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叨道。
如今的码头船厂,在陈世青的努力突破下,设计制造水平不断的前进,陈世青已经下令约瑟斯帮助自己引进荷兰先进的造船厂的技术和工作人员,要直接的强行提升码头船厂的水平。同时,要创建一所大学,海事大学,就专门做服务海洋的事情,远洋航运,造船,军事等等,都要有所涉猎,强化了原本的船厂学堂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综合类的海州大学,一个陆地军事学院,一个工科学院,一个理科学院,一个农业学院,可就是没有专门读书写字做文章的大学,只有一个文学系。陈世青可不愿意为了理学服务,去创建大学,这样的大学不就是等于是升级版的理学思想吗,有任何的意义吗?没有,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变化,这是不够的。
由于造船厂的能力还没有突破一千吨,所以陈世青也觉得没有必要再去制造那些一千吨一下的小型战船了。虽然说,这战船大小都有价值,但是他现在急需的是可以远洋作战的大船,至于小船的话,什么时候都可以建造,不急于一时。
而现在的情况,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商船的需求量也很大,不但是林家船队,还有其他各大富户,也都在拼命的购买船只,要进行自家的航运系统。小商人,都会把运输任务直接交给运输公司,但是大商人就不一样了,大商人都需要有自己的事业,也都需要有自己的运输系统,所以他们都会亲自上阵,亲自购买船只,而不需要假手于人了。
而且,林家兄弟也都不是什么善茬,也都知道需要横向发展,所以他们自己也玩起了生意,什么生意还做,就利用他们强大的物流运输能力去做,甚至可以和大行家对抗了。这生意横向发展了,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了生意人开始勇于进取,勇于突破,不再是困守一方,只知道享受了,这对于时代的推动和发展,产业的升级和进步显然是有极大的好处的,对于陈世青而言,他也成功的推动了历史的车轮,不容易啊。
既然还不能够设计制造一千吨的大船,那么几百吨的制造能力就去为商队服务吧,反正商队的人也需要购买商船的。这就是新中**工企业的路子,先用商业行为锻炼自己的设计制造的能力,然后再用他们的这些能力去反过来去帮助军工升级,用他们商业赚来的钱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薪酬福利待遇,挖掘更多的人才资源,这是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
在造船厂没有一千吨的大船设计制造能力之前,陈世青没有一点的兴趣去让他们为自己服务,同样的道理,在他们没有获得这个能力之前,就让他们去锻炼自己也不错。等到西方的专家团来了之后,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再提升他的制造能力,给海州府造船业带来一个翻天覆地的质的变化吧。
不过,陈世青现在也遇到了一个瓶颈,那就是海州府本地人口规模,城市规模的限制。陈世青的豪情万丈,需要上海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来支撑才可以做到这一点,而海州府几万人的规模,建立在一个州的底子上的城市规模,完全无法满足陈世青的需要,而西面的徐州府,南面的淮安府,无不是比海州府强大的多,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府的基础和规模啊!
