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凤府没有绝望,他继续努力,他觉得自己只需要一个机会而已。
但是机会在哪里,三年两次的科举让他等不及了,他悄悄的着街角的老瞎子算过命,老瞎子说他是大富大贵相,只是缺一个贵人相助。
于是黄凤府又开始寻找一个贵人,但是那么多年除了当年那个老县令外,根本就没人看的上他,连跟他这个白身书生说话的兴趣都没有,他一次次的希望结识达官贵人,一次次的失望而回。
直到书生哄闹江南的时候,他强烈的感觉到他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加入了书生行列,希望结识其中的风云人物,结果四公子根本对他不屑一顾,那次在媚香楼前被冒辟疆奚落,结果遇到了杨潮,对他礼遇有加,黄凤府高兴坏了,那时候他就认定,杨潮是他的贵人,他这辈子就得靠上杨潮。
果然之后杨潮一路高升,虽然黄凤府的地位没有变化,但是他却一直兢兢业业的做事,他相信他飞黄腾达的日子不远了。
这次北京失陷,卢九德找上门许诺,让黄凤府一下子看到了多年夙愿一招得尝的机会,所以他没有跟王璞北上,专心的留在淮安应酬,他相信他留在淮安比北上更重要,他留在这里可以给自己,可以给杨潮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只是他左等杨潮不回,又等杨潮不回,始终无法答复卢九德,而卢九德说服其他军阀,终于将福王捧上了宝座,这让黄凤府大失所望,觉得他与一个天大的机会擦身而过。
直到几天后,他才收到了杨潮的消息,吕末来到了淮安。
吕末问了他两个问题。
江南情况如何?
福王已经渡江,现在暂时是监国,过只是一个名义,只要北京崇祯和皇子的死讯确认,就是无可争议的皇帝了。
黄凤府如何运作?
与卢九德活动,但是却没有做出任何承诺,只是表示等杨潮定夺。让卢九德答应封杨潮为伯。
回答完两个问题后,吕末告诉了黄凤府一个消息,这消息直接让黄凤府惊在原地,顷刻间失去了思维能力。
太子在杨潮手中!太子在杨潮手中!
黄凤府满脑子都是这个信息,他跟卢九德争论了许久,早就默认崇祯和皇子都已死了,现在太子突然蹦了出来,他该怎么办?而且他十分狐疑,都传言皇子不知所终,乱军之中八成是死了,可是杨潮却说他带回了太子,这事情是真是假?
难道杨潮想要强立天子,随便指认一个人,也许是个藩王之子,然后要跟江南文官,跟四镇军阀争夺挟天子之权!
黄凤府想得很多,所以思维能力不够用了。
吕末却按部就班的告诉他,杨潮希望黄凤府立刻将这个消息从淮安传开,传到南京去,让江南百官都知晓。(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一节真假太子?
南京。
福王过江之后,先去了孝陵卫给朱元璋夫妇上坟,然后回来祭告太庙。
接着就是就位监国。
然后开始大封文武百官。
南京虽然有北京一样的六部机构,但是一般情况下确实一个缩微版,比如有时候只有一个侍郎,有时候连尚书都可以空缺,现在朱由菘在南京就位监国了,那么一套完整的机构就必须立起来,要增添的官缺就多了去了。
朱由菘没有东林党想的那么恐怖,他是一个很没有斗争精神的藩王,没有对反对他的东林大加报复,反而是采取了大明朝的惯例,让朝臣会推内阁。
本来江南就是东林党的大本营,南京做官的相当比例都是东林党人,因此东林党不但没有失势,会推中反而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
兵部尚书史可法任命为东阁大学士,兼任礼部尚书入阁办事;詹事府詹事姜日广升任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礼部尚书王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张慎言为吏部尚书,刘宗周为督察院做都御使。
内阁几乎被东林党把持。
只是史可法因为定策时候的犹豫,让福王很不舒服,将他的兵部尚书头衔加在了马士英头上,同时给马士英加了东阁大学士,只是没有让他入阁办事,而是让他坐镇凤阳,继续掌兵。
只是东林大获全胜,东林党魁钱谦益却很着急,他还想着能被起用呢,因此开始密集运作起来。
可谁知道福王监国没几天,五月多就从江北传来了消息,杨潮回来了。还带回了太子!
顿时官场震动,这太子是真的吗?
