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杨潮还以为自己时间充裕,距离崇祯皇帝吊死煤山还有两年之久,但是现在看来,两年时间都未必够自己用来攀爬到一个可以改变历史的位置。

说白了,这也是杨潮是外行的原因,如果是一个正宗的部队军官的话,用不了这么长时间就能练出一支精兵了,可自己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靠着兵书上面的文字来揣摩领悟,自己摸索练兵,能快才怪了。

士兵刺杀训练一直持续到了八月中旬,杨潮正打算过几天去给上级千总和副将送礼去,结果康悔找到了军营中来。

新江口的水营戒备并不严,但是而且靠近江边,非常潮湿,一般没人来这里。

杨潮以为是青楼那边遇到了急事,直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王潇送消息来了。

杨潮听完,立刻就跟康悔离开了军营。

事情成了。

周延儒再相板上钉钉。

王潇从北京发来急报,专门让一个仆人从北京连夜赶往江南,不过却也不是专门给杨潮送消息,而是给他王家送。

仆人到了扬州,过江后直奔江南,但是在镇江又派快船转到南京,来通知杨潮一下。

杨潮早就嘱咐过王潇,一旦事成,要第一时间通知自己,王潇做的算不错了。

相信此时消息未必传到杭州,距离更近的杨潮这里先知道了。

已得到这个消息,杨潮什么都顾不得了,第一时间先赶到了江宁县衙,求见县令。

……

上次的集会过后,江宁知县杨文骢时常烦躁,频繁的去青楼散心。

烦躁的是,上次本来是那么好的一个机会,让自己可以跟张溥加深关系。

可是自己最后碍于钱谦益的面子,只出了五十两献金。

那五十两好像人家也看不上,最后也没人来跟自己要。

当时身上明明装着一张大会票,却完全没办法拿出来。

可惜错过机会的同时,杨文骢还暗中担忧,很担心因为这事,他会把张溥给得罪了。

更让他郁闷的是,集会之后,复社和东林竟然公开分裂了,在江南争得你死我活,互相检举揭发,互相弹劾,士子们,也互相看不惯,作诗作词,互相谩骂。

好在复社的核心是以苏州为中心,而东林则是南直隶、南京松江等府为核心,双方士子大多时候只能隔空对骂,不然谁都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打起来。

但这事让杨文骢就像吃了一只死老鼠那么难受。

自己当时碍于钱谦益的面子才不敢捐助太多钱,可是转眼间钱谦益就跟复社翻脸,而自己却是一个复社的成员。

这简直就两头不是人,钱谦益不会记得自己的好,张溥可能还会记恨上自己。

杨文骢是复社成员,而且是最早那批加入的早起成员,与张溥有交情,但交情并不深,因为自己毕竟是外地人,而且祖籍贵阳,距离江南太远了,对南京人来说几乎是化外之地。

加上自己后来科举总是不顺,一直只是一个举人,所以不怎么被人重视。

但真要说起来,杨文骢还是有些真才实学的,名气也不算小,过去也是一个江南才子,风头被那些年轻士子盖过也不过是这几年的事情。

可就算跟那些年轻才子相比,杨文骢也只是少了激情,论起文章老辣、诗词厚重、书画动人,杨文骢更胜一筹。

在真正的内行眼中,杨文骢更有名气,书画一出,购者甚众,可惜的是名气没有给他带来官运,仅仅带来了些许财运。

这些年杨文骢很是攒下了些银子,几乎全都是他卖画的收入,乃至为了当上这个县令,运作花去的几千两银子都是他卖画所得。

跟江南许许多多文士才子一样,他多才多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随便挑一样专心钻研下去恐怕都能成为一代大师,可跟其他人一样,他也痴迷于官场,说到底就是热衷当官,把其他的事情不过看作是雅趣,玩玩即可,多了就丧志了。

所以杨文骢最在乎的不是名气,不是诗书画的才能,而是仕途,他更希望能青云直上。

奈何一直没有机会,复社最辉煌的时候,他没有赶上,复社这几年低谷,他却摊上了,这几年复社的举子少有考中科举的,士子间颇有传言,说是朝堂上的大人们都不愿意看到复社的人,所以复社举子根本不愿意录取。

杨文骢未必没有受到牵连,始终考不中进士,才选择了挂名国子监成为监生,最后得到了一个优评,又走了走关系,才谋到了这个县令。

跟杨文骢一样的复社举子大有人在,像杨文骢这样谋到一个县令的,却少之又少,所以这些年脱离复社的士子人数众多,就连杨文骢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还是碍于脸皮太薄,没有下定决心。

以前没机会也就算了,可是这次张溥运作周延儒再相,是一个多好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他却再一次错过了,因此集会之后,他就一直懊悔不已。

“老爷,杨潮公子求见!”

