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事方面一切正常,其他方面还要杨潮操心。
董小宛坚持要去日本帮杨潮开拓贸易,杨潮权衡了下利弊,还是同意她去了。
同时将从荷兰人哪里接受的三艘战船派去给她护航,并且带上了三百精锐士兵保护她,都是杨潮的亲兵。
让这三艘战船出海,可费了杨潮很大的功夫,首先杨潮直航日本,郑氏本就不放心,郑氏的态度还是其次,关键是杨潮手下没有合格的船长,就算郑氏同意去,杨潮也去不了。
最后跟郑氏谈了五次,才让郑氏同意,郑氏派出他们的船长,杨潮只出一些水手而已,而杨潮答应郑氏,他不会介入郑氏跟日本的贸易,这三艘船上确实载有货物,但却不是郑氏主营的生丝等物,多是一些文化用品,比如笔墨纸砚,比如书籍经典,绘画作品等等。
杨潮的目的其实是去宣扬文化,同时开拓一下日本的市场,日本人崇尚中华文化,因此这些文化用品应该有很好的市场,毕竟这些东西的客户群可都是有一定地位的人,起码能看懂中文,否则也没法欣赏不是。
除了这些高端的东西外,则是一些精致的生活用品,明代上流社会的一些日常用品,比如特制的香料了,比如服饰、首饰了,基本上让董小宛去传递一下明朝上流人物的生活,相比书籍之类的隐晦文化,其实生活文化才更具有侵略性。
杨潮宣扬文化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文化扩张。
后世中国有多少人崇尚西方,整天言必称欧美,扪心自问他们看中的到底是西方的物质生活还是什么狗屁议会制度,他们心里最清楚不过。
所以告诉日本人,大明富庶的,文明的,风度翩翩的,极度文雅的物质生活,恐怕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送走董小宛没几天,就过年了。
这个年杨家同样热闹,因为舔了一口人,还是一个公主,父母大肆铺张。
杨潮本就很懂得哄女人,朱媺娖慢慢融入了杨家,郁结的心情早就化开,神色健康。
就是时常有些愧疚,没能让皇帝允许杨潮纳妾,杨潮则安慰他自己会想到办法的。
使节团的消息过年期间都没有传回来。
杨潮不知道,其实所有人都不知道,作为使节团的正使,陈洪范一到北京就投降了。
使节团北上最重要的目的其实是与满清谈判,第一谈联合作战。第二谈如何分割疆土。
不得不说南京文官早就做好了让出领土给满清的准备,他们明白满清进关后就不会出去了。
有人打算按照南宋时期的模式,“以两淮为界。”
内阁辅臣高弘图反对:“山东百二山河决不可弃。必不得已,当界河间耳。”
马辅士英曰:“彼主尚幼。与皇上为叔侄可也。”
最后基本确定下来,可以将河间一带交给满清,其实也就是沧州以北地方。
高宏图的主张也是有根据的,基本上相当于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让给契丹,也就是说高宏图主张应该以北宋而不是以南宋的形式来分割领土。
打算是很好,明朝恢复北宋时期领土,而满清占据辽代的领土,双方约为叔侄。
可是人家满清根本就不想谈。
此时多尔衮一改替明朝报仇的态度。根本就不承认南方大明朝廷。
而是打算招抚南方明廷。
而第一个招抚的,就是使节团的正使。
使节团一到北京,投降了满清的明朝参将唐虞,当时就告诉多尔衮,陈洪范可以招抚。希望任命陈洪范为招抚总兵,遣他南下招抚明朝朝臣。
唐虞如此肯定,因为他儿子是陈洪范的女婿,而陈洪范无子,只有一个女儿,此时北上基本上就是来投靠女儿的。两亲家早就越好了投降事宜。
多尔衮立刻准奏,给陈洪范下了任命。
外交使团还没有开始谈判,使节就先叛变了。这出使任务从一开始就已经失败。
但是作为正使的左懋第却没有有辱身份,据理力争,他们一路上遭到刁难,一进入山东,就看到满清的告示:“奉摄政王令旨:陈洪范经过地方,有司不必敬他,着自备盘费。陈洪范、左懋第、马绍愉止许百人进京朝见,其余俱留置静海。祖泽溥所带多人,俱许入京。”
祖泽溥是祖大寿的儿子。祖大寿已经投降了满清,南方朝廷希望通过祖泽溥能够拉拢到祖大寿帮忙说话。结果满清反而利用这点来向祖大寿施恩。
自备干粮一路到达北京后,左懋第就急着要跟满清谈判。
使团捧“御书”从正阳门入城。
清廷要求将御书呈交给礼部。但是左懋第不肯,根据礼制,平等邦交御书应该给天子,要求交给满清皇帝,交给礼部等同于番邦了。
清官说:“凡进贡文书,俱到礼部转启。”
左懋第称自己带的是天朝国书,不是进贡文书,双方坚持不下。
清廷又指责江南突立皇帝,表示南方君臣不思为崇祯报仇,却立新君,是不忠不孝。
左懋第争辩,南京所立乃皇太子,自当为先帝报仇。
说道最后满清官员开始耍横威胁:“毋多言,我们已发大兵下江南。”
左懋第回敬:“江南尚大,兵马甚多,莫便小觑了!”