福王当即坐立不安,立刻就让卢九德去淮安核实消息。
东林党再次活动起来。从江南往江北的船络绎不绝。
此时在淮安,黄凤府俨然是核心人物了。对朝政有种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种感觉让他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顿时觉得这才是他想要的东西,至于能不能当什么侍郎,根本不值一提。
当日跟吕末详细沟通了一番之后,吕末就带着答案往北去了。
黄凤府立刻在淮安活动起来。
先是告诉淮安知府路振飞,说太子被杨潮护送正在南下。
路振飞当即大惊,连忙问真假,黄凤府信誓旦旦表示属实。哪怕是假的,既然杨潮要做,他也必须说是真的,更何况跟吕末详细沟通过后,黄凤府也认定杨潮确实再一次创造了奇迹,真的将太子救出了北京城。
黄凤府告诉路振飞,杨潮手里可是有皇帝临死前的密旨的,到时候一看便知。
路振飞将这个消息立刻就报告到了南京,但是却并没有明确说消息属实,只是告诉南京说杨潮派人传来来的消息。说是有密旨在手。
路振飞之后,淮安立刻就炸开了锅,各路官员纷纷拜见黄凤府。将黄凤府捧为上宾,各路豪商也是巴结不已。
黄凤府不断的给各路人马讲故事,把他从吕末哪里问来的情况说出来。
从杨潮派精兵护送王承恩入京,反而遇到了北京城破,结果这几十个精兵授命护送太子南下,随行的还有定哀王朱慈炯,永悼王朱慈照,悼灵王朱慈焕三位皇子,还有长平公主朱媺娖。杨潮还手持密旨。
这消息可信度很高,加上一直都没有皇子公主的消息。从北京最新的消息也只是说皇后和各位妃嫔自缢,崇祯皇帝自杀。王承恩自杀的消息,没有一个关于皇子的消息。
加上黄凤府声情并茂自圆其说的故事,很多人都信了。
但是这故事实在离奇,很多人还拿不定主意投靠,毕竟南京那边福王已经监国,还有四镇总兵支持,即便太子真的南下了,鹿死谁手还不好说呢,到时候弄不好要发展成四镇总兵对杨潮的局面,谁赢谁输真不好说。
只有两个人瞬间表明了态度,一个是王潇,他一直留在淮安运作盐运生意,他爹已经开始松动要将江北的生意分给他了。
另一个则是杜守昌,这个淮安第一大盐商。
不得不所杜守昌是一个人物,能将杜家发展成淮安第一盐商的地位,这个人能力很强,上次在杨潮身上看走眼,只能说明他对朝堂的把握还不够巧妙,说明政治能力欠佳,但是眼光还是超出常人一筹。
王潇支持杨潮很正常,杨潮和王家经过这些年,基本上已经是同盟了,他支持是责无旁贷的。杜守昌就让人有些刮目相看了,杜家身为淮安第一大豪商,做事情不该这么冒进,他却率先表态,不能不说他的魄力。
而且之前杜守昌还投资过福王,福王在淮安的时候,住的就是杜家的绾秀园,杜守昌还将自己的妹妹应承给了福王,卢九德拉拢军阀的银子,也是杜家出的,福王则表示一旦他登基大位,就立杜守昌的妹妹杜虹影为皇后。
可以说此前杜守昌是跟福王结盟了,现在一听真太子还活着,立刻就改头换面,商人的灵活和豪商的魄力展漏无疑。
黄凤府也接受了这两人的投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粮食和船,越多越好,全部发去临清!
为什么去临清呢,黄凤府告诉他们说,杨潮坚决要在临清阻挡李自成南下,所以那里需要粮食和漕船。
王潇立刻就将淮安的漕盐生意都停了,所有的船回来一艘发一艘,全都装上粮食,送往山东临清。
杜守昌则全力协助,发动自家的各种资源,从各地调运粮食和船只北上。
可是杨潮真打算在临清阻挡李自成吗?
当然不是。
杨潮留在临清的目的是给江南时间反应,让他们消化太子还活着的消息,让他们先自己想一想该支持谁,贸然南下弄不好真的需要动武了。
另外就是,杨潮觉得自己的实力还不够震慑四镇军阀,他打算在临清扩充兵力。
临清靠着运河。作为运河上可以跟扬州、杭州和苏州并列的大城,而京畿和山东地区遭到李自成攻击,大量的流民逃到了临清。
杨潮打算招募一批北方流民扩充实力。不要太多,五万兵力足够了。
然后一直待在临清观望。知道黄凤府摆平了淮安的势力,才会去淮安。
“大人招了一千个书生啊。”
临清城中,一家地主家的园林里,吕末兴冲冲跑来汇报,他竟然在临清城外找到了一千个读书人。
“有秀才吗?”
