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脑袋上戴着一顶颇具异域风情的帽子,帽沿上垂下的玛瑙流苏串竟至腰际。
大约是针工局的掌印为求稳妥,同送来的还有一件通身以金线绣成的轻纱,罩在那衣裳外头,如烟如云亦如雾;下身的金色褶花裙长及地,行走间露出两只小小的玉足,深深陷进地上铺着的羊绒毯里。
若是宫宴之上有舞娘这么穿了,晏回定会看得皱眉。然而这会儿宛宛在寝殿中这么穿,那就是妥妥的闺阁之乐了。晏回心中只剩一句感慨:
——真美。
唐宛宛练舞的这段时候连被红素看到时都有点难为情,这会儿被陛下的目光紧紧锁着,发现这跟以往对着镜子练习时一点都不一样,红着点小声咕哝:“陛下别看我呀!”
晏回笑了:“不看你,难不成要朕只听动静?”
唐宛宛轻飘飘瞪他一眼,抬手做了个起手式,裙子随着这个动作又往上提了一截,她立马发现陛下的目光挪到她小腿上去了。
“哎呀呀呀不跳了!”唐宛宛扑到床上,跟只乌龟似的埋起脑袋,闷闷道:“我跳得没她好看,跳了也是出糗,不跳了。”
“当真不跳了?”晏回还好整以暇地问了一遍,显得十分君子。
唐宛宛刚“恩”一声,下一秒就有一只温热的大掌顺着她膝窝摸上来了。他掌心微有薄茧,带起一片酥麻战栗。
今夜本就用了些酒,又有美人在前,原先还不怎么明显的醉意就这样一点点入了骨。晏回眸中含笑,低声说:“宛宛不跳了,那朕就开始了。”
“我跳!我跳还不行嘛!”唐宛宛一哆嗦,果断翻身坐起,又穿着自己的小金裙跳舞去了。她大概是怕丢脸,是面朝屏风跳的,只给晏回留了个背影。这样一来就比刚才自在多了。
这举动本是极小孩子气的,晏回却没说她,反倒看得失了心神,满殿中只剩那截白嫩嫩的腰和挺翘的臀在他眼前晃啊晃的。
当真是极美的。
于是,唐宛宛跳完之后又被晏回压在了身下,裙子被扯碎了,刚铺了没多久的羊绒毯也用到了。
唐宛宛怒不可遏:“不是说跳完舞就不……唔唔……”话还没说完就被堵住了唇。
这个问题直到半个时辰之后,晏回才一脸餍足地回答她,语声中满是爱怜,低声喟叹:“傻孩子。”怎么能以为跳完舞就不被吃了呢?
她十天前摔伤的膝盖已经长好了,只是玉露膏还没将上头的疤痕彻底消去,还剩浅浅一个小印,摸上去有点粗糙。
晏回心尖发涩,俯头在她右膝上落了一吻。
“陛下你做什么呢!”正是余韵未消之际,唐宛宛一个哆嗦,膝盖一抬就重重撞到晏回下巴上了。
晏回:“……”
想爆粗口。
这场由床笫情趣引发的血案造成了挺严重的后果,晏回不光咬破了舌尖,下巴上还青了一片。他还打算去给何太傅和另几位太傅拜早年,下巴上青紫一片被人看到了像什么样子?
“陛下不要黑着脸啊,红素她们都被你吓到了。”唐宛宛心虚得很,手上沾了些香粉在陛下下颔处抹开。然而再薄的粉涂上去都比肤色要白,涂了这一块,又显得别的地方黑了。
晏回凉飕飕的目光黏在她脸上,丝毫不挪一下的,直把唐宛宛看得肝儿颤。等晏回回神之际朝镜子里略略瞟了一眼,惊诧地发现唐宛宛把他整张脸都涂白了。
甚至她还把手伸过来,想在晏回颈下再抹两下,讪讪笑道:“只涂一块不均匀啊……”
“这还怎么出门?”晏回无奈地捉住她的手,叹口气说:“明日朕再去吧。”
唐宛宛大松一口气,丢开粉盒欢欢喜喜问:“那咱们今天做什么玩?”