要是海州府是一直慢慢发展走出来的一个府的话,是一个不断的前进走出来的府,那么他也是不断的建立了自己强大的基础的,这样也可以。可是,海州府只是因为是地理位置突出,有在海洋时代发展的潜力,才被陈世青强行的提升为了一个府,实际上就是一个州的建设规模,这种规模是非常有限的。
虽然,经过了陈世青的一番努力,赶土匪下山,收回数万亩农田,收回制盐产业,也笼络了大部分的富商,航海贸易虽然还是林家船队的天下,却是海州水师的附属产业而已。这些手段,一定的程度上,扩大了城市的人口支撑能力,物资供应水平,政府财政能力,以及发展的潜力和可能性,但是,这些提升是很有限的,仍然很不够,远远的不够。
距离陈世青所需要的那个规模的城市,还有很长远的差距,距离陈世青所需要的那个可以足够支撑他理想的城市规模,还有很远的距离,很遥远的距离。对于陈世青而言,这是到了一个瓶颈之处,需要作出一些动作了。
由于海州府是打算以物流商品集散,搞远洋货运贸易而发家的一个产业导向,但是本身自己的人口支撑,城市规模也必须达标,否则的话,就无法去面对这个理想了。小庙容不下大佛,要不然大佛走,要不然小庙变大庙,别无他法。
面对这一点,陈世青第一个想法,就是,要从人口下手。所谓的城市规模也好,产业升级也好,都是一个人口的核心问题,管理人口的艺术,就是管理地方的艺术,现在看来的话,陈世青从人口突破,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大人,这里是府衙所掌握的一些棚户的资料,这里是一些预估的流民和棚民的人口资料,具体的情况有些不清楚了,都是几年前的文案了,现在的话,应该又有所增长的。”赵炳德指着陈世青文案上的官府公文说道。
“很好啊,赵大人果然是咱衙门里的老人了,处理这方方面面的事情,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也好,有了赵大人的帮助,我做起事情来的话,也就容易了许多。”陈世青着急的翻看着文册,如饥似渴的补充着知识和营养。
“大人啊,冒昧问一句,大人现在忽然之间着急要看这些文册,这些文案什么的,是准备要编棚民入户了吗?”赵炳德问道。
棚民入户,可以说是清朝中期就长期在做的一个事情,土地还是那么多,但是人口在迅速的增长,不可逆转的就要出现流民问题,棚民问题。这棚民,说到底了还是一个流民问题,只是棚民是属于流民安顿下来以后一代人两代人的定居了当地,却没有当地的户口才出现的问题,属于是不算彻底的流民,或者是流民问题的一种延伸。
彻底的流民就是一直做流民,永远都没有尽头的时候,永远是乞讨为生,直到死为止,可以说他们混的比棚民还要差的多。棚民虽然是住在棚户区,贫民窟里面,可是好歹人家也是个定居了下来的人啊,和他们还是有极大的不同的。
这流民就是过剩的人口,本来对付这样的问题,无非是工业化,外向型经济,在这个年代里又是领土扩张的好时机,人口可不是负担,加强管理,对外输出啊!占领全球,搞人口革命,这不就独霸世界了吗,最起码也是纵横全球的机会,可是被清朝错过了。
错过了就要着手解决了,好东西变成了累赘,各地都不愿意养活流民和棚民,但是他们又都是在客观的存在着,所以就需要解决这些棚民的问题。在棚民入户方面,清朝做的还是很彻底的,很多的鹏民入户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是这只是暂时的,并没有彻底的解决问题,所谓的就是治标不治本。
虽然棚民入户问题一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由于这是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的,所以一切的成绩也都是瞬间的烟消云散了。之后,还是要面对不断增加的棚民,但是解决起来就愈发的困难了,因为清朝是典型的农业社会,而不是商品社会,没有工业化。
所以,人口需要的支撑几乎全部都是来自于农田的生产然后进行的交流,没有商业化,工业化,那么一切的努力也就有付之东流的迹象。如果是工业化的地区,人口来了,成为了廉价劳动力的话,这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好事情,所以你们来了,给我们提供了劳动力不说,由于是商业社会,人本身也是消费者,所以你们也是提供了消费市场。
那么,这就对于做大城市化,产业升级,城市规模等方方面面都有巨大的好处,但是在农业社会,人口只能是负担。一块土地需要养活的人口增加了,自然就要分流别人的利益,谁愿意呢?一者有利,一者不利,截然相反的两个结果啊,有利的时候大家都是疯狂的强夺人口,不利的时候,大家就是反过来拼命的排斥人口了。
有利的时候,大家觉得你们的到来,是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会,我们需要你们的到来。不利的时候,就觉得你们是来抢饭碗的,争夺利益的,就要去努力的排斥你们,一切都在一个利益之间摇摆不定。
“呵呵,大人,棚民入户,说起来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情,不过,这利国利民的事情,未必就是正确的,也未必就是时时刻刻都对咱们有利的。对国家朝廷,对棚民有利了,但是对于我们海州府,那可是一个大累赘啊!”赵炳德笑着说道。
陈世青点了点头说道:“我早就知道赵大人会有这个担忧,但是赵大人你可以放心,我不会给海州府带来一个累赘的,也不会影响了赵大人的升迁。如果海州府被这些人给拖累了的话,那确实是对我们不利的事情,但是我们海州府不会被他们拖累的,相反,我们还会获得强大的利益,只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好处,说不准,我和赵大人都要升迁呢!”陈世青笑着解释道,做事情为什么总是向不好的方面的去思考呢?