杨潮在池塘边一边喂金鱼,一边随口问道。
吕末的兴奋立刻就被浇灭了一半,摇了摇头。
杨潮却不在意,读书人都被惯坏了啊。临清城内城外有不下三十万的山东和京畿难民,哪怕是百分之一的识字率,也有三千个读书人,更何况这些难民中的识字率肯定更高,毕竟有能力举家逃难的,往往都是中等以上的人家。
可大多数读书人都不愿意当兵,他们宁可看着家人在饥饿中挣扎,也不肯放下身段投身军伍。
杨潮不由想到新江口的难民,哪里的难民也很可怜,从湖广、九江一带逃来饥寒交迫。
多少人家就靠着在码头上打短工为生。杨潮亲眼看到许多书生,任由家里的老父母、姐妹们做粗重的活计,去被石头。而他们却负手而立,拿着一本破书在码头上游荡,就是不肯干活,倒是对自己的境遇不是哀叹几声。
这就是中国传统培养出来的文人,没有任何担当,没有任何勇气,他们可以看着家人受苦而不愿意做出改变,在国家遭遇变故的时候,他们也是如此。不过长吁短叹国事为艰,就好像已经是一个爱国文人了。
后来杨潮攻城做完。大多数难民更是连糊口的短工都做不成了,这时候杨潮开始招募民夫。其中读书人也只有几百个愿意做民夫而已,其他大多宁可跟家人挤在窝棚里,让家人出去讨饭养活他们,也不肯干活。
相比南京的难民,临清的难民已经让杨潮很满意了,起码有一千读书人愿意当兵。
这可是直接当兵,不是最民夫。
“嗯,再招一天,如果招不来读书人了。我们就开始招兵。这些读书人还得辛苦你一下,带他们熟悉一下军中程序,招兵的文书工作还得让他们做呢。忙不过来让胡全帮你。”
杨潮慢条斯理的说道。
此次他身边的书生并不多,只有几十个而已,大部分书生都在淮安调度运转。
以前文案工作都是杨潮、胡全、吕末三人做的,后来黄凤府来了,替代了杨潮,在后来招募了足够多的读书人后,胡全和吕末也都解放出来了,现在紧急时刻让他们客串一下,也是必须的。
吕末应声道:“标下可以应付!”
他信誓旦旦,充满了激情,因为他看到了希望。
“杨大人啊,小人找了几个名妓作陪,杨大人今晚一定要赏脸啊!”
吕末刚走,一个肥头大耳的家伙就走了过来。
杨潮也笑脸相迎,不能不给人家面子,因为这里就是他家。
主人姓汪,名有全,在临清以开钱庄和当铺为业,家中豪富,在大宁寺旁建了园子。
杨潮大军就驻扎在大宁寺中,所以选择汪家花园做皇子们的临时行在。
杨潮笑道:“汪老爷,太子殿下一路劳顿,你该先给殿下接风才是。”
汪有全笑容更盛,脸上的疙瘩上泛着油光,突然悄悄的拉着杨潮的手。
抽出手后,留下了厚厚一叠银票,笑道:“那真是不胜荣幸,还仰仗杨大人请一请太子殿下。”(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二节临清编遣
太子虽然住在汪家,但是齐老爷连见太子面的资格都没有。访问:。。
这些天能见到太子的临清人只有临清知州一个而已。
而临清知州也只见了一面。
杨潮大军到临清之后,临清知州也是跟其他文官一样,拒绝士兵入城。
结果杨潮派人进城,告诉他太子御驾在此,并且拿出了皇帝密旨,临清知州屁话没说,打开大门跪迎太子。
接着就跟前跟后伺候着,一天能请安三回,责成汪家好生招待太子,千万不可怠慢了,而且一早就来,晚上才回去休息,把政事早忘到了一边,此时巴结好太子才是最大的政绩,将来太子继位,他可就是从龙的功臣,虽然没有什么功劳,但是也有苦劳不是,皇帝一句话他这个知州就翻身了。
临清虽然只是一个州,可是却是运河大城,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