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入主东宫的半年之后,李显终于开始了第一个大动作,他的这个大动作就是向皇帝上书,要求扩大各州县教育,扩建学校,培养人才,这份上书立刻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朝堂之上,因为皇太子李显的一封要求扩大州学县学的奏疏而进行了一场讨论。
与高宗并坐在尊位上的武后首先开口说道:“诸位爱卿,太子昨日上疏,要求扩大州学县学,培养人才,为我大唐兴盛献一份力,太子有此好意,乃我大唐之福,诸位爱卿党要全力配合,玉成此事。”
武后这话一说出口,立刻就遭到了臣下的一片反对,只听得国子祭酒杨思玄首先出班说道:“天后容禀,扩建学校。培养人才,能够让更多的人受到圣人教化,太子本意是好的,然而这么多年来,为何臣等一直未能如此推行?实在是其中有诸多缘由,首先来说,各地皆有世家大族,其家中自有学堂,便是小富之家亦能请得起私塾,所以开办学堂的效果并不大……”
“不然,对于杨祭酒之言,微臣不敢苟同,天后娘娘,虽然杨祭酒说得也有不少属实,然而这并非是说开办学堂就没有效果,因为除了大族和富户之外,这天下还有许多贫寒子弟没有学上,并非不愿也,实在是家中贫困,无力承担束脩也,若是州县学堂能够像太学这般简拔优异者入学,并为之减免学费束脩,想必州县学堂定然也会兴盛起来,我朝人才鼎盛,岂不更加昭示我盛唐气象?”
说话的是侍御史骆宾王,他自己就出身贫寒,对于李显的这一提议自然是衷心赞赏,在听到国子祭酒杨思玄这么一番话之后,立刻出言驳斥道。
杨思玄见竟然有人否定他的观点,顿时不悦地说道:“骆御史说得轻巧,纵然是贫寒之士想要入学,然而地方上需要额外付出多少人力物力?即便刨除学生饮食安寝之费,便是请博士助教又需花费多少?即便是这点也能忽略不计,又需抄录多少经籍方能满足就学之需?学生就学无有经籍,便如同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岂能长久?”
“博士助教之事其实倒也不难解决,只需地方上能够为落第之士安排饮食住处,并且按月发放一定薪酬,便会有大批文人前来应募,如此一来不仅解决地方上师资问题,更能解决落第文人之生活问题,诚可谓一举两得。”
国子司业王勃不愧为聪明人,略一思索便将一个大难题解决了,而且还附带着解决了另一个困扰朝廷的社会难题。
可是杨思玄仍然不屑的一笑,然后拱手说道:“王司业,你也是我国子监之官员,自然也知学堂诸事,我且问王司业一句,纵然是你说的那些问题都解决了,可是本官方才所说的经籍问题当如何解决?你想动用多少人手抄写经籍?”
“这……”无论是骆宾王还是王勃,在听到这一句反问之后全都语塞,因为这个问题他们确实都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这时忽然见李显淡淡说道:“杨爱卿,此事本宫倒是能够解决。”
“哦?不知太子殿下有何妙计可以解决这等大难题?微臣愿闻其详。”杨思玄见李显竟然亲自站出来,不由得微微一愣,随即就是一阵狂喜,因为武后的阵营中只是出动了自己这一个,就把太子一党中的主帅给逼出来了,可见对方已然是黔驴技穷,如果自己再能把李显驳斥的哑口无言,那么这一次李显大张旗鼓的动作就只能宣告流产了。
这可是在李显成为太子之后的太子与天后两党的第一次交锋,如果初战告捷,自己立下大功,自然少不了加官进爵,荣宠一时。
不过杨思玄仍然稳住心神,平静的看着李显,看他能够想出一条什么样的妙计来。
却听得李显淡淡说道:“此事骆御史和王司业其实早就有了对策,然则却并不愿直接说出来,因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实在太简单,若是让这两位大才说出来,无疑是侮辱了他们的智商,只不过这么简单的方法,不知道杨祭酒有没有想到?呵呵,本宫估计,杨祭酒自然是想不到的,否则也不至于一脸懵懂的神情,也罢,看你这么一副求知若渴的样子,本宫便请一名贱役到大殿中指点你一番吧。”
第256章印刷术
“贱役?一个贱役能够解决这个难题?”杨思玄听李显对他如此戏辱,不由得一愣,随即轻蔑的笑道:“太子殿下有些言过其实了吧?若太子殿下所言为真,微臣宁愿向那贱役执弟子之礼,拜其为师。”