谈判因为礼仪争执根本美意开始就不欢而散,满清最后拒绝接受明朝国书,朝廷送来赏赐吴三桂等人的十万两银子、一千两金子,蟒缎等物也都被满清收了。
然后驱赶使节:“你们明早即行。我已遣兵押送至济宁,就去□知尔江南,我要发兵南来。”
左懋第要求赴昌平祭告陵寝,议葬崇祯帝。
满清依然拒绝道:“我朝已替你们哭过了,祭过了,葬过了。你们哭甚么,祭甚么,葬甚么?先帝活时,贼来不发兵;先帝死后,拥兵不讨贼。先帝不受你们江南不忠之臣的祭!”
并向使团递上檄文指责南京诸臣“不救先帝为罪一;擅立皇帝为罪二;各镇拥兵虐民为罪三。旦夕发兵讨罪”。
清廷很快领兵押送使团南返,但是陈洪范却突然建议多尔衮留住左懋第等人,因为多尔衮当时招纳他的时候,直接用皇帝敕书,并没有避讳,陈洪范觉得自己要南下招抚百官,最好还是秘密行事的好,其实是怕南明君臣杀了他。
多尔衮采纳建议,派兵在沧州将使团截住,押回了北京。(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六节无间道
“二哥,你马上赶回去,告诉大人别被陈洪范那厮给骗了!”
北京城中,两个商人模样的男人在一间隐蔽的房间中谈话。
“二斗,那你一个人能行?”
“二哥,放心吧。”
此二人一个是刁二斗,一个是卞二,都是杨潮手下精锐。
刁二斗看起来稍显瘦弱,他不是一个能打的士兵,但是学习能力很强,在军中几年间,不但各种武艺都学会了,而且马术也不错,上次去北京营救太子,他也参加了,算是熟门熟路,但是派他来北京最重要的是他识字,都是识字班中所学,目前已经能认识五百个字,书写不成问题。
卞二则是因为武艺高强,而且颇有一些江湖门道,杨潮觉得他有用处,就让他跟刁二斗一起北上,在北京建立情报站。
两人扮作商人,刁二斗打听到陈洪范投降的消息后,顿时觉得事关重大,让卞二亲自带信回去,他则留在北京继续组建情报站。
“那你小心一些。”
卞二哈哈笑道,他不是一个婆婆妈妈的人,还用力的拍了拍刁二斗的肩膀。
“该小心的是你!”
刁二斗弄到这个情报,其实并没有费什么事,不过是在酒楼中,听到几个投降的明军兵丁议论的。
其实多尔衮并没有保密的意识,以皇帝的名义直接下诏,去鸿胪寺传诏,也许在多尔衮看来,公开招降一个使者的政治意义更大。
但是清廷特使在明廷使团面前宣读诏书的时候,陈洪范是跪接的,所以当时左懋第等人都是知道的,这也是为什么陈洪范要清廷扣留左懋第等人的原因。
这些兵丁恰巧得知了此事。就在酒楼中吹牛,他们本就是投降的明军,投靠了新主。自然希望新主事业发达,于是将这件事拿出来证明明朝大势已去。求一个心理安慰罢了。
但是刁二斗得到消息后,却非常上心,他觉得如果陈洪范可能投降的话,就成了间谍,回到南京去肯定做不了好事,于是小心的跟这几个兵丁结交,多喝了几杯酒后,这些士兵就信誓旦旦的把自己所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原来陈洪范答应了投降。而且要南下去劝说明廷武将投降,刁二斗不由心惊,还有这种卖祖求荣的人,生怕杨潮不防备吃了大亏,所以让卞二赶紧南下。
卞二日夜兼程,十日就赶到了徐州,然后在这里骑上马,飞奔江南,正月就赶回了南京。
于是杨潮就得到了陈洪范投降的消息。
“密切留意江北四镇的情况!”