仆人来报,手里拿着一张帖子。

杨文骢只看了一眼,当即站起来:“快快有请!”

……

杨文骢急切请自己的态度,杨潮一点也不意外。

相信周延儒再相的消息传开后,南京城任何一个衙门,都会把自己奉若上宾。

“恭喜老父母了。玉绳公再相了!”

杨潮大笑着走了进来,这次拜见杨文骢,就没有大礼了,只是随便拱拱手。

杨文骢也不在意,早就不敢小瞧杨潮了,虽然杨潮没有什么大背景,但是在青楼中,这些天他可是听够了杨潮的名字,在文人中,杨潮的名字,可是跟周延儒、钱谦益等人一起出现的。

因此杨文骢可一点都不敢小瞧杨潮的。

因此不但不怪杨潮不行大礼,反而慌乱着让仆人看坐,看茶。

但是一听杨潮的话,杨文骢也不由惊了一跳:“杨公子此话当真!”

杨文骢参加集会的心态,只是想巴结张溥,而不是真的对周延儒有什么信心。

可是杨潮竟然说周延儒再相了,他们真的做成了这件事。

杨文骢看向杨潮的眼神都变了,因为他知道,上次的集会,正是杨潮一手操办的。

虽然作为县令,杨文骢也不知道周延儒再相的消息,但听过之后,心情实在复杂。

周延儒真正的当上了首辅,自己这个复社中人本来有机会更进一步的,可是当日自己竟然没有送上一千两的捐助,这就不止是错失结交张溥的机会,而是错过了一个直接上进的机会。

杨潮坐下后慢条斯理道:“这还能有假?恐怕不出一天,整个南京城就知道了。怎么,老父母还不知道?”

杨文骢摇头苦笑:“那当真是可喜可贺了。”

杨文骢的口气中却有一股惋惜。

杨潮明知故问道:“怎么,老父母似乎有难言之隐啊。”

杨潮知道上次杨文骢只捐助了五十两,至于张溥要没要,他就不知道了。

但是五十两显然不够给杨文骢换一个青云直上的前程。

第六十六节机会

杨文骢果然叹道:“不瞒杨公子知道,老夫上次可是真心资助张天如公成其大事的,只是当时形势所迫,无法将银子拿出来。”

杨潮点头道:“原来如此。不过张天如公气度非凡,当然不会在意了。”

杨文骢苦笑道:“天如公也许不会在意,可是玉绳公却怕是不知道老夫了。”

杨潮这时候也不装糊涂了,借机说道:“其实想让玉绳公知道大人也不难。”

杨文骢一顿,他就知道杨潮无事不登三宝殿,肯定是有办法的,但不会白白帮自己。

借故问道:“杨公子请说。”

杨潮道:“那就不知道杨大人敢不敢做大事了。敢不敢震惊天下了。”

杨文骢突然感觉有些坐不住了,做大事,震惊天下,这谁不想啊,但是这种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

当官晋升之道,无非两个捷径,一个是钱,一个是名。

杨文骢虽略有薄财,但还远远不够让自己的仕途一帆风顺平步青云的程度。

名呢,杨文骢也是小有名气,可那都是文名,于做官无益。

当官需要的名,是官名,是官声。

“请杨公子指教!”

杨文骢神色凝重,压低声音说道。

杨潮笑道:“指教不敢当,说起来其实是在下求大人主持公道。”

杨文骢哦了一声:“杨公子还能遇到什么不公之事。”

杨文骢神色没有那么严肃了,从杨潮口气中听出来是互惠互利的事情,杨潮想让自己帮忙做事,但如果真像他说的,能够给自己扬名,一举两得,自己也不介意。

杨潮叹道:“现在有一桩恶事,锦衣卫欺辱良善,不知道大人敢不敢管一管。”

“锦衣卫!”

