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位随本关出去看看。这些秀才也太荒唐了,怎么能擅闯皇宫,不过本关无论如何是不相信秀才谋反的。”
没人相信秀才会谋反,就连朱慈烺派来的公公都不相信,也大着胆子跟杨潮一起走出。
杨潮他们是在皇宫最核心的乾清宫议事的,除了乾清宫,正北面是交泰宫,再往北是坤宁宫,声音就是从哪里传来的。
侍卫们一个个拿着武器保护着杨潮一行人,往北边走去。
刚刚走过坤宁宫,就看到一群群甲兵,将为数千人上下的秀才包围了起来。
秀才们竟然进了北安门,这就已经进入紫禁城了,算是进入皇宫核心区了。
“怎么回事?”
一个军官看到杨潮过来,立刻跑步过来汇报。
“秀才们谋反了!”
军官老实说到。
杨潮横道:“乱说,这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相公,谋得哪门子反?”
军官却道:“真的,他们拿着武器,从元武门进宫,闯过了北安门才被我们拦住。”
杨潮表示疑惑,郑鸿逵他们也弄不清真相,面面相觑实在是想不明白秀才们是闹哪样?要说真的造反他们肯定是不信的,但是他们也没有怀疑到这是杨潮的阴谋,因为他们绝对想不到杨潮要把这些秀才都抓起来充军,明代统治者无论想象力多么丰富,都不会想到会让秀才当兵去。
杨潮道:“请两个秀才公子过来。”
军官应命,很快跑了回去,然后带人冲进了挤成一团的秀才队伍中,硬是在秀才们的木棒前抓了两个人,而秀才们却硬是没有敢打人。
这两人被带到杨潮跟前的时候,手里还抓着木棒,这就是他们的武器。
这时候,杨潮的亲兵很夸张的喊了一声“保护大人”,立刻就挡在杨潮身前,手里的长枪几乎要戳到被带过来的两个秀才的脸上,秀才已经吓得双股打颤,却硬撑着瞪着杨潮。
杨潮这时候才做出一副不得不信的表情。
用十分惋惜的口气问道:“尔等因何要反?”(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六节铁案
“诛除国贼,何谈谋反?尔等身居高位不思为国尽忠,却一心卖国求荣,尔等才是反贼!”
两个秀才大义凛然的责骂杨潮和身边的郑鸿逵等辈。
郑鸿逵等人虽然被骂,但是却好像明白了什么。
“杨都督,这群秀才怕是误会了吧。”
谋反,这必须是谋反!
不是谋反之罪,怎么能把一万个秀才都充军,所以这不是误会。
杨潮坚定道:“他们手里拿着兵器,擅闯皇宫,喝骂我等,这岂是误会?”
“国贼,吾与汝不共戴天!”
这时候突然两个秀才爆种了,拎着短棍子就冲了上来,但是他们的水平,直接就被亲兵一脚撂倒,马上被抓了起来。
杨潮大怒:“抓,都给本督抓起来,好好审审,是谁主使他们的?”
这时候亲兵才开始动手,包围秀才的士兵们也动手,不过不是动手杀人,而是冲进去,见人就打,勒令他们跪地。
三下五除二,一刻钟时间,所有秀才就被擒拿住了。
闯进皇宫的一共是一千个秀才,人人手里都拿着长短棍棒。
是谁给他们的胆子,他们又为什么要来皇宫。
被抓住的其中一人最清楚不过。
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最恨杨潮的侯公子。
冒辟疆做通了黄凤府的工作,黄凤府告诉他们,今天杨潮会在紫禁城跟清廷派来的使者谈判,商议卖国的事情。
谈判的内容黄凤府都告诉了他们,清廷允诺杨潮裂土封疆,封杨潮为淮王,将两淮地区封给杨潮。而杨潮会把南京献给清廷。
卖国绝对的卖国,这种事情,自诩忠直的四公子怎么能接受。
但是他们也不可能轻易相信黄凤府。毕竟天下武将中就数杨潮跟清军打的最多,打的最恨。杀的清军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了,各种传言中甚至早就超过了百万,虽然这数字太过离谱,但足以证明杨潮跟清廷仇深似海,别人都可能投降清廷,杨潮怎么敢投降清廷呢。
但是黄凤府有铁证,那就是这三个月以来,清军攻打湖广、攻打江西、攻打四川。四处都在打仗,可是偏偏不打南直隶,不打杨潮。
如此一想,四公子有些相信了,同时他们也相信黄凤府的人品,因为黄凤府就连现在跟四公子合作,都再三苦求四公子最后留杨潮一条性命,这么有情有义的人,怎么不可信?