从今日起学馆便休了年假,唐宛宛早就心痒痒了,打叶子牌、出门逛街、跟着宫人做灯笼等等,各种好玩的都在唐宛宛脑子里走了一遭。
却听陛下淡声答:“睡觉。”
*
宫里一片祥和,宫外的程家却是乱成一团。
老太爷回了家就气倒了,昏昏沉沉睡了一晚上;老夫人把长房大爷和大夫人连着孙姑娘都骂了一通,嘴里说的那话真是极难听的,好些下人都听不下去了。大爷忍无可忍顶了两句,还差点被老太太动了家法,好不容易才被儿女劝住。
小小姐跑回房中锁了门哭了半宿,后来房中没动静了,吓得大夫人又叫几个粗使婆婆踹开了门,看到人没做傻事才放心。
而次日老太爷刚醒,长房大爷竟提出要分家,又把老太爷气得不轻。叫他进了房中谈了一整天,不知说了些什么。
程国丈当真是气得不轻,被府医扎了几针,才感觉胸中浊气能吐出来。稍稍有了两分精神,又关起房门来将太后和他那外孙骂了半个时辰。
事实上他对太后不满已久,若不是还剩最后一层血缘,视为仇人也不为过。当年太后在宫宴之上自荐枕席,程国丈气得差点背过气去,谁知太上皇偏生瞧上自家闺女了!
程国丈喜出望外,回到家里好饭好菜地养了两月,她娘留下的嫁妆一分没扣,还添补了几千两,将人风风光光送进了宫,自认为自己这个当爹的做得够仗义了。
外人一口一个“国丈爷”喊着,程国丈飘飘欲仙,盘算着京北的太关旧宅不错,将来让闺女赏下来,举家搬进大宅子去;还想着次子名声不太好,挑不着媳妇,将来让闺女给指个名门闺秀……
想了这么一通,程国丈几乎飘上了天。谁成想这么些年好处一样没捞着,反倒越来越走下坡路了:两代子孙再无一人能踏上朝堂,就算苦读多年考中科举的,都得在殿试上被晏回筛下来;家中儿孙的亲事也没一桩得意的。
哪怕他写的奏折呈上去也从来没被批过“允”,每回都是鲜红的大字“驳驳驳”;就连家中小辈因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被言官参了折子,他亲生生的外孙都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指着他鼻子骂——虽没有指着鼻子那么夸张,却也差不离了。
程国丈心知这一切定是太后挑唆的,他快要气死了:女儿成了太后,不说提携娘家,反而处处打压。闹得京城连平头百姓都知晓太后跟母家不睦,好像她脸上有光似的!
等到他作古之后,家中竟连个能挑大梁的都寻不出来。眼瞅着太后就要把程家搞死了,程国丈如何还能忍?
他叫着最成器的长子在房中密谈了一整日,当晚再出门来,一老一少脸上都是带着笑的,直把一家人看得稀奇。
*
宫里的太后将宫宴那一夜的趣事听了不下十遍,一日三餐就指着程家的糗事下饭了。学嘴的嬷嬷知道她喜欢听这些,愈发把程家在宫宴上的糗样添油加醋讲了出来,直叫太后笑得合不拢嘴。
为后二十年,太后无时无刻不在暗戳戳地折腾程家。可程家老太爷鬼得很,一向抓不着把柄,太后纵想惩治也是师出无名,只能从一些小事上拿捏,这还是头回这般解气。
遂大慈大悲地跟晏回说:“过年这些时成天大鱼大肉吃着,你那补身的药膳先停个几日吧,小心上了火气。”
每三日才能开一回荤、剩下两夜都得靠意志力的晏回微笑说:“母后明智。”
第52章 过年
腊月二十四的朝宴过了; 年味就越来越足了。
宫里处处都是一片红火,各宫忙着洒扫、备年礼、做花灯;御膳房每天出宫去采买荤素粮食的排车都是一车车往回拉;太医院的学徒也按例去给各宫奴仆做义诊; 有毛病没毛病的都去瞧一瞧; 争取别把病气带到第二年。
腊月二十七,晏回一觉睡到了天大亮; 还是被唐宛宛喊醒的。他一边感慨自己真是堕落了; 一边又跟宛宛在床上亲热了一刻钟,两人都气喘吁吁了这才打住。
用过早膳; 晏回焚香净手后行到了桌前,桌上笔墨纸砚齐备; 道己双手捧笔; 敛袖静立一旁。
这支笔笔毛足有唐宛宛手腕粗细; 来头极大,是大盛朝祖皇帝在位时叫巧匠造的笔,二百多年来只换过笔毛; 笔杆乃是和氏璧所造,上头环龙纹为饰; 另刻着“天佑大盛、国祚绵长”八个小字。
晏回提笔饱蘸朱砂,寥寥几笔书就一个红灿灿的“福”字。唐宛宛一怔,又凑上前仔细瞧了瞧。晏回似乎知她所想; 笑着问:“看出什么名堂了?”
“这字写错了呀!”
