
    拍了拍额头,这小子难怪敢反武则天呢,而且那么快就完败了,胆子大,脑袋又缺根筋,叫他说正事,倒耍起宝来了,不过这种活力,无疑很适合一个八卦主编的职位。
    “所谓报纸,就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其对民众影响巨大,这里面登的东西也多了去了,什么时事新闻,学术报道,诗词歌赋,乃至青楼艳史,小道消息,照登不误,每份报纸有十页左右,价钱也廉价,配上图画,哪怕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看个半懂。”
    “那这报纸到底有什么用,我说小后生啊,男人就要爽快点嘛。”程咬金很不满,话这么多,太浪费青春了。
    “气死我了!这个没教养的老货,好不容易露一把脸,我容易嘛我。”
    当然这话李敬业也就心里嘀咕,否则,自家老头子第一个跳出来将自己放到。话说的这么实诚就不好啦,虽然是真话,但这样也太伤人家程老妖精的心了。
    “这报纸其实最大的作用就是舆论的导向,这和孙子的“胜于易胜”思想其实是一致的。胜于易胜是孙子的重要战略思想之一。所谓‘胜于易胜’,就是指把战争胜利建立在容易取胜的基础上。
    究其实质,是用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战果,谋求最好的实战效益。这也正是引导民众舆论所孜孜以求的目标。这样,朝廷的政策被更多人所理解支持,朝廷才能更加好的施政,而且还可以进行舆论战。”
    舆论战?又是一个新词?众臣无语了,大脑内存快有点跟不上啦。
    “譬如这次征辽大战,如今辽东已是我大唐囊中之物,辽东数百万里的土地啊,肥的流油啊,如果我们大可以将辽东各种资源矿产载上报纸上,想必天下有志之士都会心动不已的,各位叔叔伯伯的家族们,也都很乐意分一杯羹的。”
    这一番话说下来,武将们领悟的要慢的多,文官们却一个个奸似鬼,立马大致的明白了报纸的重要性。
    虽不完全,但仅仅就这一点也足够他们心头惊骇了,且不说那个什么舆论战,单单控制舆论就极其可怕。
    人言如刀,入木三分,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报纸真是积毁销骨,杀人不见血的利器啊,而且杀过了,不仅不会背上以往皇帝所惧怕的骂名,而且其他人还要大叫一声“彩”。
    当真是不从肉。体上摧残你,但从精神折磨你,名誉上搞臭你,两个字,狠啊!
    如今这位陛下,年纪轻轻,但所思所想所做,竟是如此让人不寒而栗,真正的帝王手段啊,杀人于无形,无迹可寻,犹若踏雪无痕,神妙世无双。
    “好了,就这么说了,李敬业,就有你负责我大唐第一份报纸的发行,朕今天特别为此设置一宣传部,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宣传部部长,仪司三品吧。”
    怎么说宣传部长啊,大唐人民未来思想的弄潮儿,这职司也不能太低了不是,让他弄件紫袍穿上秀一下。
    “谢陛下隆恩,微臣一定将报纸办的红红火火的,保证大唐每一个角落都有报纸的身影,哪怕是如厕也离不开报纸,对了,微臣还请陛下为大唐第一份报纸赐名,这将是陛下对大唐报纸界同僚们最大的鼓励。”
    李敬业大喜过望,开始胡言乱语起来,还没开张,就同僚的就的顺口起来了。
    李敬业现在心中恨不得高唱几句:升官了,升官了,回去买来老母鸡送给爹,让他不烦不燥睡的贼好,和我一样,一夜九次郎。再扭一扭**,就更能加强喜悦的心情了!
    “嗯,就叫《大唐人民日报》吧。”
    “陛下好文采啊,微臣自愧不如,对陛下的敬仰之情犹若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啊你真是微臣的榜样,是大唐全体人民应该效仿的楷模啊”
    许敬宗呆呆的看着李敬业,朝李绩伸了伸大拇指,人家都说自己贪财,说自己是个佞臣,好吧,如今更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