于是他们相信了黄凤府,而且采纳了黄凤府给他们的建议。那就是带人冲进皇宫,当场拿下杨潮和清廷使者,按照黄凤府的分析。只要让杨潮秘密沟通清廷,并且试图把南京献给清廷一事大白天下,杨潮的名气也就臭了,南畿军民肯定就舍弃杨潮,转而支持朝廷。
四公子就可以迎奉天子还朝,然后飞黄腾达了。
但是四公子还是不敢,因为傻子都知道,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是不可能攻进杨潮重兵把守的皇宫的。
但是黄凤府还有后手。他告诉四公子,守卫皇宫的士兵。是他的心腹。作为杨潮的第一幕僚,手里有几个心腹。这太正常不过了,所以四公子也没有理由怀疑。
最后让他顾虑的就是,黄凤府的心腹到底可靠不可靠,当他们的人悄悄被守将带进宫转了一圈后,他们也就信了。
接着就是行动,他们采用自愿原则,挑出了一千个不怕死的秀才,然后带着进宫。
非常顺利,元武门的守军看到他们到来,立刻就撤防,让他们进了紫禁城,接着是北安门的守军也是如此,这让带队的侯方域感觉十拿九稳,只要这些当兵的不管是,他们一千人足够在会场拿下杨潮了。
侯方域甚至已经开始做着直接除掉杨潮的打算了,虽说他们答应了有情有义的黄凤府,要留杨潮一条性命,但是成大事者有所牺牲也不可避免吗。
可是当侯方域刚一进入北安门,情况立刻就发生了变故,从东西宫两侧都冲出了士兵,在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前,就把他们包围了起来,然后士兵们就高喊起来“秀才谋反了”。
此时侯方域才猛然惊醒,他们上当了。
但是悔之晚矣,回想一下,所有的事情到处都是破绽,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他们就紧紧抓住那一线合理,岂不知,连法律都讲求孤证不立的说法,他们就顺着那一条合理线推演,却忽视了更多的不合理情况。
还能说什么呢,利令智昏啊,好处实在太大了,只要拿下杨潮,不仅一下子反叛,将这些年杨潮欺压他们的恶气统统出尽,而且还能一步登天,立下大功,直入朝堂,一了他们多年对权力的渴望。
所以四公子就这样一步一步被拙劣的阴谋牵扯了进去,就好像街头骗局明明那么简单,却一次又一次有人上当一样,都是贪婪蒙蔽了人的双眼。
现在侯方域惊醒过来了,可是已经晚了,他恨,但是他更怕,恐惧瞬间就淹没了他的心智,他是高官子弟,普通的罪治不了他,但是谋反这种罪,天都救不了他。
此时侯方域完全吓坏了,他躲在人群中,跟其他秀才一样乖乖的跪在地上,而且头低的比别人更厉害,生怕被人认出来。
“杨都督,这一定是有什么误会,秀才怎么会平白拿着棍子闯皇宫呢。”
“而且就拿根棍子,怕是这些书生胡闹罢了。”
“咱家看,书生们是孟浪了下,稍加惩治即可。”
无论是浙江的王雄还是郑鸿逵甚至连太监都一副大事化小的样子。
尽量淡化秀才是带着并且擅闯皇宫的意义。
杨潮早就知道,其他势力巴不得看到豪族们跟杨潮斗呢,而秀才就是豪族手里的刀,他们才不想看到这把刀这么轻易折断了。
于是杨潮也点了点头,似乎被他们说动了。
可是这时候突然身后几处地方都冒起浓烟,接着就看到火光。
很快有士兵来报:“大都督。秀才在西华门里的太社稷放火,秀才在东华门里的太庙放火!”
放火烧皇宫,这意义就太大了。已经抹不去了。
但是郑鸿逵们还是在坚持。
“我看,事有蹊跷啊。秀才们莫非是被人蒙蔽。”
“有可能,许是被奸人利用了。”
“咱家觉得定是如此,八成啊,是建奴的细作。”
这群人还在给秀才洗地,不过他们认为有幕后主使,这就够了,这正是杨潮想要的。
用一个擅闯皇宫是打不死秀才的,一个两个还好说。可是一万个秀才就不好说了。
所以他们提出有幕后主使,最后拎出几个做替罪羊,也就算了。
杨潮正好顺水推舟,后面的才是给这些人准备的。
“统统抓起来,好好审审!”