“娘娘所言差矣。”道己一向致力于树立自家主子的伟岸形象,闻言便笑着说:“这个字用的是五福合一的‘福’字写法,您瞧左半边这衣字旁,是不是又像‘子’又像‘才’;而右半边的一口田用的是‘寿’字写法; 其下有‘田’,正是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的五福之意。”
唐宛宛辨认了半天,深深觉得这就是个错别字……
每年陛下所写的第一个福字是有大意义的,这张福字以金绢为底,朱砂为色,是最有福气的。往年这第一个福字都要好好裱起来,放入国史阁中小心存放。
而今年,晏回在这第一个福字上盖了个玺印,然后把这个错别字送给了唐宛宛,目光微有暖意,说:“回头叫人贴到寝殿前的影壁上。”
道己有那么一瞬想要说什么,还没开口又立马闭了嘴,心说陛下比他这个奴才更明白规矩,如此做了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己多嘴多舌反倒不美。
收了这么重一份礼,唐宛宛还有点不太情愿。因为在家里时,大门上贴着的福字和对联都是她亲笔写的,今年却没这个机会了。
小时候每到过年,她跟哥姐几个都争着写福字写对联,谁写的最好就把谁的福字往大门上贴。后来两个哥哥成家了,两个姐姐嫁人了,不跟她争了,于是每年大门上贴的福字都是她的墨宝,进进出出时都能看到,得意极了。
有客上门还常问一句“门上这福字是谁写的呀”,唐老爷一向打个哈哈避而不答,傻孩子唐宛宛还当这是含蓄的夸奖。
晏回写完几张朱砂福字,又换成了墨笔,可见前头这几张朱砂字真是极珍贵的。福字写了一张又一张,摞了一小沓。晏回手酸了,停了一会儿坐下来揉揉手,继续提笔写了。
“陛下写这么多?”唐宛宛掰着手指数了数宫中东西各六宫,就算再加上前朝三大殿,也不需要这么多。
道己怕她分了陛下的心神,只好打着笑脸应答:“娘娘有所不知,陛下每年要写七八十张福字,给上皇与太后的,给太妃和娘娘们的,给几位太傅和京城一品要员的,给已经致仕的两朝老臣的……另外几十张都是要赏给得脸的臣子,这些就不拘官品了,然京官有数百之众,得了福字代表陛下看重,这是极有面子的事。”
唐宛宛眨眨眼,“陛下从来没给我家赏过呀!”若是赏了,唐家大门之上哪还能轮得上她的福字?
道己脸上的笑一僵。
“是朕的不是。”晏回深深觉得自己真是太不是东西了,那时实在没眼力见,竟没瞧出唐大人是自己未来的老丈人。这回索性一口气写了十几二十张,通通给老丈人送过去了。
*
腊月三十,除夕夜。
晏回和唐宛宛在慈宁宫用的晚膳,几位太妃都在,便摆了两小桌。德妃几个各个舌灿莲花,吉利话一句句地往外蹦,祝几位老人圣体康泰万寿无疆的,祝晏回万事如意龙马精神的。
等到了几个宫妃互相说吉利话的时候,晏回含笑听着,只听出宛宛嘴笨,不管对上谁都是一句“万事如意”;关婕妤的吉利话最实在,祝她“早生贵子”;而德妃几个跟宛宛说的吉利话却只有一句敷衍的“新年吉祥”,仿佛什么吉利事都不想让宛宛沾上一丁半点。
晏回听得不太高兴,他没小心眼到连这事都要发作,只是愈发觉得后宫这几个都比不上宛宛心思纯净。用过晚膳又与父皇母后说了会儿话,便早早带着唐宛宛回了长乐宫。
守岁这事,太上皇和太后一向是不做的,他俩年纪大了,熬一夜得好好睡三天才能补回来,守岁的事自有嬷嬷代劳。
今夜的长乐宫却是灯火通明,钟鼓司的戏班子杂耍班子各来了一个,吹拉弹唱都加进去足有三十多人。唐宛宛和晏回坐在有地热的殿中,而艺人在这样的团圆夜里还得卖力表演着,更有那还未轮到上场的艺人都等在院子里,寒风飕飕地吹着,单薄的戏服外头套着袄子也受不住,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
唐宛宛听了一刻钟就过意不去了,跟晏回说:“陛下,让他们退下吧,大过年的也是不容易。”
她说话的声音挺小,晏回怕底下的艺人听不到,还专门添油加醋转述了一遍——“你们娘娘心善,叫小厨房赏一顿宴席,另每人赐五两银。退下吧。”
钟鼓司众人忙跪下高呼:“多谢娘娘体恤。”
唐宛宛晚上用了些酒水,这会儿已经有了困意,窝在他怀里找了个舒服的位置眯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