杨文骢不由皱眉。

锦衣卫可不好惹,几百年了都自行其是,不过当今崇祯皇帝,起初重用文臣,裁撤了东西两厂,对锦衣卫、厂卫这些名声不好的番子并不倚重。

但是锦衣卫根深蒂固,东西厂可以取消,锦衣卫就没人动的了。

说起来,这里面牵扯到太多的权贵了。

大明朝用锦衣卫的官职赏赐了太过功臣,牵一发而动全身。

谁都不敢说,锦衣卫里面没有那个藩王,那个公侯的亲戚。

杨潮看到杨文骢犹豫,故作哀叹道:“看来杨大人是不敢主持这个公道了。那小人还是去找其他人吧。锦衣卫中无恶不作的不在少数,可惜锦衣卫枝繁叶茂一般人惹不起,弄不好要惊动圣上的。”

杨潮很清楚,杨文骢这种举人出身,没有考中进士后,做官的文人,是不会有太大的前途的,一般人也不会选择中举后,谋求一个官职。

因为举人一般只能当县令一级的小官,如果没有足够的政绩,是不可能说服其他文官和皇帝让他们进一步升迁的。

杨文骢能给自己谋到江宁县这样的城内县,而且是南京城内的京畿县,可以说是有背景有人脉的,但是即便如此,没有说的过去的政绩,也休想更进一步。

所以他需要政绩,尤其是那种能够直接进入到皇帝耳目中的政绩。

果然一听到惊动圣上,杨文骢突然站了起来,大有一副拼了的架势。

如果惩治一个不法的锦衣卫,让皇帝知道了,杨文骢的官声、政绩什么就都有了。

虽然要冒的风险会很大,一个弄不好就是两败俱伤,可是杨文骢一个举人身份,如果不拼一把,这辈子也就老死县令位置了。

他杨文骢绝不甘心!

尤其是上次杨文骢已经错过了机会,这次万万不可以再错过了。

杨潮看到杨文骢的样子,悄悄的将一张票子推了过去。

杨潮笑道:“杨大人,区区薄礼,不成敬意。杨大人放心,只要密议得当,万无一失!”

杨文骢看到杨潮推过来的票子,一张会票,正面在上,三百两正。

同时听到杨潮说话,心中已经计议已定,也点了点头:“杨公子看来成竹在胸了!”

杨潮笑道:“实不相瞒,小人谋划已定,只是一直没有想好,把这个功劳送给哪位大人。直到遇到大人,这才觉得找到了合适的人。”

杨文骢却突然皱眉,杨潮跟自己认识,是杨潮来找自己的。邀请自己参加那个集会,而且对自己非常恭敬,安排自己跟张溥、钱谦益同坐。

如果说,那时候杨潮就已经在算计了,那也太可怕了。

杨文骢不由的看了杨潮一眼,看到杨潮的眼睛很沉静,虽然坐实了他的猜测,但是他顿时信心大增起来,杨潮越深谋远虑,他就越高枕无忧。

“还请杨公子多多费心!”

杨文骢说道。

杨潮笑道:“大人客气了。”

说完,又掏出了两张票子,还是推到了杨文骢面前。

杨文骢一看,是两张凭据。

拿起来一看:

“立借约人匠户杨勇,今在许仲孝处借出银二十两正,双方约定无争,除夕前本息清还,共计五十两。崇祯十四年正月十六日立。立借约人杨勇(手印);代字暨中人董朝奉(印章)。”

这是借据。

“今收杨勇还借银三十两正,双方议定无争,本息两清。崇祯十四年杏月(二月)三日。许仲孝(签字花押)。”

这是回执。

看完后,杨文骢疑惑起来:“杨公子这是何意?钱账两清了啊。”

杨文骢还以为杨潮要找他打债务官司呢,可是钱账两清,写明议定无争了,还怎么打?

杨潮笑道:“没错。钱已经还了。不过大人不觉得这借据有不妥吗?”

杨文骢疑惑:“不妥,何处不妥?”

在杨文骢看来,借据上有借款人,有放款人,有代笔人,有中人(保人),除了没有明确写出钱息外,都很正规啊,借据都这么写。

杨潮笑道:“敢问大人,大明律中,可有违禁取利一条?”

杨文骢顿时心中一跳,大明律中,确实有违禁取利一条,大明王朝名义上是严厉打击高利贷的。首先月息不能超过三分,而且如果是长贷,无论多么长的时间,本息合计都不能翻番,也就是哪怕放贷十年八载,利息都不能超过本金。可是这年月,谁还管大明律中这种规定啊,高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