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顺明(完结)-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保不住。

    不过陈敏也是恨得咬牙,京师司礼监和东厂、还有锦衣卫都指挥使都给他和身边的锦衣卫头目权限。如果颜继祖再是拖延出兵救援。那他们就直接地把颜继祖下狱问罪,陈敏以监军太监的名义接管,以天子旨意命令山东总兵出兵。

    虽然传旨太监陈敏心急,但有京师给的权限,却也有了几分底气,去山东巡抚府上催促的时候,语气却愈发地严厉。

    颜继祖也是知道。自己若是再这么推搪下去。恐怕就要倒霉了,按说他可以把责任推到同城的山东总兵李孟身上。但那太监不知道李孟地凶恶,他可是知道,这济南城等于就是他李孟的军营。

    而且崇祯皇帝的脾气,你身为文官不能督促手下的武将出兵,武将未必会有什么罪名,他这个文官恐怕要被重责斩首了。

    若是在北直隶入寇之后,没有李孟这个历史变数,因为德王被鞑子俘虏,事后杨嗣昌定功罪赏罚,颜继祖也属于被处斩之列,在并没有发生变化的历史上,颜继祖是用很坦然地态度面对这个死刑。

    但因为李孟地军功躲过了这次的处罚,颜继祖从大难中逃脱,出京时候的雄心壮志,德王被掳之后的坦然面对,这些豪情都是烟消云散,心中只是想着,能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强。

    京师这传旨的太监这么催促,颜继祖惊惧异常,只是想着求活,可天子的步步逼迫,他一个文官去哪里求活。

    思来想去,也只能是去求山东总兵李孟的庇护了,颜继祖颇为自嘲地想到,天下间地文官之耻恐怕就是自己,谁也有这么低姿态去求比自己职位低的武将。

    自嘲归自嘲,感慨归感慨,颜继祖回到家之后,就让下人收拾东西,把行李打包,准备搬进胶州营管理地那半城去。

    二月初五,京师过来的传旨太监陈敏带着十几名锦衣卫伴当,气势汹汹的朝着颜继祖的府邸而来,他这次可是做好了准备,如果颜继祖再不答应的话,他这边就要命令山东巡抚交出印信了。

    说起来这也是掩耳盗铃,握有重兵的武将不出兵,连和他在一起多年的文官都催促不动,即便是换人又能如何。

    可对于京师朝廷来说,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毕竟眼下的朝廷大义还是可以压人,不至于全无用处。

    太监陈敏这路也是走的熟了,一大早就领着人来到巡抚的府邸,要是进入衙门之后,那边还有巡抚大人的亲卫和官吏,总归是有些不便,陈敏可是熟门熟路,反正在早晨出府的时候堵他。

    谁想到一帮人凶神恶煞的过来,却是面对个空空如也的宅邸,好在有个看守宅院的小伙子,和他们指点了路途,说是搬到何处去了。

    上次巡抚颜继祖说是宽限三天的时间,他要去驱赶山东总兵出兵,谁想到居然是悄悄的搬家。陈敏的鼻子都快气歪了,心想你堂堂一个巡抚,居然有这种顽童一般的手段推诿,天下这么大都是大明天下,你就算亡命出逃都逃不掉,搬个家就能跑了吗。

    那看守房屋的小伙子倒也是热心,和宦官陈敏这些人仔细说了巡抚颜继祖家到底搬到何处去。

    知道了住在何处,陈敏一行人也不耽搁,怒气冲冲的朝着巡抚宅邸那边去了。

    这些太监和锦衣卫出京传旨办差,到了当地,地方官的逢迎讨好。礼品金银那是少不了的,而且还可以在当地的风景名胜,出名的酒楼游览一番。

    这趟差事果然是苦差事,不光是旨意落实不下去,一直拖延出兵。而且这济南城被鞑子掳掠,完全是变成了空城。

    济南城现在完全是胶州营和各个衙门办公生活的地方,这生活地设施简单的很,甚至还不如京师附近的县城。

    传旨太监陈敏和锦衣卫们来到这清苦地方,外面空荡荡的一座城。也没有什么溜达的心情,每日都是琢磨着出兵。

    所以这些人对济南城和其他省首府有什么不同,并没有什么概念,按照那名年轻人的指点。一行人朝着颜继祖的新宅邸走去。

    这一路上,就看到那些来来回回经过的兵马。陈敏心里面琢磨,这山东总兵倒也不像是要不出兵,要不然这城内兵马调动怎么会这么频繁。

    这颜继祖居住的地方却是从前奉国将军地府邸,这奉国将军也是皇族的称号,一名巡抚居住这样的宅邸根本是违制。

    陈敏站在这宅邸门口狞笑着说道:

    “看来这颜继祖真是不想活了。这大不敬的罪名肯定是跑不了了。”

    这府邸地大门倒是敞开。钦差太监和锦衣卫们那里需要敲门通传,下马后直接朝着里面冲了进去。

    奉国将军的宅邸可真是非同小可,最起码过了门前地影壁,那院子做校场都是足够了,按着陈敏的印象,巡抚家中的下人仆役也不少,但这院落却都是冷冷清清。

    “吱呀”一声。这府邸的大门关闭。

    这些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就看到从各处走出拿着刀剑的披甲士卒,一人从影壁后面转出来。开口笑着问道:

    “这位就是从京师过来,传旨催促出兵地陈公公吧!!”

    说话地这个人语气颇为的温和,但看着周围这些披甲的士兵,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什么温和。

    一名锦衣卫看着周围逐渐靠过来的甲士,心中难免紧张,手放在了腰间的刀柄上,刚抽出一半,“呼”的风声呼啸,一根白蜡长杆直戳了过来,准备的刺中了他地胸口,这名锦衣卫胸腹间一口气没有上来,憋得生疼,直接跪倒在地上。

    这个动作,一下子把场中所谓“温和”地气氛打了个粉碎,甲士们手中的刀枪立刻是指向了在内圈地太监和锦衣卫们。

    和陈敏在京师中看到的那些京营纨绔草包不同,奉国将军府这些埋伏的甲士稍一工作,那种杀气和压力马上显现出来,陈敏这一圈人都是脸色煞白,心里知道,若是妄动,对方搞不好真会杀了自己。

    “你们是什么人,咱家是传旨的钦差,你们这样刀兵相逼,是想要造反吗?”

    陈敏声色俱厉的喝问,可任谁也都知道,这不过是色厉内荏罢了。

    “陈公公莫慌,兄弟们正是知道你是传旨的钦差,所以才在这宅院里面等着。”

    那为首的人温和的回答道,不过随即变了下脸色,沉声的说道:

    “陈公公,黄河尚未开化,大军行动颇有不便,颜巡抚和李总兵都是决意在二月底或三月初,大河开化之后方才出兵河南,可朝中诸公一味的催促,还请公公去信解释一二,这几位在锦衣卫当差的兄弟,也有给锦衣卫衙门去信的权力,一并把这消息写了,就说我山东兵马分驻各处,更有远在两淮的兵马,仙侠正在紧张的调集准备,最早也要二月二十五才能启程,并无推脱之事。”

    听到这人说出来的话,陈敏和锦衣卫们的脸都黑了,本来这迟迟不肯出兵是巡抚和总兵的罪责,自己要是写信去解释,将来若有个好歹反复,这就成了自家的责任。

    何况这些日子,陈敏和这些锦衣卫们给京师的去信和反馈,都是山东文武官员如何的拖延,突然反口,这不是自己抽自己的脸。

    “这……这怎么能写,这分明是欺君之罪。”

    太监陈敏颤抖着说出这句话,那人笑着说道:

    “不写,可就是趁夜出城,不知所踪,写了,最起码能过几年太平日子……”

    第三天,带着陈敏的回信的快马从济南赶出,直奔京师。

    这次的信上倒是仔细的说明了山东兵马面临的困难和调兵需要的各项准备,其中陈敏一改从前对山东文武官员的攻讦,反倒是大力的夸奖他们,说是殚精竭虑,只为筹措兵马前往河南救援,还说什么奴才愿在山东督促,待出兵河南后再重返京师云

    崇祯皇帝不相信天下人,但对身边这些宦官还是有几分信任,尽管前面恼怒异常,可接到这封信后,怒气却减弱了几分,只得是派出使者去往河南附近的省份调兵救援,还褒奖了几句,说陈敏忠心任事,值得重用。崇祯皇帝自以为掌控一切,实际上却什么也控制不了,他信任的,都在蒙骗他。

    在没有李孟的历史上,崇祯十四年的正月,洛阳城就被李自成率领的闯军打破,但此时到了二月底,洛阳城还是在明军的手中。

    或许是因为李孟进入河南之后,流寇“宋江”被击溃,大部引往淮北,而流寇“李振海”则靠近兖州府,差不多被胶州营渗透,没有依附李自成,闯军的力量差了几分,这洛阳城还能支撑的住。