“好,这可是杨祭酒说的,那我们便一言为定,本宫倒要看看那个贱役解决了此问题之后,杨祭酒是如何拜其为师的。”李显闻言也是淡淡一笑,然后就传令让宫外等待的那名工匠进殿面圣。
片刻之后,就见一名头发凌乱的年轻工匠来到了殿中,一脸紧张的对着武后顿首行礼道:“小,小人刘,刘思礼见过天,天后,太,太子殿下。”
“嗯?就你这么一个寻常的贱役,竟然能有办法解决经籍不足的问题?”武后见来者果然是一名普通的匠人,不由得惊讶不已,连忙问道。
“是,小,小,小人能,能解决。”匠人刘思礼满身都是冷汗,结结巴巴的回答道。
却听得李显温和的说道:“刘思礼,你不必紧张,好好说便是。”
“是,是,谢殿下。”刘思礼见李显递过来鼓励的眼神,顿时感到了一丝心安,情绪也慢慢的平静下来,虽然心中仍然紧张,可是说话却流利了不少。
武后见那匠人一切都是出于自然,并非刻意为之,又见那匠人一脸的沧桑,两手都是老茧子,便知道对方就是地地道道的匠人,决计假不了,便开口问道:“刘思礼,你说你有办法解决经籍不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办法?可否为本宫演示一番?”
“是,小人遵旨,不知天后娘娘可否赐给小人一卷书籍,还有纸墨、刻刀等物?”刘思礼对武后行了个礼,然后恭敬的问道。
对于这点小小要求,武后自然同意,立刻下令将对方所求之物颁赐下来。
这一次武后所赏赐的书籍,只是一首数十字的诗歌。
只见那匠人刘思礼对着诗歌端详了一番,便请求武后派出来一位官员帮他写上这一首诗歌,武后便随手指定王勃前去,只见王勃走上前来,蘸满浓墨,挥毫又将那首诗歌写了一遍。
刘思礼拿出来一块木板,向着墨迹未干的那张纸正面贴了过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墨迹就落在了木板上。
刘思礼便拿出凿子,将没有墨迹的地方凿去,又在木板上轻轻的刷了一遍墨汁,然后拿着一张白纸往木板上贴去,又经过一阵拍大等动作,将纸取出来,便见一张引着墨迹的纸出现在众人面前。
刘思礼继续拿纸往上扑,然后重复着以上的动作片,很快便见第二张、第三张、第四张……,一张张带着墨迹的纸出现在众人面前。
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人精,他们一看就明白,如果字数少,印的纸张少的话,还看不到优势,但如果是很多篇章,很多份这样的纸张需要重复的话,效率不知比抄写要快上多少倍,而且这里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只要第一遍不会出错,永远都不会出错,而抄写则是每一遍都有可能会出错。
“呵呵,母后,杨爱卿,不知道用这种方法印制经籍能不能解决经籍缺少的问题呢?”李显见所有官员都是一副了然的神情,不由呵呵的对武后和杨思玄问道。
“这,这个”,杨思玄根本没想到事情竟然能够这样就得到解决,心中不由得震惊不已,现在被李显这么一问,顿时尴尬不已的说道:“真没想到天下竟有这等奇才,这等匪夷所思的方法,有这等方法自然能够解决经籍不足的问题,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方法连一般的匠人杂役都能做到,还不容易出错,实在是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微臣佩服。”
虽然心中很是不甘,但是杨思玄却也知道,这一回合的交锋他是彻底败了,一败涂地,再也没有任何反击的余地。
这样一来不仅是他,就连他背后的整个后党,都自觉脸上无光,一个小小的技巧,一个不经意的办法,一个低贱的杂役,竟然帮助李显力挽狂澜,夺取了这次交锋的胜利,这也不知道是李显的幸运还是他们的不幸。