“都要升迁?呵呵,大人你不要忘记了,我们海州府虽然服员辽阔,但是土地都开垦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地方,要不然就是不能开垦的地方,要不然就是不利于开垦的地方,这既然没有大量的荒地,本地人口也很稠密,那为什么还要要这些棚民入户呢?他们的到来又不能为我们提供人力,只能成为负担,大人,这可不是一个单纯的棚民的问题啊!”
“这背后的事情就多了去了,比如说这流民,他们也会因为棚民的问题,而迅速的出现,这随后的问题,大人都想清楚了吗?流民会尾随棚民而来,流民听说了我们这里又开始了棚民入户,那就是会源源不断的来到我们海州府,成为棚民,等待棚民入户的机会,这大人,你都做好了准备了吗?”
“原本呢,大人你可能是打算改了几千人入户,但是你可能会发现最终来到我们这里的人数,可能是几万人,十几万人,甚至是几十万人,上百万人口啊!这么多的人,我们如何去解决,他们来了之后,就和蝗虫一样,能吃空了我们这全部的存粮,到时候这人是赶也赶不走,杀也杀不完,留在本地,就是个大祸害!”
“本地养活不了,朝廷也不可能帮助我们养活这些人,那我们这本地的粮食吃完了可怎么办呢?闹了灾荒怎么办呢,本身我们海州府是一个还算富庶之地,只要像现在一样慢慢做下去,以后可都是可以让咱们的百姓丰衣足食的,却没事惹出了这些人,对我们来说,这不是明显的吃亏了吗?大人,三思啊!”赵炳德着急的提示道。
陈世青点了点头,赵炳德的所说,确实还是很有道理的,这些人来到了海州府,和蝗虫也是差不多的意思,他们来了会吃光这里的全部粮食,耗尽海州府的资源。最后,拖着当地轻则成为贫困之所,重则闹出饥荒,人口大量灭亡,易子而食,人吃人,闹出瘟疫等等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些事情,本身是可以避免的,人家本身在外地再穷也能混那么一口吃的,就算是死人也死不了多少,勉强是可以活下去的。但是,就是因为你释放出了这样的积极的信号,就都汇聚到了你这里。
77
本身本地人生活的也是越来越好的,也是因为你的缘故,所以才让这些人都跑了过来,拖累了本地人的生活和发展。
最后,本来都过的不错的人群,被一起拖累了进入了地府,这算是谁的错误呢?无数的青年才俊,想要立功心切,加上对自己的能力过度的自信,都会做出这些昏头昏脑的事情,最终的结果却是害人害己,给自己的自负买单,给他人的性命赔罪了。
赵炳德不想被陈世青拖下水,也不忍心看着一个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海州府从此走入深渊,他更觉得陈世青这样的青年才俊,不应该是落得这样的下场的。所以他很希望可以把陈世青从错误的边缘给拉回来,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很可能就会葬送了一个天才年轻人的前途,而这是赵炳德不希望看到的情况。
要知道赵炳德和陈世青的命运是绑在一起的,海州府出事了,一般清朝处理地方的方式都是一网打尽,管你是谁,只要是政府的人,都给我罚了。反过来,如果是立功了,也很有可能是大锅饭,一起奖赏,郁闷的很,当然,有功的时候,奖赏的东西除了职位的升迁不可争夺之外,封赏的好处一定会被一把手二把手给中饱私囊一大半的。
陈世青要是垮下了,那么第一个倒霉的人就是赵炳德这个二把手,大家的命运是被捆绑在一起的,陈世青倒下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