    历史,终归是变了些……奢望能更进一步,这就要依靠大家的支持了, 

正文 第三百零六章 襄洛罹难 背水扎营
    襄阳被称为“天下关隘”,是南北之间的雄城,地理位置极为的重要,杨嗣昌督师五省兵马征剿张献忠、罗汝才兵马的辎重和粮饷有不少存放在这里。

    流寇和官兵的战斗大都是在四川进行,湖广的襄阳城一直显得颇为平静,不过崇祯十四年的二月初五的晚上,这种平静被彻底的打破了。

    在西门的城楼上,一名须发虬结的大汉站在垛口的后面,望着城内的处处火头,城中的喊杀和哭叫,站在城头上也是能听得清清楚楚,在他的身后,一名穿着黄色袍服的中年人失魂落魄的瘫倒在那里。

    周围远远的站着些劲装的武士,那名大汉看了一会襄阳城中的乱象,转身在地上拿起坛酒,拍开泥封,给自己和那穿着黄色袍服的中年人各自倒满了一碗酒,递给那中年人之后,端起酒碗,沉声说道:

    “我想要杨嗣昌的脑袋,可他远在四川,今天借王爷的头颅一用,让这杨老儿也以失陷亲藩获罪,来,襄王爷,喝完这杯酒,就上路吧!”

    那中年人浑身好像是筛糠一样的颤抖,手中的碗洒出来不少的酒水,动作僵硬的把碗凑到嘴边,咕噜咕噜的喝了下去,或许是酒壮人胆,这中年人喝下了酒,也能说出几句话了,颤声的说道:

    “我朱家的天下,我家的天下,就这么……就这么……”

    大汉冷笑了几声,略微扬起来声音说道:

    “为了喂饱你们朱家,这天下死了多少穷汉,王爷,安心上路吧!”

    话音未落。这大汉丢掉手中的酒碗,抽出腰刀劈了下去,鲜血狂喷而出。

    崇祯十四年二月初五。八大王张献忠乔装入襄阳,半夜蜂起,全城大乱。张献忠焚襄阳府,尽得城中军资,斩襄王朱朱翊铭于城头。

    此时,李自成闯营围攻洛阳不下,督师杨嗣昌率军仍在四川,山东李孟仍然在紧张的准备出兵。

    二月十九那天。李孟再和家人告辞以后,率领老营七千兵启程前往兖州府济宁州,完全由新丁组成的兖州军出兵五千,李孟共率军两万两千,准备去往河南。

    所有应该走过的程序都走完之后,李孟还是去了次孙传庭地院子,和这位孙先生告别,李孟全身披挂的走进书房。

    却发现书房内整洁了很多。不知道什么时候。墙边立了两排书架,上面放着各种孙传庭阅览的文卷。

    李孟进屋之后,这次比较让人意外地是,先开口的居然是孙传庭,他冷声说道:

    “李大人这是要出兵河南了吧!”

    “正是,等下全军就要启程。”

    看着屋中和孙传庭态度的转变,李孟心里面非常地愉快。他这边朗声回答完。坐在椅子上的孙传庭却站了起来,这孙传庭的身材高大。比起李孟夜来不逊色,站起来之后冷笑了几声,开口说道:

    “等这山东兵马去了河南,恐怕洛阳城早就失陷了,去了又能做什么!?”

    李孟嘿嘿笑了几声,回答说道:

    “河南大城这么多,又不光是洛阳一座城,莫非这开封城李闯就不攻打了吗,总归是要去救援。”

    孙传庭怔了怔,没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转身拿起一本文卷,又是说道:

    “鞑子的兵马又要围攻锦州,洪承畴也要纠集蓟辽的兵马救援,腾不出兵马来救援河南,这天下当真是有趣,外面无事,内乱,里面无事,外侵,这鞑虏和陕贼真是一唱一和,生生的拖垮我大明啊!”

    听到这话,李孟愣了愣,却不知道如何接口,大明真是几千年来最倒霉地王朝,连续不断的天灾,大股流民的起义,还有崛起于白山黑水之外的蛮族强敌,各种各样的因素叠加在一起,本就是衰颓的大明帝国如何抵挡的住。

    也正是在这样的几方合力之下,几十年之后,华夏民族陷入了几百年地黑暗,被西方在历史地长跑中拉开了距离,直到新中国建立的时候才喘过气来。

    自己能不能让这种黑暗变得淡些,或者让华夏避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