其实这些人如何能够知道?其实这个主意哪里是一个普通的匠人所能想到的?实际上是李显根据近二百年后发明的雕版印刷术的历史记载把这个方法透露给了这个匠人,而这个匠人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杂役,实际上却是李显的唐门明堂(为了避李显的讳,在李显做太子后显堂被改为明堂)所吸收的一名拥有匠籍的人才,此人虽然拥有匠籍,却是聪颖好学,在明堂堂主陈子昂的帮助下饱读诗书,然而由于户籍的原因一直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导致一身才学无法得到发挥,李显得知这个情况之后,便将他所了解的印刷术技能传给刘思礼,令其在这次朝堂上大显身手,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帮助李显在这次交锋中取胜,他更可乘此为刘思礼脱离匠籍,并授予官职。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李显仅仅凭着这一个底牌就彻底的扭转了战局,取得了这次交锋的胜利,武后被迫同意了李显的上书,同意扩建学校,招收人才,并且将所有的一应事宜交给了李显全权处置,这样一来李显立刻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尤其是那些出身寒苦却又颇有才智的读书人,更是对李显感恩戴德,因为李显的一言而让他们看到了读书出仕的希望,使他们的人生从此充满了光明,当然,那个向武后、太子和朝臣们展示印刷术的匠人刘思礼也因此而脱离了匠籍的身份,被授予工部司掌故一职,虽然这个官职只是流外七等官员,可毕竟也使得他成为了众多官员中的一名,也算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而武后在退朝返回宫中之后,顿时也是怒气满怀,她之前可谓是志得意满,胸有成竹,认为这一次一定能够阻止李显,却没想到竟被一个意外的匠人改写了战局,然而事到如今,就算是杀了这个匠人也都没用了,因为这个方法很简单,只要想到了,就算是一个普通匠人都能做到。
“哼,左右不过是收买人心而已,又没有什么大用,本宫倒是要看看你,还能如何的蹦跶?”武后无法阻止,如今也只能静观其变了,不过她在等着下一次交锋的机会,等到下一次,绝不会让李显轻易的胜出。
第257章线装书和折扇
李显关于扩建学校的上书被通过之后,立刻就开始大规模的推行下去,整个国子学的所有官员,各州县的学政、督学等官员们全都忙得团团转,忙着扩建校舍、招收助教、筹措钱帛等事,而除此之外,各地的工匠们也都在忙着印制经籍,这是目前最紧要的事情,因为学生就算招到了,没有经籍也是无用。
当然,在这过程中,也有一部分机构人员消极怠工,甚至也有人故意在上面刻错字,有的一卷都出现数十处错误,可是很快被李显发现了,然后遭到了李显重重的惩处,一律先是免官,再是罚俸,这样一来,纵然是后党的人想要阻止工程的进度,也都是束手无措了。
而在经籍印制出来之后,李显竟然又别出心裁,将每一卷书都按照一定的尺度规则用线装订起来,这让本来一卷展开数尺甚至更长、阅读起来极不方便的书籍竟然固定成了半尺宽一尺长、可以翻页的书籍,这样的改进竟然让阅读突然变得简单起来,阅读的乐趣也霎时大增,这导致不仅仅是那些新招收的贫寒子弟,就连达官贵人,仕宦名流也都在极力的搜索这种新改的线装图书。
恰恰在这时候,在洛阳、长安等大城市的几个大兴书肆之中突然大规模的售卖线装书籍,虽然每一个书肆都拥有书万册这样的线装书籍,可还是在短期内被售卖一空,全国各地的商家纷纷出现了制作大量线装书籍的热潮,但仅仅是这样都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读书人对线装书籍的追捧,这样的局面让之前流传了数百年的卷轴书籍迅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除了一些画作、书法作品、圣旨之类的特殊类型还在应用卷轴之外,几乎所有人都在极力的追捧物美价廉、阅读方便的线装书,就连一向对李显心存抵制的武后及其亲信们,也都不由自主的加入了这场热潮之中。
“启禀太子,这一次仅仅是售卖线装书籍的收入,我明唐商号就赚了数十万贯,呵呵,这样的大生意咱们商号不是没有做过,可是这一次赚的实在是太容易了,兄弟们全都像是发了疯一般,只不过如今各处书肆大肆模仿,我们的利益也急剧下降,如今只是维持每日数百贯的收入,实在有些尴尬。”秘密向李显汇报消息的明唐商号(原本的显唐商号,为避太子李显的讳而改名)大掌柜倪莱满脸的欢喜,但说到最后却是一脸的不甘心。
却听得李显呵呵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