这个消息让杨潮很重视,立刻就给手下传下命令。让留在江北的探子们留意陈洪范的动向。
陈洪范此时已经到了江北活动,只是他打着使节团回来复命的旗号,没人知道真相。
如果没人注意。陈洪范的行动看起来也就没有什么特殊的,但是有人留意的话,不难找出蛛丝马迹。
陈洪范路过徐州的时候借故跟高杰见面,高杰少不得宴请他,酒宴上陈洪范一个劲的感叹满清的强大,还悄悄告诉高杰说,他在北京的时候打听到刘泽清、刘良佐已经决定投靠,试探高杰说如果满清要拿下河南该如何?
高杰驻扎徐州,如果满清攻打河南。就会与高杰冲突,而河南大半地域名义上还是归属南京明廷的。高杰驻扎在徐州,职责就是借机北上收复河南。高杰不疑陈洪范,直接告诉陈洪范,满清如果想要河南,除非拿北京来换,“彼欲得河南耶?请以北京与我互易之。”
感觉到自己无法说服高杰,陈洪范这才启程回到南京。
陈洪范上朝复命的时候,杨潮罕见的也上朝了,看着陈洪范的表演。
这厮先是歌颂满清很尊敬明朝历代皇帝,入关后第一时间派兵保护皇陵,还安葬先帝,并祭祀不绝。告诉朝廷君臣,他觉得满清是有和平的诚意的。
陈洪范上不知道有人早就盯上他了,连他跟高杰的话都打听出来了。
杨潮心里冷笑着看着汉奸的嘴脸。
替满清说完好话后,陈洪范开始编造谣言,说他打听到黄得功和刘良佐似有投靠满清的嫌疑,让朝廷要防备此二人。
杨潮知道这厮又在挑拨离间了,在高杰哪里说刘良佐和刘泽清投靠了满清,在朝堂上却说黄得功和刘良佐二人,这是要闹得明廷不和啊。
至于说刘良佐会投降,杨潮并不奇怪,那是一个很典型的军法,抢掠民财、杀人放火,什么都干。但是黄得功却让杨潮也有些刮目相看,因为这家伙竟然不抢劫,他的军纪跟杨潮一样好,只是他在自己的地盘上大大小小设立了几十个卡子,收过往商旅的厘金,因此黄得功在朝堂上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
一个不是很贪财的武将,有什么投降的理由。
朝廷上一个个文官也都是人精,竟然有人开始怀疑陈洪范,质疑陈洪范为什么左懋第他们都被满清扣留,唯独放他陈洪范一个人回来,扣押使节的行为都发生了,陈洪范却一个劲的说满清的好话?
但是这时候杨潮站出来,他说陈洪范冒死北上出使,侥幸逃生复命,理应记一大功,而不该受到无端的猜测和诋毁,请奏皇帝给陈洪范加官进爵,不然以后谁还会为朝廷办事。
杨潮说的有理有据,压下了少数质疑的声音,最后议定陈洪范留任,在兵部任职。
陈洪范投降无疑,卞二从北京带回来的消息可不少,甚至包括满清礼部官员跟明廷使团的交涉大致内容,这些并没有什么保密,满清就差公开张贴告示了,用意是给明廷使团羞辱。
可是他们在檄文中表示不承认明廷,可是派陈洪范回来,却在大肆宣扬满清有议和的可能。
杨潮判定,清廷应该是还没有做好南下的准备,说明他们还没有完全打败李自成。
杨潮不知道历史上朝臣怀疑陈洪范之后,就将他打发回原籍去了。
他之所以建议留任陈洪范,就是因为放着陈洪范这个间谍不好好玩一把无间道,就太浪费了,从他身上基本上能够判定出满清的一些意图来。
至于陈洪范会不会把明廷的秘密暴露出去,大概他在北京把该说的都说了,明廷的军事部署什么的,也没有什么值得保密的,防守的地方都是绕不过去的地方,满清知道了得从那里过,不知道也得从那里过。
而且杨潮觉得还能留着这个人给满清释放一些假消息。
陈洪范似乎急着给新主子立功,下朝后,立刻就请杨潮。
借口是感谢杨潮帮他说请。
在酒宴上,他又说了一番满清势力强大之类的说辞,杨潮充分肯定了他的话,表示自己在海州跟八旗决战,虽然最后侥幸打赢,但都是靠着城墙和水攻,如果正面决战,自己没有丝毫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