杨潮立刻下令。
审讯很容易,也很透明,很快就有几个秀才招了。
他们大义凛然的表示,他们就是要打倒杨潮,但是打到杨潮后他们打算迎立定王朱慈炯登基为帝。
朱慈炯现在依然住在杨潮家里,他是自己不愿意做皇帝的。可是绝大多数读书人都不这么看,他们更相信是杨潮压迫定王,不让朱慈炯当皇帝。是杨潮想要大权独揽,想要谋朝篡位。
虽然钱谦益等大员是知道实情的,但是普通人偏偏喜欢相信这些阴谋论的东西。
于是打倒杨潮,迎立崇祯皇帝的三皇子,定王朱慈炯登基,就是一个很合理的动机。
这动机合理到在二立社内部市场都很大,尽管四公子倾向于迎立福建的隆武皇帝还朝,可是止不住秀才们依然有希望朱慈炯登基的声音。
所以一审,就有几个秀才。根本不惧死亡,大义凛然的说了出来。而且摆出一副要从容就义的架势来。
这几个秀才真的不怕死吗,那倒不是。他们之所以敢这样说,是因为他们是杨潮的人。
以杨潮的权势要收服几个秀才还不容易,其实黄凤府在苏州,虽然遇到了绝大多数豪族的对抗,但也不是没有投诚的,有十多家都悄悄向他投靠。
黄凤府接受了这几家的投诚,然后让这些人跟其他家族一样,派出家中有功名的秀才,响应二立社四公子来南京闹事。
不但这几个老实交代的是杨潮的人,就连在皇宫拿棍子袭击杨潮的人,同样也是杨潮的人,不然就凭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拎两根棍子就敢打杨潮这样的武将?
虽然正大光明的审讯中不是每个人都那么说的,不是每个人都要迎立朱慈炯,但是只要有一个声音就够了,而且杨潮安排的还不止一个,而是一大批。
至于别人信不信不要紧,只要在福建的皇帝信,就够了。
而皇帝会不会信?
他必须信,他不敢不信!
书生们有迎立朱慈炯的声音,那么这置他朱慈焕于何地?
在皇权争斗中,一个微小的声音就足够了,而对于皇帝而言,要搞他的权力,那就是谋反。
杨潮没有直接用武力镇压秀才,因为那样天下文人势必反对,舆论肯定要讨伐杨潮,虽然没有实际的伤害,可是副作用太大了,没有一个好名声,就得不到别人真心实意的配合,将来杨潮的大军到哪里都会被质疑,那可不好。
杨潮更愿意自己的军队打到哪里都被当成解放者,而不是仇寇和反贼。
所以杨潮既不用武力,甚至不用自己出面,只让秀才们承认他们有立新君的打算,小皇帝第一个就要跳出来,定这些秀才谋反了。
那就不干杨潮的事情了,相反杨潮还要唱个红脸,给秀才们求求情的。(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七节打一棒子
果然审出了几个要迎立朱慈炯的秀才后,皇帝派来的太监就第一个站起来大声斥责谋反了。
虽然不是每一个书生都说要迎立新君,也有的被打的受不过老实交代的,但是他们说迎立朱慈焕的说法,太监根本就不信。
在皇权争斗中,往往都是宁可信其有,往往都是要往最坏处考虑的。
接着审讯,这些书生幕后是二立社,而更后面则是江南的豪族。
这更让太监坐立不安了,这说明江南豪族是打算支持朱慈炯登基的。
这说明江南豪族不支持当今天子,这还不是谋反这是什么。
于是一夜审讯后,再太监的压力下,杨潮就不得不调兵将南京戒严,所有城门封闭,将所有在外面聚集的秀才抓捕,无论是一直没有参与进攻皇宫,只是在夫子庙门口读书的,还是根本受不了辛苦,躲在一个青楼中作乐的,统统抓了起来。
一万来个秀才,统统谋反,统统杀头?
这牵扯也太大了,代表皇权的太监倒是希望让杨潮出面,鲁莽的将这些人全都杀了。
但是杨潮不是傻子,这些都是江南的秀才,都是自己地盘上的精英。
他们背后站着的都是江南的豪族,让自己杀了秀才,把那些豪族得罪个干净,然后定一个谋反,那么豪族们不想反都不行了。
至于王雄,身为读书人,身为缙绅阶层,自然是要为这些书生求情的。
而王雄此时代表的是浙江,准确的说是浙江实力最强的巡抚一派,因此让太监暗暗记在了心中。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